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餘貴,家住在七星關區海子街鎮熱水田社區黃家丫口組。2014年被識別納入為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外加自己努力做工,我家於2015年成功脫貧。 回想起以前的窮苦生活,我心中倍感酸楚! 以前,家裡的生活來源都是靠我一個人在外做木工掙錢,妻子負責在家照顧三個孩子,我們全家人擠在只有兩個房間的老房子裡生活。當時木工這份工作不穩定,導致收入也不穩定,我們的生活捉襟見肘。
背著工作包的我
2014年被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們家享受到很多國家幫扶政策。培訓就業方面,2018年我的妻子在鴨子塘小學參加了為期15天的廚師培訓,雖然最後沒有做餐飲行業,但現在我的廚藝比培訓之前大有進步;產業扶持方面,我家2017年積極響應政府退耕還林政策種植了7畝板慄,有3500元補助,2019年養豬2頭,獲得了2400元的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教育資助方面,我的兩個孩子都獲得了學校的生活補助金,今年他們分別又得到了500元的生活補助;醫療保障方面,我們家每個人每年都享受到了合作醫療財政待繳一半費用的政策……真的很感謝黨和國家這一系列惠民政策,幫助我度過了那段艱苦的生活。 國家的各項幫扶政策縱然好,但是也不能完全靠著政策來過活。我深知要想更加美好的生活,還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創造。有工作時,我依舊如往常一樣,5點多鐘天不亮就起床,簡單地在家吃個早餐,拿起我的工具包,騎著電瓶車去工地上幹活,晚上下班回來和家人一起吃晚飯,雖然很辛苦,但是感覺很踏實。
打掃院子
最讓我開心的是,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鎮城市化的發展,我的木工工作也穩定了,工資也比之前高了很多,現在每天可以拿到將近300元。我的妻子也在社區的安排下有了護潔員這份工作,負責村裡面環境衛生的打掃,每個月有500元的工資收入。除此之外,我們夫妻倆一有空閒的時間還會到工地上做些零工,每個人一天也會有100多元錢的收入。算下來,我們家一年大概會有50000元收入。 為了讓家人住的更方便,去年我們家修了兩層樓的大房子。2019年臘月18號這一天,我們全家搬出了老舊的小房子,住進了寬敞的新房。雖然新房第二層因為暫時缺錢還沒有裝修,但是我一點都不著急。因為我相信只要我不懶、肯努力,來年掙錢把房子裝修好不成問題!
通訊員 劉蘇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民
見習編輯梁珍情 編輯孫遠銘 編審楊儀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