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可以保暖,可以扮美麗,三毛卻用它成了「流浪」代名詞

2020-12-13 靈楓歷史閣

與尋常人相比,三毛的生活經歷是特殊的。她骨子裡的天賦是獨特的,這就決定了她不可能安於平常人的生活。正因如此,她熱愛生活,追求人生價值的方式是:

「把本心推向繁華世界,隨天性自由生長,隨本能隨意張揚。」

三毛的人生態度是積極探求生命的意義,只不過她選擇了流浪的方式。她追究內心徹底的自由,追求靈魂的徹底釋放,以流浪者的身份去塑造自我,尋找真諦。

01異域服飾,展現內心

張愛玲曾經說過:「衣服是一個不說話的靈魂。」

單就衣服本身來說,保暖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屬性,這是衣服有形的特徵;裝扮才是其更高層次的功能,一方面裝扮可以使人漂亮,另一方方面裝扮可以展現個性靈魂。

三毛的衣服,更傾向於展現自己的個性。

她喜歡用衣服來詮釋自己內心的追求,希望把衣服當作自己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形式,事實上她成功做到了。

大多數接觸過三毛的人,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喜歡穿各式各樣異域風情的衣服,尤其是吉普賽、印第安女子和美國西部牛仔的裝飾打扮。事實上三毛也只穿這些裝扮,她幾乎沒有穿過其他風格的衣物示眾。

三毛只青睞於異國服飾的做法,其實也向外透示著自己渴望流浪的內心,熟悉三毛內心的朋友都非常欣賞認可這種裝扮。

丁松筠就評價過她的穿著:「三毛穿的衣服適合一個流浪者,有個性,有鄉土情調。」

02真實經歷,照應服飾

其實,三毛的異域裝扮,不僅僅是向世人暗示自己個性,同時展現出的,是一種內心不安分的渴求,仿佛在向世人說——

「我渴望流浪,流浪才屬於我的內心。」

三毛希望用這種獨特的異域裝飾,來強化自己流浪者的形象,讓流浪者的形象被更多人喜歡和欣賞。

事實上她也做到了。

著名作家瘂弦評價三毛是一個「穿裙子的尤利西斯」,三毛鍾愛的老公說她是「異鄉人」,三毛的好閨蜜桂亞文說她是「紅花獨行俠」,她的數千萬粉絲都非常欣賞甚至崇拜她流浪者的形象。

在那個時代,三毛成了流浪者的代名詞。

三毛的流浪,不僅通過服裝,她還寫了一首《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三毛的一生,一直在流浪。

不僅僅是穿衣打扮,也不僅僅是一首歌頌流浪者的歌曲,三毛是帶著夢想去流浪的。她去過撒哈拉沙漠,在那兒開出了勇敢的沙漠菊;她去過加納利海島,在那兒充當了海盜神仙;她去過安第斯山脈,在那兒開出了絢爛的百合。

03流浪的人生,是真正的三毛

三毛的內心,是真的喜歡流浪。她對未來的好奇期待,敢於迎接生活的挑戰,去探索生命中的未知。

三毛曾說,她不喜歡平凡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她更青睞於跳出一般人的生活軌道;她最喜愛的事情就是出發,從一個地方出發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出發。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裡的主人公曾經感動了無數人。現實中,「三毛」是一個流浪女作者的名字,它不僅僅有和小三毛一樣的名字,還有著和小三毛一樣的感人流浪經歷。

三毛作品中的「出外求學」「異國謀生」「沙漠流浪」「海島衝浪」「高原漫遊」,組成了她一生的寫照。她的文字,不僅僅敘說了她作為流浪者的獨特生命體驗,還塑造了流浪途中遇到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形象。

三毛的故事觸人內心,因為太過真實。

她經常對讀者講道:「我所寫的都是我自己的生活,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流浪者女人的自傳。」

三毛是以自身的生命體驗,為讀者寫出了一個流浪者的真實經歷,三毛成了流浪的代名詞。

三毛塑造出了一個勇於衝破世俗約束、樂觀直面生命磨難、追求浪漫、情感豐富、逾越地理、跨域文化的自我流浪者形象。

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曾經對文學做出過見解:「生命是文學的本質,文學又是對生命的寫照。」

