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七喜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前段時間參加同學聚會,期間聊到了當年的高考第一名幹什麼去了。其中幾個同學用看笑話的語氣譏諷說:「當年他就是一個書呆子,只知道做題,現在估計也混得不怎麼樣,你看連同學聚會也不敢參加。」當年那個高考第一名混得怎麼樣?似乎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話,好暗暗印證自己當年的選擇是對的,死讀書的人沒有好下場。現場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出於好奇,在聚會結束之後偷偷打聽了一下。從大學畢業之後,他一路深造到了博士,現在已經是世界TOP3的一個投行高管,年薪幾百萬,接觸的都是最頂尖的名流人士,遠遠把當天聚會的同學甩出了八條街。原來他不是混得不好,而是根本不和我們在一個圈子,而當時一些同學想像他混得不好,現在看起來真是像一個笑話。似乎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學渣成績不好,而某學霸成績很好,20年過去之後,學渣和學霸在一個招聘會上見面,來參加面試的,是當年的學霸,而面試學霸的就是當年的學渣,學霸的前途和命運,都牢牢掌握在學渣的手裡面。這個故事聽起來很爽,也迎合了很多當年學習不用功的人的心理。真的不多,更多的是,因為高考、因為學歷,學霸們走上了人生巔峰,而學渣們只能在社會的底層做最辛苦最基層的工作。學霸落魄、學渣逆襲,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歡看,一旦發生就會成為新聞,就會引起轟動,因為他們喜歡看到別人被拉下神壇的感覺。於是,每年高考狀元出爐的時候,一片祝福聲中,總會出現一些酸溜溜的評論:狀元又怎麼樣?畢業了還不是要出來找工作,可能混得還不如小學畢業的呢。狀元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到了社會上也不會吃香的,賺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多。可是,那些高考狀元們到底過得怎麼樣?真的如他們所說,都混得很差嗎?在30多年前,佛山電視臺曾經對一批高考狀元進行採訪,並製作了一期視頻,在當時引起轟動。於是他們又想,這些人成為狀元之後,他們的人生發生了什麼改變?現在過得怎麼樣?
30多年後,他們再一次找到了當年接受採訪的狀元們。
他叫陳東,當年以900分的滿分成績成為當年的廣東省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當時學校還專門為他辦了一期歡送會,他說,拿到狀元也沒有很興奮,因為他在高一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考取文科的狀元。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如今,他已經是中山大學法院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還是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英國卡迪夫大學法學院等國外高校的訪問學者。成了一代名師,著作等身。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另一位狀元譚志佳,當年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為廣東高明區首個省狀元。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譚志佳父母都是農民,每年收入不足三千元,家裡窮困潦倒,但他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成為了一名省狀元,考入北大。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這麼多年過去了,譚志佳已經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拿到了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遺傳病理研究工作。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臺
自己成功之後,他還加入同鄉會,為佛山付出和奉獻了很多。同時,他還是政協委員,致力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
不只是他們,還有很多關於高考狀元的報導。
河南省的文科狀元張磊,以當年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並進入耶魯大學深造。
現在他已經是耶魯大學建校315年來的首位中國校董。
還有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是陽泉市高考狀元;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是宿遷市高考狀元;
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是廣東省高考狀元;
中國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是安徽省高考狀元;
著名作家劉震雲是河南省高考狀元;
著名詞人林夕是香港高考狀元;
據一份對1977年至1986年高考狀元的職業統計,他們中有些已經是: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工、中青在線總經理、軟銀中國合伙人、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美國長島大學教授等等。
為什麼這些高考狀元們只要自身不出問題,大概率不會混得太差?
因為很多東西是相通的。
能夠當上狀元的人,他們的吃苦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遠遠超過普通人,而這些能力,又是能夠促使他們繼續成功的原因。
退一萬步講,即使他們不去從商從政,做文史類的工作或者教育類的工作,也是如魚得水。
而且,高考狀元是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考入名校。有了名校的背景,他們的人生起點,從那時起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早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狀元中,大部分人不一定成為了首富或者是某個行業最有錢的人。
但他們大多數都在各自的領域內不斷探索,尋找一種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活法。
寫了那麼多高考狀元混得好的,那麼也會有混得不好的嗎?
當然有。
四川嶽池縣的張非,2002年考入復旦大學,覺得不滿意就沒有去讀。
次年重新高考,成了縣狀元,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
但進入北大後,張非因沉迷於網路遊戲,導致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迫退學。
復讀三個月後,張非再度成為南充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6年,因掛科太多,張非又被清華勸退。
2007年,張非改名張空谷,再一次參加高考,又考入了清華的校門。
這一次,張空谷終於在大家的幫助下,磕磕絆絆地完成了大學的學業,拿到了畢業證。
而後,他的人生發展得不怎麼順利,考研失敗後,就銷聲匿跡了。
佛山高考狀元宋霆有句話說得很好:
建議『高考狀元』們,在暑假好好享受這個榮耀,但是在入大學以後就將分數忘記,不斷地去看將來。因為這個已經是過去的事情,其實未來沒有太多人去關注你是不是『狀元』。
不是讀書時成績好的人,到了社會就一定也能成為人才,更不是成績不好的人,就註定什麼都幹不好。
人生的意義在於整個過程,而不是某一個階段,某個瞬間。
某一階段的成就,只能代表那一階段的努力,如果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那麼,即便是高考狀元,也不過是夢幻泡影。
畢竟,人們關心的只會是「你是誰」,而不是「你曾經是誰」。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人生遠遠不止高考這一場考試。
況且,考試的目的並不在於考本身,而是通過篩選,讓優秀的人才進入更高的平臺,學有所成,為社會創造價值。
之後的每一步,都不比考試輕鬆。
要想成為真正的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曾經的一切,無論是榮耀,還是失敗。
還記得那個從農村走出來,到谷歌辦公室上班的女孩嗎?
她叫孫玲,2009年高考失利,只好到工廠流水線上打工。
後來,她意識到這樣下去毫無前途,於是通過自考拿到了深大的畢業證書和學位,2011 年進入IT行業,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
2017年10月,孫玲成功申請到了美國的一所學校,利用八九個月學完一些在校課程之後,拿到了EPAM Systems公司的一個offer,作為vendor在谷歌辦公室上班。
孫玲沒有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但她憑藉不懈的努力,改寫了自己原本已成定局的人生。
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命運不會因為你是高考狀元而格外厚待你,也不會因為你曾高考失利而斷絕你的一切機會。
放棄努力的狀元,終究會泯然於眾人,堅持努力的普通人,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但千萬不要因為某個狀元的失敗就認為讀書無用、努力無用。
這個時代最有毒的謊言,就是否認努力的價值。
事實上,在任何階段、任何領域,努力奮鬥都不會過時。
請相信,高處的風景,是低處仰望的人永遠也見識不到的。
不斷挑戰自己,從一個高峰往另一個高峰攀登的過程,真的很爽。
作者:田七喜,來源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主播:童童,新浪微博:童童夜話,微信公眾號:童童夜聽。微信號:urwarm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