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村」牌坊前遊客來往如梭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二郎山下,青衣江畔,有一個10多萬現人口的小縣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紅軍長徵時曾在這裡戰鬥、駐留百餘日,留下許多長徵故事和寶貴的長徵精神。
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徵」路上,天全縣發揚長徵精神,依託紅色旅遊資源,發展全域旅遊,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截至2020年,天全縣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375戶11018名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貧困戶存量實現「雙歸零」。
紅軍村新貌
在這份「答卷」裡,首先交出成績的是天全縣仁義鎮紅軍村。
紅軍村原名程家村。1935年,紅四方面軍駐軍天全,在此設立紅軍總部、總政治部,並建紅軍總醫院、紅軍大學,歷時100餘天。
80多年來,紅軍故事在這裡口口相傳,紅色文化傳承不息。然而,由於二郎山天險阻隔,交通不便,程家村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塊「硬骨頭」。
革命老區人民如何脫貧致富?天全縣想到了程家村的紅色旅遊資源。2017年,程家村邁出脫貧攻堅「新長徵」路上第一步。
紅軍村黨支部書記程見敏說:「2017年以來,天全縣開始對紅軍村進行集中保護和打造,一期工程投資600餘萬,對紅四方面軍總部、總政治部、紅軍大學、紅軍總醫院、紅軍防空洞等舊址進行了全面修繕與保護,對周邊道路、環境、景區景觀、旅遊接待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紅軍村一期工程核心組成部分是紅軍廣場,廣場周圍同步實施的還有荷塘、民居風貌塑造、4.6公裡產業環線等在內的十餘個項目。」
為了進一步宣傳紅色文化,推動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7月31日,天全縣政府第3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縣民政局關於程家村更名的請示,同意仁義鄉程家村更名為紅軍村。更名,給建設中的紅軍村送來一陣東風,也帶來了貴客。
諸多紅軍後代到訪建設中的紅軍村時,睹物思人,感慨地表示,將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具體行動,為保護開發利用好紅色資源,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推進綠美新天全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2019年,天全縣趁熱打鐵啟動紅軍村二期建設工程。
紅軍村二期工程投資4500萬元,新建環遊步道、觀景平臺、特色民宿等基礎設施,建成後的紅軍村有遺址核心區、紅色文化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三大功能區。還將開展戰壕對戰、風餐露宿、會師路、長徵體驗路、外圍環線解放路等紅色體驗項目。同時,遊客還可以體驗打穀、插秧等農耕勞作,有力帶動仁義鎮大田村、小落村、六城村等8個貧困村鄉村旅遊。
程見敏說:「2019年,還在建設中的紅軍村共接待遊客7萬餘人次,綜合收入達600餘萬元。遊客在紅軍村『春食羊肚菌、夏品小龍蝦、秋嘗脆甜藕、冬煲老臘肉』,帶動周邊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和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紅軍村的成功是天全縣保護、開發紅色資源的一個縮影,打造紅色文化綜合旅遊業態才是最終目的。
天全縣委宣傳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天全縣以「紅色旅遊+」為引領,通過教育、體驗、會節、文創、媒介等方式聚集人氣商氣,加強與石棉安順場、 瀘定瀘定橋、 寶興夾金山幹部學院等同質性景區的區域整合,整體打造川西地區知名紅色旅遊目的地與幹部培訓基地。同時,堅持構建政府、企業、農戶利益共同體,引導群眾參與並實施特色民宿打造,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鄉村旅遊業,著重培育紅色體驗業態。與此同時,天全縣大力以紅色旅遊為拳頭,依託二郎山、喇叭河風景區等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2019年,天全縣累計接待遊客376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億餘元,同比增長34.2%和34.76%。
處處鳥語花香的紅軍村現已經全部脫貧
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徵」路上,天全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路子,續寫了當代天全人的「新長徵」故事。2020年3月26日,在天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天全縣縣委書記、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餘力表示,截至目前,天全縣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375戶11018名貧困戶全部脫貧,實現貧困發生率真正「歸零」、貧困戶存量徹底「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