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好幫扶政策,讓貧困戶早日脫貧丨仁懷市疾控中心...

2020-12-20 天眼新聞

(一)求救電話

「主任、主任,救救我,我受不了了......」2018年11月中旬的一個傍晚,沙啞而無力的呻吟聲從電話傳來,這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備權給我打來的呼救電話。   劉備權居住的五馬鎮龍裡村煤洞灣組距中樞城區約30公裡,那時,除212國道段路面較好外,入組公路蜿蜒向上,崎嶇陡峭,駕車至城區需半小時。劉備權家兩父女相依為命,患關節炎等疾病,其妻子在小孩四歲時離家出走至今未回,是個弱勞動力的低保貧困戶,因家庭原因鬱悶至時常飲酒。

接到劉備權電話,我簡短詢問了病情,判斷他應該是上消化道出血且已經是嘔血第二天了,情況較為危急,市醫院救護車趕到可能已來不及,第一時間我聯繫五馬鎮衛生院請其排救護車趕去救援,並再三囑咐送往就近市人民醫院全力搶救,同時駕車趕往。

(二)急診搶救

驅車趕往五馬的路上,我與迎面的鎮救護車隔道而過,調頭後一路尾隨救護車至市醫院急診科。  「劉備權、劉備權......」我呼叫躺在急診病床上的幫扶戶名字,見他已經大汗淋漓、口唇發白、呼吸微弱,我心裡盤算,此次生病的確很老火。  「主任......」劉備權認出我,隨後,「哇」的一聲又吐了一口鮮紅的血。  「血壓80/60低,心跳105快,呼吸弱......」護理人員急促匯報,急診科醫生開始了緊急搶救:「雙通道建立靜脈通道,上抗休克藥物加用止血藥......」   一個小時過去了,劉備權慢慢甦醒,交談了兩句,其反覆有噁心感、肚子痛得厲害,按照醫囑需要轉消化內科進一步搶救治療,我和護工一同將他推入了三樓病房。

(三)住院,不是那麼簡單

當晚轉入三樓消化科後,醫生和護士給他進行了抽血、超聲等檢查,明確診斷則需要第二天查房會診後才能有結果,期間,我向村裡報備了情況。次日早上,經市醫院消化內科會診,反饋其是上消化道出血。  怎麼辦?一個低保貧困戶,面對病情重重關口怎麼辦?面臨巨額住院費用怎麼辦?無人照顧怎麼辦?一系列問題擺在面前,我也壓力重重!   (四)健康扶貧好政策解圍

劉備權入院後,我最擔心其病情惡化,同時也擔憂住院費用,怎麼辦?問了住院辦理窗口,反饋:「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用繳納預交費用,享受一站式報銷」!我暗自感慨平時沒有注意這個好政策,不然低保貧困戶拿什麼來繳費,拿什麼來救命啊!我深深感謝黨在關鍵時候能有這個好政策來救群眾的性命!  在消化內科住院期間,護士反覆打電話給我,劉備權無家屬照顧,多次把輸液管道、胃管拔出,打糊亂說等等,我聯繫村裡,由於劉備權孩子在讀小學,希望村聯繫其親戚來照料,結果親戚來看一眼就走了,我又向單位反饋,一有時間我就跑到市醫院看望劉備權。  消化內科住院第三天,相關結果複查會診後明確診斷是重症胰腺炎並消化道出血,需立即轉入ICU(重症監護病房)治療。就這樣劉備權進入了ICU病區   期間,我多次詢問病情,醫生反饋其還算平穩。

(五)出院了,後續問題又來了

劉備權在ICU搶救五天後,恢復神智,病情平穩,轉回了普通病房,一周後恢復出院了,我開車把他接回了家,囑咐其注意飲食。可是市醫院的出院手續沒有辦理,雖然享受一站式住院報銷,醫保承擔了政策內報銷經費,可是自費費用怎麼辦?又一個問題擺在我面前。  我跑去醫院建檔立卡戶貧困戶管理醫保辦諮詢後,反饋出其住院費用約2.3萬元,預計需自費3000元。劉備權一個低保戶,每月就幾百元補助,給不起這三千元!   (六)鎮黨委重視,民政救助暖人心

我將劉備權的申請和住院費用結算及面臨的困難上報給五馬鎮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十分重視,當日就形成會議決定並報市民政解決相關費用。   不久,市民政專款解決了劉備權住院和相關費用,我帶著劉備權高高興興到市醫院結算了自付金額,劉備權不由感慨:沒有政府的關心,沒有醫院的搶救,我已經不在了!

