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幹部,擔任市場與運行調控處副處長,作為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幹部,於2019年7月18日來到遵義,擔任遵義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遵義綜合保稅區副主任,主要從事扶貧協作工作。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在我的手機裡一直存著一張照片,那是我2019年7月30日在遵義市習水縣溫水鎮婁底村被人拍下的合影——67歲的貧困戶劉仕清正頂著烈日、在地裡挖土豆,一個個裝滿土豆的編織袋見證著豐收,本該喜悅的劉仕清卻一愁莫展,因為土豆滯銷,我與她一起收土豆。剛到遵義13天的我被這幅照片觸動了,她就像我的老母親一樣,在地裡勞動,本該是收穫的喜悅,但因為滯銷而面帶憂愁。我與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幹部一起,積極發動各方資源,聯繫上海各官方媒體發布滯銷信息,在「上海發布」「上海普陀」「上海楊浦」「上海奉賢」「上海商務」等權威公眾號的發布和推送下,短短幾天,當地十萬斤土豆一搶而空,習水土豆也意外在上海出了名。我深深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我在遵義的扶貧故事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左1:徐劍鋒 左2:劉仕清我與楊安東因扶貧相識,楊安東是一名由貴州省遵義市政府辦選派掛職扶貧幹部,擔任桐梓縣黃蓮鄉新莊村第一書記。黃蓮鄉新莊村是深度貧困村,村裡主要資源就是方竹筍,主要以出售鮮筍和筍乾為主,處於粗放生產和初級商品的模式,絕大部分自產自銷。我在桐梓黃蓮鄉考察鮮方竹筍產業時,發現楊安東書記有心事,我主動與他交流,了解到主要問題是新莊村鮮方竹筍出山路打不通,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因保鮮原因而損失很大,損耗達到30%以上,信心受到很大打擊。我拉他聊到深夜,從鮮方竹筍採摘過程中注意事項,採摘後的預處理、運輸過程中的保鮮技術處理等,一一分析查找原因,仔細總結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重新撿起信心和決心。事後,我和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幹部、桐梓縣常委、副縣長何果龍同志一起在上海聯繫好市場,打頭站,楊安東書記則從遵義親自押著一車鮮方竹筍直達上海配送中心,他打開車門一看,所有的鮮方竹筍完好無缺,完全解決了保鮮難題。從此,遵義鮮方竹筍入滬,打響了方竹筍品牌。2019年,遵義桐梓方竹鮮筍向上海及周邊市場供貨200餘噸,第一次實現鮮方竹筍銷售的規模突破,填補了東部地區秋筍市場空白,讓東部地區消費者對遵義方竹筍從陌生到了解,從了解到受歡迎,實現了品牌效益。因與楊安東相識,2019年國慶節期間,我與愛人、小孩一起來到了黃蓮鄉新莊村,一起看望貧困戶,讓愛人和小孩從上海大都市來到偏遠山區,更能深刻體會我的扶貧意義。
左7:徐劍鋒 左10:楊安東
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有一名叫汪進的合作社負責人,我與他因冬筍相識。2019年11月份,我與他一起跑上海批發市場、電商平臺,成功與上海叮咚買菜、食行生鮮籤約,首次實現赤水冬筍進入上海銷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第一時間接到遵義赤水烏骨雞滯銷信息,我及時與汪進聯繫,他迅速聯繫上海叮咚買菜、食行生鮮等無接觸配送生鮮平臺企業,幫助採購赤水烏骨雞入滬銷售。在解決上海銷售平臺的同時,我加快打通烏骨雞入滬渠道,及時協調遵義隆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按照程序報批後提前復工復產,做好赤水烏骨雞統一屠宰,該企業也是在我的指導下,於去年10月獲得遵義首張屠宰雞產品入滬備案。我會同汪進,協調解決上海統一的烏骨雞產品冷凍配送中心,指導重量規格分類和加貼標籤,在10天的非常時間,種種問題解決,首批4000羽遵義赤水烏骨雞產品首次順利入滬,並成功正式上線上海食行生鮮、叮咚買菜平臺銷售。2020年8月,汪進在上海註冊成立了遵品(上海)食品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冬筍、方竹筍、烏骨雞配送中心,並第一時間將信息告知我,我感覺很振奮。
左2:汪進 左3:徐劍鋒
我來自農村,農民的兒子,農業專業畢業,在上海從事農產品流通管理工作,很感謝這次能赴遵義參加脫貧攻堅偉大歷史戰役,我也因此與許多人相識。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依舊堅定: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加快推進滬遵消費扶貧協作,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寫滬遵消費扶貧協作新篇章。
作者 徐劍鋒
編輯 王琳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