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貴族隱身於「中產」生活 公爵女婿衣櫥沒有宴會服飾

2020-12-24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何 越】編者按:《唐頓莊園》為何受歡迎?在知乎上有很多人這麼回答:看到劇中考究的服飾、餐桌禮儀,會情不自禁覺得,這才叫精緻生活。這部展現一戰前後上流社會運作規則的英劇,吸引中國觀眾的不僅是跌宕起伏的情節,還有其中的「英國貴族範兒」。時至今日,距離《唐頓莊園》演繹的年代已過去百年,世襲貴族的政治、經濟地位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外國人經常看到的是莊園劇裡的浩大排場,或者英國王室的雍容華貴。實際上,英國貴族已沒落幾十年了。」一個旨在推廣英國新型形象項目的總負責人這樣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的英國貴族過著怎樣的生活?曾經接觸並採訪過一些貴族家庭成員的《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對此問題有著自己的認識與理解。(本文指的是世襲貴族,並非僅限於個人榮譽的終身貴族)

接近2米的身高,身上背著兩隻大行囊,穿著襯衫和牛仔褲,剛見到丹·斯諾時,《環球時報》記者驚訝萬分。畢竟,他的家世背景十分顯赫。

今年38歲的斯諾是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主持人,同時也是歷史學家。他是英國前首相戴維·勞合·喬治(1916年至1922年在任)的曾曾外孫。斯諾的妻子是第六代威斯敏斯特公爵的次女。在2016年《泰晤士報富豪排行榜》上,第七代威斯敏斯特公爵以身家9.35億英鎊名列英國第6位。有意思的是,勞合·喬治是英國首位來自工人階級背景的首相,他當財政大臣時於1909年至1910年推出「人民預算」,讓貴族繳納高額稅分給窮人,而威斯敏斯特公爵家族就是當時被沉重打擊的對象之一。沒想到,百年後他們的後代結為良緣。

《環球時報》記者特意選在一家頗有舊式宮廷氛圍的五星級酒店咖啡廳與斯諾見面。有趣的細節是,斯諾自帶了礦泉水,在一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他沒有點任何飲料。

「直到40年前,貴族還是英國高端時尚雜誌《Hello!》的封面人物,如今早被明星取代了。」斯諾說。《環球時報》記者此前採訪英國記者哈利·沃勒普時,他也表達過類似觀點:「只有當貴族家庭有婚宴、出現緋聞或離婚財產糾紛時,部分英國媒體才會比較感興趣。」哈利·沃勒普的祖父是第九代樸次茅斯伯爵。他在其2013年出版的書籍《購物如何定義英國階級》中寫道,目前英國有1000名左右世襲貴族。

斯諾夫婦及其兩個孩子住在英國南部沿海地區一幢價值700萬英鎊的鄉下大別墅裡。為何不住在倫敦?斯諾回答:「我太太喜歡鄉下……英國鄉郊如此美麗要歸功於貴族。我嶽父在他的土地上種了100萬棵樹!」直至現在,貴族仍然是英國的大地主。據2010年《鄉村生活雜誌》發布的數據顯示,英國仍有超過1/3的土地掌握在極少數貴族手中。

斯諾的太太自小在逾萬英畝的莊園裡長大,聽說貴族的生活方式自成體系,《環球時報》記者十分好奇,於是委婉地問斯諾:「你和太太的生活觀念以及方式一致嗎?」他直截了當地說:「一致,否則我們怎麼會結婚?她是一名為犯人謀求福利的慈善家。」當被問及衣櫥裡是否有黑色領結、晨禮服等這些傳統貴族必備衣飾時,斯諾先回答「沒有」,後來想了想又說,「好像有黑色領結」。沒有這些服飾參加各種宴會穿什麼?「現在哪裡還有這些宴會?」斯諾說。