(七)激發內生動力、奮力趕超脫貧

大病痊癒,劉備權改掉了時常飲酒的毛病,開始好好生活和發展產業。2018年底,在扶貧政策支持下,修建了房屋雨棚,改善了入戶環境。2019年,修建豬舍、二樓房屋,發展養殖並出欄生豬2隻收入8000餘元,發展蛋雞養殖50餘羽收入1000餘元。2020年,發展雞養殖100餘羽、生豬養殖3頭,預計收入超1.5萬元。   我對劉備權說,你為什麼能走出ICU呢?他寫了一張感謝信貼在家裡面牆上,說是沒有我就走不出來!我說:我是共產黨的孩子,黨把你們一家交給了我,我就要對你們負責,所以是共產黨的好政策讓你康復,讓你從ICU走了出來,是幫扶政策把你從貧困中解救出來,是黨委政府的的關心關愛激發了你比拼趕超的內生動力。所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春燕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當好脫貧攻堅示範戶丨仁懷市學孔鎮桃子坪村村民...
    感恩黨的好政策,把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幫扶幹部的鼓勵和指引,讓我們家通過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增收,一家七口的生活才越過越好,於2019年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自從納入貧困戶以來,政府給我們代繳醫療保險、小額保險,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從此生病住院都能享受到醫院一站式的醫療保障服務;子女讀書也有住校生活補貼,同時村裡還為我們申報了最低生活保障,讓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生活水平相比未進入貧困戶之前好了很多很多。
  • 扶貧更扶人心,一封來自貧困戶的感謝信……
    一封簡單樸素的感謝信,代表了兩個貧困家庭的真情扶貧故事,一位普通的扶貧幫扶幹部,拉近了貧困家庭與政府的距離。最近,一封來自源泉鎮北崮山村貧困戶焦方英和郭本英的感謝信,送到了博山區疾控中心領導李仲利的手裡。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看著母親日益消瘦的臉頰和兩鬢的白髮,我哭過、迷茫也無助過,甚至想過放棄升大四,只想趕緊進入社會,上班掙錢供弟弟妹妹們讀書,替母親分擔一點家裡的負擔。羅娜(右)入戶走訪宣傳政策就在這時,是毛尖鎮黨委政府的領導、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給了我們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不脫政策 幫扶一直在路上|記興義市泥凼鎮...
    我叫唐忠,2019年7月下沉到興義市泥凼鎮學校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前沿指揮所工作人員,也是學校村3戶12個貧困人口的結對幫扶人。我想既然來了,就要沉下身、安下心,實實在在為村民做些事,真正把扶貧工作做好。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年4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水城縣轄30個鄉鎮188個村(居),總面積3607.82平方公裡,總人口96.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5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42.25萬人。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幫扶責任人 我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丨...
    2014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扶貧政策,鑑於我的情況,村裡將我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高華敏(右)指導學生有了國家助學金,學雜費還得到減免,我不用再貸款了,每個月還有低保補助,讓我感覺到:「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真好!」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餘慶縣...
    2019年8月,組織選派我到餘慶縣龍溪鎮平場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深知,脫貧攻堅不是耍嘴皮子功夫,而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才能讓貧困戶真正脫貧。但自上個月仍然還有一件實事沒有著落,那便是向大家承諾的捐贈一批扶貧物資,這是許多村民盼望已久的事。  因此還有村民碰到我半真半假的說:「任書記,你答應給我們捐贈的物資什麼時候到啊?」我也只好安慰大家說:「放心吧,我正在聯繫。」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楊昌文的養豬場那幾年,我感覺自己在外打工既沒掙到錢,又還沒有照顧到家庭,心裡十分愧疚。正值困難時,我家獲得公益性崗位安置、先建後補、一次性求職補貼等幫扶措施,這些幫扶政策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扶了我一把。2016年,我們村整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我搬到了劍河縣馨怡社區。房子有了,但家庭的生活如何繼續?我陷入了沉思,覺得外出務工不是長久之計,自己必須要做點「名堂」來,有穩定的事業才能改善生活狀況,早日擺脫貧困。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貴州省沿河縣,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有著68萬人口的深度貧困縣,地處渝黔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屬於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為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中國二十冶堅決執行黨中央、五礦集團、中冶集團黨委相關扶貧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歷史重任,選派掛職幹部深入沿河縣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定點幫扶,在脫貧攻堅歷史性偉大戰役中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臨危受命,站好最後一班崗丨仁懷市後山鄉田興村駐...
