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光吃餃子,還有別的「國潮」

2020-12-22 大眾網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昨天,「冬至」悄然而至。而省會素來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對此,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說,冬至吃的不只是餃子,可能更是嚮往家庭的團圓氛圍,家的觀念、家的味道才是冬至最根本的味道。

  □本報記者 崔虹 實習生 劉宇涵 李一寧

  冬至,一起吃餃子

  在省會,餃子是冬至的「標配」。昨天一大早,家住冀興尊園的王女士和老伴兒就來到小區西側的菜市場,準備餃子餡的原料。「我包兩種餡,素三鮮和白菜肉。」王女士說,孫女不愛吃肉,所以給她包一些韭菜雞蛋蝦仁餡的餃子,其他人則吃肉餡餃子。「現在,餃子已經成為很平常的一種主食,但都說『好吃不如餃子』,而且又是冬至,所以,必須吃餃子。」王女士笑著說。

  又圓又薄的餃子皮、香氣四溢的餃子餡兒,在老人的巧手中瞬間變成一個個精緻的餃子。昨天上午,長安區談固街道辦事處在談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冬至包餃子活動。

  為了讓老人吃上熱乎又美味的餃子,工作人員提前徵求老人對餡料的意見,然後根據老人的要求精心調製餃子餡、和面。整個包餃子的過程歡聲笑語不斷,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就包好了餃子。餃子出鍋後,老人們吃著香香的餃子,無不笑逐顏開。

  昨天中午,在中山東路某個大排檔裡,賣餃子的窗口最受大家歡迎,大家有秩序地排隊等候,外賣打包的也是絡繹不絕;談北路某飯店,特意打出了「冬至當天,特供餃子」的宣傳語,進店就餐的市民中,除了點特色主食外,多數人會選擇再加一盤餃子……

  除了線下,許多市民把餃子和冬至的祝福曬到了微信朋友圈:「今日回家,一起包餃子,溫暖」「冬至煙火,百姓生活。心心安安吃碗餃子,比什麼都香」「全場半價,冬至活動」「海參餃子,來一波」「冬至吃到了餃子,開心」「太感恩能吃到喜歡的茴香餡餃子」「冬至快樂,記得吃餃子」「冬至來到,溫馨擁抱;一碗水餃,家的美好……」

  冬至吃的不僅是餃子

  昨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冬至」,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可見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省會許多市民冬至這天,親朋好友相約一起吃餃子。

  袁學駿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這是一年的陽氣回升之時,故為大吉之日。冬至的「至」是達到了極點,這一天夜最長、晝最短,過了冬至白天會一天天變長,這也正意味著春意的蓄勢勃發,也預示著歲月的又一個開始。

  談及冬至的習俗,袁學駿說,冬至有「亞歲」之稱,所以冬至時節回家團圓、準備美食等必不可少。具體來說,在我國北方,冬至當天要吃餃子,南方則吃湯圓。「餃子原名『嬌耳』,據傳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袁學駿說,冬至吃餃子也正是為了紀念張仲景在冬至時舍藥而形成的習俗。當時,張仲景因看見不少父老鄉親耳朵被凍爛了而感到非常難過,就吩咐弟子就地搭起醫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到鍋裡煮熟,然後撈出來剁碎,再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最後放入鍋中煮熟,做成了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父老鄉親食用。結果,鄉親們被凍爛的耳朵都被治好了。後來,為了紀念張仲景,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著包餃子吃,因此形成了吃餃子的習俗,並流傳至今。

  在中國古代還有「年終有所歸宿」的說法,也就是說,外地漂泊的遊子到了冬至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而在南方一些地區,更有「冬節沒返沒祖宗」的說法,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時節無論如何都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所以,冬至吃的不僅是餃子,可能更是嚮往的家庭的團圓氛圍,家的觀念、家的味道才是冬至最根本的味道。

  冬至時節最重要的養生是保暖

  昨天是「數九寒天」首日,但省會天氣似乎並不是太配合,冷空氣的缺失、太陽的相伴,使得省城當天最高氣溫來到了8.4℃,形成近段時間以來的小高潮。不過,冬至時節,寒冷依舊是天氣的主旋律。「進入冬至節氣,石家莊的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市四院中醫科主任畢秀霞說,因此,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畢秀霞說,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所以,在冬至時節,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注意防寒保暖,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同時,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等。

  在起居上,畢秀霞建議大家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時間最好是上午9時至10時,或者下午2時至3時。而在運動方面,由於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以微微出汗為原則。

  冬至前後,人們容易感覺乾燥、寒冷,容易上火、咽喉腫痛。對此,畢秀霞表示,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易上火的人,可生吃蘿蔔,也可把蘿蔔加蜂蜜蒸熟了吃。此外,「三九」時陽氣收斂,經絡處於半休眠狀態,此時在「冬病夏治」的基礎上貼敷三九貼,可以刺激經絡,特別對於一些有虛寒性疾病的人能起到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的作用。 每天畫一筆 畫完就是春

  □本報記者 安迪

  說起「冬至」,大家一定不會忘了吃餃子。除此之外,我國北方還有一項傳統文化習俗——數九,「九九消寒圖」由此而生。昨天恰逢「冬至」,石家莊石門實驗學校組織「九九消寒圖」設計大賽,為這項傳統習俗注入了新的活力。

  「九九消寒圖」興起於明代,是北方人根據數九方法繪製的圖,常見的有圓圈式、文字式和梅花式,每天一筆,用於記錄天氣變化,並且寓教於樂,是古人冬日裡的慢生活,表達熬冬盼春的殷殷心意。「九九消寒圖」設計大賽中,石門實驗學校學生在了解這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意和想像,將溫暖的祝福、美好的願望融進一幅幅畫作中。這些畫作,除了畫有81朵梅花的傳統「素梅圖」,還有糖葫蘆、餃子、火鍋、鞭炮……可謂腦洞大開,匠心獨具。一幅《九九消寒圖》,每天一筆,畫完就是春,它集智育、美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為一體,不僅體現了文人生活的雅趣,更飽含著對來年春回大地的期許。

