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收穫感動和信仰丨興義市烏沙鎮窯上村...

2021-01-07 天眼新聞

每次騎摩託在上坡下坡的路上時,我們心中有忐忑、有不安,仿佛壓著千斤重擔。並不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任務,我們憂慮的是,能否真正了解需要幫助的村民,能否真正的幫扶他們。

2016年根據興義市烏沙鎮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安排,我和吳全順、周明鴻三個教師對張建品戶進行幫扶。在幫扶中,我首先和該戶成員進行交流,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建立相關檔案資料,並經過反覆核對,確保第一手資料準確無誤。

向貧困戶宣傳國家政策

張建品戶,家住興義市烏沙鎮窯上村六組,其父母在外打工,有個妹妹在省外讀職校。當時的情況,房屋漏水,夫妻倆和四個女兒在烏沙鎮上租房子住。

通過走訪,我們了解到,該戶常年在外務工,沒有種莊稼,地裡都放荒了,房屋有漏水的現象,我們將這一情況上報政府,很快得到了改善。2018年,有政策後我們又幫助申請對該戶的廁所、廚房進行改建。每一次走訪,我們都向其宣傳國家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政策。2018年,張建品妻子蔡松仙由於在家待業,我們介紹蔡松仙到烏沙鎮第一幼兒園做零工,解決蔡松仙的務工問題。

幫助張建品家修補漏水房頂

根據國家相關扶貧政策,2018年為該戶爭取兩批入股分紅,入股黔農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能分紅500多元。今年又幫其爭取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入股興義市精準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每年能分工500多元。經過多年的打工,該戶手裡有些積蓄,決定今年新修住房,我們幫助其申請兩個公崗(護水員和護林員),每月有1000多元工資。

經過幾年的幫扶,貧困戶思想轉變了,也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該享受的扶貧政策也享受了,該知曉的扶貧政策也知曉了,2018年得以順利脫貧。「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這些年來幫助我們的老師!」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感激。

