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漢壽:糖橙樹掛滿小小「幸福果」

2020-12-23 紅網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常德,老鄉脫貧靠什麼?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

樹掛滿小小糖橙果。

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範暉 漢壽報導

小滿節氣剛過,走進漢壽縣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馬澗村果園,便看到漫山遍野的埃及糖橙樹,滿眼皆綠,小青果掛滿枝頭,景象喜人。

在馬澗村村民眼中,埃及糖橙是「致富果」「幸福果」。2002年,馬澗村村支兩委為了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到處考察學習,並引進埃及糖橙在村裡試種,成功之後不斷推廣,到現在,核心基地近3000畝,是全國最大的埃及糖橙生產基地,年創產值近千萬元,受益農戶近500戶。再過5個多月,馬澗村埃及糖橙就能成熟上市了。

馬澗村為推動埃及糖橙產業發展,組建了埃及糖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主要開展埃及糖橙種苗繁育、栽培示範、果品儲藏、加工、銷售事項,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與指導,以及「對點」幫扶。朱一星是馬澗村重點培養埃及糖橙種植基地帶頭人,自己有100畝埃及糖橙。這些年,他帶領村民不斷實踐摸索種植技術,40多戶村民成為規模種植戶,50多名村民成為專業技術員,帶動51戶貧困戶脫貧,500名村民就業。

馬澗村將進一步加強埃及糖橙產業扶貧,提升產品質量,以及加快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建設,為村民開闢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相關推薦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安鄉:桃園結「翼」,生活起飛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臨澧:臍橙開花,幸福綻放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鼎城:桑葚成熟 果甜心也甜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澧縣:葡萄開花 幸福結果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石門縣:柑橘花開 香飄萬裡

