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蘇明娟:如今已是2個孩子的母親,設立助學基金回饋社會

2020-12-20 不見長安舊少年

知識就像是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的人 。 ----培根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流傳千年的名言警句,並不是空話,它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

賭王何鴻粲就曾靠知識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命運,由家境貧寒的學子變成商業大亨,叱吒商場,成為一代傳奇。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也因為對知識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讓她從一個貧困的鄉村女孩變成才識淵博的學子。

她不僅憑藉自己的努力,認真學習,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

還用自己的力量設立助學基金,幫助和自己一樣的貧寒學子,讓他們能上學,繼續用知識為自己的未來築夢。

「我要讀書」照片走紅,改變命運

1991年,一張「我要讀書」的照片走紅,「大眼睛女孩」進入公眾的視野。

雖然那時候沒有像現在那麼便捷、快速的網際網路傳播速度,但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還是迅速在各大報刊、報紙傳播開來,引來人們極大的關注。

照片中的主角是蘇明娟,她當時只有八歲,來自一個貧窮偏僻的小山村。

照片中的她衣著樸素,一隻手握著筆,另一隻手按住桌上的紙,一雙大眼睛直直地看著鏡頭,眼睛裡有對知識的渴望,有對未來的憧憬。

攝影師當時給這張照片取名為「我要讀書」,將女孩眼神中透露的想要讀書的堅定信念傳遞給社會。

出乎意料的是,這張照片的反響比想像中的還大,它甚至引發了教育界的關注和思考----他們開始關注貧困學子的教育制度問題。

而她的這張照片也成為希望工程的代表性照片。

蘇明娟當時的家庭條件並不好,父母都是農民,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

雖然她上小學的學費只要100塊錢左右,但是他的父母卻無力支撐她上學的費用了,蘇明娟面臨著退學的困境。

不過幸運的是,因為照片在報紙上走紅,她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事跡也感動了無數人,許多人聞訊趕來,為她的求學之路助力。

社會上的好心人紛紛寄來捐助金,蘇明娟的上學夢在這些捐助金的幫助下得以延續。

雖然蘇明娟的家庭經濟困難,但她是個善良敦厚的人,面對社會上的好心人的捐助,蘇明娟並沒有全部收下。

一些退休老人或是生活並不寬裕的人寄來的捐助金,她都一一回絕了,只在心裡接受他們的善意。

就這樣,蘇明娟靠著國家的資助和社會好心人的慷慨救助,並且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學習,最終成功地考上了安徽大學。

考上大學後,蘇明娟選擇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為自己掙生活費,不再接受別人的捐助。

她在上大學期間一邊工作掙錢,一邊努力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依然能保持優異的成績,榮獲得國家獎學金。

因為知識的力量,蘇明娟的人生之路變得不一樣,她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蘇明娟本以為自己會因為輟學而呆在小山村平凡的度過餘生。

沒想到因為國家資助和好心人幫助,考上大學,並因為照片的走紅,還成為了人民大會堂的人大代表,最後成為共青團安徽省副書記。

如今,37歲的蘇明娟不僅在事業上大放異彩,家庭上也幸福美滿----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

激勵萬千學子,努力學習

法捷耶夫曾經說過:「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樣的力量所激動,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英國也一直流傳一句話:「一個好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宣傳。」

蘇明娟「我要讀書」的照片走紅,大眼睛裡透露著對知識的渴望,就是最好的「榜樣力量」,激勵了萬千學子奮發學習,為自己的未來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

一些像蘇明娟這樣貧寒家庭的學子,他們會對自己的學習、讀書夢更堅定信心,因為他們在蘇明娟身上看到了希望。

只要努力學習,國家和社會好心人會伸出援手,讀書的夢想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夢,追夢的路上有國家的保障和支持。

另外,國家也因為蘇明娟的事例而加強對農村教育的資助,能幫助更多寒門學子圓夢。

對於那些擁有優越學習條件的學子,能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運地擁有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

在許多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沒有讀書的條件,這樣的強烈反差對比,讓他們不再隨意荒廢學業,加倍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條件,認真學習。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中國有句古話:「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知恩圖報,一直是中華民族所提倡的美德。

蘇明娟在接受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後,她也不忘恩情,選擇感恩國家,回饋社會。

在上大學後,她主動提出將自己每個學期獲得的資助分給貧困的學生。在校的時候,她還和同學一起到山村支教,將知識傳遞給偏遠山區的孩子。

大學畢業後工作的第一年,他將工資全數捐出,在之後工作的年間,她都會將自己工資的一部分拿出來捐給福利基金,資助困難學生。

她還出3萬元設立助學基金,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關懷的學子。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幾十年,她一直默默關注著希望工程。

