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陽:木瓜成脫貧路上「黃金果」

2020-12-20 西部網

木瓜成為長陽縣脫貧路上的「黃金果」黃善君攝

長陽榔坪鎮木瓜喜獲豐收,當地農民在晾曬木瓜 王雙躍攝

7月27日,記者從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獲悉:降雨儘管持續了一個多月,但長陽木瓜掛果豐碩,今年將再次迎來豐收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多年來,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面積超過了10萬畝,實現了「春季木瓜花帶動鄉村遊、秋季鮮果木瓜銷售增收、木瓜『品牌化』深加工,讓產業引領土家山寨脫貧致富、走出石漠化區域產業新路」的多重效益。

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項目,長陽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機遇,以建設第一木瓜品牌為主線與助力精準脫貧相連接,著力「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通過20年持久發展,長陽榔坪鎮在318國道沿線打造出了5萬畝高規格木瓜綠色經濟產業帶,並把長陽木瓜發展成了「面積大、效益高、銷路暢、前景好」的「資丘皺皮木瓜」品牌,成為了湖北省林業產業扶貧樣板。

在發展過程中,新發展的木瓜園收益頗豐,而老木瓜園效益低下的短板暴露得更為明顯。為改變這種狀態,長陽林業局技術人員走村串戶,到老木瓜園區引導農民科學改造老木瓜園、新法管理木瓜退耕還林項目,讓木瓜產業「深紮根、穩水土、能生財」。當地林業技術人員先後舉辦了木瓜管理培訓班218場次,邀請近97位專家實地引導農民科學修剪、科學施肥、科學防治木瓜病蟲害,6503人次參加培訓。幾年時間把明清時期就開始掛果的老木瓜園100%改造成後,再次重返豐產期,老木瓜園改造後木瓜產量提高了200%,4850戶農民老木瓜園新增收入5000元以上。

同時,長陽縣用木瓜實現退耕還林的科學管理也覆蓋到每一寸退耕還林地塊,木瓜畝產值近萬元。農民將坡地、陽光不充足地、靠近森林的土地全部種上木瓜,總面積達10萬畝。

木瓜產業給318國道沿線石漠化區域的百姓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益,2014年,長陽把木瓜當做土家山寨產業扶貧的第一選項,利用退耕還林機遇建設了1萬畝木瓜生態經濟林,促使榔坪鎮80%扶貧戶戶平享受木瓜退耕還林補貼3200元。有了補貼,產業發展氛圍漸濃。兩次退耕還林實施期間,長陽一邊利用木瓜退耕還林發展經濟生態林,一邊建設木瓜觀光農業旅遊配套設施。

20年來,長陽先後在木瓜主產區榔坪鎮硬化鄉村公路500公裡,修建木瓜觀光旅遊亭50個,打造出了關口埡和渠安頭2個大型木瓜花文化旅遊的文藝演出平臺。旅遊氣候的形成,拉動了木瓜原產地旅館、餐館、運輸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總投資近1億元,建起了木瓜旅遊農家樂180家,先後舉辦了13屆木瓜花文化旅遊節。

長陽縣在最初設計木瓜退耕還林還成經濟林時,還優先考慮了生態林設計方案,高密度種植,利用根孽繁殖特色大力發展木瓜生物梗,木瓜生物擋土牆,把木瓜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據統計,長陽榔坪鎮先後發展木瓜生物梗2000千米,營造木瓜生物擋土牆500畝,加上5萬畝木瓜基地在森林生態上發揮作用,榔坪鎮降雨量由原來的平均1200毫米增加到現在的平均1450毫米,長榔河流域水土流失減少50%以上,榔坪鎮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堅持生態建設助力脫貧攻堅,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長陽走出了一條保生態促增收的扶貧之路,實現扶貧增綠「雙豐收」。長陽榔坪鎮關口埡村年近六旬的村民秦明銀,對家裡的3畝木瓜地視若珍寶,常年精細化管理,帶來了單株木瓜樹平均產量突破100公斤的回報,按照正常價格計算單株產值突破了300元,「每畝的木瓜密度為近100株,每畝產值2萬多元。」

長陽榔坪鎮社評村一個叫二巖的小地名,山高坡陡、偏僻閉塞,海拔高、光照弱、石頭多、土壤薄,常年居住了30戶人家。林業部門堅持引導農戶發展木瓜經濟生態林,截至今年7月,二巖戶平發展木瓜10畝,隨著木瓜掛果,戶平木瓜產量近10噸,僅木瓜單項戶平收入突破3萬元,二巖貧困戶因此全部實現脫貧,成為遠近聞名的木瓜「世外桃源」。

