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美食選雞精還是味精?

2020-12-22 大眾網濟寧站
  如今市場上的調味品越來越豐富,雞精品牌也不少。很多人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那麼,這兩種調味品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先來認識味精

  味精是穀氨酸的一種鈉鹽,為有鮮味的物質,學名叫穀氨酸鈉,亦稱味素。此外還含有少量食鹽、水分、脂肪、糖、鐵、磷等物質。味精是鮮味調味品類烹飪原料,以小麥、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經水解法製得或以澱粉為原料經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調味品。

  味精易溶於水,具有吸溼性,味道極為鮮美,溶於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鮮味,其最佳溶解溫度為70℃-90℃。味精在一般烹調加工條件下較穩定,但長時間處於高溫下,易變為焦穀氨酸鈉,不顯鮮味且有輕微毒性;在鹼性或強酸性溶液中,沉澱或難於溶解,其鮮味也不明顯甚至消失。

  雞精中含40%的味精

  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形象地畫著一隻肥雞,或者寫著「用上等肥雞製成」、「真正上等雞肉製成」。其實,它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穀氨酸鈉)和鹽。其中,味精佔到總成分的40%左右,鹽佔到10%以上。另外還有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澱粉等物質複合而成。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鳥苷酸都是助鮮劑,也具有調味的功效,而且它們和穀氨酸鈉結合,能讓雞精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豐滿,且香味更濃鬱。至於雞精中逼真的雞肉味道,主要來自於雞肉、雞骨粉,它們是從新鮮的雞肉和雞骨中提煉出來的。雞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雞精的「雞味」變濃;澱粉的作用則是使雞精呈顆粒狀或粉狀,一般來說,雞精以顆粒狀為主。

  雞精的成分由於比味精複雜,所含的營養也更全面一些。但和味精一樣,雞精在食物中只是作為增鮮和調味目的,用量只佔食物的千分之幾,因此比較他們的營養價值意義不大。而且,據調查,發現市場上不同品牌的雞精之間,蛋白質含量並不一樣,這主要與它們的雞肉粉或雞骨粉含量有關,甚至有的產品號稱「雞精」,但卻並不含有雞的成分。

  雞精同樣也怕高溫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擔心它會產生一定的致癌物質。但實際上,在普通情況下,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只是不要將它加熱到120℃以上,比如煎魚、煎肉前先放味精醃製進味,否則其中的穀氨酸鈉就會失水變成焦穀氨酸鈉,產生致癌物質,但一般情況下炒菜的溫度都不會超過120℃。

  而雞精中同樣含有一定的穀氨酸鈉,因此它與味精一樣,應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不僅如此,雞精中所含的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動物蛋白同樣不耐高溫,所以雞精也應該在炒菜起鍋前加入,不要放得太早。

  選雞精還是味精?

  在實際生活中,作為增鮮和調味,選擇味精還是選擇雞精,這主要看烹飪對象和每個人的口味要求。

  如果您的烹飪對象、食物特徵、風味比較突出,如肉、魚等可以選擇單一味精,只起到增鮮效果,特別是瘦肉的食品,肌苷酸含量比一般食品高,只需加一點單一鮮味的味精就可達到增鮮效果,這時如果加複合調味料可能有損本身食物的特殊風味。

  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假如你烹飪的食物,風味不明顯,如餡類、湯類的食物,可以考慮用複合調味料,也就是雞精。

  此外,由於雞精本身含有約百分之十幾的鹽分,所以炒菜和做湯時如果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減少。雞精裡還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來源: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4/1121/c85914-26066534-2.html

