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網格故事丨臺江縣臺盤鄉空寨村網格員...

2021-01-15 天眼新聞

我叫劉思思,是一名95後的選調生,2018年來到貴州黔東南臺江縣臺盤鄉人民政府工作。參加工作不久,就迎來了臺江縣脫貧攻堅摘帽的關鍵之年。2019年4月由單位選派,投身到脫貧攻堅戰役一線,成為空寨村的一名網格員,在一年多來的扶貧工作中,我用心用情從事網格中的點點滴滴,用行動為脫貧攻堅和群眾幸福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在青春中書寫自己的網格故事。

走訪入戶

初到村裡,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坑坑窪窪滿是汙泥,抬頭望去大山阻隔,轉念想到工作角色的轉換,自身缺乏基層工作經驗,面對這一切我感到既新鮮又倍感壓力和挑戰。剛開始村民們對我們網格員們的到來,有些許陌生,為了儘快掌握第一手資料,我沉下心來,吃住在村組。拿著網格包保10戶貧困戶,22戶非貧困戶的花名冊與村民組長走家串戶、深入田間地頭,逐家逐戶去自我介紹,拉家常熟悉情況、摸清「底數」。同時創建網格微信群,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在外務工人員進行溝通聯繫。做好調查登記,建立網格信息臺帳,記錄下每一戶的基本信息,熟知網格內的家庭信息、房屋狀況、勞動力情況、收入來源、享受的政策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數,隨時掌握動態,才能切實地解決他們心底裡的需求。  「小劉妹,我家的房子到下雨天就漏雨」「小劉妹,我們球場前面的得重新鋪水泥路啊,每次路過都是一腳泥」......在村民心裡,我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漸漸成為了為大家解決困難的「小秘書」。通過家家戶戶走訪後,談心交流深入群眾身邊,參與開展院壩會、在村組聯合幫扶幹部吃集體連心飯等活動,認真傾聽了村民們的訴求,了解民情,噓寒問暖,漸漸的得到了村民們的信任和認可,每一次入戶都把我當做家人一樣看待,熱情的喊著到家裡來吃飯,簡單的問候讓我倍感親切,喜歡上了這座村寨的淳樸和自然,也更加堅定了我做好網格工作的信心。  將球場前路面需要重新水泥硬化上報指揮部後,施工時發現村民們圍成一團,滿臉愁容的討論著,村裡申請用於硬化的水泥不夠還差20包。因為天氣原因要儘快鋪好水泥,等到再次申請到的水泥送達時間周期太長,聽到了村民們的煩惱後,我們在同一個村組的網格員便自己出資購買20包水泥,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協調指導大家共同施工,現場十分忙碌,用了半天時間,看著平整、光滑的水泥地,參與施工的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我們點讚。  在走訪排查中我發現三組的楊芝是一位面部、手部燒傷的殘疾人,對生活失去了期待,丈夫又長期在外務工,家中3個小孩正在上小學。聯合起村組幹、包村幹部再三入戶耐心開導,幫助她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在了解到她家所居住房屋存在透風漏雨的跡象,我及時聯繫施工隊伍進行整治,跟進施工進度,重裝門板、板壁,安裝窗戶;由於不便外出,我多次幫助購買或贈送生活必需品到她家,帶領愛心人士上門探望並捐款。「小劉,非常感謝你對我的關心,我嘴笨不會說什麼話來表達你對我的關心,除了感謝你還是感謝你!」這樣感謝的話語,每一次我們去到楊芝的家中都會聽到,她也慢慢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勞動,種植稻穀、蔬菜自給自足,偶爾還給我們送一些自己種植的蔬菜。

劉思思(右一)換上苗族服飾與群眾一起參加活動

我始終銘記群眾利益無小事,想辦法為村民群眾幫困解憂,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村民們期盼的事情不能在我這裡擱淺,更不能拖村裡脫貧攻堅工作的後腿,堅持做到事事有回答,件件有著落。大家都說「有了網格員真好,有了困難知道找誰解決了,有了困難也知道找小劉妹反映了。」   我的扶貧故事中還有許多平凡又可愛的人,當看到農戶們滿意的笑顏,聽到他們掛在嘴邊的「謝謝」時,我才發覺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中的青春顯得更加的有價值。千千萬萬名網格員和駐村幹部,他們每一個人也和我一樣,腳踏實地踐行著初心和使命,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揮灑自己的汗水和熱血,為奮進美好新時代而不斷努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曉波 整理