曾有記者採訪她:是什麼力量一直支撐她從事教育的公益事業。

她回答說:「幫助品學兼優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增強本領,豐富精神世界,是我繼續從事公益事業的動力和源泉」。

因為曾經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所以也想回饋世界一份溫柔和溫暖,這就是蘇明娟成立助學基金,助夢貧寒學子的初衷。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經歷了人生多個身份的轉化,由一個受救助的貧困山村女孩變成設立基金會的公益人,她的人生因知識而改變,也因為懂得知恩、感恩而更具價值。

蘇明娟將愛心的種子埋在心裡,讓它長成參天大樹,能庇護更多善良的人,而這棵大樹也終會將愛心的種子傳遞下去。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大眼睛女孩」長大了:曾是希望工程標誌,今拿3萬設助學基金
    2018年2月13日晚,蘇明娟亮相安徽衛視春晚,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為了更好地支持慈善事業,為貧困學子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蘇明娟還設立了一個助學基金,基金成立初期以大學貧困生為主要捐助對象。也正是這張照片讓蘇明娟這個普通的農村女孩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大眼睛」。上世紀80年代末,希望工程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建立,成為我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30年來,全國希望工程已累計接受捐款150多億元,援建小學2萬餘所,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0多萬名——這項以「希望」命名、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希望小學今「而立」:改變「大眼睛」們命運的希望工程從這裡「萌發」
    ,有教學班38個、學生近2000人】下午2點,是金寨縣希望小學元老級教師餘淦的數學課。蘇明娟的老家在金寨縣梅山水庫庫區,離金寨縣希望小學20多公裡,是所在村民組最遠的一戶人家,每天上學還要坐船出庫區,再徒步一個小時才能抵達她就讀的張灣小學。那時,她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親在水庫捕魚蝦和母親養蠶。「我自己也會去山中摘板慄,賣了補貼家用。」她說,板慄扎手,一雙手被刺出血。如今的蘇明娟已是一位幹練優雅的職業女性,就職於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
  •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一張照片讓她走出大山,如今是副廳級幹部
    1991年,蘇明娟8歲,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她的一生。這一年,攝影師解海龍先生需要為希望工程拍攝一組關於山區兒童學習的專題照片,於是他來到了大別山的貧困山村。將錢退回後,兩位老人也執意不肯收下,兩個淳樸的家庭經過溝通,最終決定將錢捐給希望工程。還有很多的好心人捐贈錢,零食,衣物,逢年過節還給她寄去生活用品,涓涓細流匯成奔流之川,蘇明娟終於能夠完成自己的學業了。不止是蘇明娟一人,因為希望工程的開展,無數的貧困兒童得以上學。
  • 希望工程30年
    《中國青年報》原攝影記者、攝影家解海龍從希望工程開始實施的那天起,就持續地以紀實攝影的方式,真實地紀錄著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變化。當年攝影記者鏡頭裡的孩子,如今已經長大成人,在各行各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在盡己所能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就像曾經的受助者、「大鼻涕」胡善輝說的那樣,「我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也要當愛心的傳承人。」
  • 洪戰輝助學基金設立
    本報湖南懷化12月17日電(記者潘志賢洪克非)今天上午,洪戰輝就讀的湖南懷化學院向社會公布了「洪戰輝助學基金」帳號,開始接受社會各界捐助。該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校是應洪戰輝個人請求而設立這一基金的,並注入首筆資金10萬元,用以資助全國特別貧困的品學兼優的大學生。
  • 希望工程高傒文化助學基金揭牌成立
    創新社會動員機制 創建文化助學基金希望工程高傒文化助學基金揭牌成立「這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後成立的首支助學基金,高姓愛心人士主動響應號召,把傳承高傒文化與愛心助學結合起來11月24日上午,高姓愛心人士代表高馳凱、高火星、高玉峰與湖北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處負責人吳漢橋,共同籤約創建「希望工程高傒文化助學基金」。吳漢橋、高火星、高玉峰等出席籤約授牌儀式。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 現已是兩個孩子媽媽,出3萬元設助學基金
    蘇明娟的照片被各大媒體平臺接連刊載,而她本人也成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 >在協商之後,明娟替他們將錢捐給了希望工程,幫助有更多需要的人。從這裡也能看出蘇明娟良好的教養與值得幫助的品行,這些都離不開她老實敦厚的父親,與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環境。 回報社會 2003年,在沒有了經濟壓力之後,蘇明娟憑藉自己的實力,考出了小山村,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
  • 希望小學今「而立」
    祠堂裡長出來的「希望」【我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如今已是擁有兩個校區、多棟校舍、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標準化操場的現代學校,有教學班38個、學生近2000人】下午2點,是金寨縣希望小學元老級教師餘淦的數學課。他走進教室,輕車熟路地打開「班班通」,在電子白板上播放起課件。此時,30年前那塊斜靠在牆上的木質黑板冷不丁地「撞」入腦海。
  • 《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文章:希望小學今「而立」——寫在中國首個希望小學的30歲生日
