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趙宇,今年26歲,是綠化鄉扶貧工作站站長,現在在省扶貧辦跟班學習。在綠化鄉,同事和群眾都習慣叫我「小宇哥」,我非常喜歡這個稱號,平和之中飽含著幾分親切。
趙宇伏案工作
2015年10月,剛從學校畢業的我考錄到綠化白族彝族鄉人民政府工作。那時才二十出頭的我既興奮又茫然,對於是否能勝任農村工作心裡沒有底,完全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鍛鍊一下。這「一試」就是五年,五年的時間讓我在扶貧路上不斷進步成長,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嫩娃兒」成長為幫扶對象的貼心人,從一個「愣頭青」成長為扶貧工作站的站長,從一個普通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
向著貧困出發(趙宇前一)
記得剛來報到,組織上就安排我到扶貧站工作,那時候扶貧站就我一個人,第一天上班就收到了縣裡下發的一份關於貧困戶「四類人員」排查工作的文件。拿到文件時整個人就懵圈了,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四類人員」,更不知道如何來開展這項工作。萬事開頭難,只要肯學肯問,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在心裡慰藉著自己。我拿著文件請領導指導,請業務部門的同志指點,向兄弟鄉鎮的同事請教,終於將「四類人員」的排查工作圓滿完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這次「四類人員」的排查工作,讓我對做好扶貧工作充滿了自信。
之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務必在一個月內熟悉掌握關於扶貧工作的相關政策知識,於是我白天做業務工作,晚上堅持學習,從《貴州省「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到《滇桂黔石漠化片區(貴州省)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烏蒙山片區(貴州省)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再到《烏蒙山片區(貴州省)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十三五」實施規劃》《貴州脫貧攻堅「1+10」配套文件》等,我都逐字逐句地學深悟透。一個月後,我完成了既定目標,基本能為同事和群眾解答關於精準扶貧的政策和疑問。由於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得到提升,2017、2018連續兩年被省扶貧辦抽選為普查員,參與市(州)交叉檢查工作,並榮獲「2018年度黔西縣大扶貧先進個人」稱號。
講解扶貧政策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扶貧工作站的力量得到了補充,我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加大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走訪和幫扶力度。記得第一次去走訪貧困戶時,同事半真半假地對我說:「小宇哥,看你文文靜靜的一點不像個鄉幹部的樣子,要是貧困戶不相信你,你怎麼去幫扶他們呢?」我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你們都能做到那我也能行。」誰知進入實戰後,難題就接二連三地來了,部分貧困戶看我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他們眼中還是個「嫩娃兒」,哪能做得了什麼事,因此認為鄉裡沒有重視他們,就生出牴觸情緒來,一點也不配合工作。
空話說千遍不如實事幹一件,我看出了群眾的心思,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我不厭其煩地逐戶走訪,白天遇不到我就晚上再去,看見幫扶對象在地裡幹活,我就和他們一起幹。我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哪家有什麼煩心事急難事都詳細記錄,能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就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或回復。一來二去大家漸漸對我有了好感,不知不覺的就無話不談起來。
小海子村陳正紅家以前婆媳關係不是很好,經常為一點小事就鬧矛盾,陳正紅告訴我,主要原因是他的妻子找不到適合的事做,多數時間在家裡閒著,他的母親於是就經常念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就動員陳正紅的妻子到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去務工,這樣一來收入有所增加,婆媳關係就得到了改善。
2016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時,小海子村十組祝召明戶房子破爛,無人居住,向周邊群眾了解得知,該戶長期在貴陽居住。一般情況下能在省城長期居住的條件應該不會太差,但肩負的職責告訴我,決不能因為想當然而讓一戶掉隊,我決定親自到貴陽去了解該戶的實際情況。利用周末時間,我與同事到了貴陽祝召明家的住處,真實情況是他家在貴陽租房居住,回來後我幫他家寫了申請,按照程序將他家列為搬遷對象。如今,祝召明一家搬到了黔西縣錦繡花都安置點居住,妻子在岔白園區鞋廠就近上班照顧老小,祝召明則繼續在貴陽務工。祝召明說,非常感謝我這個貼心人,更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他們一家有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
正當我對扶貧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不斷攻克一個個貧困「山頭」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如墜深淵。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2016年農曆的冬月二十,那天是周末,我的父親冒著嚴寒去田裡放水時,暈倒在河裡溺亡。噩耗傳來,我竭力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後去看父親。我跪在地上緊緊抱著父親冰冷的身體,想用我的體熱把父親溫暖過來,可是父親雙眼緊閉,看也不看我一眼,任憑我喊破喉嚨淚如雨下。我好悔恨啊,恨我平常沒有抽點時間帶父親去做體檢,後悔如果不去加班的話,下田放水就該是我去做的事。
父親永遠離我而去了,但我必需堅強起來,為了親人,也為了我熱衷的扶貧事業。對於父親,我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的孝道,但父親從我小時就教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為了「大家」而舍「小家」,我想父親在天之靈一定能理解,也一定會支持我的。
2019年,脫貧攻堅進入了「啃硬骨頭」階段,剩下的貧困戶都是艱中之艱、難中之難。當時全鄉還有38戶未脫貧戶,作為扶貧工作站的負責人,必需對未脫貧戶的情況做到胸有成竹,以便因戶施策。於是,我逐家逐戶走了一遍,詳細了解每一戶的弱項短板,與幫扶幹部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經過全體鄉村幹部和幫扶單位的共同努力,2019年底,綠化鄉剩餘貧困戶全部成功脫貧。
「小宇哥,你好像說話不算話哦,脫貧攻堅戰已如期打贏了,你答應我們的事什麼時候兌現啊?」跟班學習的這段時間,每每和同事或者群眾通電話時,大家好像統一過口徑似的就拿這句話對付我。剛開始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一向是說話算話的,什麼時候賴帳了?後來才想起我確實答應過大家一件事,那是在2018年的時候,好幾個同事相繼結了婚,而我和女朋友卻無動於衷,大家為我著急起來,問我什麼時候請喝喜酒,我當時就隨口說了句不打贏脫貧攻堅戰絕不結婚。沒想到大家居然上心了,現在集體逼起婚來,我只好又找藉口說,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明年一定完成心願。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因為扶貧,我一路風雨兼程,一路砥礪前行。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學到更多的本領,為群眾做更多的實事,在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新徵程中譜寫一曲絢麗的青春之歌。
校對:侯超 編輯:梅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