編輯 吳一凡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裡的變化 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丨劍河縣...
    我叫張書發,是劍河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我來到久仰鎮巫溜村七組擔任脫貧攻堅工作的網格員。巫溜村是久仰鎮貧困面較大的一個貧困村,由巫溜村、光紀村兩個小村組成。我負責的巫溜村七組共有25戶13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43人。作為網格員,一個人要負責這麼多人的幫扶工作,不得不說十分具有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生命的意義所在丨錦屏縣新化鄉歐陽村扶貧...
    我叫龍麗芝,是黔東南自治州錦屏縣新化鄉人民政府社會事務辦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我也是新化鄉歐陽村的一名扶貧幹部、一名網格員。自2015年10月入職以來,我便開始了幫扶工作。2019年5月,我有幸成為了一名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忘哥」那些事兒丨錦屏縣銅鼓鎮銅鼓村網格...
    2019年到銅鼓村任網格員。我和「忘哥」的不解之緣由此開始。  劉榮財,人稱忘哥。直到現在銅鼓村群眾依然認定我是最「幸運」的網格員,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攤上了忘哥這個最怪的人。人居環境整治中身為網格員,引導群眾擺脫髒亂差是我首先要完成的任務。然而幾經動員,都無功而返。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笑臉永記在心中丨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網格員...
    我叫楊芝桃,劍河縣林業局工作員,2019年7月23日縣裡派我到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任網格員。柳基村是由柳基村和新臺村合併的一個大村,我所負責的網格是新臺村一組由兩個自然寨組成(即梨木山自然寨和觀音渡自然寨)共有45戶,其中貧困戶15戶。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白」到「精兵」,95後網格員淬鍊別樣青春|...
    扶貧,從來不是一代人的使命,而是需要通過幾代人接力完成的偉大事業。「60後」「70後」「80後」接連衝在扶貧一線。如今,我們「95後」也衝鋒在扶貧隊伍中。我叫鄭嘉黎,今年24歲,2019年10月,我考入貴州黔東南州三穗縣雪洞鎮人民政府工作,現在不僅是黨政辦的一名工作員,也是桃元村網格員、幫扶幹部、人口普查員……鄭嘉黎(左二)向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我所負責的是桃元村街上組網格,有15戶貧困戶,23戶非貧困戶,共166個人。
  • 「我的扶貧故事」組織圓了我的「網格員」夢丨晴隆縣碧痕鎮新莊村...
    2019年12月,晴隆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決定在全縣教育系統抽調網格員。時任晴隆縣碧痕鎮新莊小學一級教師的我,聽到這一消息後,興奮了好幾天。在學校推選網格員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主動請纓,分析了自己當網格員的優勢。
  • 「我的扶貧故事」這封貧困戶感謝信 是扶貧最好的「答卷」|劍河縣...
    「在我們困難的時候,是黨和國家、政府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是孫德垣書記和網格員趙青姐給我們的關心關懷和幫助,讓我家的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日子也慢慢地變好了。我們一家一定常懷感恩之心,勤奮共進。我們幾姊妹也會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對於紙房,我很陌生。我叫鍾志權,2017年10月,曾辦過養殖場、做過小生意,在我感覺前途渺茫的時候,通過事業單位考試,考進了紙房鄉農業服務中心,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基層幹部。2017年12月,我被正式派往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開始我的駐村工作,縣裡要求我們把每個農戶家的基本信息搞清楚,我們就拿著長約1米的36項的資料遊走於農戶家中,詳細詢問每個表格裡的基本信息,沒在家的就電話訪問。白天紙質版,晚上加班搞電子版,餓了就吃一碗泡麵。
  • ...扶貧故事」村裡來了個「95後」︱劍河縣南明鎮永興社區網格員林...
    我叫林秀秀,1995年3月出生,是劍河縣南明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3月,我成為了南明鎮永興社區的一名網格員,我所負責的網格是永興村三組,共51戶215人,其中有5戶貧困戶23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世間安得兩全法 唯願百姓笑開顏丨黎平縣敖市鎮...
    我叫楊小燕,2012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敖市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2018年4月以來擔任黎平縣敖市鎮敖市村第12組、13組、14組的包組幹部(敖市村第五網格員),該網格共3個村民小組,97戶396人,其中貧困戶15戶38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村裡年輕夥伴的那些事丨平塘縣通州鎮新立村...
