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戶順利脫貧致富是我最好的收穫|岑鞏縣扶貧辦...

2020-12-22 天眼新聞

 

「由於交通不方便,以前送學生到鎮上讀書要租房子照顧,負擔加重,現在通過移民搬遷到大坪安置點,學生就在安置點學校讀書,方便多了,租房子的錢也省了。」聽著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易搬戶周道祥講述如今的生活,我也高興不已。  我叫舒萬模,是岑鞏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月,我開始幫扶大有鎮大有村、奔坡村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給幫扶戶龍政斌送去衣櫃、床及棉被等物質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是否有讀書郎,」了解幫扶戶家庭基本情況後,我結合其識別條件、貧困原因、發展意願,宣傳產業、就業、教育、醫療、易地移民搬遷、民政兜底扶貧政策,對症施策,選擇發展之路。  周道祥就是我幫扶路上成功脫貧的一個典型,2018年10月,他家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艱苦奮鬥脫貧家庭。  2017年1月,沿著一條未硬化的泥路,我第一次走進了周道祥家裡,他家住的是一棟標準的農村木房:一間堂屋、兩間正房。家裡雖然看著不富裕,但是收拾的很乾淨、整齊有序,給人一種視覺衝擊感。   經過與周道祥交談,我了解到他家有8口人,其中有4個小孩,家裡主要的致貧原因是土地少。家裡收入主要靠女婿打工掙錢,收入來源單一。

給幫扶戶周道軍宣傳扶貧政策

為了讓他家增收致富,根據他家的情況我結合現有的扶貧政策重點給他宣傳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易地移民搬遷政策。  「我今年60多歲,外出務工是不現實的,咋個增收嘛?」  「但你可以利用現有政策,幹農活的優勢,將短期產業與長期產業相結合,短期產業幫增收,長期產業鞏固脫貧,穩定增收。」   決定發展養殖和種植後,周道祥貸款了小額扶貧信貸5萬元,學習思州柚和黃桃種植技術,搞起了養殖和種植,當年就養牛3頭,獲得大有鎮因戶施策項目養牛補助10500元,利用自家荒山種植思州柚2畝,黃桃5畝,思州柚和黃桃獲得產業發展項目資金補助4570元,現在思州柚和黃桃都已開始銷售了,每年能夠增收1萬餘元。