相關焦點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津市:金色枇杷 滿是陽光的味道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津市毛裡湖鎮枇杷園。掛滿枝頭枇杷果。該農場枇杷現有種植規模100多畝,枇杷園裡有5000多棵枇杷樹,每天前來務工的人數都在20人左右,人均就能增加收入近6000元。近年來,津市毛裡湖鎮高度重視扶貧產業發展,堅持「一村一特色」模式,狠抓「品種、品質、品牌、主體」工程,毛裡湖鎮的果園脫穎而出成為響噹噹的富民產業「品牌」,讓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武陵:火龍果掛滿枝 滿眼都是豐收景
    綠色果子掛滿枝頭。「火娃娃」紅心火龍果是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三星壋社區村民眼中的致富果。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三星壋社區基地的火龍果種植一年一般3-5季,眼下正值這季火龍果的結果期,7月初基本就掛果成熟了。紅肉火龍果汁多、果肉豐滿、味清甜而不膩,口感特別好,深受顧客特別是老人、小孩的喜愛。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安鄉:桃園結「翼」,生活起飛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桃園裡,村民正忙。桃子掛滿枝頭。資料圖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張炯 李歡 安鄉報導芬芳四月,春花夏果。在常德市安鄉縣安康鄉佔地約200畝果園裡鬱鬱蔥蔥的桃樹葉下掛滿了鴿子蛋大小的青色桃子。村民正在勞作,搶抓農時,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豐收的希望。安康鄉是遠近聞名的「黃桃村」,黃桃質地柔軟,細膩脆嫩,肉質厚實,水分又多,味道被描述為錦繡黃桃、黃蟠桃、錦園黃桃不同的品種,這三種品種很受顧客歡迎。每到豐收季節,果園裡忙著採摘、裝箱、鋤草的村民們喜笑顏開。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四月的陽光正好,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龍家嘴村的玉露脆梨園裡,30餘名村民在果園裡疏果,這片果園承載著全村老少的小康夢想。「種出一個花果山」玉露脆梨是新疆庫爾勒梨和雪花梨雜交育成的新品種,汁多、酥脆、口感好,能賣出高價。但種植難度大,種出來後闖市場的風險也不低,如果僅靠村民自己扛風險很難下這個決心。湖南省人大代表、龍家嘴村黨支部書記龍建山卻將它變成了現實。
  • 瓦崗鎮有個「花果山」這裡的「致富果」比蜜甜
    黃金酥梨飽滿、碩大、圓潤,隨便摘上一個咬上一口,汁水順著嘴角流……面對火爆的銷售勢頭,四季鮮果園的主人張軍心花怒放,熱情邀請前來採訪的記者去葡萄棚下、黃金梨園裡參觀、品嘗,仍意猶未盡,末了,說:「走,我帶你們去看看獼猴桃吧。」
  • 羅甸縣木引鎮花果山舉辦蜂糖李採摘節 農村產業釋放「發展動能」
    6月下旬以來,羅甸縣木引鎮花果山蜂糖李種植基地裡的半邊紅、貴妃李、蜂糖李等多個品種相繼進入採摘季節。近日,木引鎮舉辦了第一屆蜂糖李採摘節活動,邀請來自全省各地的水果經銷商、遊客以及媒體記者進基地採摘蜂糖李,與當地人民一起共享豐收喜悅,見證甜蜜時刻。
  • 漢壽縣委副書記劉靜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8月6日,漢壽縣委副書記劉靜到縣扶貧辦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劉靜通過聽取危房改造、產業幫扶、教育扶貧等方面情況匯報,全面了解了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就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劉靜要求,站位要再提高,要增強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決防止思想鬆動懈怠,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部署要求上來,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目標要再明確,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最後衝刺階段,要堅定信心、咬定目標,要強化創先爭優意識,打好收官之戰。措施要再精準,要完善基礎工作,不斷開展回頭看,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精準工作措施。
  • 我的脫貧故事丨陳仕剛:醫療幫幫助我們減輕負擔,生活越來越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丨陳仕剛:醫療幫幫助我們減輕負擔,生活越來越幸福 2020-12-09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這座公園與《西遊記》裡的花果山同名,是真實花果山卻免門票
    孫悟空一氣之下,扔掉「弼馬溫」這個官職,回到了花果山。電視劇中的花果山,到處鮮花盛開,果樹飄香,孫悟空在花果山裡倒也過得十分逍遙。現實中的花果山,也就是北流市區內的花果山公園,雖然比不上《西遊記》中的花果山,但是也是一個十分值得一遊的地方。花果山公園位於廣西北流市區內最高檔的酒店-紅雲酒店的西面,西河的上面。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散文詩丨楊羅先:咱果九章
