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2020-12-20 天眼新聞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

丫路組的王斯華戶則是全村最為貧困的貧困戶之一,他家共有3口人,其母親年近九旬,妻子在生育女兒王書麗半年後離家出走,至今音訊全無。三代人相依為命十多年,導致王斯華不能外出務工,只能守著幾畝貧瘠的土地艱難度日。

圖為到王斯華家走訪,了解其女兒的讀書情況

王斯華的女兒王書麗是個懂事的孩子,初中才畢業的她就準備外出打工,為的就是幫助爸爸分擔家庭負擔。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驅車趕往他家,做王書麗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我讀書時的親身經歷,家庭貧寒,但是深信讀書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了成功,讓父母過上了好日子。我希望她也能夠繼續讀書,努力深造,將來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並讓她不要擔心學費的事,現在學校有各種教育資助和補貼,我也會幫其想辦法。

圖為賀繼勇幫忙銷售農產品

兩天後,我再到她家走訪時,她告訴我說想去職校讀書,學會計專業。我便幫她聯繫了雲南工業技師學院,幫她實現了大學夢。2019年,我還幫助王斯華申請到了1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用來發展養殖業,目前他家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8000元,王書麗在校也獲得了國家助學金及興義市教育局教育資助共計3900元,她告訴我到2021年元月份她就畢業了,同時能拿到中專、大專畢業證書,等畢業找到工作後,還會繼續攻讀本科文憑。

