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主犯:田中軍吉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田中軍吉任谷壽夫第六師團的一名中隊長,曾手持一把「助廣」軍刀,連續劈殺中國南京居民300餘人。
南京大屠殺主犯:向井敏明、野田毅
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殺前夕,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以誰先殺滿100個中國人為勝的競賽。最後向井敏明以斬殺106人,勝過斬殺105人的野田毅。
那麼,三個惡魔如何落網並最終伏法的呢?
日本戰敗後,以中、蘇、美、英、法等十一國國家的法官,組成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他們將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行正義的審判。
蘇州東吳大學法學學士畢業、對於英美法系非常熟悉的高文彬受聘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工作,1946年5月15日,高文彬等一行五人飛往日本東京。
為了在東京搜集到更多的日本戰犯的證據,高文彬一有空就到國際檢察處的檔案室查閱日本官方檔案、媒體報導等資料。
一天,他在1937年12月的《東京日日新聞》上發現了一張照片,照片的題目是《百人斬超記錄》,照片上的兩個人一個叫向井敏明,一個叫野田毅,他們以砍掉中國人頭顱的數量來進行「比賽」,最終以向井敏明砍死106名無辜的南京平民而「獲勝」。
高文彬把報紙複印了兩份,一份留在檢察處辦公室,另一份送到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的手中。
梅汝璈對此十分重視,立即通過相關渠道將材料寄回國內,遞交到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的手中。宋子文看到這兩個日本惡魔的暴行後,當即作出批示:一定要對這兩個惡魔的罪行追查到底!
以國民政府名義發出的協查報告送交到國際軍事法庭,這份報告隨後得到了調查科科長理察·沃森的重視,一場追捕「百人斬」兇手的行動由此展開。
時過十年,想拘捕他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理察·沃森通過《東京日日新聞》這份報紙,確定了二人曾經服役的部隊——富山大隊。理察·沃森又命秘書處調來富山大隊的資料,經過一番尋找,終於找到了兩人填寫的入伍志願書,上面清晰地寫著兩個地址。
隨即,理察·沃森率領國際憲兵先後來到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老家,拿著兩人的照片挨家挨戶地詢問,可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
一天中午,一隊國際憲兵路過東京赤坂路一家魚丸店,聽到店內傳來爭吵聲,原來,一個名叫田中軍吉的中年男人吃完魚丸後不給錢,還打了店老闆一記耳光。於是,兩人廝打起來,只聽田中軍吉狂叫道:「老子當年在支那參戰,一天就殺掉了100多個支那人,還敢跟我要錢。」
聽了這番話,這隊國際憲兵將田中軍吉按倒在地捆綁起來押走。理察·沃森問明情況後,決定對田中軍吉展開突審。田中軍吉供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田中軍吉任谷壽夫第六師團的一名中隊長,曾手持一把「助廣」軍刀,連續劈殺中國南京居民300餘人。
理察·沃森沒有想到,此次追捕百人斬兇手的過程會另有收穫,抓到的這個惡魔殺的中國人比向井敏明、野田毅還多。
審訊過程中,從田中軍吉口中得知野田毅在鹿兒島縣。
隨即,理察·沃森領著國際憲兵對鹿兒島縣的大街小巷進行了仔細搜查,最後在一條並不起眼的水泥路路邊,發現一個擺攤的中年男人,此人的模樣很像照片上的野田毅。
最終,在田中軍吉指認下,野田毅終於低頭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
經過審訊,野田毅供出了向井敏明的下落:這個當年的惡魔現已偽裝成平民,隱藏在山口縣,靠販賣山貨維持生計。之後,國際憲兵前往山口縣,抓捕向井敏明。
向井敏明被捕後,和野田毅、田中軍吉關到一起。後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批准,三人被引渡到中國,關押在南京小營戰犯拘留所。
三戰犯在南京軍事法庭受審,左到右:田中軍吉、野田毅、向井敏明。
1947年12月18日,南京軍事法庭正式開庭對戰犯田中軍吉、野田毅、向井敏明進行了公審,審判長石美瑜,審判官李元慶、孫建中、龍鍾煌、張體坤,檢察官李璿,主任書記官施泳出庭審理,3名辯護律師到庭參與。
經南京軍事法庭查明審判,三人均承認控罪。
審判長石美瑜宣讀判決書:「被告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鬥人員,系違反海牙陸戰規例及戰時俘虜待遇公約,應構成戰爭罪及違反人道罪。其以屠戮平民,認為武功,並以殺人作競賽娛樂,可謂窮兇極惡,蠻悍無與倫比,實為人類蟊賊,文明公敵,非予盡法嚴懲,將何以肅紀綱而維正義。爰各科處極刑,以昭炯戒。」
1948年1月28日,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軍吉三人被押往南京雨花臺刑場被執行槍決。
田中軍吉、野田毅、向井敏明被執行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