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手扶貧工作以來,我聽得最多的話語就是:「謝謝你,左老師!謝謝你,妹妹......」
幫扶家庭的幸福合影
2017年1月18日是我初到一個名叫滄江鄉的地方,它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一個偏遠的鄉鎮,距離興義有78公裡的距離。初來滄江,其實印象一點兒也不好,名為鄉鎮,還沒我家鄉的一個村子繁華。這裡人口稀疏,留守在家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老人和孩子,說得一口標準的布依話,當時的我,真的有點崩潰。
後來打電話給父親說了一些相關的情況,心裡有一些抱怨,但是父親的話,至今都還會在我耳邊響起,他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孩子,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想,那是不是像我們家鄉這種貧困落後的地方都沒有人來任教了,你想想,後果會是什麼樣的?還有哪些留守的孩子該何去何從?」我沉思了一會兒,沒說話,父親又和我說了他小時候的艱苦事跡(以前他從未提起),那一瞬間,我仿佛看到了父親小時候的樣子,心酸了,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了下來。聽了父親的話,我成為興義市滄江鄉中心幼兒園這大家庭的一員。
給韋奶奶按摩疼痛的膝蓋
韋奶奶的每一次目送
在幼兒園當老師的幾年裡,我覺得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我得到了家長們的愛戴,受到了很大的尊敬,更幸福的是,我有一班很愛我的天使們。
2019年8月,接到上級領導的通知,事業單位的人員需要參與脫貧工作,我成為了一名脫貧扶貧工作者。我的幫扶對象都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其中小米村未磨組的肖正才戶和小米村耐懷組的賀芝華兩戶是搬遷到興義市灑金街道辦南興社區,還有一家韋文雲家是搬遷到木賈街道辦。
給賀芝華叔叔講解賀爾龍就讀職中的資助問題
我幫扶的三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肖正才家,他家總共有8口人,三個70歲左右的老人,喪失勞動力且常年患病住院。還有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而這一切的重任,都落在了兒子肖心國以及兒媳阮顯敏身上。家裡老人經常生病住院,孩子也需要有人照顧,所以要經常請假,導致他們兩個人只能靈活務工,而務工地點時常不穩定,收入也不穩定,這無疑是使這個原本就困難的家庭又雪上加霜。經過走訪與了解,小米村唐開雲主任建議我可以給他家申請兜底政策。但第一次申請、第二次申請,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沒辦理成功。
2020年9月中旬,肖正才老人在家不小心摔倒致使右手骨折,同一個月,他的妻子張向會老人也生病住院了,就在兩位老人都還未出院時,兒媳的父親軟光雲老人也住院了。從9月開始,肖心國務工時間減少了,阮顯敏則是直接上不了班,三個老人,三個醫院,要到處跑,更何況還有家裡的三個孩子。
為肖正才一家帶去愛心人士募捐的衣物鞋子
我作為他們家的幫扶人,只能儘自己一點綿薄之力去看望老人,給孩子們帶點衣服還有吃的。但是我知道,這些根本就解決不了他家的燃眉之急。還是要靠兜底政策!我再次查找了相關了資料,了解國家兜底政策的最低收入水平,再和肖正才家的人均收入進行對比。2020年10月23日這天,我終於準備好了各種需要的材料,趕緊電話給肖正才爺爺請他來興義。他要10月29日才上來,我準備工作日去灑金辦事處請領導核實批准肖正才家的低保,但是還沒到工作日,就接到家裡的電話,說母親頭暈嘔吐暈倒半夜送進城住院了。
一邊是生病的母親,一邊是我需要我幫助的農戶,還有一邊是我們班的幾十個孩子需要我,著急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父親知道後給我電話(因為父親的工作繁重,不能陪在母親身邊):「孩子,沒事兒,你回去吧,你媽媽會很快好起來的,我請大伯母去醫院先照顧她。」
仔細準備好的低保申請材料,請肖正才爺爺籤字按手印
這一次,我拿著自己準備好的材料去了肖正才家,在他家拿到了連心袋以及殘疾證、慢性病證以及2020年以來的住院證明等相關材料,我牽著肖正才爺爺來到了灑金辦事處。在2020年11月5日這一天,我成功地為肖正才戶申請到了兜底政策。社區居委會的謝主任對肖正才說:「這樣的幫扶人你要好好感謝人家,對你家那麼盡心盡力。」話還沒說完,我的眼淚就往下掉了。或許是因為太開心,因為終於成功了。
三位老人相繼出院後,帶水果和營養品去看望他們
總而言之,我很開心,也很幸福。在扶貧的道路中,我在農戶身上學習到了樂觀的心態、百折不撓的精神;在領導身上學習到了如何耐心地開展扶貧工作;在同事身上學習到了無私的奉獻精神。雖然扶貧是件很艱巨且辛苦的工作,卻也成就了我自己。就像我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一樣,「經歷與年齡無關,但優秀與努力有關。」 我知道,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希望自己能夠在有限的生命內,做一個有愛心、善良、積極向上的人。更希望自己能夠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作者 左麗娟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