伴隨著長陽木瓜花文化旅遊節的興起,在榔坪鎮木瓜旅遊景點之一的關口埡村,村民宋明早一家三口,常年通過農家樂方式吸引顧客,每年以賞木瓜花、吃木瓜菜、品木瓜酒、喝木瓜飲料為特色招來顧客,常年農家樂收入超過了5萬元。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湖北長陽:木瓜成為致富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長陽:木瓜成為致富瓜7月27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獲悉:儘管降雨持續了一個多月,但長陽木瓜掛果豐碩,今年將再次迎來豐收年。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項目,長陽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機遇,著力推進「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通過20年發展,長陽榔坪鎮在318國道沿線打造出5萬畝高規格木瓜綠色經濟產業帶,把長陽木瓜發展成了「面積大、效益高、銷路暢、前景好」的「資丘皺皮木瓜」品牌,成為湖北省林業產業扶貧樣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長陽:木瓜成為致富瓜
    7月27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獲悉:儘管降雨持續了一個多月,但長陽木瓜掛果豐碩,今年將再次迎來豐收年。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項目,長陽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機遇,著力推進「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通過20年發展,長陽榔坪鎮在318國道沿線打造出5萬畝高規格木瓜綠色經濟產業帶,把長陽木瓜發展成了「面積大、效益高、銷路暢、前景好」的「資丘皺皮木瓜」品牌,成為湖北省林業產業扶貧樣板。
  • 山水綠 萬家富——長陽扶貧產業成色觀察
    山水綠 萬家富——長陽扶貧產業成色觀察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2日 10:27 來源:中新網湖北   發展產業,是真脫貧、脫真貧的「金鑰匙」。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長陽一心一意牽緊產業扶貧「牛鼻子」,鎖定「穩菜擴茶興果藥、穩豬擴羊興魚禽、穩農強企興商旅」的產業發展線路圖,不斷織牢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助、種植大戶幫帶、實用技術服務、項目資金統籌「五張網」,把3430平方公裡的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秋末冬初,記者來到長陽,實地探訪產業扶貧成色。
  • 脫貧路上最美笑臉丨鼎城劉光平:坎坷路上不言棄 脫貧路上果飄香
    一畝葡萄,收入達2萬多元,加上之前的4畝特棗、4畝橘子、2畝蜜柚和季節蔬菜,劉光平當年的毛收入達5萬元,2017年,劉光平順利脫貧。人生不言棄2018年,劉光平家的小平房垮的垮,爛的爛,經過危房改造後,小平房煥然一新,劉光平將屋子打掃得乾淨利索,屋前種上一排綠植。
  • 「脫貧攻堅(湖北篇)」人民至上 浴火重生奔小康:湖北省殘疾人脫貧...
    脫貧攻堅戰、社會穩定戰、民生保衛戰,融合交織,全省各地殘聯在行動。這背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聚焦破解殘疾人脫貧攻堅難關難題,指導成立湖北省殘疾人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深入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的專項實施意見。
  • 湖北網絡大V宜昌長陽自治縣清江畫廊巴人尋根之旅
    "八百裡清江美如畫,三百裡畫廊在長陽「 來自湖北的網絡大V來到宜昌開啟了一場追尋國潮的尋根採風之旅。一首非遺歌曲長陽南曲和巴山舞向我們展現了長陽的非遺文化,長陽山歌高亢嘹亮,熱烈奔放,巴山舞表演精彩紛呈,美好質樸,讓我們感受到了長陽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乘船遊覽國家5A級景區清江畫廊,看悠悠清江,巍巍山嵐,滿目皆是靈秀山水,眾位網絡大V均舉起相機,被清江秀美的自然風光所吸引。
  • 「脫貧攻堅」大安:特色黃菇娘,致富「黃金果」
    近年來,大安市積極推進黃菇娘種植產業,將其產銷與農民增收、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截至目前,全市黃菇娘種植面積約3萬畝,特色黃菇娘成為農民致富的「黃金果」。佔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黃菇娘成為大安市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點優勢產業。黃菇娘給南崗子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村書記馬軍峰介紹:「2016年以前村裡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11450元,所有貧困戶已於2018年末全部脫貧。」
  • 綠色產業帶動5896家貧困戶增收 長陽中藥材產值超十億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杜強 覃丹閱讀提要中藥材是長陽的傳統產業。精準扶貧以來,長陽通過送政策、送資金、送技術,引導群眾科學發展、規模種植,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逐步把中藥材培育成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長陽木瓜、獨活等道地藥材叫響全國。