    1989年,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建立希望工程,成為我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1990年初,中國青基會捐款4萬元,省、縣、鎮配套資金,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開建。5月19日那天新教學樓啟用,孩子們衝進新教室,摸著嶄新的書桌,坐在新的椅子上都不想走。「那天我在新的水泥黑板上多寫了幾個字,教室裡面通了電,還配了幻燈機。」
  • 海南希望工程首個精準扶貧計劃啟動 設立專項基金
    南海網海口7月1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馬偉元)7月12日上午,海南省希望工程精準扶貧計劃在海口正式啟動,這是共青團海南省委為貫徹落實《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推出的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大舉措。儀式上,海南省人大代表黃桂提捐款300萬元,設立海南希望工程第一個精準扶貧專項基金。
  • 她現在是倆孩子的媽?
    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攝影師解海龍到革命老區金寨,需要為希望工程拍攝一組關於山區兒童學習的專題照片,他看到了很多像蘇明娟這種上不起學但渴望知識的孩子,一一用鏡頭記錄了下來,>這張照片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眼看中,蘇明娟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還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眼睛姑娘」。
  • 「大眼睛」蘇明娟的自述,為何希望人們記住的不是她?
    還記得那個「大眼睛姑娘」蘇明娟嗎?她曾受助於希望工程,如今,她拿出自己的家庭儲蓄設立助學基金,為更多貧困學子傳遞「希望」。1991年5月,當時還是北京崇文區文化館攝影幹事的解海龍叔叔到我縣採訪、拍攝希望工程,這個在我日後的生活中像父親一樣的叔叔跑了十幾個村莊,拍了很多照片,我的只是其中一張。
  • 29年前,那個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女孩」,如今的人生早已逆襲
    當時正值「希望工程」不斷開展的階段,他為女孩兒拍下了一張「大眼睛」照片,在這張照片中,女孩兒眼裡滿滿都是對知識的渴望。正是因為這張照片,才讓更多人加入到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當中。為了能夠給予貧困地區學生更好的資助,她還設立了助學基金,為每一個想上學但是卻沒有條件上學的孩子提供幫助。正所謂「天道酬勤」,蘇明娟沒有辜負當初幫助過她的人和社會,她不斷地在回饋著這個曾經給予她溫暖的世界。那個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女孩」,不再懵懂無知,她也有了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
  • 她現在是倆孩子的媽?
    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攝影師解海龍到革命老區金寨,需要為希望工程拍攝一組關於山區兒童學習的專題照片她好像在和我們對話」▼這張照片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眼看中,蘇明娟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蘇明娟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社會上的好心人紛紛寄來捐助金
  • 29年前,那位大聲喊「我要讀書」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如今怎樣了
    該照片一經發表,轟動全國,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大家紛紛開始關注農村失學兒童,中國希望工程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宣傳標誌,而圖片中的大眼睛女孩,也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從此改變自己的命運。她叫蘇明娟,1983年出生於安徽金寨一貧困的農村家庭,這裡山多地少,蘇明娟家全年的土地收成也只夠他們吃上3個多月,所以父親每天還得上山砍柴、下河抓魚來換取口糧,母親則在家養豬、養蠶補貼家用。一家人的日子雖然拮据清貧,但好在女兒乖巧懂事,父母甚是欣慰,每天也是開開心心。
  •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當年讓無數人獻愛心,如今已成就錦鯉人生
    而那些想走出大山的孩子,努力讀書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捷徑。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如今已成就錦鯉人生 1991年的一張黑白照片,一雙渴望學習的大眼睛,打動了無數人。現在還有很多人記憶猶新,一提到大眼睛都會想起那個叫蘇明娟的女孩。
  • 希望工程「大眼睛」為什麼能夠牽動億萬人心?
    「很多人因此關愛我,更多的人因此為希望工程獻了愛心。」蘇明娟回憶當時的情景,非常感恩。承載著蘇明娟渴望讀書眼神的照片引發社會各界對貧困失學少年兒童的廣泛關注,也讓捐助資金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1989年10月30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基會發起了一項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使命的公益項目——希望工程。
  • 託起明天的太陽——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報告會發言摘要
    更讓我們感動的是,陳榮超、楊玉仙老人帶著信仰做公益,傾情助學近30年,用微薄的退休金建成了2所希望小學和39個愛心書屋。這樣的感人故事,在希望工程30年的發展歷程中還有很多。正是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無私奉獻,才讓涓涓細流匯聚成了滾滾洪流,使得希望工程成為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有影響力的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