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徵路|走進雅安天全縣 二郎山的紅色記憶

2020-12-17 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8日訊 12月17日,由國家旅遊局主辦的重走長徵路記者團一行按當年紅軍長徵線路翻越二郎山走進雅安天全縣。

 

 

細雨霏霏中,記者們參觀了天全紅軍紀念館,在紀念館內,記者看到一位手拄雙拐的少年久久的凝望著在天全犧牲的英雄們影像前,神情凝重而專注,似是要牢記這些英雄。

 

 

在紀念館雕塑前,天全縣黨史專家高紀志老先生向記者們介紹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在紅軍歷經艱險飛奪瀘定橋之後,緊接著便受到了國民黨的追擊。急速奪取天全,打開北上通道,就成了當時十分緊迫的任務。時值端午時節,河水猛漲,天全城沙壩——老船頭渡口河深水急、河面較寬,浮橋衝毀,加上對岸楊森部火力猛烈,紅軍當日難以渡河,與楊森部隔河射擊,槍聲不斷。

中革軍委命令「以破釜沉舟精神,堅決迅速手段,於6日夜以前不顧一切犧牲渡過天全河」。強攻不成,劉伯承、聶榮臻商議,借用過去歷次戰鬥的經驗,組織專事偷襲、偵察的交通隊繞道從老船頭下遊的龍尾峽偷渡過河,奇襲敵軍。

 

 

二郎山下天全縣,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天全縣紅軍紀念館和蘇維埃廣場共佔地48畝,其中蘇維埃廣場佔地43畝,廣場設置紅軍青銅雕塑,紅色花崗石浮雕和火炬,以及廉政文化宣傳欄,紀念館佔地五畝,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

 

 

重建後,紅軍紀念館及廣場基礎設施大提升,並在紀念館內修建了感恩紀念館,包括重建後的城市規劃沙盤,重建後的紅軍紀念館分為兩個廳,第一展廳:紅軍長徵在天全,分五部分:序廳、紅軍長徵過天全、紅軍長徵在天全、紅軍精神世代繼承以及結束語。第二展廳:天全歷史展廳,採用七個時期反映天全的歷史,整體布展採用現代的聲光電、高科技手段和藝術雕刻手繪藝術相結合,新增紅軍時期文物、場景還原、遊戲、影視系統模型等形式,同時注重紅色實物和天全歷史的展現,讓參觀的群眾有一種新穎的感覺。

 

 

紀念館採訪結束,記者們來到飛仙關吊橋參觀,據蘆山縣黨史辦主任駱雲勇介紹,該橋 1951年5月15日竣工通車。橋身東西橫跨青衣江上,連接蘆山和天全縣境,為懸索式鋼索吊橋。是原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吊橋、全國為數不多的「三跨連續鋼桁加勁懸索橋」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道橋專家們引為自豪的「國產」大橋傑作,當時使用的材料都是就近取材的國產產品。

 

 

橋頂「飛仙關橋」四個字為劉伯承元帥書寫,字體蒼勁有力。西岸塔柱有十八軍政委譚冠三題寫的楹聯「發揮天才發揮力量戰勝困難創造人民幸福,一面進軍一面建設解放西藏鞏固西南國防」。東岸塔柱上有西康省主席廖志高題寫的楹聯「勞動創造世界飛仙天險何難克服,革命帶來幸福閉塞邊區從此繁榮」。

 

 

橋西岸天全境內有三層六面碉樓一座,主體至今保存完好。

1972年政府在橋下遊約200米處修建石拱橋,交通改道,飛仙關鋼索橋廢棄封閉至今。飛仙關橋對研究進軍及解放西藏具有重要的價值。

橋西頭,在綠樹掩映中的南天鎮格外美麗。

由南充市對口援建。2015年年底,南天新鎮進行打造提升,沿湖綠地重新設計打造,對飛仙關大橋碉樓進行修復,修建沿湖遊道和釣臺。多功鄉是天全打造國道318線景觀大道的起點,「中國川藏遊,出發在天全」起點就在南天新鎮,其也將會成為川藏線上的重要驛站。 (尤紫璇)