相關焦點

  • 在家做美食應該選雞精還是味精?
    味精在一般烹調加工條件下較穩定,但長時間處於高溫下,易變為焦穀氨酸鈉,不顯鮮味且有輕微毒性;在鹼性或強酸性溶液中,沉澱或難於溶解,其鮮味也不明顯甚至消失。  雞精中含40%的味精  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形象地畫著一隻肥雞,或者寫著「用上等肥雞製成」、「真正上等雞肉製成」。
  • 做飯選雞精還是選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
  • 做菜時用雞精還是味精更好?雞精是雞肉提取的精華?漲知識了
    鮮,是烹飪美食時的一大追求,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鮮又是最飄忽不定、最難以把握的。為了實現這種鮮美滋味,味精這種方便又能明顯提鮮的調料便誕生了。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從海帶中分離出穀氨酸,商品化後名為「味之素」,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 雞精與味精的謠言
    作為一個美食作者;我們平時做菜時用到最多的就是味精、雞精。關於它的謠言很多,大家都是在不了解情況下瞎傳。今天正式在這給大家普及一下味精的營養成分和營養知識。也在這闢一下謠言,食用雞精味精會掉發致癌。1、雞精比味精要好嗎?在各種媒體味精的廣告沒見到多少。雞精的倒是不少。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是否覺得雞精比味精安全點?還是雞精也要呢少吃?其實啊,雞精可以說是高配版的味精,成分是大同小異的,只不過雞精裡邊還多加了些雞肉粉還有糖、香辛料等,味道會豐富一些,有雞肉味一些,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穀氨酸鈉的合成物。
  • 炒菜用雞精還是味精?很多人覺得兩種都不健康,其實是誤會了
    炒菜用雞精還是味精?很多人覺得兩種都不健康,其實是誤會了評價一道菜好不好吃,最重要的肯定就是味道好不好,外觀是其次的。想要菜做得有味道,飯店裡都會加很多調料,就比如味精,就是個調味料。常用的就是雞精和味精,這兩種調料,不管做什麼菜,只要加一兩勺,味道就很鮮美。爸媽常和我說少在外面吃飯,第一是外面的飯店不衛生,還是就是飯店就加很多味精。味精可以提鮮,但現在很多人在家裡自己做飯的時候都很少用了,因為都認為味精不健康。很多人會選擇用一點雞精,越來越少的人用味精。其實大家對味精和雞精存在一個普遍的誤會,大家都覺得雞精要比味精健康。
  • 在家自製雞粉,純天然食材無添加,替代雞精、味精,好吃更營養
    導讀:在家自製雞粉,純天然食材無添加,替代雞精、味精,好吃更營養!哈嘍大家好我是老左,一個愛研究美食的90後。平時炒菜燉菜一般都會用味精或者雞精來提鮮,增加香味和營養,但是買的雞精和味精總擔心有添加劑會影響身體健康。
  • 雞精和味精有啥區別,做飯到底放味精還是雞精,值得收藏
    我們現在不管是做飯還是打掃家務還是辦事,都講究一個完美。在做菜的時候,不光要選擇的材料新鮮,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來增加菜品的味道。在眾多的調味料中,比如生抽和老抽,味精和雞精,僅僅差了一個字,作用就大有不同。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了解一下雞精和味精到底有啥區別。
  • 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更大?很多人不懂,卻天天吃!
    你家裡喜歡放味精還是雞精?為什麼很多人避而遠之?其實很多人都不懂,有人家裡天天吃雞精,有人喜歡放味精,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更大?真相在這裡!自從有了雞精之後,關於雞精和味精的爭論就一直喋喋不休,特別是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人們都認為味精有害,雞精健康,甚至有人認為味精「殺精」,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等等認知。其實這只不過是雞精生產商放出來的言論而已,目的就是推廣雞精,讓大家不用味精,因為味精價格便宜,不賺錢,沒有利。
  • 味精和雞精到底有什麼區別?為啥很多人不吃味精,只吃雞精呢?
    推薦語:調味品作為每天我們生活都,調味品的種類很多,每天做飯都需要用到很多,有了它們菜品味道才會更好下文轉載自作者:堂客美食味精和雞精到底有什麼區別?為啥很多人不吃味精,只吃雞精呢?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美食大國,所以在我們的身邊各類調味品肯定是少不了的,而在中式廚房當中,除了基本的油鹽醬醋之外,現代科技生產出來了,不少的複合型調味品也受到了我們大家的喜愛,比如味精和雞精就是我們在平時做菜的時候,常用的一種提升鮮味的調料。
  • 二:(雞精味精)的秘密,做美食前我們應該擁有的調味品知識!
    大家好,我是菜菜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雞精,味精的事兒,這是在超市賣的雞精味精,肯定有很多人會說我不吃味精,但是我覺得今天得從味精開始聊,現在很少有人能吃味精這個東西,我為什麼要從味精開始聊呢?因為味精大家有一個誤區,雖然說這個味精長得特別像那種化工的原料,結晶體的東西,但其實味精呢,是最乾淨的,它就是用小麥提煉的為什麼要從味精開始聊呢,因為當你真正了解了味精以後,你一定會有一種錯覺,會覺得雞精有可能是雞精廠商的一個YM,有可能是雞精廠商為了打壓味精廠商,所以一直老在宣傳說味精怎麼怎麼不好,化學製成之類的宣傳語,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雞精就真的好嗎?
