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仰土,今年46歲,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打老小村)村民,家裡有6口人。 2015年,我丈夫由於多年勞累患上重病不治,不幸離開了我們,丟下我和3個正在讀書的孩子,還有2個老人,所有的家庭重擔全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 為了這個家我起早貪黑,拼命勞作,但是由於自己是一個文化水平低的農村婦女,找不到高薪的工作,所以生活一直沒有特別起色。 但是自從村裡把我家評為貧困戶,對我們家精準幫扶並且派幫扶幹部來幫忙我以來,我家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一樣,一天比一天好了。
劉仰土進行透風漏雨改造後的家
記得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三個孩子讀書所需的開銷讓以務農為生的我們家陷入了困境,我當時非常擔心今後的生活怎麼辦,會不會讓孩子沒有書讀。 可是成為貧困戶之後,政府各項政策讓我沒有後顧之憂,但是我並沒有因為享受多重優惠政策而產生絲毫懈怠,而是借著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加倍努力,靠著勤勞的雙手迅速擺脫貧困。
劉仰土參加村裡的培訓
在村幹部們的鼓勵下,我自己養雞養鴨,種果樹等等補貼家用,通過縣裡面的育扶貧政策解決了孩子們上學的難題。後來我還通過特惠貸入股參與村裡的合作社,與全村人共享產業發展釋放的紅利,再獲得農業補貼、種植產業結構調整讓土地產出了好收益。 另外,我還嘗試著外出務工。雖然剛出去幹活,很多活我都不會幹,但是我想不會就學,不能怕吃苦,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所以我積極參加村裡面的技能培訓、2018年通過介紹我進入了劍河縣屯州工業園區家具廠務工,有了穩定的收入,也讓多種就業方式使自己致富多條路。 自從村裡來了脫貧攻堅隊,通過幫扶幹部的幫助,2019年我家房子的透風漏雨情況進行了整治,改廚改廁等等好的政策全部覆蓋到了我家。 借著政策的東風,我家已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看著我家安全的住房、新建的漂亮廚房和乾淨的廁所,我不由得從心底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幫扶幹部,感謝攻堅隊的幫助,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脫貧致富、安居樂業一直是我的夢想。如今,我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家庭條件得到改善,自己在劍河縣工業園區務工,女兒在貴州大學經濟與貿易本科讀書,大兒子在修車廠做事,小兒子在技工學校學技術。 看著一家人生活越來越好逐步步入正軌,我心裏面不由得暗暗下定決心,今後一定要更加努力,抱著一顆感恩之心,奮力前行,不等不靠,把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