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津市:金色枇杷 滿是陽光的味道

2020-12-22 紅網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常德,老鄉脫貧靠什麼?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

津市毛裡湖鎮枇杷園。

掛滿枝頭枇杷果。

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許衡 唐珍珍 津市報導

六月枇杷黃,在常德津市毛裡湖鎮百畝金星枇杷陳氏生態家庭農場,色澤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晶瑩剔透,全是陽光的味道。村民正在採果、選果、分揀包裝,分銷到全國各地。

「枇杷種植可以不出遠門就有收入。」正在基地和其他村民幫忙採摘打包枇杷的潘理前高興地說道。

津市毛裡湖鎮陳氏生態家庭農場因為地理位置優越,陽光照射充足,所以種植高品質枇杷,堅持無公害種植、精細化管理,用當地的好山好水孕育出好枇杷,受到常德及周邊市民的青睞,也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特色產業。

該農場枇杷現有種植規模100多畝,枇杷園裡有5000多棵枇杷樹,每天前來務工的人數都在20人左右,人均就能增加收入近6000元。

近年來,津市毛裡湖鎮高度重視扶貧產業發展,堅持「一村一特色」模式,狠抓「品種、品質、品牌、主體」工程,毛裡湖鎮的果園脫穎而出成為響噹噹的富民產業「品牌」,讓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相關推薦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安鄉:桃園結「翼」,生活起飛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臨澧:臍橙開花,幸福綻放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鼎城:桑葚成熟 果甜心也甜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澧縣:葡萄開花 幸福結果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石門縣:柑橘花開 香飄萬裡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漢壽:糖橙樹掛滿小小「幸福果」

