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高考狀元,後來怎麼樣了?

2021-02-25 讀者

文 | 田七喜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前段時間參加同學聚會,期間聊到了當年的高考第一名幹什麼去了。其中幾個同學用看笑話的語氣譏諷說:「當年他就是一個書呆子,只知道做題,現在估計也混得不怎麼樣,你看連同學聚會也不敢參加。」當年那個高考第一名混得怎麼樣?似乎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話,好暗暗印證自己當年的選擇是對的,死讀書的人沒有好下場。現場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出於好奇,在聚會結束之後偷偷打聽了一下。從大學畢業之後,他一路深造到了博士,現在已經是世界TOP3的一個投行高管,年薪幾百萬,接觸的都是最頂尖的名流人士,遠遠把當天聚會的同學甩出了八條街。原來他不是混得不好,而是根本不和我們在一個圈子,而當時一些同學想像他混得不好,現在看起來真是像一個笑話。似乎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學渣成績不好,而某學霸成績很好,20年過去之後,學渣和學霸在一個招聘會上見面,來參加面試的,是當年的學霸,而面試學霸的就是當年的學渣,學霸的前途和命運,都牢牢掌握在學渣的手裡面。這個故事聽起來很爽,也迎合了很多當年學習不用功的人的心理。真的不多,更多的是,因為高考、因為學歷,學霸們走上了人生巔峰,而學渣們只能在社會的底層做最辛苦最基層的工作。學霸落魄、學渣逆襲,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歡看,一旦發生就會成為新聞,就會引起轟動,因為他們喜歡看到別人被拉下神壇的感覺。於是,每年高考狀元出爐的時候,一片祝福聲中,總會出現一些酸溜溜的評論:狀元又怎麼樣?畢業了還不是要出來找工作,可能混得還不如小學畢業的呢。狀元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到了社會上也不會吃香的,賺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多。可是,那些高考狀元們到底過得怎麼樣?真的如他們所說,都混得很差嗎?在30多年前,佛山電視臺曾經對一批高考狀元進行採訪,並製作了一期視頻,在當時引起轟動。

於是他們又想,這些人成為狀元之後,他們的人生發生了什麼改變?現在過得怎麼樣?

 

30多年後,他們再一次找到了當年接受採訪的狀元們。

 

他叫陳東,當年以900分的滿分成績成為當年的廣東省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當時學校還專門為他辦了一期歡送會,他說,拿到狀元也沒有很興奮,因為他在高一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考取文科的狀元。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如今,他已經是中山大學法院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還是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英國卡迪夫大學法學院等國外高校的訪問學者。成了一代名師,著作等身。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另一位狀元譚志佳,當年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為廣東高明區首個省狀元。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譚志佳父母都是農民,每年收入不足三千元,家裡窮困潦倒,但他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成為了一名省狀元,考入北大。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這麼多年過去了,譚志佳已經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拿到了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遺傳病理研究工作。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自己成功之後,他還加入同鄉會,為佛山付出和奉獻了很多。同時,他還是政協委員,致力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

 

不只是他們,還有很多關於高考狀元的報導。

 

河南省的文科狀元張磊,以當年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並進入耶魯大學深造。

現在他已經是耶魯大學建校315年來的首位中國校董。

還有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是陽泉市高考狀元;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是宿遷市高考狀元;

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是廣東省高考狀元;

中國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是安徽省高考狀元;

著名作家劉震雲是河南省高考狀元;

著名詞人林夕是香港高考狀元;

據一份對1977年至1986年高考狀元的職業統計,他們中有些已經是: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工、中青在線總經理、軟銀中國合伙人、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美國長島大學教授等等。

為什麼這些高考狀元們只要自身不出問題,大概率不會混得太差?

因為很多東西是相通的。

能夠當上狀元的人,他們的吃苦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遠遠超過普通人,而這些能力,又是能夠促使他們繼續成功的原因。

退一萬步講,即使他們不去從商從政,做文史類的工作或者教育類的工作,也是如魚得水。

而且,高考狀元是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考入名校。有了名校的背景,他們的人生起點,從那時起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早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狀元中,大部分人不一定成為了首富或者是某個行業最有錢的人。

但他們大多數都在各自的領域內不斷探索,尋找一種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活法。

寫了那麼多高考狀元混得好的,那麼也會有混得不好的嗎?

