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 |...

2020-12-25 騰訊網

我叫王廷英,出生在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地區偏遠,那裡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父母也是靠務農來維持家庭經濟。

2013年底我家通過民主評議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家裡的經濟條件逐漸好轉。2014年被納入精準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母親雖然身材嬌小卻總是能夠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勁。農忙時,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一直忙到晚上星星都出來了才回家,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連著好幾天見不到他們人都是常有的事。

日子就這麼年復一年的繼續著,除了越來越重的負擔和爸媽越來越彎的腰以外,一切仿佛都沒有變。

我媽對待「脫貧」這件事很認真,雖然身為一個婦女,卻養豬養牛、照顧家庭樣樣行,別人都說她傻,都有了政府的幫扶,還這麼拼幹嘛,我永遠都記得她的回答:「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來的。」在她說這話的時候,身上仿佛在閃著光,那一刻,我對我媽媽有了新的認知。

2013年以後,家裡開始出現了大變化。一方面,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教育補助、醫保等有了保障,解決了我家的後顧之憂。同時,隨著黃平的發展,工廠、工地等越來越多,工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給我們提供了更多掙錢的門路。弟弟畢業後,外出務工,給父母減輕了負擔。家裡的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

2018年我畢業後,我果斷回來村裡面工作,目前在村裡面擔任專職副支書一職,已將近有兩年的時間了。在老領導,老前輩的精心培養和耐心指導下,我也能自己獨立處理和應對一些緊急事情,幫助老百姓辦些實事。

2019年政府給我家發放了雞苗、鴨苗,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那些品種優良的家禽也賣出了好價錢。政府給我的父親安排了公益性崗位,除此之外,每年還能領村裡面的項目分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重安鎮全體幹部職工響應號召返崗上班,我也毫不猶豫地衝到一線,在執勤點值班,到村裡消毒。

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為美好生活努力奮鬥。

作為一名脫貧攻堅政策的受益者,感恩之情銘記於心,我將用自己所學、儘自己所能,全力回報社會的幫助。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黨和國家在為我們助力脫貧罷了,且行且珍惜,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奔向未來的康莊大道!

作者 | 楊錦燾(整理)

