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幫扶責任人 我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丨...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是黨和國家養大的孩子。

2013年夏天,正在學校備戰高考的我,吃過晚飯後,在回寢室的路上,電話鈴聲響起。電話那邊是爺爺顫抖的聲音,告訴我趕快回家。

我聽不太明白爺爺說的是什麼,但總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電話裡我沒顧得上多問,匆忙趕回家。一進屋便看見父親躺在床上,被單是溼的,說不出話來。

送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父親是腦溢血。當時,我並沒有腦溢血的概念,只知道父親生病了,很嚴重。

再後來,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

高華敏和爺爺奶奶

從小,父母離異,我一直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原本在家務農,為了我上學,便來到縣城做了一名環衛工人。

我知道,父親沒有多少積蓄,加上治病還欠下了外債。我的未來在哪裡?我有錢繼續上大學嗎?那種迷茫與掙扎,讓我至今不敢回想。

我知道未來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爺爺奶奶、村裡幹部們的鼓勵和幫助下,我考上了遵義師範學院。但難題隨之而來,沒錢上學。

正當我一籌莫展時,村裡幹部們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們提前為我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讓我能夠邁進校門。

2014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扶貧政策,鑑於我的情況,村裡將我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高華敏(右)指導學生

有了國家助學金,學雜費還得到減免,我不用再貸款了,每個月還有低保補助,讓我感覺到:「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真好!」

幫扶幹部經常與我聯繫,宣傳國家政策、關心我的學習,時常到家裡看望我的爺爺奶奶,不斷地鼓勵我、引導我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

為了不再添麻煩,我勤工儉學找了兼職,不僅解決了生活費,還攢了一些錢。

2018年,我順利畢業。2019年,我考上了畢節市七星關區楊家灣中學的特崗教師,還有了自己對接的幫扶戶。

我的幫扶戶離鎮上很遠,每次坐車都要很久,但我在做幫扶工作的時候都格外認真。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為黨和國家奉獻自己一己之力的機會。

高華敏的課堂

今年7月5日,龍鳳村村支書發來信息,告訴我又有愛心人士、企業為我們村貧困戶捐贈了現金和物資,讓我領取。我想到,我現在已經參加工作了,已不再需要這樣的捐贈,便決定將這筆錢捐贈給村裡更多需要的人,希望能為村裡做一點貢獻。

我常常在想,如果國家沒有這麼好的政策,也許我早就去了工廠,開啟的是另一種人生。

而我選擇老師這個職業也是必然的。在大學裡,我遇到了成長經歷中無法忘記的譚志雲老師。她知道我的情況後,給予了我非常多的幫助,使我迅速提高了自己的教師專業素養,更讓我懂得如何更加關愛自己的學生。這是傳承,同時也是我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

高華敏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現在,我已經從貧困戶轉變為一名幫扶責任人,但是我不能忘記我的過去,我會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兢兢業業工作,認認真真教書育人,回報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

我也想藉此機會,感謝人生道路上所有關心和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是您們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感恩!