    駐村兩年來的點點滴滴至今令我記憶猶新。所見所聞,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我和村裡年輕人的那些事。我叫劉瀟,是平塘縣委宣傳部派駐通州鎮新立村拉安組的一名網格員。去年秋季開學,我特意去了一趟縣城,把我所幫扶村寨的高中在校生全部約了出來,吃了一頓特別的晚飯。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我最大的幸福丨從江縣停洞...
    我叫廖忠康,現在是從江縣停洞鎮林業站一名工作人員。為切實抓好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19年4月,從江縣委組織部決定派遣一批脫貧攻堅村級網格員到一線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我非常榮幸能成為其中一員。
  • 講好網格「小故事」 傳遞疫情防控「正能量」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陳曉宇 通訊員 張知曉 青島報導11月18日,由青島市委政法委、青島市綜治中心主辦的青島市「最美網格員講疫情防控故事」系列宣講活動在市綜治中心開播。來自全市的優秀網格員代表通過視頻會議系統線上講述他們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網格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志願之名 換無悔青春丨劍河縣柳川鎮巫庫村網格...
    我叫楊維巧,是劍河縣柳川鎮巫庫村脫貧攻堅網格員,同時我也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於劍河縣柳川鎮人民政府。我的「新陣地」——巫庫村,這是一個貧困發生率曾達到47.25%的深度貧困村,面積大、戶數多、人口多、村情複雜,其脫貧攻堅難度可想而知。
  • 網格就是戰場 城陽區啟動網格故事匯系列宣講活動
    城陽區啟動網格故事匯系列宣講活動。青島新聞網12月8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徐婷)為進一步弘揚網格精神,激勵基層網格員拼搏進取、創先爭優,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成效,12月8日,城陽區正式啟動城陽網格故事匯系列宣講活動,第一場網格戰「疫」主題宣講順利開講。今年以來,城陽區廣大網格員競相奔赴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戰鬥一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我的扶貧故事」哪裡有問題,我就應該在哪裡丨榕江縣興華鄉高排村...
    其他駐村的同志都笑著對我說:「你不是四組的網格員,你是高排全村的網格員。」哪裡有問題,我就應該在哪裡,這是我的網格工作信條。  朱老鬥戶,人口2人,是我網格內的一戶貧困戶,也是我的結對幫扶戶,居住在「娘講寨」,距離高排大寨4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文繼芳:「小蚊子」的脫貧攻堅記
    2019年8月,初秋,剛參加工作4個月的我很榮幸作為縣裡的第三批網格員被選派到平舟鎮苗攀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組織有號召,我就必定響應。就這樣,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網格員,衝鋒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入戶核查登記群眾信息劉朝海的女兒劉忠晶,是我心心念念的痛,花樣年華,不幸患上重症,我從他家夜訪回來後很長時間都沒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她的笑容一直映在我的眼前。2020年4月,劉忠晶病情惡化,急需透析化療,但前期的醫治已讓這個家負債纍纍,無錢再進行治療。
  • 「我的扶貧故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
    「來了,伯伯,我吃了才來的,謝謝了。」  每次走村入戶,這是我收到最多的問候.每次聽到這樣的問候,我都無比開心,因為我知道這是群眾對我的認可。楊再仙(右)幫助孤寡老人搶收秋糧我叫楊再仙,是劍河縣太擁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太擁鎮烏連村(九連小村)的網格員,在擔任網格員期間,同時也負責全鎮養老保險的相關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上門女婿」戰貧記|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棟青樹村...
    2019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小圍寨辦事處棟青樹村駐村,同年9月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從北方城市到貴州農村,我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語言關,剛到村時因為語言不通,我只能藉助手勢比劃等了解情況,為解決這一難題,我拿出高中學習英語時的勁頭,積極向村中兩位老支委委員請教學習貴州方言,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僅用一個星期就已溝通交流無障礙,為工作的開展掃清了障礙。
  • 青島市城陽區啟動網格故事匯系列宣講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網格精神,激勵基層網格員拼搏進取、創先爭優,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成效,12月8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正式啟動城陽網格故事匯系列宣講活動,第一場網格戰疫主題宣講順利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