當然有。

四川嶽池縣的張非,2002年考入復旦大學,覺得不滿意就沒有去讀。

次年重新高考,成了縣狀元,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

但進入北大後,張非因沉迷於網路遊戲,導致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迫退學。

復讀三個月後,張非再度成為南充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6年,因掛科太多,張非又被清華勸退。

2007年,張非改名張空谷,再一次參加高考,又考入了清華的校門。

這一次,張空谷終於在大家的幫助下,磕磕絆絆地完成了大學的學業,拿到了畢業證。

而後,他的人生發展得不怎麼順利,考研失敗後,就銷聲匿跡了。

佛山高考狀元宋霆有句話說得很好:

建議『高考狀元』們,在暑假好好享受這個榮耀,但是在入大學以後就將分數忘記,不斷地去看將來。因為這個已經是過去的事情,其實未來沒有太多人去關注你是不是『狀元』。

 

不是讀書時成績好的人,到了社會就一定也能成為人才,更不是成績不好的人,就註定什麼都幹不好。

人生的意義在於整個過程,而不是某一個階段,某個瞬間。

某一階段的成就,只能代表那一階段的努力,如果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那麼,即便是高考狀元,也不過是夢幻泡影。

畢竟,人們關心的只會是「你是誰」,而不是「你曾經是誰」。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人生遠遠不止高考這一場考試。

況且,考試的目的並不在於考本身,而是通過篩選,讓優秀的人才進入更高的平臺,學有所成,為社會創造價值。

之後的每一步,都不比考試輕鬆。

要想成為真正的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曾經的一切,無論是榮耀,還是失敗。

還記得那個從農村走出來,到谷歌辦公室上班的女孩嗎?

她叫孫玲,2009年高考失利,只好到工廠流水線上打工。

後來,她意識到這樣下去毫無前途,於是通過自考拿到了深大的畢業證書和學位,2011 年進入IT行業,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

2017年10月,孫玲成功申請到了美國的一所學校,利用八九個月學完一些在校課程之後,拿到了EPAM Systems公司的一個offer,作為vendor在谷歌辦公室上班。

孫玲沒有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但她憑藉不懈的努力,改寫了自己原本已成定局的人生。

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命運不會因為你是高考狀元而格外厚待你,也不會因為你曾高考失利而斷絕你的一切機會。

放棄努力的狀元,終究會泯然於眾人,堅持努力的普通人,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但千萬不要因為某個狀元的失敗就認為讀書無用、努力無用。

這個時代最有毒的謊言,就是否認努力的價值。

事實上,在任何階段、任何領域,努力奮鬥都不會過時。

請相信,高處的風景,是低處仰望的人永遠也見識不到的。

不斷挑戰自己,從一個高峰往另一個高峰攀登的過程,真的很爽。

作者:田七喜,來源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主播:童童,新浪微博:童童夜話,微信公眾號:童童夜聽。微信號:urwarm008。

