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情灑板旺,愛滿鄉間︱荔波縣檢察院駐板旺村幹部高...

2020-12-17 天眼新聞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我叫高夕絢,2018年12月,從荔波縣檢察院到板旺村作為駐村幹部,參與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在村裡,我擔任兩個組的網格員,負責5戶貧困戶的幫扶工作,同時肩負著板旺村基層黨建、掃黑除惡宣傳、脫貧信息收集報送和黨建展板製作、調解群眾糾紛等工作。  新的崗位新的身份轉換,對於雖工作十幾年,但基層經驗不足的我來說,如何深入基層了解到群眾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成了我面臨的一大難題。

高夕絢(前右一)與受水災群眾一起清除街道淤泥

或許是因為我的性格活潑開朗、做事踏實的緣故,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隊隊友的配合下,短短一個月我就和群眾打成了一片,他們逐漸把我當成村裡人,和我交心談心敘談家常,我逐漸得到群眾的認可,群眾家裡有鬧矛盾都主動打電話叫我去調解。  以真情換真心,用真心贏信任。我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維護單位的良好形象。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深入群眾、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辦事公道,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才能得到群眾的讚許。

高夕絢(左三)與村幹部到板旺村廖家灣組調解群眾矛盾

剛駐村半年,一次水災讓我記憶猶新。2019年6月,由於降水量劇增,造成我包保的貧困戶蒙慶雄家房屋堡坎垮塌,嚴重危及到周圍住戶的安全。獲得消息後,我迅速與村支兩委到現場查看,並及時向單位及相關部門反映該情況,共爭取得幫扶資金0.85萬元,及時幫助蒙慶雄家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消除該房對其他鄰裡存在的危機。  「高姐辦事認真,是真心對我們百姓好啊!」事後,蒙慶雄逢人就講這件事情,並親自將「精準扶貧辦實事、魚水相融檢民情」的錦旗送到荔波縣檢察院以表感激之情。當時,儘管我覺得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小事、分內之事,沒想到群眾會這樣心存感激,讓我很感動。自己也默默地發誓,一定盡心盡力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受災農戶蒙慶雄到荔波縣檢察院送錦旗

2019年7月,我包保的蒙德會戶在電焊時由於造作不當,導致右眼受傷,送去醫院救治。醫生說,如不及時送到上級醫院治療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得知情況後,我心急如焚,考慮到該戶系未脫貧戶,家裡只有其1人,其兄弟也都是未脫貧的貧困戶,家庭都很困難,無法籌資就醫。  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我及時向村支兩委、脫貧攻堅隊反映蒙德會的情況,發動大家自籌愛心款2600元。與此同時,我向單位以及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申請資助,為該戶爭取得到資助款4000元,用於治療及生活費等,為其爭取寶貴的治療時機。治療期間,蒙德會的生活費、辦入院和出院手續,他只單線聯繫我。治療結束後,由於蒙德會需要調養,無法外出務工,無經濟來源。為幫助他度過難關,我四處奔走,為其申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村級保潔員公益崗、項目分紅,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

高夕絢(左一)帶女兒晚上走訪群眾

在那段時間,脫貧攻堅任務重,我只有經常深夜加班趕資料。由於自己工作忙,愛人又是在鄉鎮上班,1歲多的女兒生病,我也只有帶在身邊。更忙一些的時候,我就將女兒帶著一起去駐村。  2020年1月,我到群眾家走訪,了解到網格內一戶非貧群眾覃付北家特殊情況。由於覃付北從小父母雙亡,由哥、嫂一手帶大,而哥嫂家庭負擔又重,已無力給予經濟上的幫助,而該群眾又無任何技術,收入較低。鑑於其剛成家,妻子懷孕在身,想發展生產但缺乏資金支持,我及時向單位匯報,為他籌集了6000元資金,幫助發展生產。後來,我再次到覃付北家走訪,他握住我的手激動地說:「謝謝高嬢心繫我們群眾,為民排憂解難!」