相關焦點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冬至吃什麼餡餃子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冬至不能錯過的一大美食就是餃子,餃子餡的寓意多,那麼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呢?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看,適合自己食用的就是最好的餃子。具體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小編為您介紹。冬至吃什麼餡餃子蝦仁餡  蝦仁、火腿、青菜末配適量鮮肉調製成餡,中醫認為,蝦具有補腎壯陽、通下乳汁的作用,其中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易消化,有利於促進孩子生長發育。適合兒童以及年齡偏大、血脂異常的人群。
  • 冬至,你們吃餃子湯圓了嗎?
    轉眼就是冬至的到來,你們都吃餃子湯圓了嗎?南北差異化,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不論是大節日還是小節日現在的人都講究一個儀式感,早晨起床手機開始震動,來自於朋友冬至的問候,讓我開始對節日有了依存感。北方以麵食為主,餃子,麵皮是他們的喜愛,為什麼他們會喜歡吃餃子呢?在北方,最傳統的做法就是水煮,所以也叫水餃。甭管是韭菜雞蛋、豬肉酸菜、鮁魚三鮮還是牛羊肉餡,開水下鍋,等餃子浮上來點水再燒開,裝盤即可享用。在這裡特別提一下東北的酸菜餃子,酸菜作為東北的特色食品,配上加了醬油的蒜蓉蘸料,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及故事傳說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天時人事曰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都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有人在冬至這天必須來一份餃子
  • 冬至為啥吃餃子?抬頭看天就明白
    冬至月亮順應天道是我國歷來的傳統。冬至正好是上弦月,像不像餃子?所以這時候吃餃子很合適。而八月十五是滿月,所以這時候吃圓圓的月餅正好。但如果反過來,冬至改吃月餅,中秋改吃餃子,這我們會覺得有點奇怪,因為不順應天時。按這個道理,正月十五吃什麼?其實吃餃子也湊合,因為也有點圓,但最好是湯圓,正月十五也是月圓之時嘛。
  • 冬至不單有餃子湯圓,還有這些,想吃啥我教你
    冬至不單有餃子湯圓,還有這些,想吃啥我教你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南北各地人民都吃啥?再有幾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這天開始數九,天氣變得更冷。而白晝也從這一天變得越來越長,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自然就少不了慶祝,素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和家人吃餃子的朋友圈說說 冬至和家人吃餃子幸福文案句子
    冬至和家人朋友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平平淡淡,迎接福氣到溫暖整個冬天 。人間小團圓,冬至大如年和家人在一起更有了年味。冬至和家人吃餃子的朋友圈說說 冬至和家人吃餃子幸福文案句子。  冬至和家人吃餃子的朋友圈說說  冬至和家人去寶源餃子屋吃餃子,豬肉白菜、九鮮兒、素三鮮,藍綠紫橙粉,5種顏色的皮,6兩,好吃  今年的冬至和家人一起吃餃子很開心!尤其是見到老爸更開心蓄足下周的動  至和家人一起吃餃子 陝西師範大學錦園小學一年級三班趙家熠  冬至和家人吃餃子!!
  •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說說一句話短語 冬至吃餃子文案句子
    工作再忙,學業再累,也不要忘記冬至吃頓餃子,還不要忘記喝口湯,餃子排成排,幸福好運接力來,餃子堆成山,財源滾滾等你搬,關於餃子的祝福語有很多,下面帶來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和文案句子。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帶圖片  熱騰騰的水餃,是冬至裡最動人的溫暖;白茫茫的大地,是聖誕節最溫馨的浪漫;喜洋洋的笑臉,是元旦裡最幸福的團圓。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除了吃餃子外,還有這些不錯的冬至美食,就不要錯過了
    冬至,俗稱「冬節」,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裡,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把自己用美食溫暖起來。吃貨們都知道,冬至素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傳統,但中國幅員遼闊,還有好多地方冬至是不吃餃子湯圓的。所以說,冬至除了吃餃子外,還有這些不錯的冬至美食,就不要錯過了!冬至吃羊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 「冬至」用英文怎麼說?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aChinadaily_Mobile)文章已獲授權天時人事曰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都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有人在冬至這天必須來一份餃子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 冬至吃什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吃餃子
    俗語講「立冬補冬,不補嘴空」,我河北省中南部這次流傳立冬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古文曰:立冬, 立者,建始也;冬,萬物收藏也 。古人的立冬,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而在農耕社會平民的世界裡,迎冬就是利用這一天,犒勞一家人一整年的辛苦。
  • 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圖)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一口餃子就分開了天地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大吃國,古人過冬至吃啥?吃餃子唄!關於餃子的起源,民間最為喜聞樂道的版本是:張仲景為了給人驅寒治病,發明了「嬌耳湯」。這是個美好的故事,然而事實並不如此。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村的唐墓、重慶市忠縣的三國古墓、山東滕州春秋墓葬中都發現了餃子。所以,從出土文物的角度來看,餃子源於我國己有兩千多年歷史了。但是,餃子以前並不叫餃子,而是餛飩。
  • 黃中華|話說冬至餃子
    文|黃中華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今天的冬至已不記得是第幾個冬至了,確切的說,正經八百的當個節日過的時候,已是沒有確切的記錄過。但,打有記憶時起,只記得大凡過冬至這天,都是要吃餃子的,這好像是從兒時起就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