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組織選派我到餘慶縣龍溪鎮平場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深知,脫貧攻堅不是耍嘴皮子功夫,而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
在今年年初的駐村工作計劃中,我似定了2020年要辦理的十件實事,並通過村委會公示欄向全村村民進行了公告。 在這十件實事當中有爭取幫扶資金、建設示範基地、疏通損毀公路、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等等,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自上個月仍然還有一件實事沒有著落,那便是向大家承諾的捐贈一批扶貧物資,這是許多村民盼望已久的事。 因此還有村民碰到我半真半假的說:「任書記,你答應給我們捐贈的物資什麼時候到啊?」我也只好安慰大家說:「放心吧,我正在聯繫。」 承諾的物資不是隨便捐點交差了事的問題,在滿足數量的同時必須講求質量。面對群眾的呼聲,我心急如焚。 於是我想到了向愛心企業尋求幫助。找什麼企業合適?並且捐贈的物資還必須是村民能用得上的?我心裡在揣摩著。幾經周折,我了解到餘慶縣彭禎製衣廠有捐贈的意向,與老闆聯繫好之後當天我便帶上村裡的土特產登門拜訪。
製衣廠老總彭禎是重慶人,在餘慶紮根了三十年,餘慶是他的第二故鄉。脫貧攻堅是國家大事,他也想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隨後他將我帶到車間,指著放在庫房的一大堆嶄新的衣服說:「這些就捐給村裡貧困群眾吧,算我的一份心意」。我心裡激動萬分,緊緊握著彭總的手連聲感謝。 物資拉回村裡後,駐村工作組及村委會加班分類清點。估計一下大約有2000件衣物,至少價值50000餘元,各個年齡段的學生校服及老年棉衣褲居多。沒過幾天我又找了貴州車淘天下電子商務公司,他們向平場小學捐贈了6000本學生作業本。 當我和駐村幹部將這批物資送到平場小學的時候,學生們都圍了過來,看著這些嶄新的衣服和新作業本,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餘下的扶貧捐贈物資通過村民組長捎信困難戶領取、駐村工作組走訪慰問等形式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建檔立卡貧困戶殷廷軍動情的說道:「駐村工作組為我們群眾辦了實事,是一支好工作隊,任書記也是一位好書記」。 如今,年初承諾的十件實事我已全部兌現完成,平場村的變化也越來越明顯。群眾富了、環境好了、笑容多了。我一直沉著的心瞬間釋放下來,輕鬆了很多,感覺這個冬天特別暖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洪飛 整理
編輯 孟錦群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