    文丨楊羅先(一)神秘湘西,美麗龍山。徜徉在醉人的山水之間,凝望「咱果」的第一縷陽光,莽莽土家大地,在漫漫長夜中驚醒,看朝霞濺起清晨的眺望,我的思緒穿過崇山峻岭,在花香果香裡迎風飄搖。養在深閨,晨䂀攜來處子般的興奮,如潮的洶湧,已激蕩成澎湃的浪潮。
  • 「我的脫貧故事」小小的人兒「搬」出大大的幸福丨龍裡縣醒獅鎮...
    我的脫貧故事,可能並沒有別人那麼精彩,但我也想感謝黨和政府,讓我住進了新房子,過上了平平凡凡又幸福的日子。2016年以前,我們一家住在醒獅鎮平寨村葫蘆田組,那裡生活不便,門口只有一條小土路,灰塵很大,出行極其不便,家裡吃水靠提,沒有像樣的廚房、衛生間,一到下暴雨,屋裡四處漏。
  • 水文化|與「花果山」的初冬之約
    「花果」為村名,位於漢中盆地北緣的淺山丘陵區,距離漢中市城區約16公裡。「登花果山、觀格桑花、採褒河蜜橘、品農家飯菜」是該村的旅遊品牌。如今在漢中,提起花果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贊。依山栽種的片片橘園,果樹鬱鬱蔥蔥,果實密密匝匝掛滿了樹,溫暖的陽光下明晃晃,金燦燦。紅桔子如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枝幹上,也有俏皮地躲在手掌般的葉片下,有仰著紅彤彤的笑臉,有並蒂而生的,可愛至極。提個果籃置身於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桔子樹叢中,輕輕摘下桔子,顆顆飽滿的果實在宣示著成熟與豐收的喜悅。橘園中的旅遊步道上,天光雲影煥彩,長廊車馬遊弋。
  • 新房裡掛上全家福 讓來的人看見自己的幸福模樣
    12月24日,涼山州昭覺縣解放鄉瓦子村,捧著省醫療保障局送來的全家福照片,貧困戶土比列直一家在新家院子裡笑得合不攏嘴。  瓦子村深處大涼山腹地。住房、道路、產業等「看得見」的貧困與思想觀念、陳規陋習、內生動力等「看不見」的貧困在這裡交織疊加。作為該村的定點扶貧幫扶單位,省醫療保障局幫扶該村脫貧奔康、移風易俗。最近,在省醫療保障局的幫助下,不少村民的新家裡掛上了全家福照片。
  • 洛陽宜陽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簡介
    洛陽宜陽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簡介:  花果山即地處宜陽縣西南部的女兒山,俗名石雞山,亦名女山、天幾。 山與嵩縣、洛寧毗鄰,距洛陽市區90公裡。景區總面積42區萬平方公裡,主峰海拔1831.8米。自晉唐以來就是中原地區的旅遊勝地。花果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在古代史書中,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等並稱為「七十二福地」。
  • 「張家界脫貧故事」馬頭溪村:小小村落的不凡魅力和大大夢想
    「能在脫貧一線奮鬥,我是幸福的。」永定區委辦駐馬頭溪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鋒說。展示馬頭溪村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全區首家村史館。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11日訊(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伍文 張潘永定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葉秀月張家界市電視臺記者 劉蕭琴)「風光張家界,風情馬頭溪」。
  • 夢幻西遊:實力與運氣並存的仙族門派花果山
    仙境花果山提到花果山,朋友們都會想到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吧,對沒錯,仙族新門派花果山的師傅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懊惱之中,「過去佛」燃燈上古佛來到大聖面前,秘密告知自己可將過去「化現」,而改變「果」唯一的解決之道,是避免種下那「因」。借燃燈之力,悟空得以返回大唐貞觀年間,守護花果山對抗未來之浩劫。
  • 一杯雲南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在「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喜訊傳來之際,「復興路上工作室」與「中國好故事」資料庫聯合推出最新力作——中英雙語動畫短視頻《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講述百年前從西方引入中國雲南的咖啡豆開啟全球之旅,助力當地民眾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故事。
  • 巾幗脫貧故事丨隴忠麗:在和平社區譜寫「脫貧之歌」
    經過了解,她發現社區裡黨員老齡化嚴重、凝聚力低。為了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隴忠麗主動協調資金1.5萬元,在和平社區建立了 「黨建+積分」超市,對社區基層黨組織以「黨建+積分」管理模式加強創新管理,以社區黨支部和村民組為單元,對脫貧攻堅成效、公益美德、環境衛生等進行加減分,每個季度兌換一次積分。群眾的積分可兌換米、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 脫貧攻堅丨保康堯治河:建設「中國山區幸福村」
    人文風尚之美在龍門口小區,堯治河村民陳隆萬的別墅門口,「四世同堂」的牌匾透露著這個家庭的幸福和美好,客廳裡掛在牆上的「家訓」特別醒目。每家每戶設置一間書房、設置一間標準客房、申請一個博客、修建一個花壇、擺放一件藝術品、懸掛一幅字、懸掛一幅畫、會背一首古詩、會講一個故事、會唱一首歌,村裡實施的「十個一」文化工程也潛移默化著村民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