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熱血青春澆築扶貧理想丨仁懷市喜頭鎮共和村黨...

2020-12-20 天眼新聞

我是胡呂,2015年10月,我通過招考進入仁懷市喜頭鎮人民政府工作;2018年3月,我到喜頭鎮共和村任黨支部書記。從那一刻起,共和成了我的另一個家。

胡呂查看村裡的刺梨產業

2018年3月14日,喜頭鎮組織委員饒紅和黨委書記羅進先後找我談話,「小胡,組織準備派你到共和村工作,談談你的想法?有困難嗎?」「服從組織安排,有困難再匯報。」就這樣,我打起鋪蓋,收拾行李,一個人到了共和村。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共和村原本是省級一類貧困村,更讓領導操心的還是2016、2017連續兩年被仁懷市委組織部納入整頓的後進村黨組織。還沒到共和村工作前,我了解到共和村還有90多戶群眾未脫貧,後面的大多都是硬骨頭,攻堅任務艱巨,更清楚村班子凝聚力不足,在群眾中威望不高,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

如何破局打開工作局面,讓共和村群眾實現摘帽致富成為我的奮鬥目標。   那段時間,我白天就到組到戶、到項目實施的現場開展工作,下雨天或晚上,就到組召集群眾會,講政策、做群眾思想工作,充分組織發動群眾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

2018年以來,我帶領村兩委完成21口水窖建設、鋪通管網140餘公裡;完成4個村民組弱電改造、安裝路燈1003盞;完成15.048公裡組組通公路建設、1.8公裡產業路建設、55公裡連戶路建設;協調眾籌64.1萬元,為26戶貧困戶修建農信小康屋;完成三改352戶、基礎設施五小件101戶。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和攻堅, 一系列的幫扶項目逐一落地見效,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黨員幹部示範帶頭勁頭足,吃苦在前,和群眾一起越幹越有勁,村民們對村支兩委的態度轉變了,由冷眼旁觀到積極參與,從評頭論足到建言獻策,大家的勁兒都使到脫貧工作上來了。村裡的路硬化了,村裡的環境美了,群眾與幹部的心近了,村幹部的心更齊了。

2019年6月,深受組織厚愛,我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稱號;共和村在2019年12月榮獲仁懷市「脫貧攻堅先進村」稱號;共和村黨支部在2020年6月榮獲「遵義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

猶記得到村工作後不久,群眾送給我一雙鞋墊,我想那是一份期待;2018年下半年脫貧攻堅考核期間,下鄉時群眾端來的一碗荷包蛋,我想那是一份親情;2020年疫情期間, 我帶領村兩委守護共和群眾的安全,群眾為村裡送來的白菜和臘肉,我想那是一份戰友情;組織信任我,讓我當上了這個村支書;群眾支持我,讓我一肩挑,但我沒有驕傲,心裡就想著一定要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

接續鄉村振興,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發展必須得有好的產業作為支撐,返鄉青年廖雲飛在共和村發展蛋雞養殖30000餘羽,年產值能達500多萬元;他還積極引導宣傳,穩定全村紅糧種植4300畝,確保727戶(其中脫貧戶123戶)群眾穩定增收。種植大戶徐光康在我的引導和幫助下,帶動群眾發展刺梨產業200餘畝。2020年6月,他帶領村兩委採取飛地抱團項目發展模式,幫助脫貧戶周繼星等發展中華蜂養殖項目68桶,2021年有望達到200桶。

目前,共和村水電路訊基本齊全,就學就醫有保障,農業發展初有成效,接下來,我還想通過有機高粱高標準種植基地示範園區建設來做強做優共和村紅粱產業,通過提升服務來帶動群眾發展,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口述 胡呂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春燕