編輯 | 金虹傑 潘虹

網絡編輯 | 何紅玉

編審 | 趙軍 楊正洪

核發 | 楊德

得分:80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
    我叫王廷英,出生在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地區偏遠,那裡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父母也是靠務農來維持家庭經濟。2014年被納入精準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母親雖然身材嬌小卻總是能夠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勁。農忙時,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一直忙到晚上星星都出來了才回家,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連著好幾天見不到他們人都是常有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聶應平:當好脫貧攻堅「主攻手」
    【我的扶貧故事】聶應平:當好脫貧攻堅「主攻手」 2021-01-0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朱曉豔:要想過上好日子不能只想等靠要
    然而,在我接下來的工作中,卻發現村裡有相當一部分群眾,年齡只有四、五十歲,四肢健全,卻存在「爭當貧困戶」和「爭要低保戶」的心理。這讓我感觸非常之深,國家現在政策好,方方面面都為我們老百姓考慮到,但是我們要脫貧,特別是貧困戶群眾,本來自身條件就差,如果自己再不勤勞苦幹,光靠黨和國家可不行。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楊禹:與聯心村的連心之路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楊禹:與聯心村的連心之路 2020-11-06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羅鳳:扶貧路艱辛更暖心||文興智:從...
    「故事」,因此我的扶貧同事笑說:「耶,你扶貧還混得個『姑媽』當呢!」「生了這種病,自己受罪還連累家人,真的感到很愧疚,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呀!」這是我到王伯家走訪時,王伯常掛在嘴邊的話。 通過不斷走訪了解王伯家情況後,細心和他們講解精準扶貧戶享有的幫扶政策,特別是在王伯醫療費用上的幫助。並在每次王伯治療回來時,都帶上禮物到他家中詢問治療及就醫費用情況,他總會笑著說:「全部都報銷了,自己只開了一百來塊錢,國家的政策好呀!」
  • 【我的脫貧故事】馬武朵:脫貧致富要靠自己的雙手
    【我的脫貧故事】馬武朵:脫貧致富要靠自己的雙手 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文志華: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彭洪啟:養殖過上好日子
    這是新市民共同的呼聲,要想搬遷群眾「穩得住」,先要穩住他們的「心」。於是,我幾乎每天奔走在教育、醫療、生活保障三條線上,協調解決問題,力爭做到讓搬遷戶子女實現應讀盡讀、應讀必讀,並讓新市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
  • 我的脫貧故事|羅庭華:​感恩與幸福相伴 奮鬥不停歇
    我的脫貧故事|羅庭華:​感恩與幸福相伴 奮鬥不停歇 2020-12-20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謝進萍...
    我想,作為一個幼兒教師,能為這個貧困的家帶來什麼才算不虛此行,教育扶貧,根植理念,在他幼小的心靈種下希望的種子,讓星星之火來燎原,打掃完衛生,我把他孫子拉到身邊對他說:過來,阿姨給你講個故事好不?」 「好,在幼兒園我最喜歡聽老師講故事了。」小傢伙拍著手高興的說。 「我就給你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好嗎?」 「從前,有兩座山,擋住了一個叫愚公的人家進出的道路……」 小傢伙聽得津津有味,一邊聽一邊若有所思.....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雖充滿艱辛,但結局是美好的|大方縣興隆...
    面對坎坷的命運,我沒有低頭,以非凡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靠種植魔芋鋪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脫貧路。王才勳。馬應 攝2018年12月,我順利通過了脫貧「雙認定」核驗,不僅自己成功脫貧,還帶動周邊7戶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楊忠明:不能什麼都依靠國家,也要自己去努力
    我的脫貧故事|楊忠明:不能什麼都依靠國家,也要自己去努力 2020-11-17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不等不靠 自食其力摘窮帽
    【我的脫貧故事】不等不靠 自食其力摘窮帽 中安在線   2020-07-01 23:23:12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楊文靜 記者 劉玉才  編輯:孟一凡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冷緒中在他的調研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貴州人,看到自己的老鄉們還沒有脫貧,心裡很難受、很著急,睡不著覺。通過調研,他進一步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目標,以教育扶貧為先導、以產業扶貧為重點、以社會扶貧為推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地生根,積極助力沿河打贏脫貧攻堅決戰、如期同步實現小康夢!謀長遠:全力推進教育扶貧「再窮不能窮教育,送孩子讀書,哪怕砸鍋賣鐵。」當地人民群眾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夠上好學,走出大山。
  • 「我的脫貧故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丨赫章縣輔處鄉...
    2015年我家獲得危房改造工程補助資金12300元,2017年房子終於裝修完成,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放置了書桌,那一刻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   從我記事起,爸爸一年只有農忙季節才在家,其餘的時間都是外出務工貼補家用,但因為只有小學文化,只能到處打零工。一年到頭,也沒掙著幾個錢。
  • 「我的脫貧故事」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丨榕江縣平江鎮亞聾村...
    我是潘雲先,榕江縣平江鎮亞聾村人,父母去世很多年了,我一個人生活,村裡沒有親人。我以前住的地方與其說是房子,還不如說是「牛棚」。我性格孤僻,很少與村裡人來往,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什麼也不想去做,就靠著190塊錢的低保金渾渾噩噩地過著日子,我也因此被別人稱為「懶漢」。
  • 「我的脫貧故事」「誠信磚廠」讓我們一家脫貧了丨沿河自治縣西部...
    我叫楊球,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沿河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沙沱社區,每每與同事們討論扶貧工作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楊球在登記臺帳我家有七口人,我是家裡的老大,家中還有妹妹、弟弟、爺爺、奶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我們這個家。2008年,受住房後山山體滑坡威脅,爸爸到親戚家中東拼西湊勉強修建了安全住房。  2014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我家因家中負債、上學負擔重,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