相關焦點

  • 30多年前的高考狀元,後來怎麼樣了?
    於是,每年高考狀元出爐的時候,一片祝福聲中,總會出現一些酸溜溜的評論:狀元又怎麼樣?那,那些高考狀元們到底過得怎麼樣?真的如他們所說,都是混的很差嗎?還真的有人去調查了這件事情。多年前,佛山電視臺曾經對一批高考狀元進行採訪,並製作了一期視頻,這在當時引起轟動。
  • 30多年前的高考狀元,生活真的如同網上說的那般不堪嗎?
    >狀元又怎麼樣?狀元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到了社會上也不會吃香的,賺得還不如賣茶葉蛋的多。那些抱著看笑話心態的人,仿佛都期盼狀元們境遇悽慘,好滿足他們的陰暗心理。那,那些高考狀元們到底過得怎麼樣?真的如他們所說,都是混的很差嗎?
  • 2020高考成績出爐,那個曾賣豬肉的北大高考狀元,後來怎麼樣了?
    2020年7月23日開始,各省高考成績陸續放榜,而每年這個時候高考狀元就成為了了大家的熱議對象。高考狀元無疑是學習最好的人,他們高考成績往往出乎人意料,而今年依舊相同,其中湖北高考理科狀元725分,科科接近滿分。
  • 她是今年江蘇高考狀元,卻被清華北大等名校拒絕,後來怎樣了?
    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因為要想要被清華北大錄取的話必須要經過重重嚴格的選拔的,畢竟清華北大是中國最好的高校之二,但是最近幾年的高考制度變得有些不一樣,不再只是看一個學生的總分如何,而是要求除了語數英之外的六門科目都要在A以上,只要有一門科目不是A,那麼就不能夠被錄取,有很多人說這樣的制度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在某一個領域非常厲害,可是因為有一門科目不是A,就否定了這個優秀學子的全部
  • 他是江西省理科狀元,以671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後來怎麼樣了?
    雖然家裡貧窮,但人窮志不窮,他也深深知道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並在2010年高考時候以671分的好成績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並成了當年江西省理科狀元!那麼如今的他怎麼樣了呢?出生於江西撫州的徐師昌,從小家裡的條件並不是特別好,可以說是出生寒門,他的父母也沒什麼多大的文化,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種種地,帶照看他們姐弟倆讀書!
  • 當年放棄香港大學72萬獎學金的高考狀元,後來過得怎麼樣?
    作為一個高考黨,沒辦法享受娛樂、休閒的時光,成天在書山題海中奮戰,只為了獲得一片大好的前程。對於每一個高考黨來說,熬過這段時間就是勝利。那麼你聽說過,在高中辛苦奮鬥三年,終於得到高校青睞卻主動放棄好機會的人嗎?劉丁寧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搞不懂她到底在想什麼的人。
  • 遼寧女孩以668分摘狀元,上名校30天後卻選擇退學復讀,後來怎麼樣了?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考取一甲的人,就是狀元 ,是與全國無數讀書人一起,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才獲得的榮譽,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為科名中最高榮譽,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最為炫耀的一個。而現代的高考狀元,得之也不易,也是與全省幾十萬考生一起比拼,脫穎而出的,難度亦可想而知。
  • 當年的高考狀元都怎麼樣了?
    被點名回答問題:10年前的高考狀元現在都怎麼樣了?突然想到《虎媽戰歌》這本書,那年引起多大風波啊,如今兩個女兒還是出類拔萃的,但又如何?哈佛畢業應該是相當榮耀了,卻早已不在我的關註裡,也不過是想到這本書才去查她們的後續。高考狀元也大致如此吧!
  • 10年前的高考狀元,如今過的怎麼樣了?
    網上傳了一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30年來,共產生了3000多高考狀元,但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袖」。,分別成為了湖北省和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1989年,劉強東以宿遷市狀元的身份,考進了中國人民大學。1991年,易車公司董事長、蔚來創始人李斌以太湖縣文科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算一下時間,這些人也基本上是30年前的高考狀元。那麼,題主所問,10年前的高考狀元如今過得怎麼樣?那就限定了時間,那就是2010年。首先我們來定義高考狀元一詞,翻閱百度百科:「高考狀元」 一般指中國大陸地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高考成績第一名。
  • 當年的高考狀元,後來都擁有怎樣的人生
    高考狀元一直是社會津津樂道的話題。成績優異的人被考試制度遴選,獨佔魁首,成為人們對於知識和成功的一種寄託。曾經成為狀元的人,後來都擁有怎樣的人生?狀元頭銜給他們點人生帶來了什麼?我們找到五位曾經的狀元聊了聊。
  • 從小鎮裡出來的高考狀元,後來過得怎麼樣了?
    我2012年從廣西考到上海的復旦大學,當時是高中所在市的狀元(市狀元也只能上復旦,可見當地教育之落後)。收到高考分數之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當時我剪了一頭男式平頭短髮(女生),我媽說,你得了狀元又有什麼用,頭髮剪得這麼短,以後嫁不出去就是個廢物。