哈利·沃勒普曾告訴記者,「現在的貴族階層對外不明講自己的家世背景,都自稱『中產階層』」。在《英國貴族的沒落》一書中,作者康納汀爵士寫道:「二戰後,貴族完全被擠至英國政治、社會、生活以及歷史的邊緣。」此前拜訪海克利爾莊園女主人卡納文伯爵夫人時,她對記者說:「二戰後為了食物供給,許多資源被國有化。為了生存,英國所有階層的人都挽起袖子,種地種菜。在這期間,整個社會結構迅速扁平化。」海克利爾莊園正是《唐頓莊園》的拍攝地。

為何貴族自稱「中產階層」?哈利分析說,這應該始於英國前首相梅傑與布萊爾執政時期。「梅傑曾向民眾保證在上世紀90年代將英國建設成無階級社會;布萊爾說舊體制正被廣大新中產階級取代;前首相布朗曾承諾要創建『才能比頭銜重要』的英國;前副首相約翰·普萊斯考特更是直接宣稱,『我們現在都是中產階層』。從20年前起,大家都覺得貴族就應該是中產階層。」

斯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貴族特權已不再,家世也不那麼重要。」記者聽說,斯諾曾想在他家的土地上建一幢低層辦公樓,但申請被政府拒絕了。當問他對此事是否生氣時,他說:「怎麼會?必須遵守政府的決定啊。」

在斯諾看來,如果英國還有任何不平等的領域,那麼應該是教育界。目前英國約有7%的學生入讀私校,93%在公立學校。《英國貴族的沒落》一書也提到,貴族在最重要的職業中的影響力已基本消失,但私立學校將貴族文化傳承了下來。不過斯諾說,「現在私校的改革也很巨大,以前伊頓公學(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是通往牛津、劍橋大學的坦途,現在不行了,也要求學生必須達到全優」。▲

買買買早已變成甩甩甩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經朋友介紹,《環球時報》記者曾結識一名嫁入英國貴族家庭的華人女性。在短短的交談中,記者聽到當時新婚燕爾的女主人對於夫家生活環境的描述:房子確實很大,花園更大。家裡的陳設很考究,但不少已經舊了。她提到家中的一個水壺,已經有四五代人用過,如今仍然擺放在它最初的位置。據記者觀察,這名華人女性嫁入的家庭並非頂級的英國貴族之家,但仍然不失「上流社會」的特色——很快,記者與她就失去了聯繫,相信這是「尊重家規」,與平民社會保持距離。

由於早已失去政治特權,英國貴族的經濟收益也大不如前。雖然他們擁有大片土地,但只有個別貴族把土地轉換成房地產成為巨富,比如在英國富豪中排名第6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但更多人缺少現金流,平日裡不是在「買買買」,而是「甩甩甩」或者「租租租」。

中國遊客到英國必去的邱吉爾莊園,本名為布萊尼姆宮莊園,就是被這名英國前首相的後人捐給國家。他們屬於馬爾伯勒公爵家族。還有不少英國人參觀過圈著非洲獅、西伯利亞虎的朗利特莊園。這裡的主人其實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巴斯侯爵七世。早在1947年,巴斯侯爵六世由於無力支付遺產稅開始被迫開放莊園,收門票供遊客參觀,包括侯爵一家住的城堡。到了1966年,莊園內的野生動物園也向遊人開放。

對英國貴族現狀進行了3年調研的英國社會學者何越對《環球時報》表示,如今絕大部分英國貴族都有工作,上至王室成員,比如扎拉公主是馬術運動員,安德魯王子的女兒是畫廊的資深專家。《唐頓莊園》拍攝地海克利爾莊園的擁有者卡納文伯爵有一家公司。美國BuzzFeed網站7月一篇報導提到貴族休·薩摩萊頓,他的父親、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是英國上議院議員。文章是這樣介紹這位貴族的:45歲,是一名地主、農場主、酒店經營者、餐館老闆。

何越說:「更有不少貴族雖然還有頭銜,但財力已經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不得不工作,而且是以打工的形式養家餬口。現在能上英國富豪前500排行榜的貴族不到10個,大部分富豪是諸如房地產大亨這樣的人。貴族不掌握經濟大權,稅怎麼繳,經濟政策怎麼定,都是下議院決定的,貴族完全插不上手。」▲

