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凱府村變好變美了丨岑鞏縣凱本鎮凱府村副主任文...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文散忠,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凱本鎮凱府村的副主任。

現在,村裡的群眾有了勤勞致富的觀念,錢袋子也鼓得大了;山村裡新建了一幢幢磚瓦房、小洋樓;村裡有了休閒娛樂場所,村民們悠閒地下象棋、跳廣場舞……凱府村真的變了,變好變美了。  而在之前,凱府村的一些自然寨、組產業結構單一,還存在著一些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貧困人口。   作為村副主任,村民信任我,將村子交給我來帶領,因此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提升大家的生活環境和品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文散忠入戶走訪

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與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做到了真識貧、真扶貧、扶真貧。  要想富,先修路,隨著黨和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我結合村裡實際情況,搶抓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公路、飲水工程、危房改造、異地搬遷、地塊整治、機耕道、傳統村落、紅色文化等多個工程,讓群眾享受到了許許多多的實惠。   一條條寬敞明亮的「村村通」「組組通」瀝青路、水泥路串聯起各家各戶;一排排、一盞盞路燈照亮了整個村莊,照亮了黑夜更照亮了村民的心。

此外,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指揮所、全體黨員及村民的努力下,2016年以來,我們實施種桑養蠶項目400餘畝,覆蓋貧困戶22戶55人,預計畝產值達7000元;油茶項目340餘畝,覆蓋貧困戶13戶54人,預計畝產值達3000元以上,實現戶增收3000元以上;黃精種植300餘畝,其中林下黃精160餘畝,帶動當地農戶200餘人次就業,預計畝產值達2萬元,實現戶增收5000元以上;雜稻制種100餘畝,帶動當地農戶60餘人次就業,增加務工收入1000元以上;獼猴桃100畝,帶動當地農戶100餘人次就業,預計畝產值6000餘元,增加務工人員務工收入1000元以上;水產養殖50餘畝,預計實現戶增收7000元以上;林下養蜂100箱,預計產值10餘萬元。