相關焦點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武陵:火龍果掛滿枝 滿眼都是豐收景
    綠色果子掛滿枝頭。近年來,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重視扶貧產業發展,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以「鎮社對接」助力脫貧攻堅,帶動了村裡20戶75名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果園務工增收。如今,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火龍果產業扶貧,提升產品質量,讓村民共享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增值收益,帶動產業發展和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漢壽:糖橙樹掛滿小小「幸福果」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樹掛滿小小糖橙果。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範暉 漢壽報導小滿節氣剛過,走進漢壽縣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馬澗村果園,便看到漫山遍野的埃及糖橙樹,滿眼皆綠,小青果掛滿枝頭,景象喜人。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安鄉:桃園結「翼」,生活起飛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桃園裡,村民正忙。桃子掛滿枝頭。資料圖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張炯 李歡 安鄉報導芬芳四月,春花夏果。在常德市安鄉縣安康鄉佔地約200畝果園裡鬱鬱蔥蔥的桃樹葉下掛滿了鴿子蛋大小的青色桃子。村民正在勞作,搶抓農時,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豐收的希望。安康鄉是遠近聞名的「黃桃村」,黃桃質地柔軟,細膩脆嫩,肉質厚實,水分又多,味道被描述為錦繡黃桃、黃蟠桃、錦園黃桃不同的品種,這三種品種很受顧客歡迎。每到豐收季節,果園裡忙著採摘、裝箱、鋤草的村民們喜笑顏開。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四月的陽光正好,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龍家嘴村的玉露脆梨園裡,30餘名村民在果園裡疏果,這片果園承載著全村老少的小康夢想。「種出一個花果山」玉露脆梨是新疆庫爾勒梨和雪花梨雜交育成的新品種,汁多、酥脆、口感好,能賣出高價。但種植難度大,種出來後闖市場的風險也不低,如果僅靠村民自己扛風險很難下這個決心。湖南省人大代表、龍家嘴村黨支部書記龍建山卻將它變成了現實。
  • 羅甸縣木引鎮花果山舉辦蜂糖李採摘節 農村產業釋放「發展動能」
    6月下旬以來,羅甸縣木引鎮花果山蜂糖李種植基地裡的半邊紅、貴妃李、蜂糖李等多個品種相繼進入採摘季節。近日,木引鎮舉辦了第一屆蜂糖李採摘節活動,邀請來自全省各地的水果經銷商、遊客以及媒體記者進基地採摘蜂糖李,與當地人民一起共享豐收喜悅,見證甜蜜時刻。
  • 介紹枇杷的作文(精選5篇)
    沒有成熟的枇杷顏色是青中帶黃,成熟的枇杷顏色是橘黃色的,在枇杷與枝幹連接的地方,點綴著許多的小黑點,好像是爛了的桔子,呵呵,摸一摸,有黑色小點的部分較為粗糙,其它地方很光滑。  剝開薄薄的皮,像剝開一層金色的紗衣。聞一聞,一股果香味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哇!簡直是汁多質細,味道鮮甜,又咬了第二口,感覺細滑多了,而且還甜中帶酸。
  • 廣西這座公園與《西遊記》裡的花果山同名,是真實花果山卻免門票
    因為這公園裡有很多花,一年四季,花開是不斷的,紅的,白的,粉的,萬紫千紅。所以,花是很多的。但這個公園最大的特點,便是樹多,這公園裡的樹有幾百棵吧?除了很小部分是桃樹外,其餘的都是荔枝樹了。這在北流市,乃至廣西的公園中,是少有的。這些荔枝樹,雖然也有一兩百年了,但是,生長仍是很旺盛。春天到來,這花果山公園也真的是滿山花香了。
  • 被金色三麥的啤酒廣告,美到了!
    夏日裡喧囂著燥熱在忙碌了一天的夜晚來杯啤酒 吹吹晚風嘖嘖~真是一件人生妙事最近精選君就被臺灣金色三麥啤酒的平面廣告而且海報中選用的紅色塑料凳精選君覺得特別妙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見的最普通的塑料凳洋溢著可愛的人間煙火氣據網友說金色三麥的味道挺不錯而且這次推出的新品是芭樂柳橙啤酒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就在成都崇州花果山,遊萬畝果園賞鄉村美景
    很多人都去過崇州的街子、懷遠、元通等古鎮,但知道花果山的人就少多了。周末,稅可以和一幫朋友,出崇州市區,踏上去元通的華懷路,到了元通古鎮不遠,左拐就是去花果山的旅遊公路。車子沿旅遊公路行進,只有幾公裡的路程,一座蒼翠的饅頭狀山丘便出現在眼前,那就是花果山。
  • CCTV-1電視劇《金色索瑪花》重磅首播
    作為由總臺出品且唯一一部在涼山全程拍攝、講述涼山脫貧攻堅故事的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圍繞駐村第一書記萬月、州委副書記陳儀和村主任古達及其家中「三朵金花」等核心人物的故事展開,展現了涼山彝族同胞在脫貧攻堅戰中艱苦奮鬥
  • 水文化|與「花果山」的初冬之約
    與「花果山」的初冬之約立冬過後,天氣驟冷,居家難出。連續的幾個豔陽天,就激起了大家的出行熱情,桌球群友們相約走出戶外,看漢中油畫的山野,賞鄉村田園風光,聞野菊花的味道,品農家菜和褒河蜜橘,不負季節不負胃。
  • 老街會玩樂丨尋味·新年之爆米花,找回記憶裡的味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滿是童年記憶的爆米花在那個物資不豐盛的歲月裡,爆米花也是小朋友難得的「奢侈品」零嘴。在兒時的記憶裡,只要一聽到「爆米花」來了,就知道要過年了。街頭巷尾,趕場的集市上,爆米花的周圍總是圍滿了人,水洩不通,人們紛紛提著自家的玉米(或者米),一口袋一口袋前來加工。那時,走親戚,每家每戶招待客人的吃食裡,都會見著爆米花的蹤影,爆米花成為過年時分孩子們最美味的零食。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最美笑臉丨鼎城劉光平:坎坷路上不言棄 脫貧路上果飄香
    劉光平種的柚子今年已經大獲豐收,他說「我的柚子又大又好」劉光平介紹,這裡以後還要搭高架棚,都是自己親手搭劉光平的果園,果樹品種繁多劉光平的龍蝦養殖塘金秋十月,陽光恬靜,秋風輕柔,常德市鼎城區石公橋鎮覃家崗村,一望無垠的稻田翻著金浪,橘園裡的橘子飄著橘香,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學簡體中文,到金色陽光!
    一直以來到金色陽光詢課的家長很多,暑假期間學校的前臺也成為很多家長計劃下學年孩子中文學習的熱門諮詢站。這樣全面的文化薰陶讓孩子們在學習基礎知識之外,多聽了很多逸聞故事,多了解了很多文化背景,增加了課堂的精彩和變化,也是中華文化傳承和傳播的最佳途徑。 對海外的孩子來說,藝術語言的學習意義尤其重大。金色陽光獨家特色的朗誦課教材由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語音專家專門為海外兒童編寫。
  • 【扶貧印記】人均3畝果樹,屏邊的枇杷荔枝獼猴桃等助農「綠色脫貧」
    【扶貧印記】人均3畝果樹,屏邊的枇杷荔枝獼猴桃等助農「綠色脫貧」 2020-10-0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石棉縣:多管齊下促發展 助力枇杷產業提檔升級
    雅安日報/北緯網
  • 茶知識丨綠茶:花果山雲霧茶
    歷史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花果山上還沒有這麼多奇花異果,四周人家也很少,單說這山上有一座廟,廟裡住著個老和尚。在廟的四周長滿了茶樹,老和尚精心照看著這些茶樹,每年都要親自採摘一些茶葉,炒制後保存起來,一般的客人是沒有口福嘗的。有一天晚間,老和尚做了一個夢,夢見一輪紅日從海中冉冉升起,老和尚馬上驚醒,連稱好夢,明日必有貴客來。第二天清晨,老和尚令徒弟打掃廟內廟外,稱有貴客臨門自己獨坐山門等候。
  • 脫貧攻堅中的巾幗力量 | 翟雲玲: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
    脫貧攻堅中的巾幗力量 | 翟雲玲: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 2020-11-04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