英國人:貴族是國家穩定的一部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又一名世襲貴族『當選』議會上院議員,但卻令人感到苦澀。」英國網絡時事雜誌spiked7月20日刊文稱,自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1999年對上院實行「半改革」後,上院的世襲貴族人數從647人驟降至92人。當這92人中有人去世或辭職,同一政治派別的其他貴族議員就會挑選繼任者。世襲議員沃波爾今年6月辭職後,許多人爭著填補該空缺。10名貴族提交了申請並羅列出各自優點,比如有人自稱是「古典吉他手、雕刻家和園丁」。上院議員沒有薪水,但每出席會議一天,可領300英鎊補貼。他們的職責是檢查並對下議院的文件、法案提建議,沒有決定權。

該文章認為,這種遞補選舉制度荒唐可笑,繼續存在的世襲貴族「應該引起任何相信民主的人士的憤慨」。該觀點引來諸多英國讀者留言,有人支持,也不乏反對者。有讀者認為:「鮮有國家是純粹的民主國家。通常都通過權力制衡以保護少數人免遭多數人的侵害。」還有人直接說:「我更相信上院,而非下院。」

英國人對貴族的看法是什麼?曾在英國議會給不同政黨提供政策分析的馬克·皮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德國人被問起什麼令他們最自豪,回答多半是產業技術和經濟實力;同樣的問題,法國人可能會說法蘭西文化;而英國人成熟的答案歸根到底是『穩定』。無論風雲如何變幻,17世紀以來的英國社會,基本保持穩定。」皮納進一步解釋說,在英國人眼中,這種穩定就是用君主、國會、福利體系等關鍵詞串起來的。所以,作為上院的一分子,英國貴族自然被納入「存在即合理」的範疇,而且他們也代表了一部分英國人提起來會感到自豪的國家歷史。至於貴族是否應該被集體取消世襲的榮譽頭銜,英國老百姓沒那麼在意,畢竟生活不會因此有什麼變化。

在皮納看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為結識貴族,或者是與這樣的家庭有了婚姻關係而覺得特別了不起。當然另一方面,貴族都有自己的圈子,許多人往往在私立中學階段就有了交情,普通人和他們交朋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何越認為,如今英國人不會嚮往貴族生活。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莊園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沒落,60多歲的人都會覺得那是歷史文物,更不要提年輕人了。《唐頓莊園》在英國甚至沒有太多年輕人看」。

然而在《環球時報》記者看來,在英國王室光環的籠罩下,要說當地人對貴族的生活一點都不好奇與羨慕也是不現實的。正如有媒體曾稱,查爾斯王儲參與成立的生態食品品牌「公爵原味」之所以能成功運營20多年,也是因為有不少人願意為嘗一口貴族經常喝的茶、吃幾片他們酷愛的小餅乾掏出錢包。▲