高夕絢到群眾家收集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為確保網格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從大年初三開始就在一線與村支兩委、防疫工作隊員每天遊走在村裡,向群眾詳細耐心地科普新冠病毒肺炎知識,講解發熱病人多種誘因;引導大家用科學的方法抵禦病毒,消除大家的恐慌。  如何更好的發揮基層黨支部在這場防「疫」戰的戰鬥堡壘作用,成了我最關心的工作。我主動和村支兩委商量,在疫情排查上下功夫,在全村設置了八個疫情值班點,重點加大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和外來租住人員的排查和健康跟蹤。我不僅是駐村幹部,而且還任疫情工作隊宣傳組組長,肩負二個網格的工作任務。  除及時、準確上報二個網格的各種工作資料外,還負責撰寫全村疫情宣傳工作信息、收集防控圖片等。在疫情宣傳工作中,我與防疫工作隊通過微信群、組內公示欄、上門走訪、發放口罩等,拉著音響用本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到14個組進行宣傳,使村寨形成一種群防群治的氛圍。此外,我與隊友們對板旺村組主道、防疫值班點、農貿市場、水井邊等進行全面消毒。

高夕絢(左一)幫助群眾搶收水稻

疫情防控開展後,得知疫情防控值班點物資匱乏,我主動向單位反映情況,解決了值班點帳篷、炭火問題。同時,我與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自發捐款並發動全村黨員、部分群眾為抗擊疫情捐款共11095元,用於購買方便麵、水、愛心盒飯、水果慰問一線值班人員,鼓舞士氣,溫暖人心。  駐村以來,我積極對接單位,向「娘家」單位為村裡申請到幫扶資金約20萬元以及為村裡提供辦公用紙、部分耗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好後勤保障。  情灑板旺,愛滿鄉間。我是一面旗,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我以黨員的責任感引領群眾走向致富路;我是一團火,在群眾需要我的時候,我以火的熱情溫暖著全村人。  駐村兩年有苦有樂,有喜有憂。我為自己能參與到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而驕傲。因為,撕掉貴州千年貧困標籤的那一雙雙手,其中也有我的。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驅車趕往他家,做王書麗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我讀書時的親身經歷,家庭貧寒,但是深信讀書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了成功,讓父母過上了好日子。我希望她也能夠繼續讀書,努力深造,將來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並讓她不要擔心學費的事,現在學校有各種教育資助和補貼,我也會幫其想辦法。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紛紛誇讚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女豪傑」,她就是縣人防中心駐上庸鎮桃子灣村第一書記賀華。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穠君,今年24歲,2018年11月參加工作,2019年3月到大寨村擔任駐村幹部,工作職責是協調鎮政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脫貧攻堅工作,做好大寨村脫貧攻堅材料的收集上報。  為了全面摸清村情,在村兩委幹部的配合下,開始從了解寨情組情著手,僅用了10來天就走遍了全村11個網格片區共23個自然寨,把要了解的都詳細地記錄下來。  村支書陳杰總在別人面前這樣打趣我:「別看她小小年紀,工作還輕車路熟,十足的行家裡手」。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我叫龍垚,是畢節市大方縣的一名中學老師。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尋產業,謀發展  田地裡有花也有糧  聽,那採花姑娘山歌悠揚  貧困勞動力收入有保障  看,阿西裡西草原上的牛羊  是扶貧戰士為貧困戶種下的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叢山組有了新變化丨大方縣果瓦鄉隆裡村駐村幹部...
    我叫溫敏平,是大方縣果瓦鄉隆裡村駐村幹部。對於我的扶貧故事,我講述的是我與果瓦鄉隆裡村叢山組群眾的故事。隆裡村叢山組地處偏遠,基礎設施十分落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這裡交通的真實寫照。叢山組全組有住戶32戶,其中有8戶是貧困戶。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習慣了在連州市區生活的我,對鄉村顯得極其陌生,腦海深處早已記不清多久沒在鄉村夜宿了,一個人靜靜地躺村委會木板床上,耳旁響起了3年前被下派駐村前父母關切的話語:「聽說龍坪鎮朝天村山高路遠,條件艱苦,許多村民長年生活在大山深處,以客家話為主,你聽不懂村民說的話,村民說的話你也聽不明白,那裡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有錢也難花,你打小住在城裡長大,哪裡受得了這些苦喲?」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灑在這片熱土上|織金縣板橋鎮白果村駐村第一...
