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尋常人相比,三毛的生活經歷是特殊的。她骨子裡的天賦是獨特的,這就決定了她不可能安於平常人的生活。正因如此,她熱愛生活,追求人生價值的方式是:
「把本心推向繁華世界,隨天性自由生長,隨本能隨意張揚。」
三毛的人生態度是積極探求生命的意義,只不過她選擇了流浪的方式。她追究內心徹底的自由,追求靈魂的徹底釋放,以流浪者的身份去塑造自我,尋找真諦。
01異域服飾,展現內心
張愛玲曾經說過:「衣服是一個不說話的靈魂。」
單就衣服本身來說,保暖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屬性,這是衣服有形的特徵;裝扮才是其更高層次的功能,一方面裝扮可以使人漂亮,另一方方面裝扮可以展現個性靈魂。
三毛的衣服,更傾向於展現自己的個性。
她喜歡用衣服來詮釋自己內心的追求,希望把衣服當作自己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形式,事實上她成功做到了。
大多數接觸過三毛的人,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喜歡穿各式各樣異域風情的衣服,尤其是吉普賽、印第安女子和美國西部牛仔的裝飾打扮。事實上三毛也只穿這些裝扮,她幾乎沒有穿過其他風格的衣物示眾。
三毛只青睞於異國服飾的做法,其實也向外透示著自己渴望流浪的內心,熟悉三毛內心的朋友都非常欣賞認可這種裝扮。
丁松筠就評價過她的穿著:「三毛穿的衣服適合一個流浪者,有個性,有鄉土情調。」
02真實經歷,照應服飾
其實,三毛的異域裝扮,不僅僅是向世人暗示自己個性,同時展現出的,是一種內心不安分的渴求,仿佛在向世人說——
「我渴望流浪,流浪才屬於我的內心。」
三毛希望用這種獨特的異域裝飾,來強化自己流浪者的形象,讓流浪者的形象被更多人喜歡和欣賞。
事實上她也做到了。
著名作家瘂弦評價三毛是一個「穿裙子的尤利西斯」,三毛鍾愛的老公說她是「異鄉人」,三毛的好閨蜜桂亞文說她是「紅花獨行俠」,她的數千萬粉絲都非常欣賞甚至崇拜她流浪者的形象。
在那個時代,三毛成了流浪者的代名詞。
三毛的流浪,不僅通過服裝,她還寫了一首《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三毛的一生,一直在流浪。
不僅僅是穿衣打扮,也不僅僅是一首歌頌流浪者的歌曲,三毛是帶著夢想去流浪的。她去過撒哈拉沙漠,在那兒開出了勇敢的沙漠菊;她去過加納利海島,在那兒充當了海盜神仙;她去過安第斯山脈,在那兒開出了絢爛的百合。
03流浪的人生,是真正的三毛
三毛的內心,是真的喜歡流浪。她對未來的好奇期待,敢於迎接生活的挑戰,去探索生命中的未知。
三毛曾說,她不喜歡平凡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她更青睞於跳出一般人的生活軌道;她最喜愛的事情就是出發,從一個地方出發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出發。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裡的主人公曾經感動了無數人。現實中,「三毛」是一個流浪女作者的名字,它不僅僅有和小三毛一樣的名字,還有著和小三毛一樣的感人流浪經歷。
三毛作品中的「出外求學」「異國謀生」「沙漠流浪」「海島衝浪」「高原漫遊」,組成了她一生的寫照。她的文字,不僅僅敘說了她作為流浪者的獨特生命體驗,還塑造了流浪途中遇到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形象。
三毛的故事觸人內心,因為太過真實。
她經常對讀者講道:「我所寫的都是我自己的生活,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流浪者女人的自傳。」
三毛是以自身的生命體驗,為讀者寫出了一個流浪者的真實經歷,三毛成了流浪的代名詞。
三毛塑造出了一個勇於衝破世俗約束、樂觀直面生命磨難、追求浪漫、情感豐富、逾越地理、跨域文化的自我流浪者形象。
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曾經對文學做出過見解:「生命是文學的本質,文學又是對生命的寫照。」
這句話對應到三毛身上可謂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