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常德,老鄉脫貧靠什麼?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
津市毛裡湖鎮枇杷園。
掛滿枝頭枇杷果。
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許衡 唐珍珍 津市報導
六月枇杷黃,在常德津市毛裡湖鎮百畝金星枇杷陳氏生態家庭農場,色澤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晶瑩剔透,全是陽光的味道。村民正在採果、選果、分揀包裝,分銷到全國各地。
「枇杷種植可以不出遠門就有收入。」正在基地和其他村民幫忙採摘打包枇杷的潘理前高興地說道。
津市毛裡湖鎮陳氏生態家庭農場因為地理位置優越,陽光照射充足,所以種植高品質枇杷,堅持無公害種植、精細化管理,用當地的好山好水孕育出好枇杷,受到常德及周邊市民的青睞,也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特色產業。
該農場枇杷現有種植規模100多畝,枇杷園裡有5000多棵枇杷樹,每天前來務工的人數都在20人左右,人均就能增加收入近6000元。
近年來,津市毛裡湖鎮高度重視扶貧產業發展,堅持「一村一特色」模式,狠抓「品種、品質、品牌、主體」工程,毛裡湖鎮的果園脫穎而出成為響噹噹的富民產業「品牌」,讓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相關推薦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安鄉:桃園結「翼」,生活起飛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臨澧:臍橙開花,幸福綻放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鼎城:桑葚成熟 果甜心也甜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澧縣:葡萄開花 幸福結果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石門縣:柑橘花開 香飄萬裡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漢壽:糖橙樹掛滿小小「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