相關焦點

  • 英國公爵的後現代生活
    文︱李孟蘇  日前,英國老牌貴族雜誌《Tatler》迎來300歲生日,雜誌為此專門組織了一場公爵聚會,英國目前僅剩的24位非王室成員公爵中的10位欣然赴會。這是自1953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禮以來,英國最高貴、最值錢的一場宴會。
  • 英國頂級貴族的奢華生活
    日前,英國老牌貴族雜誌《Tatler》迎來300歲生日,為此專門組織一場公爵聚會,英國目前僅剩的24位非王室成員公爵中的10位欣然赴會。這是自1953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禮以來,英國最高貴、最值錢的一場宴會。
  • Learn a word a day-【英國貴族爵位】【女公爵/公爵夫人】英語咋說
    女公爵;公爵夫人A duchess is a woman who has the same rank as a duke, or who is a duke's wife or widow.2.(英國貴族的最高)EXAMPLES1. 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is the husband of Queen Elizabeth II.
  • 梅根強勢回歸英國?英國的貴族體制為什麼不香了
    英國貴族儘管是一個人數較少的精英團體,但卻是一個相當複雜而系統的等級制群體。從封建貴族出現至今,英國貴族主要包括兩類:教會貴族(lords spiritual)和世俗貴族(lords temporal)。與歐洲多數國家的貴族體制相比較,英國貴族體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低級貴族不能出席上議院,沒有像五級貴族那樣的政治和司法特權。
  • 英國莊園:貴族的終極奢華
    [摘要]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英國的莊園承載著我們對英倫貴族生活的終極想像,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它們則代表著貴族對奢華與精緻的終極追求。【原編者按】唐頓莊園、霍華德莊園,還有《傲慢與偏見》中令伊莉莎白怦然心動的彭伯裡莊園,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英國的莊園承載著我們對英倫貴族生活的終極想像,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它們則代表著貴族對奢華與精緻的終極追求。本文節選自《權貴英國》,由澎湃新聞經上海人民出版社授權發布。
  • 「時髦婚姻」:近代英國貴族與商人的聯姻
    作為世界上最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近代英國的婚姻生活發生了重要變化,貴族與商人的聯姻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社會現象。貴族與商人的聯姻,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商主義與貴族精神相結合的產物。這種較為時髦的婚姻模式,為我們認識近代英國社會生活變遷提供了一扇窗口。
  • 二女共侍一夫,丈夫出軌成癮,皇室混亂私生活下,公爵夫人有多慘
    十八世紀的英國,德文郡公爵在莊園裡觀看喬治亞娜·斯賓塞與其他貴族小姐嬉戲的神態。喬治亞娜已經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但是在全倫敦所有女人中,只有17歲的喬治亞娜是唯一一個年齡尚小的處女。這位公爵仍然猶豫不決,但喬治亞娜母親的一句話使他最終決定結婚。十七歲的喬治亞娜嫁給全倫敦女性的夢中情人,她懵懂而又驚奇,難道這就叫「一見鍾情」嗎?
  • 她們都是英國最顯赫貴族的女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之前有介紹過英國大佬級別貴族:諾福克公爵家族(他是英國最古老的公爵之一,擁有絕美大城堡和平淡人生),他們家世代都兼任Earl Marshal,直譯下來是「司禮大臣」一類的東西,就是參與組織王室的重大活動,如國會開幕、大佬葬禮、新君登基等當然,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任英女王長期待機),現任公爵愛德華和老爹都沒混上啥大活動,包括喬治六世加冕、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和查爾斯成為威爾斯親王的儀式,都是由前兩任公爵,也就是第16代諾福克公爵伯納德操辦的生得早不如生得巧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除了王室以外便是各種層次的貴族了。貴族的爵位大致可分為傳統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英國傳統世襲貴族,就是我們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因為在現代社會沒有冊封新的世襲貴族,所以被稱為傳統世襲貴族。
  • 此人原本是法國公爵,趁英國內亂帶兵入侵英國,成功當上英國國王
    公元1035年,羅貝爾一世病死,年僅8歲的威廉一世順利繼承爵位,但是那些不滿他的諾曼第貴族起兵叛亂,要奪取他的公爵之位,此時還是個少年的威廉一世表現出他的英明神武,在法國卡佩王朝國王亨利一世的幫助下,他成功粉碎了叛亂,保住了自己的公爵之位。