張建品家廚房

憶起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其中的點點滴滴便如蒼穹下的繁星,閃爍奪目。種種經歷,所見所聞,給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回憶過往,我能看到的不僅是貧苦大眾辛勞的背影,感激的淚光,顫抖的雙手,也有我的感動和敬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不脫政策 幫扶一直在路上|記興義市泥凼鎮...
    我叫唐忠,2019年7月下沉到興義市泥凼鎮學校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前沿指揮所工作人員,也是學校村3戶12個貧困人口的結對幫扶人。我想既然來了,就要沉下身、安下心,實實在在為村民做些事,真正把扶貧工作做好。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路 付出了汗水 收穫了感動丨鎮遠縣都坪鎮馬...
    我叫尹秋蘭,是鎮遠縣都坪鎮一名基層扶貧幹部。2017年9月,一張汽車票,一個行李箱,我獨自踏上了異鄉的工作之旅。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我被安排到了馬家坪村,成為該村的結對幫扶幹部。我也成了他家專職「跑腿員」。交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給老人進縣城買藥物……每當走訪他家在與他交流時,都能感受到他對國家政策和駐村幫扶工作的讚賞和感激。當然,扶貧路上有汗水。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找回生活的信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2016年以來,我與唐德忠同志共同幫扶烏沙鎮普梯村長田組楊顯澤戶。  記得與同事唐德忠第一次走訪楊顯澤家時,他一人在家中烤火,看到有陌生人來訪,顯得有些侷促和緊張。  我們向他說明來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楊顯澤話很少,基本上是問一句答一句。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扶貧一線 兌現入黨誓言丨興義市豬場坪鎮田灣...
    2016年3月,我主動請纓到興義市豬場坪鎮田灣村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一幹就是五年。初到田灣村,面對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的現狀。道路首先成為制約群眾生產生活發展的瓶頸。在大家奮力奔小康路上,意外降臨到了村民劉儉金家中,一次事故導致劉儉金被截肢,讓這個憧憬幸福生活的家庭因此返貧。我得知消息後,及時和村支兩委共商,按程序把劉儉金家評為精準識別貧困戶,幫助其依法爭取了事故賠償。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希望村民過得更好更幸福|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
    我今年48歲了,在2018年的秋天,也就是組織派我到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的那一年8月,我的兒子才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46歲有了他,我算是「老來得子」。  只是他一生下來,我就已經到距興義70多公裡外的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來了。我來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孩子還小,家中母親、嶽父、嶽母都七十多快八十的人了,我在山的這一邊,他們在山的那一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在路上丨興義思源實驗學校教師李鳳昌
    我叫李鳳昌。2000年7月,師範畢業後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分配到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小學教書,在鄉村學校一呆就是17個春秋。就在這一年,何德祥成了我的扶貧幫扶對象。  何德祥是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電灣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旅遊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在陽光的沐浴下美觀、典雅、溫馨,望一眼都會讓人心醉……近年來,興義市萬峰林民宿產業聲名鵲起、持續走熱,旅遊扶貧方興未艾。2019年接待遊客3847.5萬人次,增長34.3%。很榮幸,我有幸在這個充滿機遇與前景的時代,成為這群可愛的人中的一員。我叫周麗,44歲,中共黨員,興義市文體旅廣局職工,旅遊扶貧路上的一個追夢人。  緣牽旅遊,攜手民宿。2012年,我懷著對從事旅遊業夢想的強烈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轉崗到興義市文體旅廣局工作,從此與旅遊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告訴群眾我的初心和使命丨興義市倉更鎮...
    2019年,在組織的安排和家人的支持下,我離開了熟悉的講臺,將正在上五年級的孩子轉到縣城上學後,便踏上了我的扶貧之路——到距離興義市區62公裡的倉更鎮老王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初來乍到,在走村入戶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由於基層工作經驗不足、對貧困戶情況不了解,加上群眾的不理解、不信任等等,導致工作開展得並不那麼順利。但是,從小就不服輸的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我暗下決心,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我扶貧的初心和使命。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又到了一年說再見的時候,回想起駐村這段時間,我和我的兩個隊員朝夕相處,一起迎接檢查,一起整理檔案,一起看望群眾,一起加班加點,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和鼎力相助。從早上5點到中午,我們走遍所有的貧困戶,滴水未進,直到鎮政府和檢查組檢查完畢。侯老師和我並肩作戰,我心中說不出的感動!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送服務、送文化、送溫暖、講收入,在「六送一講」活動中,縣委出臺了紅黑榜,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我帶著雪勇挨家挨戶講,一天走訪十幾家貧困戶。為了讓老人知道享受的政策,能說出自己的收入,能講清三個好,嘴皮都快磨破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譜芳華丨鎮遠縣報京鄉扶貧工作站劉雪
    我叫劉雪,2017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基層工作的嚮往,來到了貴州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的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工作,開始了忙碌而充實的扶貧生活。儘管負責的扶貧工作多而雜,但我卻任然保持一顆初心堅守在崗位上,耐心為前來諮詢和辦理業務的幹部群眾服務好。  「我來找扶貧站的劉妹啊……」「謝謝你,劉妹妹。」「辛苦了,劉妹。」……每當聽到前來辦事的幹部群眾這樣親切地叫我,瞬間也感覺充滿了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驅車趕往他家,做王書麗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我讀書時的親身經歷,家庭貧寒,但是深信讀書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了成功,讓父母過上了好日子。我希望她也能夠繼續讀書,努力深造,將來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並讓她不要擔心學費的事,現在學校有各種教育資助和補貼,我也會幫其想辦法。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到今天,我可以很肯定、驕傲的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實事,有些人一輩子都趕不上的事被我們幾年就做了,成效顯著!」走在扶貧路上,回顧駐村參與扶貧工作的這幾年,是我感觸很深、感悟很多,也是自身進步和提升最為明顯的時候。
  • 「我的扶貧故事」看著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我很自豪!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呂家偉,是一名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調動到興義市烏沙鎮革裡村革裡學校任教,作為共產黨員的我自然而然加入到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包保的一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現住在興義市灑金安置區24棟3單元,家中有4口人,戶主王志宇和妻子肖支連均在市區打零工,兒子王明濤在市灑金小學讀四年級,女兒王明瑤在市五中讀高中二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月亮佳人」|鐘山區委非公工委辦公室...
    從那天以後,我經常來祝建華家和他聊天,勸他少喝酒,多管家,讓他把打跑的老婆找回來,和他們一家子坐下來商量祝軍琴做手工苗族服飾養家餬口的大事。  就這樣,祝軍琴第一次把一家人湊錢做的服飾背到了市場上賣。看到他們的成功,我非常有成就感。  祝軍琴是我在山窩裡找到的「金鳳凰」,我也從這件事中琢磨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換位思考,把包保戶當家人「陪伴」式的方式方法讓我收穫了真心。   在駐村的日子裡,麻窩是我一個繞不開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摩託車上的扶貧幹部丨興仁市大山鎮野納村扶貧...
    我是貴州省興仁市第一中學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我被安排到興仁市大山鎮野納村駐村扶貧。雷凱為貧困戶送去溫暖當我初次踏進馮仕軍家時,看到的是裸露的土牆磚開裂、用木板拼湊的窗戶四處漏風、被褥破舊,不大的房間被各種雜物擠的滿滿當當,風一吹,房屋「吱嘎″作響。他們一張張古銅色的面孔上,眼睛深深下陷,著實令我印象深刻。
  •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扶貧路上的夫妻檔
    「今天放學,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來接,你們能不能來接我一次啊……」聽到孩子的聲音,作為藍智賢和楊娜心裡是沉甸甸的。 哄好孩子,掛了視頻,楊娜心裡滿是愧疚。女兒佳佳還那麼小,上幼兒園已經一年了,卻沒有父母一直陪在身邊教導、照料。藍智賢安慰道,「孩子現在還小,她再長大一些就會明白了。」
  • 「我的扶貧故事」如米「苔花」 扶貧路上綻芳華丨三都縣中和鎮三洞...
    在平凡的扶貧工作中,帶著感情,帶著堅毅,如一朵苔花,在水鄉的扶貧路上默默綻放,帶領水鄉群眾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我駐村工作寫照。我叫蒙暢,2018年3月,從黔南州民宗局選派到貴州黔南三都縣中和鎮三洞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幫低保戶申請成功兜底政策,開心快樂|興義市滄江...
    幫扶家庭的幸福合影2017年1月18日是我初到一個名叫滄江鄉的地方,它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一個偏遠的鄉鎮,距離興義有78公裡的距離。初來滄江,其實印象一點兒也不好,名為鄉鎮,還沒我家鄉的一個村子繁華。這裡人口稀疏,留守在家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老人和孩子,說得一口標準的布依話,當時的我,真的有點崩潰。
  • 「我的扶貧故事」輸血扶貧不可取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
    2020年6月,市委組織部選派我到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擔任掛村第一書記。初到桃子坪村,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積極召集村組幹部開了一個簡單的情況介紹會,從精準扶貧、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綜治信訪等各個方面聽取大家的看法,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