相關焦點

  • 「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在我市開展
    15日至18日,參加「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的中央和省級媒體記者團前往我市石棉、天全、蘆山、雨城等地,重走長徵路,了解當地紅色旅遊發展。  此次「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活動,在雅安境內以「重走長徵路,共築新雅安」為主題,通過回顧紅軍長徵的光輝歷程,宣傳偉大的長徵精神,展示旅遊業發展的新氣象,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紅色旅遊的熱情,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重慶旅遊協會到天全縣開展重走長徵路採風活動
    7月17日,重慶旅遊協會一行到天全縣開展重走長徵路採風活動。採風活動|楊楊 攝當天,重慶旅遊協會一行先後來到天全縣紅軍紀念館、吉祥寺、仁義鎮紅軍村等地,對天全的紅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等進行參觀考察。天全縣紅軍紀念館是天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基地、展示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窗口。紀念館分兩個廳,第一展廳為「紅軍長徵在天全」,分為序廳、紅軍長徵過天全、紅軍長徵在天全、紅軍精神世代繼承、結束語。第二展廳為天全歷史展廳,採用七個時期反映天全的歷史。
  • 「重走長徵路」主題活動「首發團」走進四川天全縣
    新華網 記者 韓攀攝    12月17日,「重走長徵路」主題活動「首發團」走進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並參觀了天全縣紅軍紀念館。天全縣紅軍紀念館。新華網 記者韓攀攝    天全縣紅軍紀念館佔地5畝,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重建後,紅軍紀念館基礎設施大大提升,並在紀念館內修建了感恩紀念館,包括重建後的城市規劃沙盤。重建後的紅軍紀念館分兩個廳:第一展廳紅軍長徵在天全和第二展廳天全歷史展廳。
  • 四川天全縣:脫貧攻堅路上續寫「新長徵」故事
    「紅軍村」牌坊前遊客來往如梭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二郎山下,青衣江畔,有一個10多萬現人口的小縣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紅軍長徵時曾在這裡戰鬥、駐留百餘日,留下許多長徵故事和寶貴的長徵精神。  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徵」路上,天全縣發揚長徵精神,依託紅色旅遊資源,發展全域旅遊,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截至2020年,天全縣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375戶11018名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貧困戶存量實現「雙歸零」。
  • 重走長徵路|省內外青年走進貴州開啟紅色信仰之旅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來自省內外的遊客或通過自發組織,或參加線上線下重走長徵路紀念活動,紛紛走進貴州各地紅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莊嚴宣誓。
  • 紅色文化+新興產業 採訪團走進雅安「紅軍村」感受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每日甘肅網成都8月2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楊方銘)1935年,紅四方面軍進駐四川雅安天全縣,在此駐紮戰鬥生活108天,譜寫了一曲壯麗篇章。  紅色革命的火種未曾熄滅。84年後的今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譜寫的這首壯麗史詩,依然閃耀著奪目光輝,照耀著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長徵之路。
  • 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 :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
    四川新聞網消息(何羽佳 鮑安華 記者 袁洋)「之前有了解紅軍長徵經過天全縣並在此駐紮的歷史,如今,紅軍村以紅色文化為底蘊發展紅色旅遊,對文旅融合發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有很大幫助,雅安有這塊『紅色寶地』應該感到很驕傲。」行走在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主任、《四川作家報》主編馬平不禁感嘆。
  • 天全縣文聯組織開展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活動
    4月23日,由天全縣文聯、仁義鎮黨委主辦,天全縣文旅公司及縣文聯直屬7個文藝協會協辦的「4·23世界讀書日」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座談活動在仁義鎮紅軍村舉行。「4·23世界讀書日」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座談會|天全縣文聯 供圖活動旨在倡導全民閱讀,推進「書香天全全民閱讀」活動,弘揚本土文化,助推文旅融合發展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
  • 攀西採訪團記者走進天全縣紅軍紀念館 追尋革命足跡
    四川新聞網雅安9月1日訊(李仕麗)8月31日,由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中共涼山州委宣傳部、中共攀枝花市委宣傳部主辦,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投資新攀西 共謀新發展」2016雲貴川渝四省市及中央駐川網絡媒體攀西採訪活動正式開始。