接下來,我會繼續發揮帶頭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我的承諾,讓鄉親們對今後的日子充滿期待。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歡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獨居老人的「好女兒」|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龍統村...
    「共產黨好、共產黨好,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說得到、辦得到……」  連日來,儘管天氣驟然變冷,但是在黔東南州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龍統村石灰窯組村民宋紹品的家中,我們駐村幹部和他一起過生日、切蛋糕,一起高唱感恩歌,場面熱鬧而溫馨,驅散了冬日的嚴寒。
  • 「我的扶貧故事」跨越山河大海 託起明天的太陽丨岑鞏縣第一中學...
    山海之隔,千裡之外,從浙江省杭州市到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因為牽手扶貧,讓我與岑鞏這片土地緊緊相連,結下了深深的情誼。我叫徐紅星,2018年7月1日,受杭州市委組織部委派,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教育幫扶掛職,擔任岑鞏縣第一中學教研室副主任兼數學老師。幫扶不能走過場。從踏進校園那一刻起,我就秉承著高度負責任的主人翁精神,做好教育本職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滿意度是我奮鬥的目標丨岑鞏縣馬坡村黨支部...
    我叫胡國祥,是黔東南州岑鞏縣舞水街道馬坡村村黨支部書記。   自2014年脫貧攻堅以來,我始終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拓寬扶貧思路,落實幫扶項目,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困難,贏得群眾真情,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戶順利脫貧致富是我最好的收穫|岑鞏縣扶貧辦...
    聽著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易搬戶周道祥講述如今的生活,我也高興不已。  我叫舒萬模,是岑鞏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月,我開始幫扶大有鎮大有村、奔坡村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給幫扶戶龍政斌送去衣櫃、床及棉被等物質「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是否有讀書郎,」了解幫扶戶家庭基本情況後,我結合其識別條件、貧困原因、發展意願,宣傳產業、就業、教育、醫療、易地移民搬遷、民政兜底扶貧政策,對症施策,選擇發展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踏平坎坷成大道,振興鄉村又出發丨岑鞏縣客樓鎮...
    我叫吳運略,2019年2月到黔東南州岑鞏縣客樓鎮任職,2020年3月任客樓鎮黨委書記。  客樓鎮是全縣最偏遠鄉鎮之一,不少村自然條件惡劣,部分農民生活困難。要讓客樓鎮精彩打贏脫貧攻堅戰,責任重大,壓力巨大。
  • 「我的脫貧故事」日子越過越幸福丨岑鞏縣水街道大榕涼塘易地扶貧...
    「現在黨和國家的扶貧惠民政策這麼好,幹部們也是用心用情服務周到,我這個家庭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受益頗多,過上了幸福的日子。」說起如今的生活,我高興不已。我叫丁祖龍,今年46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平莊鎮後坪村玉龍坡組人,現居住在大榕社區5棟1單元401室,兒子在黑龍江齊齊哈爾讀大學,兒女在岑鞏二中讀高二。之前,送孩子上學讀書和擺脫家庭貧困是我同我愛人的責任和壓力。2014年,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帶領下,我家被納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我在城裡安了家丨岑鞏縣思暘鎮亞壩小區居民殷玉琴
    我叫殷玉琴,今年34歲,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大有鎮涼水井村黃秀衝組的村民。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支持下,我在縣城安了家。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照顧店裡的生意,成了我的每天的常態。生活雖然忙碌,但貴在安穩踏實。
  • 「我的扶貧故事」盡職盡責為群眾做實事丨岑鞏縣天馬鎮幹塘村黨...
    我叫鄭祖芝,1966年11月生,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7月至今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幹塘村黨支部書記。經過農村工作多年的歷練,我深刻明白,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就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必須要事事帶頭作表率。
  • 「我的扶貧故事」實現村民的致富夢丨岑鞏縣天星鄉地城村村主任柳...
    我叫柳文楊,是土生土長的黔東南自治州岑鞏縣天星鄉地城村人。2018年在群眾的信任中,我當選了村裡的村主任。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帶領村民們脫貧,更要讓我們的村子越來越富裕,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比以往更沉了。  「窮不興產業窮根難除,富不壯產業富不長久。」
  • 「我的扶貧故事」寒冬裡的「溫暖」|岑鞏縣天馬鎮紀委書記尚先鎮
    我叫尚先鎮,2019年9月任岑鞏縣水尾鎮紀委副書記,2020年9月任岑鞏縣天馬鎮紀委書記。   為落實好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三天兩頭往胡光賢家跑,吃在他家,住在他家做動員工作。他從開始的疑慮到最後充分的信任,現在搬家到安置點,轉眼已經一年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丨岑鞏縣龍田鎮安坪村駐...
    我叫朱海,2018年6月,貴州思州潤峰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派我到黔東南州岑鞏縣龍田鎮安坪村開展扶貧工作,同年12月,我正式成為了安坪村火石土組的網格員。剛到火石土組時,我對寨子非常不熟悉,為了能摸清寨子上每一戶的實際家庭情況,每天我都走在田間地頭,與村民深入溝通,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漸漸地,我跟寨子上的村民們熟悉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的態度變好了丨鳳岡縣新建鎮官田村駐村...
    我叫梁言琴,生在官田,長在官田。2018年10月,懷著忐忑心情,我開始了駐村扶貧之路,幸運的是,駐村地點恰好是我生長的官田村,至少就地域上而言,我無比熟悉,幹起工作來想必會很順利。但當我以村委會工作人員身份踏進他們家門時,「爺爺」「奶奶」們的態度卻變了,因為與他們相識的緣故,村民們將苦水翻倍與我傾訴,有說自家房子該修的,有說糧食直補款沒拿到的......一時間,壓力瞬湧上來,然而我卻保持了個好心態,他們起碼會跟我反映,那就是沒把我當外人,一件件事情經過細節記錄下來後,我開始處理。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家由窮變富,由富變美了!」丨天柱縣鳳城...
    靠在家養雞養鴨維持生計的我一下子陷入了無限惶恐之中,女兒和兒子在外打工,沒有固定收入,自身難保。我自己的腰椎盤突出又犯了,直不起腰,走路都難,更別說幹農活了。妻子化療的錢怎麼辦?妻子平時買藥的錢哪裡出?我無計可施,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天無絕人之路,黨和政府及時向我伸出了援手。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岑鞏縣龍田鎮紀委副書記黃秀菊
    我叫黃秀菊,岑鞏縣龍田鎮紀委副書記,興龍村網格員。2019年4月,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懷著「懂農村、愛農村、愛農民」的理想信念主動申請到村級一線作戰隊鍛鍊自己,從此,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了深緣。「你就負責路溪村背後坡和廖家坡兩個組的網格,還有就是由於劉主席已調離我單位,所以他剩下的幫扶『長跑』路程還得由你繼續了,一共有5戶結對幫扶對象,他們是蘇介世、孫榮昌......」聽著該聯繫村領導的安排,我逐漸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內容。
  • 「變美「三部曲」」之「膠原蛋白」
    「變美「三部曲」」之 「膠原蛋白」 世界膠原蛋白之父J Brandt博士說過:皮膚衰老的過程,就是膠原蛋白流失的過程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秉承父親遺志 接力戰脫貧|岑鞏縣天馬鎮曉陽山村...
    在我和父親兩代村黨支部書記接力鏖戰後,一幅恬靜而美好的新農村畫卷,終在岑鞏縣天馬鎮曉陽山村徐徐展開。我叫楊尤章,現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曉陽山村黨支部書記。我父親叫楊樹培,是一名退役軍人,1962年擔任曉陽山村(大隊)黨支部書記。  「有女不嫁曉陽山,三年就有兩年幹」,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全村(大隊)有5個自然寨7個組(生產隊)170戶697人,由於年年乾旱,許多農戶都吃不上飯。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第一次到最基層工作的我,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去和群眾交流,溝通,這使我著實苦悶了一段時間。在一次參加群眾會後,我恍然大悟,群眾愛聽的是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不是大道理、誇誇其談。於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惡補了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向村裡的幹部請教,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光提升業務水平還不夠,群眾對駐村幹部不買帳工作也難開展。
  • 死灰復燃的本能寺之變與「足利義昭陰謀論」
    可是近年和歌山縣海南市史編纂委員會認為,同書信後半部分中「江州、濃州悉平均申付,任覚悟候」(近江、美濃已悉數平定,聽憑號令)的部分乃明顯說明,這封書信是在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變後佔領近江、美濃的時候,即天正十年六月十二日左右才寫給雜賀眾的土橋平尉的。而上引的原文大意為明智光秀歡迎足利義昭上洛一事,並指出因事前未有聯絡(如仰未申通候処ニ),故希望義昭能提出指示,光秀本人將從速回應。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累並快樂著」,我經常這樣描述扶貧工作。我叫黃鵾鵬,是縣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19年6月,我掛任龍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下沉到村,開展扶貧工作。我和群眾交心談心,擺明自己作為扶貧幹部的職責和立場,很快適應扶貧幹部的角色,擔起扶貧的職責,要求自己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