圖為貧困戶王書麗的在校學習情況

盤江村在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把準了貧困的主要原因,發動了產業結構調整,謀劃種植了烤菸、薏仁米、生薑、高粱、辣椒等高效經濟作物,現盤江村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在校大中專生大幅度提升。脫貧攻堅工作結束後,我將繼續申請到盤江村駐村,我為人民服務的心永遠灑向盤江村。  【人物小傳】   賀繼勇,男,1984年5月出生,漢族,安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黔西南州電大法學在職生,2013年12月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考入興義市雄武鄉人民政府工作,2018年6月考錄為公務員,先後在雄武鄉衛計中心、扶貧站工作,2014年3月派駐雄武鄉盤江村開展扶貧工作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譚支樂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書寫我與中心村的緣分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第一書記吳時宇
    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17年3月的一天說起,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我成為了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當我接到通知時,竟不知所措,為接下來是否能勝任這一工作擔憂,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雄武鄉,就此和中心村結下了緣分。
  • 「我的扶貧故事」情灑板旺,愛滿鄉間︱荔波縣檢察院駐板旺村幹部高...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我叫高夕絢,2018年12月,從荔波縣檢察院到板旺村作為駐村幹部,參與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得知情況後,我心急如焚,考慮到該戶系未脫貧戶,家裡只有其1人,其兄弟也都是未脫貧的貧困戶,家庭都很困難,無法籌資就醫。  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我及時向村支兩委、脫貧攻堅隊反映蒙德會的情況,發動大家自籌愛心款2600元。與此同時,我向單位以及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申請資助,為該戶爭取得到資助款4000元,用於治療及生活費等,為其爭取寶貴的治療時機。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扶貧一線 兌現入黨誓言丨興義市豬場坪鎮田灣...
    2016年3月,我主動請纓到興義市豬場坪鎮田灣村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一幹就是五年。初到田灣村,面對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的現狀。道路首先成為制約群眾生產生活發展的瓶頸。面對各種聲音,我和村支兩委、駐村幹部一面做村民的工作,一面充分發揮後盾單位僑務部門聯繫廣泛的特點,通過積極協調、多方籌措湊夠了「修路錢」,2017年9月,這條通組道全線貫通硬化。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紛紛誇讚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女豪傑」,她就是縣人防中心駐上庸鎮桃子灣村第一書記賀華。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我的扶貧故事」希望村民過得更好更幸福|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
    「爸——爸——爸爸——抱——」  每一次,看著我那才一歲零三個月的兒子在視頻通話裡,要把手機翻過來找我的時候,我都禁不住有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包不住,要流下來。  我今年48歲了,在2018年的秋天,也就是組織派我到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的那一年8月,我的兒子才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46歲有了他,我算是「老來得子」。  只是他一生下來,我就已經到距興義70多公裡外的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來了。我來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孩子還小,家中母親、嶽父、嶽母都七十多快八十的人了,我在山的這一邊,他們在山的那一邊。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穠君,今年24歲,2018年11月參加工作,2019年3月到大寨村擔任駐村幹部,工作職責是協調鎮政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脫貧攻堅工作,做好大寨村脫貧攻堅材料的收集上報。  為了全面摸清村情,在村兩委幹部的配合下,開始從了解寨情組情著手,僅用了10來天就走遍了全村11個網格片區共23個自然寨,把要了解的都詳細地記錄下來。  村支書陳杰總在別人面前這樣打趣我:「別看她小小年紀,工作還輕車路熟,十足的行家裡手」。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我叫龍垚,是畢節市大方縣的一名中學老師。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找回生活的信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2016年以來,我與唐德忠同志共同幫扶烏沙鎮普梯村長田組楊顯澤戶。  記得與同事唐德忠第一次走訪楊顯澤家時,他一人在家中烤火,看到有陌生人來訪,顯得有些侷促和緊張。  我們向他說明來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楊顯澤話很少,基本上是問一句答一句。
  • 「我的扶貧故事」叢山組有了新變化丨大方縣果瓦鄉隆裡村駐村幹部...
    我叫溫敏平,是大方縣果瓦鄉隆裡村駐村幹部。對於我的扶貧故事,我講述的是我與果瓦鄉隆裡村叢山組群眾的故事。隆裡村叢山組地處偏遠,基礎設施十分落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這裡交通的真實寫照。叢山組全組有住戶32戶,其中有8戶是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守初心|興義市衛生健康局駐則戎鎮硐山村...
    在認真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我帶領駐村工作隊圍繞新一輪「四逐四準」對全村所有已脫貧戶及農戶進行遍訪排查,建立問題臺帳,旨在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低保兜底扶貧以及改善生活環境等有效措施努力鞏固脫貧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告訴群眾我的初心和使命丨興義市倉更鎮...
    2019年,在組織的安排和家人的支持下,我離開了熟悉的講臺,將正在上五年級的孩子轉到縣城上學後,便踏上了我的扶貧之路——到距離興義市區62公裡的倉更鎮老王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初來乍到,在走村入戶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由於基層工作經驗不足、對貧困戶情況不了解,加上群眾的不理解、不信任等等,導致工作開展得並不那麼順利。但是,從小就不服輸的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我暗下決心,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我扶貧的初心和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你來了  我也來了  我們都來了  我們是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我們心向黨旗和群眾  不忘初心,是畢節市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電」亮山鄉脫貧路丨鳳岡縣蜂巖鎮龍井社區駐村...
    我叫羅文武,是鳳岡縣蜂巖鎮龍井村駐村幹部。我是農民的兒子,能幫助村民們多做點脫貧致富的事兒,是我一生的榮幸。2017年初,農曆新春佳節剛過,我就被遵義鳳岡供電局黨委選派擔任蜂巖鎮龍井村駐村幹部,接過了前任駐村幹部肩上的重擔,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收穫感動和信仰丨興義市烏沙鎮窯上村...
    並不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任務,我們憂慮的是,能否真正了解需要幫助的村民,能否真正的幫扶他們。2016年根據興義市烏沙鎮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安排,我和吳全順、周明鴻三個教師對張建品戶進行幫扶。在幫扶中,我首先和該戶成員進行交流,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建立相關檔案資料,並經過反覆核對,確保第一手資料準確無誤。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我叫李程逍,2017年,我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鎮扶貧開發工作站工作。面對質疑,我心中暗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組織召開院壩會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扶貧開發工作站,則是戰場「指揮部」。我來到基層的第一站,便是參與國辦系統數據清洗。「貧困戶家有多少人,收入多少等這些基本情況都不清楚,怎麼去幫扶?」這是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數據量龐大、邏輯關係複雜,是清洗的難點,需要業務員對扶貧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確實感到很吃力。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看著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我很自豪!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呂家偉,是一名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調動到興義市烏沙鎮革裡村革裡學校任教,作為共產黨員的我自然而然加入到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包保的一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現住在興義市灑金安置區24棟3單元,家中有4口人,戶主王志宇和妻子肖支連均在市區打零工,兒子王明濤在市灑金小學讀四年級,女兒王明瑤在市五中讀高中二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灑在這片熱土上|織金縣板橋鎮白果村駐村第一...
    我叫耿斌,現任畢節市織金縣板橋鎮白果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7月10日,我第一次走進板橋鎮白果村,一眼望去,眼前呈現的是一棵參天白果樹,景色甚美。然而面對白果村,我卻一無所知,心情卻又沉重了許多,因為從今天開始,我將擔任白果村駐村書記,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名戰士,白果村將是我的第二家鄉,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可既然選擇了這條任重而道遠的扶貧之路,我必須把它走好,堅決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2018年8月初,在查閱何志義戶檔案時發現該戶家庭人口5人,3個勞動力,收入卻不達標,不禁有些許疑惑,我決定到該戶看看。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