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秀菊,岑鞏縣龍田鎮紀委副書記,興龍村網格員。
2019年4月,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懷著「懂農村、愛農村、愛農民」的理想信念主動申請到村級一線作戰隊鍛鍊自己,從此,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了深緣。
「你就負責路溪村背後坡和廖家坡兩個組的網格,還有就是由於劉主席已調離我單位,所以他剩下的幫扶『長跑』路程還得由你繼續了,一共有5戶結對幫扶對象,他們是蘇介世、孫榮昌......」聽著該聯繫村領導的安排,我逐漸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內容。 興龍村是路溪村和龍田村的合併村,背後坡組是在一個高坡上,山高路陡,該組共有19戶6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0戶38人。
「嬢嬢,你家這個房子得過危房改造沒有呀?是拆除重建還是修繕加固?」 初來乍到,我發現組上農戶「五淨一規範」還較差,群眾對環境衛生意識不高。於是我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保潔員公益性崗位1名、申報硬化入戶路和安裝路燈,同時針對環境衛生工作組織召開小組群眾會議,並邀請幫扶幹部一起到組上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工作,通過示範帶動和開展扶智扶志教育,該組的環境衛生得到了明顯改善。
群眾的事情無小事,自從擔任網格員以來,我了解建檔立卡戶的需求,關心學生有沒有得到教育資助、關心農業生產情況、關心背後坡組的自來水是不是牽到院壩頭來、積極為農戶家申請修補廚房的錢......
在我的大力宣傳動員下,老百姓發展了生豬、蜂蜜養殖、李子、蔬菜種植,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 儘管工作很辛苦,我想:「我既是在脫貧攻堅一線戰鬥,也是在給我未來的小寶寶做榜樣,要讓他在我的肚子裡感受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通訊員 曹勇
編輯 舒絲絲
編審 吳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