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視網評」屏邊:好山好水,更要有好日子
近年來,屏邊縣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全縣低、中、高海拔地區大力實施荔枝、枇杷、獼猴桃為主的「十百千」工程,累計發展荔枝6.6萬畝、獼猴桃6.3萬畝、枇杷7.9萬畝。三大產業強勢推進,逐漸成為推得開、叫得響、賣得好的特色農產品,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
【扶貧印記】給村民「充電」,枇杷、桔子種植培訓走進田間地頭!
【扶貧印記】給村民「充電」,枇杷、桔子種植培訓走進田間地頭!11月27日,屏邊縣科協邀請專家到新現鎮馬卡村開展枇杷、桔子種植技術培訓。枇杷種植培訓現場 (張曉豔供圖)本次技術培訓,果農深刻了解了枇杷、桔子的生物學特性,提升了日常管理技能,為今後的種植、管理、採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了果農種植枇杷的積極性。
-
高速添翼 小鎮騰飛|陶保明|屏邊|牛友華|雲南建投集團|脫貧攻堅|...
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雲南建投集團)充分發揮國企責任擔當,堅決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責任,擔起蒙屏高速(蒙自至屏邊)的建設重任。為保障蒙屏高速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建成試通車,在雲南建投集團帶領下,雲南建投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交建公司)與各參建單位攻堅克難、日夜奮戰。
-
【脫貧攻堅•感想談】聚焦脫貧攻堅後的河南村
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對扶貧對象逐戶確立幫扶項目,確立貧困戶主導產業,科學合理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並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同時切實把村民組織起來,把致富能手培育起來,把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9名小組長助理合理利用起來,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把產業培育起來,把群眾帶動起來,把醫療體系完善起來,把發展環境優化起來,把村組兩級幹部積極性調動起來,著力推動貧困戶的經濟和產業健康發展起來
-
研發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助果農增收——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副主任...
我與脫貧攻堅事業的淵源頗深,早在1996年至2004年,作為市委組織部派遣的扶貧隊員之一,我就曾兩度赴開陽縣龍崗鎮順河村負責具體扶貧工作。1997年建立的1000畝枇杷商品示範基地於2000年結果投產,成為開陽第一個千畝枇杷種植生產基地,當年就實現畝產新增2000元,對推動開陽縣枇杷產業化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當年,我獲得貴陽市「1999年—2000年幫村工作」先進工作者,還被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等聯合授予「貴州亞農科技扶貧貢獻獎」榮譽稱號。產業發展不僅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久之計。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化身「網紅」直播帶貨扶貧助農
(曹 娜)「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農產品銷售,今天我們通過直播間,到種植基地現場直播『帶貨』,就是為嘉禾縣扶貧產業、農產品打『CALL』!」「感謝老鐵們關注,嘉禾綠色富硒南瓜橘,外形似南瓜,色澤金黃、口感清甜,果園直採,現摘現發,下單就是獻愛心,消費就是扶貧…… 」△郴州市人大代表鄺寧勇(左一)和嘉禾縣人大代表、廣發鎮黨委書記雷豔兵在廣發鎮富硒果業基地為南瓜橘直播代言4月9日,郴州市人大代表、
-
「虛擬農場」變助農網紅賽道 二三四五推助農產品矩陣
其中,一項數據在「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裡顯得格外亮眼。即,2020年天貓雙十一,累計銷售了全國1406個縣城的41萬款農產品,大大推進了國家的助農扶貧工作。這並非踏足公益助農的網際網路企業孤例,事實上,一批上市企業、電商企業早已在此開疆拓土,包括京東、拼多多、蘇寧、一畝田、二三四五等等。
-
【扶貧印記】豐都:細化穩崗措施 力推就業扶貧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近年來,我縣人力社保部門上下一心,統籌推進戰疫與戰貧,認真落實就業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推動貧困群眾「願轉盡轉」「願訓盡訓」「應穩盡穩」,就業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
「立體經濟」紅紅火火 「綠色銀行」財源滾滾
「收了核桃摘獼猴桃、摘了獼猴桃挖魔芋、挖了魔芋割蜂蜜,現在的這片山地就像一個『綠色銀行』一樣,一年四季都能『取錢』。」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中原鎮馬坪社區村民黃畢豔笑著說。 2017年4月,東溝口村合作社開始發展綠色立體經濟,核桃樹下種植魔芋。今年在核桃、魔芋的種植和採收時節,每天約有50位村民到基地務工,按每人每天80元計算,人均可獲得4000多元收入。「目前,全鎮共種植核桃2.18萬畝、魔芋1.14萬畝,成為漢濱區核桃、魔芋種植面積最大的鎮,年產值達到800餘萬元,帶動962戶2759人穩定脫貧。
-
重慶農商行「扶貧搭把手·助農拼一單」直播助力脫貧攻堅啟動
圖為「扶貧搭把手·助農拼一單」 直播電商助力脫貧攻堅公益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據悉,為了助力貧困地區群眾增收脫貧,重慶農商行聯合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共同開展「扶貧搭把手·助農拼一單」直播電商助力脫貧攻堅公益活動,充分挖掘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生態價值和特色價值,依託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拓展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打造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品牌,引導、扶持貧困地區涉農產業發展,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助農脫貧,他們有「秘密武器」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科技幫扶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北京市科協引導16家涉農科技社團積極開展科技助力精準幫扶及扶貧工作,服務覆蓋全國9個省份35個貧困縣,累計精準幫扶41013人。在科技資源豐富的北京,有大批科技工作者在北京市科協的組織下,多年來一直幫扶貧困地區精準脫貧。
-
「扶貧超市」助農脫貧,亮出「太原模式」做出扶貧「大文章」
濃縮版的「特產庫」2018年9月26日,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消費扶貧「五進九銷」重大舉措,明確由山西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牽頭推進「消費扶貧進機關」工作。今年6月,該局與本土助農電商平臺樂村淘攜手打造的「扶貧超市」學府店正式亮相,3個月過去,「扶貧超市」生意如何?