    我叫耿斌,現任畢節市織金縣板橋鎮白果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7月10日,我第一次走進板橋鎮白果村,一眼望去,眼前呈現的是一棵參天白果樹,景色甚美。然而面對白果村,我卻一無所知,心情卻又沉重了許多,因為從今天開始,我將擔任白果村駐村書記,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名戰士,白果村將是我的第二家鄉,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可既然選擇了這條任重而道遠的扶貧之路,我必須把它走好,堅決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2018年8月初,在查閱何志義戶檔案時發現該戶家庭人口5人,3個勞動力,收入卻不達標,不禁有些許疑惑,我決定到該戶看看。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幫助群眾摘糯禾駐村第一天,與村組幹見面,了解基本村情。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基本都一樣,不必多說。令我詫異的是,這個170多戶,近1000口人的村子,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專(高職)生五人,高中生屈指可數。
  • 「我的扶貧故事」「電」亮山鄉脫貧路丨鳳岡縣蜂巖鎮龍井社區駐村...
    我叫羅文武,是鳳岡縣蜂巖鎮龍井村駐村幹部。我是農民的兒子,能幫助村民們多做點脫貧致富的事兒,是我一生的榮幸。2017年初,農曆新春佳節剛過,我就被遵義鳳岡供電局黨委選派擔任蜂巖鎮龍井村駐村幹部,接過了前任駐村幹部肩上的重擔,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我叫李程逍,2017年,我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鎮扶貧開發工作站工作。面對質疑,我心中暗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組織召開院壩會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扶貧開發工作站,則是戰場「指揮部」。經過不斷的學習政策、了解措施、把握邏輯,我很快適應了工作節奏,與同事們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讓數據準確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哪有基層幹部雙腳不沾泥?」這是2018年我成為金凱村駐村幹部時,村支書對我說的第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讓我明白,想要做好基層工作,就是要深入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以赤子之心攻克貧困|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駐村工作...
    我叫班洪貝,是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猶記得2015年,我帶著莊嚴的承諾,踏上脫貧攻堅的徵程。今天要回板庚社區送材料,鄰居孩子打著咳嗽賴在家長懷裡,說要蹭車去板庚社區衛生院看病,小孩已經感冒兩天,因為村裡沒有衛生室,離板庚社區衛生院又有幾十公裡,來回不方便,孩子已經高燒不斷,孩子縮在父親懷裡,清晨的風有點凜礪,摩託車在山路上沉悶的咆哮著,正如鄰居不安的吶喊……如今的村委會大樓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的笑聲|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龐成智
    我叫龐成智,是畢節市織金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3月擔任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該村是茶店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有224戶8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69人,易地搬遷7戶26人,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20.09%。
  • 駐村幹部夏敏:我為教育扶貧斬「窮根」
    駐村幹部夏敏:我為教育扶貧斬「窮根」 發布時間:2020-12-18 10:16:22      來源:畢節日報   作為脫貧攻堅幹部,我深知教育扶貧是斬斷窮跟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風雨駐村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黎平縣永從鎮高...
    我叫龍啟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高貢村駐村幹部。再次走進高貢村,是寬敞的柏油路,田地裡的鉤藤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忙著收鉤藤。龍啟輝幫助群眾搶收稻穀2018年2月,根據縣委組織部和鎮黨委、政府工作安排,我到高貢村擔任駐村幹部,歲月荏苒,轉眼間已快3年了,高貢村是我傾注感情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