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差異巨大,不僅僅表現在生活方式上,更表現在飲食文化上。知乎上就有知友用「中國人飲食講究口味,西方人飲食講究營養」來表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而更為具體的,從中國人所熟練使用的烹飪方法就可看出,中國人製作美食,可採用溜、燜、燒、蒸、炸、燴、燉、炒、汆等多種方式,菜色、菜品更是多種多樣。
由此看來,中國人確實注重口味,但這並不代表國人不重視營養,隨著養生學在中國的地位越來越高,國人飲食也越來越重視膳食結構和葷素搭配。所以,要想從根本上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我們還需要從簡單的喝水開始。
要說出國旅遊或出差的國人,最無法接受西方人的哪種習慣?大概「喝冰水」首當其衝。早晨起床後國人習慣喝一杯涼白開,一來能提高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二來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而西方人則是一杯冰水或一杯冰牛奶直接衝泡麥片就可下肚。
之所以有這種差異,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 中西方飲食結構差異
正如上文所說,西方人飲食沒有國人那麼注重口感,他們的飲食需求是「營養、實用」,換句話說就是,食物必須能夠快速補充人體蛋白質和熱量。所以,肉食量大,如牛排、培根、奶酪、黃油等都是他們的常規食物品類。而中醫自古有「肉生痰」的說法,這類食物吃得多,很容易讓人體「上火」,也因此,西方人需要用冰水來為自己的身體,爽快的「滅火」。
反觀國人,飲食更注重口味和花樣,肉類都與蔬菜水果搭配而食,所以,無須冰水來滅火,日常飲用涼白開即可。不僅如此,涼白開屬於燒開後的熟水,其寒性大大降低,更適合國人的腸胃。
二、 西方人無將水煮沸的習慣
涼白開在國人心目中有著難以磨滅的記憶,如煮沸後的水,都是媽媽幫我們晾涼的;如喝涼白開能讓國人想起老虎灶、熟水店等美好的過往回憶。但對於西方人而言,不僅自古以來就沒有這種「晾水」的記憶,而且不同的烹飪方式也決定了他們與我們不盡相同的飲水方式。
我們都知道,烹煮是我們國人的基本技藝,就是在華夏時期,用陶器類炊具煮水也是國人的獨創技法,所以,國人煮水喝涼白開的做法自古有之。與古代中國不同,從事30多年中西文化研究的學者陳明遠曾剖析過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展覽中,無論是古埃及還是古希臘,他們所製造的陶器都是用來盛裝物品的,據說,沒有發現任何一件類似於煮水的炊具。可見,喝熟水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飲水習慣。
說到這兒,很多人大概會有點懵,熟水和生水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別著急,聽我慢慢解釋。生水其實就是未經燒開過的水, 這類水不僅擁有「性寒」的特點,而且還是採用臭氧方式進行殺菌的,在殺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溴酸鹽等有害物質,長期飲用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最新版本就倡議國人飲用涼白開,受此啟發,今麥郎率先開創了瓶裝「涼白開」,其採用UHT125℃純物理燒開殺菌,殺菌過程中不會產生溴酸鹽等有害物質,且水性溫和,不刺激腸胃,更適合中國人飲用。
對於久坐加班、壓力巨大的白領來說,她們的腸胃本就敏感,身體本就寒涼,所以諸如今麥郎涼白開這樣的熟水能夠為其腸胃提供健康溫和的環境,常喝有利於身體健康。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老人和孩子而言,今麥郎涼白開溫和不刺激,能夠呵護他們脆弱的腸胃。所以,無論是老人孩子,還是職場人和女性群體,像涼白開這樣的熟水都是他們日常飲用的上佳選擇。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巨大,但用傳統的「中國人注重口味,西方人注重營養」來概述並不全面。現代人每天的餐飲如何搭配,飲品應該怎麼選,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帳。所以,吃粗糧還是細糧,喝涼白開還是礦泉水,你也一定門兒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