  • 論高考狀元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後就會掀起一股熱潮:媒體討論各地的高考狀元,以及各地高中的一本上線率和重點大學入學排名等等,讓人目不暇接...。當然關於討論高考狀元的話題每年都有,無外於兩點: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事情、唯高考分數論是不行的。
  • 他曾是「最牛」高考狀元,滿分750他考了749,後來怎麼樣了
    都說「高考」是一個孩子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時刻,的確如此,高考的成績直接決定了孩子將要去的學校,而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環境,這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社會。每年也都會出現很多令人羨慕的文理科狀元,在家長的眼中這就是令人喜愛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這些狀元的心中卻並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因為在這些被稱之為「學霸」的孩子心中,也有自己羨慕的對象。下面的這個孩子,可以稱之為是「高考最牛的狀元」,因為他的高考成績只差一分就獲得了滿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的故事。
  • 他曾是「最牛」高考狀元,滿分750他考了749,後來怎麼樣了
    都說「高考」是一個孩子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時刻,的確如此,高考的成績直接決定了孩子將要去的學校,而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環境,這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社會。每年也都會出現很多令人羨慕的文理科狀元,在家長的眼中這就是令人喜愛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這些狀元的心中卻並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因為在這些被稱之為「學霸」的孩子心中,也有自己羨慕的對象。
  • 當年的高考狀元們,現在怎麼樣了?
    多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考生們終於可以暫時卸下心理包袱,而每年這個時候,大家的話題都繞不開高考狀元,大眾眼中羨慕與膜拜的對象後來又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呢?2019年的廣西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被清華大學錄取後,果斷選擇了人工智慧AI計算機學科專業。因為他認為人工智慧是未來的趨勢。這個大牛班級剛開設不久,也有不少人通過國內外競賽直接保送。
  • 高考難省的高考狀元魯方裕:怎麼樣拼出一個好的未來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高考各省的難度差別是極大的,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相對容易很多,但對於人口大省河南,70-80萬的考生一起競爭,本省僅有一所211大學,想考上國內的重點大學跟登天一樣難。今天分享學習方法的學霸來自2019年的河南高考狀元魯方裕,為大家分享怎麼樣拼出一個好未來。
  • 老照片:40多年前的高考什麼樣?1982年的高考狀元相貌清麗脫俗
    1977年,是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這一年很多人的命運由此轉變。圖為1977年高考前夕,南京的考生在高考前表決心時的場景。1977年的高考,一隊鄉村青年組成的醫療小隊正在考場外集合,他們是為考場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提供醫療應急服務的。
  • 我認識的那些高考狀元,在體制內都混得怎麼樣?
    高考狀元,每年都在展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人情世態。最近這幾天和往年一樣,關於高考狀元的新聞很多。高考狀元代表了一種階段性考試的巔峰,而這種階段性考試——高考又被國人寄予了厚望,以為過了這一關,未來就會一片光明。
  • 1977年,那位語文僅差1分滿分的高考女狀元,後來過得如何?
    可以說高考是如今我國最公平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而無數普通人也正是通過高考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不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我國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取消過高考,直到1977年才恢復。在高考恢復的那一年,文科狀元是來自農村的一名女青年,她的名字叫做劉學紅,而她的作文只差一分就拿到了滿分的高分。
  • 廣東高考狀元譚健豪:高考狀元出自農家 - 網易-教育頻道
    廣東高考狀元譚健豪:高考狀元出自農家 2002年07月30日12:28:00 南方周末    譚健豪檔案  得知開平市的譚健豪以物理五科900分的高分奪得了全省的高考狀元,記者第一時間撥通了遠在水口鎮紅花鄉紅聯村的譚健豪家中電話。他也是剛剛知道成績,但興奮之餘,也顯得很冷靜。  記者(以下簡稱記):知道自己考了高考狀元,當時的感覺怎麼樣?  譚健豪(以下簡稱譚):有點不敢相信。  記:你平時成績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