我的成長故事是眾多脫貧故事的一個縮影,我會用我的故事,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通訊員 田景強 何肖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丹靈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誠信磚廠」讓我們一家脫貧了丨沿河自治縣西部...
    我叫楊球,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沿河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沙沱社區,每每與同事們討論扶貧工作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楊球在登記臺帳我家有七口人,我是家裡的老大,家中還有妹妹、弟弟、爺爺、奶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我們這個家。2008年,受住房後山山體滑坡威脅,爸爸到親戚家中東拼西湊勉強修建了安全住房。  2014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我家因家中負債、上學負擔重,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丨梁永波:懷著感恩的心 堅定地走下去
    我叫梁永波,今年25歲了,是永樂鎮新民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也是一名脫貧群眾,現在是新民村村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以前,我們家有5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我,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幹不動活,老實本分的父母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們守著家裡不足兩畝的耕地,靠著種植農作物艱難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2015年,我考上了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入學不久,母親突患腦梗住院了。母親高昂的醫藥費加上我的學費、生活費,這些成了家裡難以承擔的巨大開支,讓我有了棄學的念頭。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2020年11月14日中午,我和村第一書記梁玉武在巖底下組走訪群眾時,偶遇貧困戶代犬生,不禁讓我回想起代犬生的幫扶故事。為了幫扶好他,我們全體幫扶工作隊員操了不少心。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身人民教師丨正安縣鳳儀街道田生社區...
    我叫餘蘭霞,是一名年輕的鄉鎮教師,家在正安縣鳳儀街道田生社區。我家脫貧雖然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但是這個期間我也有深深的感觸。我家有四口人,父親是一位建築工人,從我讀書到畢業前,家中一直都是靠父親一個人賺錢養家。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手創造」丨興義市...
    我叫王德付,是興義市烏沙鎮大興寨村佳克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經過申請,開會評議,我家因病被評為精準貧困戶,從2014年至今,我家的幫扶責任人總共有4位,分別是羅建科、羅倫洪、錢明明、李海洋(現任幫扶責任人)。
  • 「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
    2013年底我家通過民主評議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家裡的經濟條件逐漸好轉。2014年被納入精準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母親雖然身材嬌小卻總是能夠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勁。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餘慶縣...
    2019年8月,組織選派我到餘慶縣龍溪鎮平場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深知,脫貧攻堅不是耍嘴皮子功夫,而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在今年年初的駐村工作計劃中,我似定了2020年要辦理的十件實事,並通過村委會公示欄向全村村民進行了公告。  在這十件實事當中有爭取幫扶資金、建設示範基地、疏通損毀公路、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等等,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用好幫扶政策,讓貧困戶早日脫貧丨仁懷市疾控中心...
    劉備權家兩父女相依為命,患關節炎等疾病,其妻子在小孩四歲時離家出走至今未回,是個弱勞動力的低保貧困戶,因家庭原因鬱悶至時常飲酒。一系列問題擺在面前,我也壓力重重!   (四)健康扶貧好政策解圍劉備權入院後,我最擔心其病情惡化,同時也擔憂住院費用,怎麼辦?問了住院辦理窗口,反饋:「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用繳納預交費用,享受一站式報銷」!我暗自感慨平時沒有注意這個好政策,不然低保貧困戶拿什麼來繳費,拿什麼來救命啊!
  • 「我的脫貧故事」因為有「他們」 我不再是一個人︱劍河縣仰阿莎...
    但是自從村裡把我家評為貧困戶,對我們家精準幫扶並且派幫扶幹部來幫忙我以來,我家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一樣,一天比一天好了。  可是成為貧困戶之後,政府各項政策讓我沒有後顧之憂,但是我並沒有因為享受多重優惠政策而產生絲毫懈怠,而是借著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加倍努力,靠著勤勞的雙手迅速擺脫貧困。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脫貧路上的好心人丨劍河縣久仰鎮畢下村村民...
    我是來自劍河縣久仰鎮畢下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我叫李漱櫻,我們家是村裡面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現在有五口人。我深深知道所有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但天色不會一直黑暗,光明終究會來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我也深信我們一家人會過得越來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 |...
    2013年底我家通過民主評議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家裡的經濟條件逐漸好轉。2014年被納入精準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農忙時,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一直忙到晚上星星都出來了才回家,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連著好幾天見不到他們人都是常有的事。 日子就這麼年復一年的繼續著,除了越來越重的負擔和爸媽越來越彎的腰以外,一切仿佛都沒有變。
  • 「我的脫貧故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丨黃平縣...
    我叫沈廷伍,今年46歲,是黃平縣一碗水鄉朗滸村村民。2014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2014年經本人申請,在村民打表大會的評議下,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國家好政策的扶持,我本想大展拳腳搞發展,摘掉這貧困的帽子。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申請退出低保和貧困戶|鳳岡縣王寨鎮土璜村村民...
    我叫任達禮,今年58歲,是從鳳岡縣王寨鎮土璜村上幹溪組搬遷到土璜村新村組的低保貧困戶。因左手殘疾,生產生活非常不便,日子過得很窘迫,但我從來沒有服輸過。隨著脫貧攻堅號角響徹大江南北,脫貧政策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我們家看到了希望……   2014年,我家因孩子上大學及我是殘疾申請到了低保貧困戶,從此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再也沒有了上頓沒油下頓沒米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年4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水城縣轄30個鄉鎮188個村(居),總面積3607.82平方公裡,總人口96.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5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42.25萬人。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那時,我向村「兩委」申請,識別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山高谷深,地少田薄,交通不便,世代靠種水稻等傳統農作物為生,起早貪黑忙碌一年,卻只能維持溫飽,靠天吃飯,十分艱難。楊昌文的養豬場那幾年,我感覺自己在外打工既沒掙到錢,又還沒有照顧到家庭,心裡十分愧疚。正值困難時,我家獲得公益性崗位安置、先建後補、一次性求職補貼等幫扶措施,這些幫扶政策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扶了我一把。
  • 「我的脫貧故事」不甘貧困,爭做脫貧先鋒丨興義市敬南鎮白河村村民...
    王明軍到工地架設鋼管架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遞交了申請,通過一系列程序評定,我被評為貧困戶。這時,王健作為幫扶人走進了我的家庭,他了解我家的貧困原因和家庭人口結構,幫助我出主意、找路子。
  • 「我的扶貧故事」忙碌的爸爸|興義市木賈辦乾溝村魯嘎組幫扶幹部陳霖
    爸爸及幫扶人員在貧困戶家中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六,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我就叫爸爸:「爸爸,你不是說今天帶我去萬峰林遊玩嗎?」。爸爸說:「這也太早了吧!咱們九點出發,好不好?」我只好耐心的等爸爸,快到九點了,爸爸習慣性的看了看手機,手機裡的一條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告訴我說:「寶貝,今天去不了嘍!爸爸接到通知,馬上要到貧困戶家中去。」我一聽,心裡很不樂意,但又沒有辦法,因為我知道這是爸爸的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之「手」託起我們對生活的希望丨望謨縣打易...
    我童年的玩具是路邊的狗尾巴草和外公削的小木棒,每年最期待的時刻就是過年。每年過年前,遠在省外打工的父母就提著大包小包,乘班車到鎮上後,再走上一個小時的山路到家與我們團聚。而我和弟弟也會收到新年的第一套新衣服。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的生活已發生質的改變丨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
    疫情期間楊光環自願到村口執勤我家為4口之家,爺爺70多歲,因患長期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文化低,在家裡務農,家庭經濟收入僅夠生活日常開支。2013年底我家向村委會申請,經駐村幹部及村幹入戶調查核實後,評上了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