編輯 孟錦群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四顆心」走在扶貧路上|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駐...
    我叫楊忠貴,2017年,我作為都勻市交通系統一名年輕基層黨員幹部被派駐到共和村開展駐村工作。懷著疑惑的心情和挑戰困難的決心,我來到共和村開展駐村工作。從駐村至今,經過我和其他各位扶貧幹部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共和村脫貧出列,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工作目標。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白」到「精兵」,95後網格員淬鍊別樣青春|...
    扶貧,從來不是一代人的使命,而是需要通過幾代人接力完成的偉大事業。「60後」「70後」「80後」接連衝在扶貧一線。如今,我們「95後」也衝鋒在扶貧隊伍中。我叫鄭嘉黎,今年24歲,2019年10月,我考入貴州黔東南州三穗縣雪洞鎮人民政府工作,現在不僅是黨政辦的一名工作員,也是桃元村網格員、幫扶幹部、人口普查員……鄭嘉黎(左二)向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我所負責的是桃元村街上組網格,有15戶貧困戶,23戶非貧困戶,共166個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網格故事丨臺江縣臺盤鄉空寨村網格員...
    2019年4月由單位選派,投身到脫貧攻堅戰役一線,成為空寨村的一名網格員,在一年多來的扶貧工作中,我用心用情從事網格中的點點滴滴,用行動為脫貧攻堅和群眾幸福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在青春中書寫自己的網格故事。走訪入戶初到村裡,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坑坑窪窪滿是汙泥,抬頭望去大山阻隔,轉念想到工作角色的轉換,自身缺乏基層工作經驗,面對這一切我感到既新鮮又倍感壓力和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譜芳華丨鎮遠縣報京鄉扶貧工作站劉雪
    我叫劉雪,2017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基層工作的嚮往,來到了貴州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的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工作,開始了忙碌而充實的扶貧生活。儘管負責的扶貧工作多而雜,但我卻任然保持一顆初心堅守在崗位上,耐心為前來諮詢和辦理業務的幹部群眾服務好。  「我來找扶貧站的劉妹啊……」「謝謝你,劉妹妹。」「辛苦了,劉妹。」……每當聽到前來辦事的幹部群眾這樣親切地叫我,瞬間也感覺充滿了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如米「苔花」 扶貧路上綻芳華丨三都縣中和鎮三洞...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平凡的扶貧工作中,帶著感情,帶著堅毅,如一朵苔花,在水鄉的扶貧路上默默綻放,帶領水鄉群眾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我駐村工作寫照。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風雨扶貧路 只為鹿窩換新顏丨息烽縣鹿窩鎮...
    認真監督扶貧工程建設標準和質量2014年大學畢業,我通過息烽縣事業單位考試招錄到被稱為「邊、遠、窮」的鹿窩鄉(2016年撤鄉設鎮)。作為一名有志青年,我主動請纓來到扶貧工作站,我認為青年就要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為人民利益譜寫奮鬥的華章。
  • 「我的扶貧故事」臨危受命,站好最後一班崗丨仁懷市後山鄉田興村駐...
    我叫周瑤,是千萬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是臨危受命,站最後一班崗的扶貧幹部。還記得2019年5月20日,我接到仁懷市委組織部駐村辦的通知,讓我做好第二天下鄉駐村準備,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接替前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任務。這雖談不上臨危受命,但內心如履薄冰,做得好可能錦上添花,做得不好那是有負眾望。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粉筆教育帶你走近90後扶貧基層,聆聽「女承父志」的青春故事
    中新網9月7日電 9月6日,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第二期如約與觀眾見面。本期節目走進了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與演員張雪迎、許亞軍一起聆聽年輕扶貧書記郭子涵「女承父志」的青春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因為不了解他家情況,入戶時只是簡單宣傳扶貧政策,填寫入戶走訪記錄,最後要求他籤字,他卻躺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很不耐煩地嚷道:「我沒空,我要睡午覺。」我瞬間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重要的是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黨的好政策下早日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收穫感動和信仰丨興義市烏沙鎮窯上村...
    並不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任務,我們憂慮的是,能否真正了解需要幫助的村民,能否真正的幫扶他們。2016年根據興義市烏沙鎮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安排,我和吳全順、周明鴻三個教師對張建品戶進行幫扶。在幫扶中,我首先和該戶成員進行交流,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建立相關檔案資料,並經過反覆核對,確保第一手資料準確無誤。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抓扶貧 真抓實幹解民憂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入戶動員群眾,解放群眾思想為了準確把握甲良村的現實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我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各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作物種植等情況。深入農戶家中,與村民一起促膝談心,了解群眾的家庭收支情況和疾苦,悉心聽取村裡老黨員對扶貧工作的建議和意見;與村幹部一道商討研究脫貧致富的新路,奔走於縣直各部門之間,爭取各項扶貧建設資金,協助解決村裡存在的問題。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實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對甲良村的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開發計劃等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我叫曾洪波,2018年底我主動請纓,爭取到為人民服務的最基層去、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去、到決勝全面小康的第一線去。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我叫李程逍,2017年,我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鎮扶貧開發工作站工作。面對質疑,我心中暗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組織召開院壩會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扶貧開發工作站,則是戰場「指揮部」。我來到基層的第一站,便是參與國辦系統數據清洗。「貧困戶家有多少人,收入多少等這些基本情況都不清楚,怎麼去幫扶?」這是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數據量龐大、邏輯關係複雜,是清洗的難點,需要業務員對扶貧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確實感到很吃力。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家的常客丨掌布民族中學教師楊惠勇
    隨著多次走訪來往後,王光海與我已經很熟悉了,我們常坐下來拉家常,他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自己求學到成家,種植杉樹、水稻情況,未完成的心願等。  聊天中,他總是在誇國家的政策好、現在的政府好,心裡由衷地感謝黨和政府。
  • 「我的扶貧故事」讓大山裡的孩子同樣精彩丨施秉縣馬溪鄉中心小學...
    畢業伊始,作為師範學校的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和省級優秀共青團員的我,沒有選擇留在縣城學校工作,毅然地選擇了邊遠的農村學校任教,紮根基層,任勞任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農村學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讓他們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走向了理想工作崗位。幫助許多的農村家庭實現了大學生的夢想,也由此擺脫了貧困和落後。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脫貧了,我住院了丨大方縣貓場鎮新民村黨...
    國務院抽查小組的孫組長說:「能在這麼艱苦的地方做出這麼出彩的成績,很不容易,感謝你們扶貧幹部。」「零問題、零佐證」的檢查結果更是讓我非常振奮。熊燦義開群眾會正當我為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歡呼雀躍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咳嗽更加厲害了,扶貧期間我在村裡準備很多止咳藥和生薑,咳嗽起來我就吃幾片止咳藥或喝幾碗薑湯就好很多,可是最近咳嗽總是停不下來,增加藥量也沒有效果,喝薑湯也不管用,而且越來越嚴重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看公安」趙澤濤:用「理想信念」護住...
    我所在的單位——六枝特區公安局也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要求,再一次召開部署動員會,選派駐村幹部到基層一線開展扶貧幫扶工作。得知這一消息後,我踴躍報名參與,並得以實現到新場壩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願望。我認為:「人生需要在不同的崗位鍛鍊,才能讓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工作才更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