    我叫周瑤,是千萬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是臨危受命,站最後一班崗的扶貧幹部。還記得2019年5月20日,我接到仁懷市委組織部駐村辦的通知,讓我做好第二天下鄉駐村準備,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接替前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任務。這雖談不上臨危受命,但內心如履薄冰,做得好可能錦上添花,做得不好那是有負眾望。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我最大的幸福丨從江縣停洞...
    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基層工作者,我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和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行動,深入學習各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案政策,盡職盡責,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克服困難。我被派遣到從江縣停洞鎮歸奶村擔任歸奶村十組網格員。歸奶村屬於深度貧困村,我所負責的十組九網格區距離村指揮所2-3公裡,總共46戶213人,其中貧困戶32戶143人,貧困發生率67%。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在路上丨興義思源實驗學校教師李鳳昌
    我叫李鳳昌。2000年7月,師範畢業後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分配到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小學教書,在鄉村學校一呆就是17個春秋。就在這一年,何德祥成了我的扶貧幫扶對象。  何德祥是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電灣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彭局長,你們還在搞精準扶貧工作呀?」  「代犬生,你會開車了?」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熱血青春澆築扶貧理想丨仁懷市喜頭鎮共和村黨...
    我是胡呂,2015年10月,我通過招考進入仁懷市喜頭鎮人民政府工作;2018年3月,我到喜頭鎮共和村任黨支部書記。從那一刻起,共和成了我的另一個家。   那段時間,我白天就到組到戶、到項目實施的現場開展工作,下雨天或晚上,就到組召集群眾會,講政策、做群眾思想工作,充分組織發動群眾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
  • 「我的扶貧故事」遊子歸故裡,敢叫鄉村換新顏丨仁懷市後山鄉田興村...
    ——我是仁懷市後山鄉田興村村主任夏世江,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口頭禪。我今年42歲,2017年1月,憑著對家鄉父老的感恩,憑著對故土的熱愛,我放棄了在沿海地區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回到家鄉,肩負起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  這裡是居住著去年從大山搬出的鄉親,我一直想著用真心扶真貧、辦好事、辦實事,讓他們能在新的家園安居樂業,生活有希望。   還記得初到幫扶戶劉遠文老人家時,他家很亂,我立馬帶著其孫子孫女整理房間,耐心地示範東西如何擺放整齊、保持乾淨。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見證了幫扶戶家的改變丨鳳岡縣琊川鎮中心完小...
    響應黨的號召,縣局安排,我們學校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我有幸分配到幫扶琊川鎮偏刀水社區貧困戶張志亮家,接觸他家以來,我見證了他家的改變,我為他高興。第一次去他家幫扶時,我的心中有忐忑、有不安,仿佛壓著千斤重擔,並不是擔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我憂慮的是,能否真正的幫到他們家。來到貧困戶張志亮家裡,他親自接待了我,經了解,張志亮原來是退伍兵,後因出車禍,導致大腦受傷,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三口全靠妻子一人做點小生意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是我的牽掛丨劍河縣久仰鎮久敢村幫扶幹部羅...
    我叫羅世興,是劍河縣政協副主席、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2019年8月,擔任久仰鎮久敢村的幫扶幹部。我在久敢村的幫扶戶有6戶,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決策部署,每周到村裡與幫扶戶促膝而談,講政策,找脫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