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  花場村三組村民郭貴祥(郭貴祥於2020年因病死亡),2016年前,一家4口居住木瓦房裡,下雨時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由於他常年生病,兒子郭太良無法外出務工,讓原本較為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終因病進入了建檔立卡貧困系統。   2016年,趕上國家的好政策,花場村修建易地扶貧安置房,花場村決戰隊隊員和我多次上門做工作,郭貴祥因個人原因就是願意搬遷,中途也放棄過,但是我沒放棄,我一次又一來到他家,用心和真誠打動了郭貴祥一家人,2016年8月郭太良一家4口從破舊的老瓦房搬遷到現在嶄新的易扶搬遷安置房裡。

隨後,在我和決戰隊隊員的幫助下,郭貴祥家還享受低保、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如今,郭太良通過在村周邊打零工,由於能吃苦、平時勤儉節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2019年實現脫貧。  2018年9月27日,我被選派到玉蘭村任支部書記,通過走訪了解,玉蘭村共有12個村民組,總人口888戶4137人。2014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4戶1129人,貧困發生率為26.1%,貧困發生率在南開鄉排名第二,全村貧困面大,脫貧攻堅工作非常艱巨。  為了摸清全村基本情況,我廣開群眾會,參與到每個村民小組會議中,細心聽取農戶意見,並收集大家的意見,並一一解答村民提出的問題。期間,我發現玉蘭村還有人住老舊危房,涼山一到四組飲水不保障,全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

在玉蘭村,我幫助過許多貧困戶,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周訓文,他兒子早年因事故死亡,剩下兩個老人獨自生活,居住的老舊危房一直不願拆除。  2019年4月2日,我再次周訓文家,那晚上風很大,周訓文偏房的房梁突然轟的一聲斷裂,房梁上瓦片垮落,把周訓文二老嚇得不輕。這次動員老人感動了:「支書,你一個外鄉的人,和我非親非故,這麼關心我,我同意籤訂拆除舊房協議」。  按照住房保障工程,2019年周訓文修建住房40平方米。2019年7月,周訓文戶搬遷新房,通過養牛,種地,加上低保養老金等,於2020年10月實現脫貧。

這些年,我一邊照顧玉蘭村這個「大家」,一邊呵護自己的家庭。我清楚記得,在2019年4月,因妻子胎停住院做手術,白天我在村裡工作,晚上回水城在醫院陪妻子,由於過度疲勞,一次公出水城回南開途中還出了車禍,幸運的我自己只是輕傷,休整幾天後,我又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工作崗上。  我覺得虧欠妻子、孩子和家人,平時聚少離多,不能兼顧家人,妻子生病自己去醫院動手術,不能照顧,我想到了辭職,但是,和妻子和家人商量後,得到家人的支持理解,我有整裝待發繼續投入到玉蘭村的脫貧攻堅戰鬥中。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和玉蘭村全體決戰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我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提高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通過發展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勞務輸出等舉措,現在村集體積累已達15萬元。

2020年初,全國新冠疫情爆發,大年初一我就回到工作崗位,投入到一線防疫工作中,我組織全體村組幹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通過大家的3個月努力,最終玉蘭村未出現一例感染病例。今年9月,我村開展庭院經濟基礎設施改造,修建磚圍欄5千米,棚架30個,發放雞籠200餘個,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這5年來的努力,現在的玉蘭村和2018年相比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戶戶通串戶路,家家戶戶通自來,小汽車可以直接開到農戶家門口,全村264戶貧困戶全部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並能穩定脫貧。這一成績,我要感謝市區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感謝玉蘭村全體決戰隊員艱苦奮鬥,感謝妻子和家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整理