這句話對應到三毛身上可謂是恰如其分。

相關焦點

  • 《三毛流浪記》精讀筆記
    三毛已經永遠地沉澱在無數人成長的記憶中,相信在未來的歲月裡,三毛依然會帶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東西,讓我們體驗苦難和不幸,也學會同情,學會關懷和珍愛。   《三毛流浪記》為什麼經久不衰?因為它有益於人們的心靈。柯靈先生在香港版序言中寫道:「《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書,也是一部給成人看的警世書。
  • 三毛流浪記:三毛用名貴西裝只換了5樣廉價物品?明擺著欺負人啊
    三毛流浪記:三毛用名貴西裝只換了5樣廉價物品?明擺著欺負人啊《三毛流浪記》這部動畫片相信大家都看過,在這部動畫片中,三毛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他無父無母,只能在舊上海流浪,中途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本以為他會有家,但是最後還是在流浪,讓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三毛賣掉自己西服的那一集,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吧。
  • 閱讀積累|《三毛流浪記》好詞+精彩片段+讀後感​+閱讀理解
    ——《三毛流浪記》7、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的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三毛流浪記》8、不合意的東西,是應該捨棄的,不必留戀它們,哪怕只是一件,也不必把他留下來。——《三毛流浪記》9、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花園,多麼美麗,多麼可愛,我們在這裡茁壯成長。我們走進教室,只見窗口那裡不斷地滾進濃霧,教室裡簡直就像一個大蒸籠。
  • 有聲繪本故事《三毛流浪記》
    >三毛四處流浪他抱起小狗想親親它,母狗立刻撲上來,嚇得三毛趕緊爬到樹上。鳥窩裡的大鳥見有人靠近,急忙用翅膀保護小鳥。三毛再也忍不住了,淚水譁譁往下掉。他看見河對岸有個小鎮,心想,那裡或許可以找到飯吃,於是爬下樹,走到岸邊,挽起褲腿,蹚著河水朝對岸走去。
  • 說走就走的旅行,奮不顧身的愛情,三毛一生美麗不凡卻結局悲涼
    這個人生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美麗女子,在有限的生命中痛快地活著,而且活成了一個傳奇。生於戰爭時期的三毛,童年顛沛,三歲從重慶隨家人遷至臺灣,從此便遠離了故土。回不去的故鄉,只能去遠方。孤僻又敏感的她,從小就夢想著做拾荒者,因為可以流浪。21歲的三毛,與初戀分手後,前往馬德裡求學,開始了在異鄉流浪的四年生活。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七)三毛流浪的遠方,夢中的撒哈拉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歷經30年撰成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不僅是地理名著、旅遊巨篇,還是題材新穎的文學佳作,可以說對國內外的旅行者們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當時間轉到20世紀,一位名叫三毛的女作家,窮其一生流浪著並且用女性特有的浪漫筆觸和豐富情感將旅行、流浪、遠方和愛情串成詩辭賦頌一般的人生華章時,她和愛人荷西的愛情歸宿——撒哈拉,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無數文藝青年朝聖的殿堂。
  • 《三毛流浪記》一個人的流浪和遠方,感動了生活在蜜糖裡的我們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這部動畫講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裡,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撿過菸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是總是受人欺負,他掙到的錢連頓飽飯都吃不起,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其中有一集還挺印象深刻的,三毛去給賣紙錢的一家當學徒,結果遇到欺負他的阿興哥,三毛選擇了以德報怨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告訴你生活可以詩與夢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敢拿起《撒哈拉的故事》,才敢去神交三毛,因為拿起來卻放不下,因為放不下,所以有那麼多的牽掛,內心有許多言語想說,說與三毛聽:三毛,你將生活過成了夢。「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了一粒沙,然後就有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一本《國家地理》,三毛被撒哈拉所吸引,就這樣她背起自己的行囊,告別西班牙,來到了撒哈拉,一個漫天黃沙,有一個文明極度不發達的地區。去過她的生活,去相會她的愛人荷西,也帶給了我們一本書。
  • 【預告】三毛紀念文學朗讀會:世間多少流浪,唯有你是傳奇
    【蓬蒿X文學朗讀】第四期:世間多少流浪,唯有你是傳奇——三毛紀念文學朗讀會時間:2014年3月30日(周日) 下午14:30-17:30地點:北京蓬蒿劇場咖啡館(北京東城區東棉花胡同別的人來,把它當馬一樣騎的。」三毛笑起來,「那麼下地的時候就不好走路了。」其他人都在看水,看沙漠,三毛和玉蓮就聊天。聊玉蓮的生活,在沙漠綠洲裡的家,孩子、愛人、公婆。那天下午,三毛去了玉蓮的家。在綠洲的裡面,數十棵合抱的粗細杏花深處儉樸的泥房,房前有葡萄架,房後田地種著蔬菜瓜果。愛人抱著男娃娃,老是笑著,不吭氣。玉蓮公婆送三毛走的時候說:「下回來家,就住下,鄉下地方有的是空房。