  • 「划船重走長徵路」走進習水土城
    比賽現場 張晨/攝本報訊 8月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線下活動貴州站走進習水縣土城鎮。開幕當天,大眾組首先開賽,來自習水、仁懷、赤水、桐梓、匯川、紅花崗、播州等地的8支隊伍依次上場,參賽運動員們打開手機藍牙、登錄「陸上賽艇」APP,點擊「開始划船」,然後開足馬力拉動測功儀,在觀眾的吶喊助威下,8支隊伍分別通過划船機划行,一共完成距離25000米的陸上賽艇任務,平均每支隊伍需完成3125米,以「陸上賽艇」的形式「划船重走長徵路」。
  • 走進雅安「紅軍村」 見證紅色文化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6/20061401165606600016453D.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6月13日,採風團一行來到了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星村,探訪歷史的印記,感受當地的紅軍文化,見證紅軍村如今文旅融合的成果。
  • 青互動·三下鄉 重走長徵路,特區長徵團的「變形」記
    本期學聯君將帶大家走進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走近90後特區學生黨員。他們用10天走完8座城市,走過7700公裡徵程;他們選擇這樣一種形式——重走長徵路,重溫紅色心!接下來,跟著「特區長徵團」,一起感悟紅色革命氣息!
  • 上海音樂學院復排《長徵組歌》師生期盼「重走長徵路」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許曉青、王婧媛)我國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搖籃——上海音樂學院8日宣布復排《長徵組歌》。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介紹,這是一次「舉全院之力」的大工程,計劃2020年10月公演,2021年實現「重走長徵路」的沿途巡演。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1965年首次公演就引發轟動,是半個多世紀來我國音樂界的紅色經典之一。
  • 老朋友一起重走長徵路吧!20個追加名額僅限本周!還有好禮
    追尋令人難忘的青春回憶,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場註定難忘的紅色旅遊!由《老朋友》聯合湖南紅升國際旅行社、濟寧眾信國際旅行社精心打造 「《老朋友》三周年邀您重走長徵路」大型紅色之旅9月15日左右即將發團,原定200個名額全部搶訂一空 。
  • 重走長徵路│ 烏江天險看今昔
    10月25日,「智行新長徵 駿馳新時代」2020年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活動12名隊員,驅車來到了距甕安縣城約45公裡的烏江,去追尋那段紅色記憶和崢嶸歲月。▲本報記者餘書福在用餐間隙,趕寫「重走長徵路」相關稿件。1搶渡烏江迎轉折「縱橫天下路,難過烏江渡。」
  • 「七一」建黨節之際,天全縣紅色旅遊持續升溫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七一」建黨節之際,天全縣紅色旅遊景點持續升溫,遊客們、黨員們紛紛組隊到紅色教育基地打卡。特色鮮明的「紅色」展館和「紅色」村落迎來了大批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黨員。大家在這裡參觀學習,接受歷史文化的薰陶,共慶中國共產黨的99歲生日。
  • 《70年 瞰四川》走進雅安「紅軍村」感受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大眾網·海報新聞雅安8月27日訊(記者 解強民)1935年,紅四方面軍進駐四川雅安天全縣,在此駐紮戰鬥生活108天,譜寫了一曲壯麗篇章。  紅色革命的火種未曾熄滅。84年後的今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譜寫的這首壯麗史詩,依然閃耀著奪目光輝,照耀著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長徵之路。8月27日,「70年 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團走進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探訪往昔印記,感受今日規劃發展,當地的紅軍文化及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們感慨不已。
  • 重走二郎山老路,打探國道318天全路況
    二郎山老路基本已經廢棄,從別託隧道一側上山較為安全。過了別託隧道以後再前行一兩公裡,然後往上面那個岔路上去。二郎山的氣候相當不穩定,因為它是從雅安出發線路四川盆地與康巴藏區的第一道屏障,盆地上來的冷空氣極易形成水汽,雲霧繚繞。
  • 百名藝術家重走長徵路
    由文化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書畫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宣墨寶書畫院、中國人民藝術家協會、人民藝術收藏理事會共同主辦,北京星映源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百名藝術家重走長徵路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活動,於2016年10月19日正式啟動,藝術家們從江西瑞金出發,沿著紅軍腳步穿越全國11省(
  • 重走長徵路│烏江天險看今昔
    長徵史上,紅軍最具決定意義的戰役總是無法離開大江大河,如「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似乎每一次戰略的出新都是與堪稱天塹的河流聯繫在一起。10月25日,「智行新長徵 駿馳新時代」2020年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活動12名隊員,驅車來到了距甕安縣城約45公裡的烏江,去追尋那段紅色記憶和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