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 花場村三組村民郭貴祥(郭貴祥於2020年因病死亡),2016年前,一家4口居住木瓦房裡,下雨時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由於他常年生病,兒子郭太良無法外出務工,讓原本較為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終因病進入了建檔立卡貧困系統。 2016年,趕上國家的好政策,花場村修建易地扶貧安置房,花場村決戰隊隊員和我多次上門做工作,郭貴祥因個人原因就是願意搬遷,中途也放棄過,但是我沒放棄,我一次又一來到他家,用心和真誠打動了郭貴祥一家人,2016年8月郭太良一家4口從破舊的老瓦房搬遷到現在嶄新的易扶搬遷安置房裡。
隨後,在我和決戰隊隊員的幫助下,郭貴祥家還享受低保、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如今,郭太良通過在村周邊打零工,由於能吃苦、平時勤儉節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2019年實現脫貧。 2018年9月27日,我被選派到玉蘭村任支部書記,通過走訪了解,玉蘭村共有12個村民組,總人口888戶4137人。2014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4戶1129人,貧困發生率為26.1%,貧困發生率在南開鄉排名第二,全村貧困面大,脫貧攻堅工作非常艱巨。 為了摸清全村基本情況,我廣開群眾會,參與到每個村民小組會議中,細心聽取農戶意見,並收集大家的意見,並一一解答村民提出的問題。期間,我發現玉蘭村還有人住老舊危房,涼山一到四組飲水不保障,全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
在玉蘭村,我幫助過許多貧困戶,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周訓文,他兒子早年因事故死亡,剩下兩個老人獨自生活,居住的老舊危房一直不願拆除。 2019年4月2日,我再次周訓文家,那晚上風很大,周訓文偏房的房梁突然轟的一聲斷裂,房梁上瓦片垮落,把周訓文二老嚇得不輕。這次動員老人感動了:「支書,你一個外鄉的人,和我非親非故,這麼關心我,我同意籤訂拆除舊房協議」。 按照住房保障工程,2019年周訓文修建住房40平方米。2019年7月,周訓文戶搬遷新房,通過養牛,種地,加上低保養老金等,於2020年10月實現脫貧。
這些年,我一邊照顧玉蘭村這個「大家」,一邊呵護自己的家庭。我清楚記得,在2019年4月,因妻子胎停住院做手術,白天我在村裡工作,晚上回水城在醫院陪妻子,由於過度疲勞,一次公出水城回南開途中還出了車禍,幸運的我自己只是輕傷,休整幾天後,我又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工作崗上。 我覺得虧欠妻子、孩子和家人,平時聚少離多,不能兼顧家人,妻子生病自己去醫院動手術,不能照顧,我想到了辭職,但是,和妻子和家人商量後,得到家人的支持理解,我有整裝待發繼續投入到玉蘭村的脫貧攻堅戰鬥中。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和玉蘭村全體決戰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我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提高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通過發展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勞務輸出等舉措,現在村集體積累已達15萬元。
2020年初,全國新冠疫情爆發,大年初一我就回到工作崗位,投入到一線防疫工作中,我組織全體村組幹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通過大家的3個月努力,最終玉蘭村未出現一例感染病例。今年9月,我村開展庭院經濟基礎設施改造,修建磚圍欄5千米,棚架30個,發放雞籠200餘個,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這5年來的努力,現在的玉蘭村和2018年相比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戶戶通串戶路,家家戶戶通自來,小汽車可以直接開到農戶家門口,全村264戶貧困戶全部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並能穩定脫貧。這一成績,我要感謝市區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感謝玉蘭村全體決戰隊員艱苦奮鬥,感謝妻子和家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整理
編輯 黃瑤
編審 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