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永富,是鐘山區委非公工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2017年,我初到金盆鄉雙塘村時,在我的我的包保戶祝建華家走訪時,看見一個小姑娘趴在地上,在一塊髒兮兮的布上畫條格,像是在畫畫,我覺得好奇。 「你在幹嘛?」「嘻嘻,我畫起玩。」「你在哪裡學的?」「小時候媽媽教的。」……一番問話交流,才知道這個女生叫祝軍琴,是祝建華的兒媳婦。 與祝軍琴的交談,讓我有了靈感。我當時在雙塘村包保4戶貧困戶,每戶都要針對家庭情況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這手藝在脫貧攻堅中定能發揮大作用。
從那天以後,我經常來祝建華家和他聊天,勸他少喝酒,多管家,讓他把打跑的老婆找回來,和他們一家子坐下來商量祝軍琴做手工苗族服飾養家餬口的大事。 就這樣,祝軍琴第一次把一家人湊錢做的服飾背到了市場上賣。 三年時間,在我的多次幫扶下,祝軍琴的生意一點一點有了起色,漸漸的,家裡就辦起了手工作坊,前不久還在快手上開起了自己的網店,當起了小老闆。 有了錢,祝建華不在當「酒罈子」,和妻子和睦相處,他想把服飾生意做大做強,把娃娃撫養成才。現在,一家人不僅脫了貧,還發展了產業,修建了新房,同時帶動了雙塘村兩戶邊緣戶開起了家庭苗服作訪。看到他們的成功,我非常有成就感。 祝軍琴是我在山窩裡找到的「金鳳凰」,我也從這件事中琢磨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換位思考,把包保戶當家人「陪伴」式的方式方法讓我收穫了真心。 在駐村的日子裡,麻窩是我一個繞不開的地方。按當地人喊法,麻窩是一個不通路,中間凹下去易被水淹的地方,在金盆隨處可見,很多老人早些年喜歡把家安在麻窩裡。
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是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把許多老人從「麻窩寨」裡搬出來,更是不能等的大事。我幫扶的十組楊國學家,房屋透風,不適宜居住,需要搬遷。 我清楚記得,楊國學當時就提出「要一個面積80平方米的新房」,但是按政策相關規定只能修30平方米的新房,鎮鄉和村委幹部多次做工作,他不願搬。 面對這樣的難題,我沒有正面和他牴觸,而是一有空就陪在楊國學身旁,幫助他協調地基,將他家的情況向村、鎮、區匯報申請房款,並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拆除舊房,監督修他家新房,給他家協調水電安裝,並協調油、米等物資給他送去,最終答應搬遷。 經常進村入戶,經常食不果腹。這些年,我給自己隨身定製了進村四件套:從山上撿來樹枝修整的打狗棒、可攜式的小電筒、趕場時買的雨鞋、方便手提的暖水壺,就是希望自己心向明月,當一名扶貧路上的「月亮佳人」,為建功新時代不斷發力,貢獻力量。 駐村幫扶的幹部都知道,金盆多狗。每家每戶都有狗,兇猛。去田間地頭路很爛,雨天一腳泥可以淹沒至腳踝。有時要開家庭會、院壩會,需要走夜路。尤其是十組住戶,居住分散,走訪時多次誤過飯點,帶上暖水壺可以用溫水幫助咽下乾糧充充飢。
獨居貧困戶老人胡丕蘭上山割豬草,腳滑踩空跌倒,我接到求助電話後將她送往市醫院,由於尺橈骨雙骨折,需要住院治療,我跑前跑後辦住院手續,老人順利入院後,還享受了國家醫療保障的「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出院後又幫助她申請到6000餘元醫療救助。 我去貧困戶祝永華家指導修建小菜園的時候,發現小菜園邊上有一塊空地,就在主路邊,當時他家2個兒子外出務工回來正閒著在家,就給祝永華建議把閒地閒人利用起來,場地硬化後用於洗車,還可以把新申請到的廁所修在洗車場,並能兼顧家用,祝永華採納了我的建議,洗車場很快建成,現在每天洗車收入在100元左右,大大提升了他家的家庭收入。 我還為留守老人辦理養老保險、去銀行開通銀行卡、申領各類補貼等,通過貼心服務,我包保的組「兩金"收繳率名列全村第一。老百姓把我當成親人,下組時主動圍上來問這問那,有事無事總愛給我打電話聊聊天,既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還讓貧困戶安心、放心。 我有一個幫扶戶叫黃興明,一有空閒就電話和我聊天,有時是深夜一兩點,有時是一大清早。有一次他深夜電話說:「老表!你叫我出去打工,我聽你的,我掙得6萬塊錢,我準備養羊……」雖然是深夜,但是聽到黃興明這樣說,被吵醒了瞌睡的我覺得:值! 駐村以來,原本瘦弱的我瘦了14斤,頭髮也悄然花白,長時間沒和家人見面,一見就是滿眼的擔心。但是我所幫扶的雙塘村,道路硬化了,路燈安裝了,用上了自來水,茅草房、土牆房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平房,有些人家還蓋起小洋樓。不僅如此,村裡還發展了烤菸、紅香蒜、烏洋芋等產業,「兩不愁,三保障」在村裡扎了根。
我記得很清楚,我共幫助貧困戶申辦殘疾證3個、高齡補貼5人、低保48人,爭取到醫療救助2人14000餘元,改造危房33棟,新修平房5棟、圈舍9間、廁所7個,……還對標幫扶,組織非公黨支部向雙塘村捐贈8萬餘元米油、火爐、水泥等物資。 扶貧路上,辛苦是在所難免的,但看見貧困戶臉上的一張張笑臉,所有的疲憊都將煙消雲散。一張張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都是我們扶貧幹部在扶貧路上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扶貧幹部耕耘收穫的「成果」。這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一名「月亮佳人」的初心和使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整理
編輯 屠琪
編審 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