編輯 黃瑤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餘慶縣...
    2019年8月,組織選派我到餘慶縣龍溪鎮平場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深知,脫貧攻堅不是耍嘴皮子功夫,而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但自上個月仍然還有一件實事沒有著落,那便是向大家承諾的捐贈一批扶貧物資,這是許多村民盼望已久的事。  因此還有村民碰到我半真半假的說:「任書記,你答應給我們捐贈的物資什麼時候到啊?」我也只好安慰大家說:「放心吧,我正在聯繫。」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 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偏坡布依族鄉黨委書記馮良勇:用情用心用力寫好脫貧...
    我的扶貧故事|偏坡布依族鄉黨委書記馮良勇:用情用心用力寫好脫貧攻堅答卷 2020-12-19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 31 戶 96 人,雖說在 2019 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時的背影當時,兩個孩子認認真真地聽著,透亮眼睛看著我,那一刻我更加堅定,要引導他們轉變思想,從身邊小事情開始改變,要讓他們樹立勤儉節約、自立自強、不甘貧困的意識,感受到住在乾淨整潔的屋子裡是一種幸福。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我是農村的孩子,我的家鄉比德鎮民族組地處偏遠,山高路陡,自然環境惡劣,正是因為脫貧攻堅不落一村一戶一人的精準脫貧攻堅戰,才使得馬路修到家門口、水管飲水到食堂、舊屋換成亮新居,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助力脫貧攻堅丨赫章縣威奢鄉黨委副書記何江
    我叫何江,今年40歲,共青團畢節市委婦委會副主任。2019年6月,我被派駐到赫章縣威奢鄉掛職黨委副書記,聯繫漁塘社區脫貧攻堅工作。   掛職以來,我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千方百計促為威奢鄉脫貧致富謀發展。
  • 「我的脫貧故事」產業扶貧政策送到家|織金縣珠藏鎮新莊村村民魯明學
    幸好駐村幹部把產業扶貧政策送到我家,帶我去參加養殖培訓,為我們謀出路,讓我在家發展養豬產業,不然到現在我還不知做什麼養活整個家庭,根本就談不上脫貧。非常感謝幫扶幹部的用心用情,把國家的好政策落實到我們身上我叫魯明學,屬於織金縣珠藏鎮新莊村罕嘎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之前,我空有一身蠻力,由於自身缺發展資金和一技特長。加之家中有兩個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所以整個家庭的生計只能靠在外打臨工養活。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年4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水城縣轄30個鄉鎮188個村(居),總面積3607.82平方公裡,總人口96.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5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42.25萬人。
  • 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2021-01-16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他們對我家進行走訪時,了解到我們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後,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幫助我和弟妹們申請教育資助,還介紹毛尖鎮農商銀行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對我們姊妹幾個進行生活資助,幫助我家解決家庭的實際困難,鼓勵我和弟弟妹妹要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幫扶幹部都勻市人社局楊柳同志和富溪村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把我和弟弟妹妹當親人一樣的關心、照顧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感到了溫暖,堅持完成了學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你我丨安龍縣萬峰湖鎮岜皓村黨支部副...
    2018年9月,受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萬峰湖鎮岜皓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並負責包保全村唯一一戶貧困戶韋龍登戶,與他家成了「親戚」。  通過與村幹部的簡單溝通,讓我對他家又來初略的了解。  即成了「親戚」,必須得走呀,因韋龍登長期在醫院住院,其子韋阿亂在外打工。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答卷」丨荔波縣水浦村第...
    我叫羅文旗,是黔南州荔波縣委辦公室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選派到玉屏街道水浦村擔任第一書記,這裡是鄧恩銘的故鄉,我這個第一書記到村要做什麼、怎麼做?如何把「恩銘精神」傳承好、轉化好,讓貧困群眾實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脫貧攻堅工作目標,是我必須要做出的「答卷」。
  • 申麒祥:用心用情奔走在扶貧路
    今年,他聯合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了高良油茶合作社,帶動本村貧困人口就業和發展。黎高良原本是貧困戶,是什麼讓他有了帶頭建立合作社的勇氣?又是什麼讓他有信心帶動更多人脫貧?「申隊長告訴我們,等油茶正式掛果產出後,每畝將有2000元左右的盈利,我們相信他!」黎高良滿懷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戶順利脫貧致富是我最好的收穫|岑鞏縣扶貧辦...
    聽著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易搬戶周道祥講述如今的生活,我也高興不已。  我叫舒萬模,是岑鞏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月,我開始幫扶大有鎮大有村、奔坡村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周道祥就是我幫扶路上成功脫貧的一個典型,2018年10月,他家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艱苦奮鬥脫貧家庭。  2017年1月,沿著一條未硬化的泥路,我第一次走進了周道祥家裡,他家住的是一棟標準的農村木房:一間堂屋、兩間正房。家裡雖然看著不富裕,但是收拾的很乾淨、整齊有序,給人一種視覺衝擊感。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扶貧故事繪」「公九臘哎太嘹仙」——貴州水族貧困戶汪凱先不忘...
    這個故事中的貧困戶汪凱先,家住珠江流域都柳江畔的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普安鎮普屯村(原燎原村)。每當親戚朋友關心地問起他兒子汪德主的病情時,汪凱先和妻子張傳菊都高興地說:「公九臘哎太嘹仙」(水語,意為「黨救我的兒子全好了」)。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脫貧了,我住院了丨大方縣貓場鎮新民村黨...
    熊燦義走訪貧困戶作為最貧困的村,新民在迎檢過程中,得到了檢查組的高度肯定和讚揚,省扶貧辦的領導說:「新民的工作比他想像的好得太多。」國務院抽查小組的孫組長說:「能在這麼艱苦的地方做出這麼出彩的成績,很不容易,感謝你們扶貧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