  • 英式版「紅樓夢」《唐頓莊園》,藏在舊時光裡的貴族禮儀與服飾
    因為講述了英國貴族格蘭瑟姆伯爵大家族的百態人生,著名英劇《唐頓莊園》被不少中國觀眾親切地稱為英式版「紅樓夢」。此次的電影版復刻了上世紀20年代優雅迷人的英倫風情。故事講述了1927年,英國國王與王后到訪唐頓莊園後,格蘭瑟姆伯爵大家族所有人因為「國王駕到」,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 英國文化知識:英國貴族等級知多少
    爵位其實與是否是王室成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大致可分為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  【世襲貴族】  便是那種代代相傳的爵位,一旦被授予,除非君主把它剝奪,不然就可以一直延續到朝代更迭或家裡自己斷子絕孫。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只是現在已經極少授予王室以外的成員世襲的爵位,最後一次是在1984年封前首相麥克米倫為子爵而已。
  • 英國百年貴族名媛,被稱為「英國卡戴珊」,只因造型太出格?
    提起這部影視劇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在劇中對於英國貴族精緻生活的描述,雖然說藝術往往高於生活,但是其實現實中真的有「唐頓三姐妹」式的貴族名媛存在,而她們所過得生活也真的就如同影視劇中那樣華麗精緻,她們就是拉特蘭公爵家的「曼納斯三姐妹」。
  • 法式高級審美產物洛可可服飾,盡顯貴族的奢靡與繁華
    講了起源,那麼一起來看看它在服飾上所展現的美吧!《公爵夫人》劇照《公爵夫人》公爵夫人洛可可服飾繁榮的背後,其實是一個世紀風格的反應,當時社會有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貴族們為了自己的享樂,不惜剝削民眾,加重了民眾們的負擔,還讓貴族間的享樂風氣加重。
  • 玫瑰戰爭: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1337年至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斷續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在這百年戰爭中,英國的各封建貴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裝。這種武裝力量體制同外敵作戰也許還管用,但對於維護內部政權來說不啻是一種禍根。在這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各封建貴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裝蠢蠢欲動,企圖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
  • 扒一扒英國貴族頭銜 不是生在王室就萬丈光芒
    而在英國的王室傳統中,王儲在儲位期間會被冠以威爾斯親王這個專用封號,稱為Prince of Wales,同時國君的長子又會被直接授予康沃爾公爵的頭銜,所以也稱為Duke of Cornwall。當然,查爾斯王子可不僅僅是只有這幾個頭銜,還有卡裡克伯爵、倫弗魯男爵、蘇格蘭諸島、大斯圖爾德勳爵、切斯特伯爵等,不過最尊貴的當然是王儲的身份,其他的也就沒所謂啦。
  • 英國莊園:貴族的終極奢華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編者按】唐頓莊園、霍華德莊園,還有《傲慢與偏見》中令伊莉莎白怦然心動的彭伯裡莊園,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英國的莊園承載著我們對英倫貴族生活的終極想像,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它們則代表著貴族對奢華與精緻的終極追求。
  • 從賽馬到賽車,講述一個英國貴族在古德伍德莊園的歷史故事
    被海洋性氣候籠罩的7月英國已經帶有一絲涼意。驅車從英國首都倫敦一路向南,兩個小時的路程來到被世界車迷奉為天堂的英國西薩塞克斯郡小鎮——古德伍德,這裡就是一年一度享譽世界的速度節舉辦地。   走進古德伍德,一望無際的高爾夫球場,一輛輛農場拖拉機,隨處可見的直升機停機坪……給人最大的感受是展現了一個英國貴族的富足生活。
  • 英國的貴族階層全揭曉 看看你想當哪種
    關於約克公爵還有一個神秘的歷史現象,就是除了第一代受封者外,往後被封為約克公爵的王子要麼繼承王位, 要麼死後都沒有男性繼承人, 比如現在的安德魯王子膝下就只有女兒。公爵這一爵位在英國歷史上出現時間較晚。英國歷史上曾經有康沃爾公國,蘭卡斯特公國,約克公國等,但他們和歐洲大陸上的那些公國相比,獨立性和權力範圍都小很多。一開始這些英國的公國大都是君主分封給王室宗親,並授予公爵爵位。慢慢的,英國君主不再建立公國,公爵爵位也開始授予王親以外的功勳卓著的重臣。現代社會,君主也幾乎不再新冊封王室成員外的公爵了,今天的英國大約還有二十位非王室成員公爵在世。
  • 西班牙女公爵的任性往事
    英國《獨立報》的訃告這樣寫道:「阿爾貝女公爵,華麗的貴族,世界上最尊貴的人,她因嫁給年輕男子而與西班牙為敵」。在這位88歲貴婦人離世時,西班牙的城市為她降下了半旗,許多國家媒體為她撰寫了訃告,她就是西班牙阿爾貝女公爵卡雅塔納。她幾十年生涯中頻頻登上媒體頭條,一般因為兩個原因:有錢與任性。比英國女王更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