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見到楊忠明時,他正在圈舍裡面給自己的雞鴨鵝餵食,而對於楊忠明來說,這次看到自己的雞鴨鵝慢慢長大,心裡的大石頭也漸漸落地了。
「因為我是先天性的小兒麻痺症,手腳又不太方便,所以家庭就比較困難,就被納入精準扶貧臺帳,其實我自己是不太願意接受國家的幫扶的,因為我還能做的嘛」楊忠明說。
為了儘快擺脫「精準扶貧對象」的帽子,楊忠明在2013年開始種植獼猴桃,但,天不遂人願,突如其來的冰雹將他的獼猴桃苗破壞殆盡,而這也讓楊忠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由於自己已經沒有多少存款,楊忠明就開始種植蔬菜,按照楊忠明的說法是:你再失敗,你不可能等天上掉餡餅,自己還不是要幹,最多不是從頭再來。
為了種植蔬菜,楊忠明每天起早貪黑,但是靠著自己的一畝地的收入,年收入遠遠達不到脫貧的標準。這可急壞了想要快速脫貧的楊忠明,頂著「貧困戶」的帽子,讓他覺得走到哪裡,臉上沒有光。
而他這種想法,也被他的幫扶幹部看在了眼裡。
楊忠明說:「他們看見我比較老實,也肯做事情,就建議我發展養殖,然後我沒有地方住咯,就說是給我補貼點錢,讓我修個房子住。修房子的時候,除了材料和做點飯給周邊的鄰居吃,他們看我可憐,連工錢都沒有要。」
享受到的政策越多,楊忠明脫貧的決心就越大,修完房子,楊忠明就想自己現在已經在谷底了,再博一把!
懷著這樣的想法,2019年初,楊忠明通過特惠貸借到3萬元貸款,他就用這些錢開始養殖火鴉、本地雞和大鵝。
「因為現在養殖的比較多,他們就建議我全部用糧食喂,這樣雖然說生長比較慢,但是肉質會比較好。」楊忠明說,「我現在餵得有雞鴨鵝一共三百多支,一天就要吃掉80塊錢左右的糧食,要餵半年,成本就是差不多一萬五左右,而全部賣出去,就能賺三萬左右,除開成本什麼的,我也能有一萬左右的收益。」
楊忠明的努力終究是沒有白費,2019年楊忠明靠賣雞收入5000元,加上他護林員每個月800元,已經達到了脫貧條件,楊忠明終於摘掉了自己的「貧困帽子」。
由於去年是試養,楊忠明並未大規模養殖,現在他也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了半個禽類方面的「土專家」,根據他的規劃,等這批雞鴨鵝出欄以後,2021年3月還要擴大規模。
楊忠明說:「我現在後面的地已經給人家租,連裡面的雜草也除乾淨了,現在就是想先把他圈起來,然後等這批雞鴨鵝出欄以後,又將這個錢買更多的雞鴨鵝來喂,擴大養殖規模。」
或許楊忠明的條件不如很多人,但是在他自己看來他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不能什麼都依靠國家,也要自己去努力,去創造。國家能夠救濟你一時,但是不能夠救濟一世。」(羅竣凌 查姜維 楊婷婷 張靚)
往期精彩回顧
原標題:《我的脫貧故事|楊忠明:不能什麼都依靠國家,也要自己去努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