  • 好久不見:記得劇版《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嗎?因這事十年沒拍戲?
    ↓電視劇版的《三毛流浪記》拍攝於1996年,「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1987年出生於上海,拍攝《三毛流浪記》時,他才9歲,三年級時,《三毛流浪記》劇組招聘小演員,六千多個孩子前來面試,最終孟智超和另外兩個小演員脫穎而出,導演一句「誰能剃頭?」
  • 三毛流浪在成都的街頭,眼神充滿絕望,4個月後在醫院結束了生命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其實,我們不知道,三毛的流浪從荷西死後才真正開始,心沒有了歸宿,到哪裡是流浪。1990攝影師肖全在成都的街頭為她拍攝了一組照片,這組照片裡面的三毛已經是滿臉憔悴,眼神充滿絕望和哀傷。
  • 古靈精怪的三毛,帶著滾滾紅塵裡生生死死的愛戀,一生都流浪遠方
    三毛小時候就喜歡在墳場玩,在墳場上玩泥巴,觸摸那些墓碑,和那些死去的靈魂「對話」,毫不懼怕。即使多年後流浪遠方,潛意識裡依然感覺有靈魂存在。有奇異靈性的三毛撒哈拉墳場鬼魂送給她的紀念品△在撒哈拉沙漠她和荷西住在墳場區,出門都要經過兩個撒哈拉的大墳場,有一天三毛走在墳場的石塊上時,看見一個極老的撒哈拉威男人坐在墳邊刻石頭,老人用石頭刻了許許多多不同的藝術品,動物,羚羊駱駝,立體凸出的臉,有鳥,小孩的站姿,有婦女裸體的臥姿……
  • 三毛:沙漠怎能成為夢想開花的地方
    「流浪」可以說是早年三毛的標籤。三毛的流浪之路始於初戀的失敗。三毛在中國文華學院上大學的時候,與一個名叫梁光明的男生戀愛了。到了梁光明即將畢業的時候,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三毛讓男友給她一個愛情保證,希望可以結婚,否則她就到西班牙去留學。結果梁光明在重壓之下選擇了放棄愛情。隨後,三毛在她24歲的時候飛往西班牙,並對旅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舊衣服,這三種是不可以送人的
    現實生活中一旦衣櫃滿了,很多人喜歡把自己舊的衣服拿來送人但是並不知道,有一些衣服是不能送人的,舊衣服該怎麼樣處理掉?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三種衣服不可以隨便送人,解決了很多人的困擾。很多人衣服上都會帶一點裝飾品,這樣的話看起來也比較美觀,但是這種舊衣服不要拿去送人,因為舊衣服上的這種裝飾品是很容易掉的,如果這些裝飾品掉了,被小孩子撿到誤食,這樣的話就會不安全了。
  • 三毛對自由的嚮往——像一棵樹站成永恆
    人們形容三毛時最喜歡用的詞是浪漫,他為了追求心中的那顆「橄欖樹」,踏遍萬水千山。沒有目的和企圖,只靠單純、自由、勇敢去看世界。這是我最喜歡三毛的一首詩歌,後期還曾被譚維維翻唱過。這首詩歌寫出了三毛的寂寞。寫出了她嚮往自由。
  • 親愛的,「三毛」
    2016年1月4日,著名作家三毛逝去已整整25年,在這25年間,關於她的話題從未停歇。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悽。(作家司馬中原)
  • 三毛|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我們來到這個生命和軀體裡必然是有使命的,越是艱難的事情便越當去超越它,偏偏喜歡再一度投入生命,看看生的韌力有多麼的強大而深奧。當然,這一切的堅強不是出於我自己,而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能力,如果不好好地去善用它不是可惜了這一番美意。有誰,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獨的生,孤獨的死?有誰,請你告訴我。」
  • 三毛自殺前流浪成都街頭,一言一行儘是孤獨,120天後在醫院自殺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這句歌詞出自《橄欖樹》,是歌手齊豫在1979年發行的歌曲,當年一面世便火遍大江南北,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的作詞人是三毛。後來,三毛得到了在文化大學旁聽的資格,想不到期末考試時,三毛各科成績均十分優異,並且陸陸續續在《現代文學》等雜誌上發表文章,逐漸有了一些名氣,但隨之而來的讀者批判聲,再一次打擊了這個敏感的女孩,三毛再次休學,並且隻身來到西班牙讀書,希望一切可以重新開始。
  • 流浪一生的三毛 最令她留戀的旅行地居然是這裡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的今天,作家三毛出生在重慶。這位一直灑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半生流浪,更用一生追求詩和遠方。讀三毛記述旅途的文字,人們為之動容,因為其間也承載著我們對於旅行、愛情甚至於生活的某種嚮往。今天,就跟著鳳凰網旅遊一同緬懷,追隨三毛的足跡去看世界各地的風景。
  • 《三毛流浪記》修復版展映 再現跨越70年的經典
    網易娛樂專稿6月19日報導(圖文/小易) 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展映」活動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經典老電影《三毛流浪記》進行放映。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平,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張樂平的後人、全國青聯委員、香港青聯副主席詹勝,電影史學者、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以及電影修復版出品方愛奇藝影業製片人左沁姝共同出席。距離《三毛流浪記》的第一次放映已經過去了整整七十年,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公映的國產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