-
社區青年匯解鎖脫貧助農「雲」操作
,加緊保障脫貧攻堅的「復工復產」。這是昌平團區委依託社區青年匯開展的「助農戰疫·莓你不可」行動,積極探索農產品滯銷解決途徑,成功以崔村草莓、蘋果為試點,開展社區青年匯志願推廣分發的公益團購模式。昌平區社區青年匯「助農戰疫·莓你不可」行動。
-
構建精準立體扶貧體系 五糧液助四川興文縣正式脫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任務。2015年8月以來,五糧液集團組建扶貧開發攻堅領導小組,選派得力扶貧幹部掛職蹲點,捐資進行危房改造,建立產業基地,安置貧困戶就業,開辦扶貧車間,從物資扶貧到精神扶貧,以一系列紮實有效的幫扶舉措,助力定點幫扶興文縣脫貧攻堅。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興文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宜農則農、宜商則商 射陽海通鎮「因人施策」助脫貧
中國江蘇網訊 日前,射陽縣海通鎮組織幹事來到南洋村三組幫扶對象戶茅秀明家,仔細了解夏種夏管生產情況,並帶來了兩包尿素給他家,作為4畝水稻的紮根肥。今年以來,海通鎮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實行因戶因人制宜的扶貧措施,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逐一對接幫扶,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不讓一戶群眾掉隊。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綠色致富路。南洋居委會建設16座智能連體蔬菜大棚,組織該居委會和周邊13戶貧困戶在大棚內打工;扶持貧困戶栽植經濟苗木,促進增收。
-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新媒體行活動走進永春
生態環境優美,果樹、花卉四季常青,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我們的主打產業是早鍾六號枇杷和桂花產業」,仙嶺村村主任蘇振耀介紹說,早鍾六號枇杷具有「開春第一果」美譽,經過省農科院專家的培訓,仙嶺村的農民種植管理水平較高,種出的枇杷果子大、水份足、甜度好,因此能比周邊的枇杷賣出更好的價格。
-
脫貧後,再加一把力(扶貧印記)
臨江村今年新修的公路。2019年3月,何榮軍從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來到雲陽縣紅獅鎮臨江村任第一書記。他帶領駐村工作隊走村入戶,梳理、解決各項矛盾,凝聚精氣神;結合村情實際,對已有的產業項目進行整合,目前全村已養殖土雞2萬羽,種植蔬菜300畝、油桐700畝。通過工作隊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臨江村已於2019年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你做的一切,群眾心裡有桿秤」。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津市:金色枇杷 滿是陽光的味道
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許衡 唐珍珍 津市報導六月枇杷黃,在常德津市毛裡湖鎮百畝金星枇杷陳氏生態家庭農場,色澤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晶瑩剔透,全是陽光的味道。村民正在採果、選果、分揀包裝,分銷到全國各地。「枇杷種植可以不出遠門就有收入。」
-
這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和荔枝打交道幾十年
21年來,楊國安帶領一群技術人員在荔枝育種技術創新、新品種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解決了「妃子笑」荔枝技術難題,培育出柳葉「妃子笑」荔枝品種,研發出立體樹冠修剪法及雙刃螺旋式環剝控梢促花等獨特的核心技術,發明了荔枝嫁接技術徹底解決了中國荔枝界嫁接難問題……楊國安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用荔枝助推大產業,助力農民增產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鄉村振興做出了卓越貢獻。
-
彩生活加入扶貧聯盟 攜易居樂農構建"扶貧助農"
這是易居樂農推行的「社區支持農業」扶貧助農模式第一次在彩生活服務集團服務集團管理的社區落地。精準扶貧,我們在行動「易居樂農是易居中國旗下專注扶貧助農的板塊。」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易居樂農董事長、中國社區扶貧聯盟聯席主席朱旭東表示,成立三年來,易居樂農已經服務了近20個貧困縣,打造了50款主打的原產地優質農產品,並依託易居中國積累近20年的房地產行業資源,打通社區和農村,穩步推進社區支持農業的扶貧助農模式,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