  • 胡椒粉,雞精和味精哪個傷害大?
    只是重點說一說味精和雞精的構成以及人們觀念裡對於它的了解和認識。還是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胡椒粉。胡椒粉也叫古月粉,是由熱帶的胡椒樹果實碾壓製成。它既是一種很好的調味品,又是一味珍貴的藥材,有溫胃散寒的作用。胡椒粉具有特有的芳香氣味又有苦辣味,是受人們喜愛的具有辣味兒的調味品。再來說說味精和雞精味精和雞精,大家都不陌生,在早幾年的時候,可以說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放有一包味精或雞精。
  • 闢謠丨「味精」好還是「雞精」靠譜?如何使用味精最安全?
    關於「味精」與「雞精」,市面上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言論。近一階段社會上又在流傳「味精」各種不好,大家還是選擇「雞精」吧這樣的言論,各類的信息把老百姓都搞糊塗了,那麼,究竟是味精好還是雞精好呢?其實,雞精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就是味精。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餐館做菜去掉味精雞精等調味品還會好吃嗎,能有家庭做的好吃嗎?
    所以後來上班後,一有點錢就喜歡下小飯店,吃館子,總覺得飯店餐館裡做出來的飯菜,樣數多,顏色好,好吃對口,炒出來的菜餚味道,帶有獨特的「飯店味」,是在家裡從不曾吃過的。可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喜歡在家裡吃飯,尤其是老媽做出來的飯菜,雖然放的調料非常簡單,但是做出來的味道,是從小吃到大的最熟悉的菜味。而且家裡的調味品,也比以前的時候要多得多,光醬油的種類,就有好幾種,生抽,老抽,味極鮮,海鮮醬油等等。
  • 雞精比味精的危害大?很多人可能想錯了,一起來了解下雞精和味精
    實際上日常生活中,我們中國的美食含有特別豐富的味道,並且大多數是偏重口味的,因此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總會加入很多調味品,現在很多家庭在調味品的選擇上,已經不會去可以購買雞精或者味精了,可是外面的飯局,飯菜裡基本都是含有味精和雞精的,實際上很多人的理解裡,雞精和味精是不能吃的,因為他們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 我家做菜從來不用味精和雞精,提鮮妙方:自製高湯
    有的人給家裡人做菜都喜歡放味精呀,或者雞精,為了提味,吃起來鮮一點,所以,這些調精成了廚房的必備品了。可不知,這些味精,雞精,吃多了,對身體其實沒有好處的。如果有別的調精可以代替的話,我建議還是儘量少吃味精或雞精,做菜時,能不放,就儘量不要放。
  • 把味精、雞精統統扔了,在家做鮮美又補鈣的蝦粉,天然提鮮調味品
    這應該是拜菜餚中的雞精或味精所賜。我相信很多人在家肯定從不使用味精、雞精,都是靠食材本身的味道來烹飪。誠然,那樣確實不及飯店燒制的更鮮美、可口。嘟爸想到在兒子小時候,奶奶燒湯從不放鹽,但總會往湯裡撒點蝦皮,然後一碗無比鮮美的熱湯總能讓他唏哩呼嚕地打掃乾淨。蝦皮那麼鮮美,不如直接打成蝦粉代替雞精這類調料,不僅美味而且健康,還是純天然的補鈣佳品。
  • 味精、雞精到底哪個好?這回全明白了
    走進超市,很多消費者可能會有疑慮,雞精和味精該選哪個?好像味精比雞精便宜些,但雞精的成分更多,口感更好。一時選擇困難症又犯了。那麼,味精和雞精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圖片來自網絡雞精好還是味精好,我們該如何選擇?有人會問,雞精是不是雞肉濃縮而成的?營養成分是不是比味精高很多?其實不然。
  • 雞精主要成分是味精
    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  還有澱粉、增味核苷酸等  河南商報訊  如今「味精不好,改吃雞精」的觀念盛行,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  很多人對雞精情有獨鍾,其實只能說是因為雞精這個名字實在是起得太成功了,再加上雞精的包裝上畫著一隻大母雞,給人的感覺好像雞精就是從雞肉中提取的精華,營銷非常成功。  其實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其中穀氨酸鈉的含量在40%左右,只不過味精是第一的穀氨酸鈉,而雞精是一種複合的調味料。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還有澱粉、增味核苷酸,也就是增加味精的味道,還有糖和其他一些香料。
  • 雞精裡面真的有雞嗎?做菜的時候雞精和味精能不能同時放?雞精好...
    雞精和味精問題是一股腦而來——放了雞精能放味精麼?什麼時候該放雞精?什麼時候該放味精?是雞精好還是味精好?吃多了味精不好,所以大家很可愛的就不放味精開始放雞精,那麼雞精又很好嗎?麻辣妹今天要告訴大家,雞精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有雞肉、或者是雞肉濃縮抽取物做出的天然調味品。雞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穀氨酸鈉)和鹽。雞精的味道之所以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了解了兩者的分別之後,那麼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問題一、選雞精還是選味精?答:根據個人的習慣和口味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