給幫扶戶周道祥宣傳易地移民搬遷政策

由於人多住房少,我又給他做起了易搬的思想工作,開始他還是有很多顧慮,不想搬。經過我多次做思想工作,給他分析了房子是不需要自己交錢的,易搬點建有幼兒園、小學、中學,4個小孩在易搬點讀書就方便了,不需要自己到街上租房照顧學生,費用省了,女兒還能就近在工業園區務工,錢掙了又能照顧家庭。易搬後國家還會有扶持政策,生活無憂。思想工作做通後,周道祥戶於2018年11月住進了大坪移民房,女兒在扶貧車間貴州漢豪電器有限公司上班,社區還安排了保潔員工作,每月增收500元。  如今,看到我幫扶的每個貧困戶都脫了貧,都享受到國家扶貧政策,我感到由衷地高興,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未來,我將會繼續秉持脫貧不脫幫扶原則,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去幫扶,為民辦實事。用自己的真情送去家人的溫暖,讓幫扶戶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歡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寒冬裡的「溫暖」|岑鞏縣天馬鎮紀委書記尚先鎮
    我叫尚先鎮,2019年9月任岑鞏縣水尾鎮紀委副書記,2020年9月任岑鞏縣天馬鎮紀委書記。   為落實好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三天兩頭往胡光賢家跑,吃在他家,住在他家做動員工作。他從開始的疑慮到最後充分的信任,現在搬家到安置點,轉眼已經一年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我叫朱顯飛,是遵義市播州區中醫院派駐播州區茅慄鎮金山村駐村第一書記。今年3月份,我正式開啟了這段平凡卻意義非凡的駐村生涯。9個多月的時間裡,有感動,也有收穫。。  還記得初到金山村時的場景,內心忐忑不安,腦海中盤旋過無數念頭,我將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我要如何帶領這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困難在所難免,但工作還是要全力去做。到村裡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入戶,採集基礎數據、收集信息資料,找準「窮根」。與村幹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對幫扶戶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丨劍河縣革東...
    我叫張達,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7月下旬,組織的一聲召喚,我帶著單位黨委和同事們的重託,來到五河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我真正的感受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一件責任重大且值得思考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岑鞏縣龍田鎮紀委副書記黃秀菊
    我叫黃秀菊,岑鞏縣龍田鎮紀委副書記,興龍村網格員。2019年4月,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懷著「懂農村、愛農村、愛農民」的理想信念主動申請到村級一線作戰隊鍛鍊自己,從此,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了深緣。「你就負責路溪村背後坡和廖家坡兩個組的網格,還有就是由於劉主席已調離我單位,所以他剩下的幫扶『長跑』路程還得由你繼續了,一共有5戶結對幫扶對象,他們是蘇介世、孫榮昌......」聽著該聯繫村領導的安排,我逐漸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內容。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家都只有脫貧致富這一個目標丨大方縣小屯...
    我叫楊勇,是大方縣紀委監委選派到小屯鄉珠場社區的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3月到現在,我先是在小屯鄉大田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後因工作需要,又調整到現在的珠場社區。大田村是一類貧困村,珠場社區是二類貧困村,一村一社區的貧困程度都很深,任務都很艱巨。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年4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水城縣轄30個鄉鎮188個村(居),總面積3607.82平方公裡,總人口96.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5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42.25萬人。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滿意度是我奮鬥的目標丨岑鞏縣馬坡村黨支部...
    我叫胡國祥,是黔東南州岑鞏縣舞水街道馬坡村村黨支部書記。   自2014年脫貧攻堅以來,我始終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拓寬扶貧思路,落實幫扶項目,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困難,贏得群眾真情,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 「我的扶貧故事」盡職盡責為群眾做實事丨岑鞏縣天馬鎮幹塘村黨...
    我叫鄭祖芝,1966年11月生,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7月至今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幹塘村黨支部書記。經過農村工作多年的歷練,我深刻明白,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就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必須要事事帶頭作表率。
  •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對症下藥,幫扶更要幫富李紅文是裡進掌建檔精準扶貧對象之一。自從該村定為山西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後,近50歲的李紅文從太原返鄉創業,得到村黨支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大力幫助,同時給他做好了幫扶規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經歷改變了貧困戶,我也收穫滿滿丨丹寨縣投資...
    我叫蒙正榮,是黔東南州丹寨縣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6年3月,我很榮幸地成為了一名幫扶幹部,並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服從組織安排,主動結對12戶貧困戶。這裡,要給大家講述的是自己幫扶中一戶貧困戶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路 付出了汗水 收穫了感動丨鎮遠縣都坪鎮馬...
    我叫尹秋蘭,是鎮遠縣都坪鎮一名基層扶貧幹部。2017年9月,一張汽車票,一個行李箱,我獨自踏上了異鄉的工作之旅。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我被安排到了馬家坪村,成為該村的結對幫扶幹部。廖興發戶是我的幫扶戶,一家四口,大兒子智力偏低,二兒子是一級殘疾人,小兒子常年在江蘇無錫務工,而廖興發已是年滿80的老人,家庭極度困難。了解到他家情況後,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家脫貧致富。申請危房改造項目,公益性崗位、入股合作社和農村低保等扶貧政策,已幫扶廖興發戶年人均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2019年已順利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實現村民的致富夢丨岑鞏縣天星鄉地城村村主任柳...
    我叫柳文楊,是土生土長的黔東南自治州岑鞏縣天星鄉地城村人。2018年在群眾的信任中,我當選了村裡的村主任。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帶領村民們脫貧,更要讓我們的村子越來越富裕,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比以往更沉了。  「窮不興產業窮根難除,富不壯產業富不長久。」
  •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2020-12-11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高慶平: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
    我叫高慶平,是貴陽高新區稅務局職工,今年5月份剛退休,曾是稅務局在習水縣和納雍縣對口幫扶村的扶貧隊隊長。 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一是在習水縣大坡鎮的裕民村,幫助癱瘓在床16年的女孩袁小霞重新「站」起來,找到了營生。二是在納雍縣化作鄉的大營村,讓6個村民組 328 戶人家1000多人,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 「我的扶貧故事」跨越山河大海 託起明天的太陽丨岑鞏縣第一中學...
    山海之隔,千裡之外,從浙江省杭州市到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因為牽手扶貧,讓我與岑鞏這片土地緊緊相連,結下了深深的情誼。我叫徐紅星,2018年7月1日,受杭州市委組織部委派,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教育幫扶掛職,擔任岑鞏縣第一中學教研室副主任兼數學老師。幫扶不能走過場。從踏進校園那一刻起,我就秉承著高度負責任的主人翁精神,做好教育本職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踏平坎坷成大道,振興鄉村又出發丨岑鞏縣客樓鎮...
    我叫吳運略,2019年2月到黔東南州岑鞏縣客樓鎮任職,2020年3月任客樓鎮黨委書記。  客樓鎮是全縣最偏遠鄉鎮之一,不少村自然條件惡劣,部分農民生活困難。要讓客樓鎮精彩打贏脫貧攻堅戰,責任重大,壓力巨大。
  • 「我的扶貧故事」點燃鄉親們希望,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丨鎮遠縣陽鎮...
    我叫何梅,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熱土的眷戀,2017年11月我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了貴州黔東南鎮遠縣陽鎮的一名結對幫扶幹部、同步小康駐村隊員、扶貧專幹。在任務繁重但意義重大的扶貧領域,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一段平凡不尋常的歲月。
  • 「我的扶貧故事」凱府村變好變美了丨岑鞏縣凱本鎮凱府村副主任文...
    我叫文散忠,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凱本鎮凱府村的副主任。   作為村副主任,村民信任我,將村子交給我來帶領,因此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提升大家的生活環境和品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文散忠入戶走訪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與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做到了真識貧、真扶貧、扶真貧。
  • 「我的脫貧故事」日子越過越幸福丨岑鞏縣水街道大榕涼塘易地扶貧...
    「現在黨和國家的扶貧惠民政策這麼好,幹部們也是用心用情服務周到,我這個家庭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受益頗多,過上了幸福的日子。」說起如今的生活,我高興不已。我叫丁祖龍,今年46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平莊鎮後坪村玉龍坡組人,現居住在大榕社區5棟1單元401室,兒子在黑龍江齊齊哈爾讀大學,兒女在岑鞏二中讀高二。之前,送孩子上學讀書和擺脫家庭貧困是我同我愛人的責任和壓力。2014年,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帶領下,我家被納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扛肩上 收穫放心上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幫扶...
    我叫龍後彬,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稅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擔任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和網格人員,與單位同事共同奮鬥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通過能人示範帶動,目前山羊養殖戶發展到21戶,山羊存欄1200餘只,產值達100多萬元,精品水果種植髮展到32戶,種植面積達220餘畝。「真正把村裡的事、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這是我對自己在脫貧工作中的要求,也是對村民的承諾。任第一書記期間,我先後走訪村民420餘戶、1650人,全面了解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切實掌握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