  • 【鬥罷艱險又出發】奏響脫貧攻堅決勝號角
    走出會場,他們步履匆匆,滿懷對綠色發展的期盼,奔向武陵山,奔向大別山,奔向幕阜山,奔向脫貧攻堅的戰場。通山縣楊芳林鄉黨委書記熊美萍發動各方力量 鞏固脫貧成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孔帆升9月21日一大早,熊美萍和受表彰的先進代表一起步入會場。
  • 鄂茶疫後重振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長陽召開
    鄂茶疫後重振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長陽召開 2020-10-21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山無恙,喜遊長陽」江山國旅長陽自駕一起嗨
    「江山無恙,喜遊長陽」!生活如同一段旅程,疲憊時,請靜下心來,放下包袱,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為了更好的復產復工,4月25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長陽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宜昌江山國際旅行社協辦「江山無恙,喜遊長陽」自駕休閒之旅長陽清江畫廊、向王寨、鱘龍生態園一日遊正式啟程。當天近800名遊客如約而至,船進如詩如畫的清江,徒步走進幽靜神秘的世外桃源向王寨,體驗鱘龍生態園的生態休閒、觀賞、農業科普、綠色食品...
  • 湖北宜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三個值得一去的景點,有你喜歡的嗎?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北宜昌市,地處鄂西南山區、長江和清江中下遊,是一個集老、少、山、窮、庫於一體的特殊縣份。縣域總面積3430平方公裡,境內註明的旅遊景點有清江畫廊、丹水漂流、鹽池溫泉等,看看有你喜歡的嗎?
  • 走,去長陽!我把我的家鄉唱給你聽
    夢幻長陽崛起的引擎達海通江畫面裡,我看到你從「長陽人」的洞穴中巴人的部落裡土家人的吊腳樓上文人的筆鋒裡,意氣風發走來聽那紅蓋頭哭嫁的天籟情調看那原生態的風光妖嬈......《姐不招手哥不來》MV正式發布「姐兒住在燕子坡,天天挑水嘛下大河,清水嘛不挑呀挑渾水,平路呀不走爬上坡,為的呀路上啊會情歌囉餵......」由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文化和旅遊局出品的「與愛同行·惠遊湖北」——長陽文旅惠遊季主題歌《姐不招手哥不來》MV今天正式發布啦!
  • 構建線上線下全產業鏈 助力土家山貨「賣全國」|脫貧攻堅宜昌答卷
    在這個集「老少山窮庫」於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在武陵山脈3430 平方公裡的脫貧主戰場上,活躍著一群農村電商扶貧人:他們從脫貧產業扶上路到線上尋銷路、組織農副產品賣全國,再到孵化農業企業,培訓農村電商能人,全面構建線上線下電商扶貧的全產業鏈,為長陽山區農民打通了網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 「長陽人」化石的第一發現者:陳明治老師
    可惜後來被打成了「右派」,但是他老婆對他不離不棄,據說他們都不是長陽人,是同學,危難之際也沒有分開。後來,我媽又告訴我,你還記不記得我跟你說過的那個生物老師啊,他通過農民販賣的龍骨發現了「長陽人」。再後來,我媽聽我表舅舅曾凡炙說,發現「長陽人」的陳老師平反後,恢復了他發現長陽人的事實,舅舅他們在續修縣誌時,通過調查後,並努力把他的生平寫進了《長陽縣誌》。
  • 萬畝油茶林結出「致富果」,背後有對「黃金搭檔」丨脫貧攻堅 國企...
    在這條致富路上,不管是堅守油茶林十五年的村支書戴秋遲,還是駐村幫扶的省國資委機關扶貧隊,都在不遺餘力地帶領鄉親們拔掉窮根、致富向前。「墊資書記」帶領村民闖出油茶致富路「先烘乾,再粉碎,然後蒸粉,再來制餅,最後壓榨。」公平村油茶作坊裡,一位皮膚黝黑、不苟言笑的大叔正在熟練地為大家講解茶油製作流程。
  • 《我的青春在路上》這個村的沙糖桔太甜了,沙糖桔成了村民致富果
    《我的青春在路上》這個村的沙糖桔太甜了,沙糖桔成了村民致富果 2020-12-0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政協情深!
    編者按8月6日,人民政協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文章《脫貧路上政協情深——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事》,對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報導,現予轉發。脫貧路上政協情深——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事記者 張文敬 通訊員 高曉東2020-08-06期 01版盛夏時節,山東省政協圍繞「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 哪個省的百香果最好?滿天星,黃金,臺農,紫香哪個品種好吃最甜
    自從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以後,百香果這個來自南美洲的神奇之果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很多的省份可以說都有了百香果的種植身影的,更有甚者帶領一個地區的農民致富脫貧。就像越南百香果由於長距離運輸,在百香果只有六七分熟的時候就要採摘運輸了,所以很多人可能覺得越南百香果個頭是很大,但是很酸的。最先進入中國的百香果是紫皮的百香果,也就是臺農一號和紫香一號,現在市場上也是常見的百香果品種,其實經過幾年的種植髮展,現在的百香果品種也是非常的豐富的,滿天星,黃金百香果,臺農一號和紫香一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