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平種的柚子今年已經大獲豐收,他說「我的柚子又大又好」
劉光平介紹,這裡以後還要搭高架棚,都是自己親手搭
劉光平的果園,果樹品種繁多
劉光平的龍蝦養殖塘
金秋十月,陽光恬靜,秋風輕柔,常德市鼎城區石公橋鎮覃家崗村,一望無垠的稻田翻著金浪,橘園裡的橘子飄著橘香,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57歲的劉光平,也迎來了自己的「收穫季」。
終有疾風起
見到劉光平時,他剛從地裡施完有機肥回來,短筒雨靴,綠色短袖,黑色褲子沾滿泥土,皮膚黝黑,笑意盈盈,雖然消瘦,但卻精神矍鑠,「停不下來,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
而幾年前,一樁樁突發變故壓得這個莊稼漢喘不過氣來。
2014年,大兒子讀大學,小女兒上高中,「孩子們的學費像兩座大山」,劉光平和妻子一起種植棉花、蔬菜、水果,賣到市場上,一年忙下來,收入1萬多,杯水車薪。劉光平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也是這一年,劉光平的母親突然去世,留下了癱瘓多年的弟弟。「弟弟體貼我困難,什麼事都不要我幫忙,硬是缺什麼才跟我說」。說起弟弟,這個樸實剛毅的莊稼漢子淚眼閃爍。
然而,命運沒有給劉光平喘息的機會,2015年,劉光平的妻子突發疾病,不治身亡,原本入不敷出的家庭更加舉步維艱。
2016年,經朋友介紹,劉光平開始試水種植葡萄。一畝葡萄,收入達2萬多元,加上之前的4畝特棗、4畝橘子、2畝蜜柚和季節蔬菜,劉光平當年的毛收入達5萬元,2017年,劉光平順利脫貧。
人生不言棄
2018年,劉光平家的小平房垮的垮,爛的爛,經過危房改造後,小平房煥然一新,劉光平將屋子打掃得乾淨利索,屋前種上一排綠植。
日子都在向好發展,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的一場冰災又將他「打回原形」。「柚子、橘子、特棗樹都凍死了,損失了2萬多。」
脫貧是眼前之急,致富才是長期目標。如果僅僅停留在傳統的種植水稻、蔬菜、水果上,自己離脫貧致富還有一段距離,劉光平決定種本地「不常見的、熱銷的」特色產品。
依靠政府提供的小額免息貸款,加上自己攢的積蓄,兒女的資助,2019年下半年,劉光平整裝再出發,開啟特色種植之路。
改良新品種,學習種植技術,大半年裡,他跑了湖北、河南、福建、香港、澳門等多個地區進行品種調研和經驗考察,成功學習並種植了鼎城蜜柚、成都枇杷、大荔冬棗、新疆沙漠瓜、日本陽光玫瑰葡萄、蟠桃等50多個特色水果品種,還種植了非洲茉莉花、烏梅樹等觀賞性樹木。不僅如此,他還承包了2畝原生態魚塘、6畝龍蝦養殖塘、14畝果園、30畝菜園。
「陽光玫瑰5—6畝,黃桃4—5畝,泰國紅柚、葡萄紅柚2—3畝,枇杷樹20多棵,獼猴桃20多棵,桑葚樹10多棵……「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水果吃」,「都是好品種」,說起自己的水果,劉光平「如數家珍」。
10月16日—18日,鼎城舉行全國扶貧日主題活動,在消費扶貧展銷會上,劉光平賣了80件陽光玫瑰,每件200元,收入16000元。
10月16日,2020年常德市「最美扶貧人物」「自立自強示範戶」表彰暨脫貧攻堅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舉行,劉光平被評為常德市「自立自強示範戶」。
對於未來,劉光平信心滿滿,他計劃修建一個生態農莊,來遊玩的人可以在他家釣釣魚和龍蝦,採摘採摘水果,他還想為有需要的貧困戶和殘疾人,提供技術和果苗,帶領大家一起發家致富。
無數個「劉光平」動人心弦的脫貧故事,已經鐫刻在鼎城脫貧攻堅大地上,作為農業大區、人口大區的鼎城區,全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068戶43115人,今年將實現全部穩定脫貧。
記者手記:採訪劉光平的過程中,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確實他也是這樣做的。
採訪當天是霜降前後,天氣漸寒,劉光平穿著短袖顯得不合時宜,他笑著解釋,天天在地裡忙,也不覺得冷,穿短袖都出汗。
儘管命運一次又一次捉弄他,但「打不倒你的只會讓你變得更強」,坎坷路上「不怨不棄不餒」,脫貧路上「不等不靠不要」,致富路就會越走越寬越廣越順。
來源:紅網常德站
作者:朱志姣 陳妍
一審:魏峰 二審:李來瑜 終審:彭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