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周報(2020年第33期)
//
在線教育亂象頻現 家長購買課程需警惕
//
疫情使得在線教育迎來爆發期,各路資本競相湧入在線教育領域。然而,在記者跟蹤調查多個在線教育平臺後發現,由於在線教育的門檻較低,行業並無規範的制度出臺,導致行業亂象頻頻出現,渾水摸魚、騙子機構跑路、退費難等狀況頻發,不斷挑戰家長們的神經。為調查行業亂象,記者獲得一個在線教育的入群二維碼,在入群之後,記者又不斷被要求加語文、英語、數學、編程等各種大群,還另外需要加各門課程老師的微信,包括課程助理等微信。與此同時,該群似乎還有其他線上教育的「臥底」,他們以免費或低價授課為誘餌,讓眾多進群的家長掃二維碼。該群除了推廣免費課程外,還有所謂的「1元打折課程」。對於這種課程,也有不少家長懷著佔便宜的心裡購買。但幾天後,有家長發現並沒有被安排課程。客服則回應:學生太多暫時無法安排。據了解,打時間差、退費難,或許是某些在線教育平臺有意挖的坑。(證券日報)
//
昔日「摩託車之王」申請破產
//
8月11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通知,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司法重整申請被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據了解,力帆控股共持有力帆股份約6.19億股,佔其總股本的47.08%。目前,力帆股份已經被債權人申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面臨破產及股票退市的風險。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還有32家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捲入「破產風波」,折戟昔日的「摩託車之王」,比如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重慶銀行等12家銀行,以及橫琴華通金融租賃、長城國興金融租賃、中鐵建金融租賃等12家融資租賃公司。早在2018年,力帆股份便頻頻傳出停工停產、破產清算的傳聞,歷經兩年的努力與掙扎,力帆股份最終還是沒能成功走出「資不抵債」的困境。力帆股份稱,2017年以來公司持續面臨債務風險,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相關問題,但仍不能徹底擺脫其流動性危機,導致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券商中國)
//
多銀行發布信用卡禁令 劍指資金違規買房炒股
//
光大、中信等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禁令」,劍指信用卡資金用於購房、投資、理財、股票等禁止性領域。業內人士表示,針對信用卡客戶違規行為,銀行將採取降額、鎖卡等管控措施。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個人零售端業務成風險管控重點,預計後續將有更多銀行信用卡部門採取類似舉措。銀行信用卡業務過去幾年爆發式增長,在疫情影響之下,一度作為優質資產的信用卡業務風險率先暴露。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信用卡和消費貸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拐點,「跑馬圈地」時代走向終結,未來應加快步入精細化管理階段。(中國證券報)
//
中小行抱團抗風險 合併重組大幕掀起
//
近日,山西多家城商行先後發布通知稱,計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於參與合併重組的議案,透露出山西銀行業最新改革動向。對於中小行而言,兼併重組是化解風險處置的一種市場化路徑。今年以來,除了山西銀行業外,各地城商行、農商行合併重組現象頻現,要麼是資質較優的銀行參股併購其他銀行,要麼是省內多家機構合而為一,形成更大的區域型銀行。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小行合併重組的加速主要是受監管導向影響。此前,監管層曾提及支持部分省份對轄內的城商行採取聯合重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風險。而在此輪兼併重組中,有銀行業人士對記者稱,規模較小、資質較弱的城農商行可能是合併重點,如中西部地區的部分銀行,有著更強的風險處置訴求。(第一財經日報)
//
信託業風險逐步透明化
//
由於信託行業的私募性質,加之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原因,外界對信託行業的實際運行狀況一直了解有限,對其風險狀況更是知之甚少。2020年以來,安信信託爆發大額兌付危機,牽連多家信託公司的金凰珠寶百億質押黃金迷案曝光,新華信託、新時代信託同時被接管……頻繁出現的風險事件令行業形象大為折損,甚至引發投資者信任危機。在監管部門的大力督導下,信託行業的風險問題已較往年大為透明化,且往更加透明的方向行進。個別信託公司確實發生了一些風險事件,但這類公司仍屬少數,屬於單體機構風險、局部風險,不會影響整個信託業的穩健發展態勢。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為3.02%,較2019年末提升0.35%;但環比增幅較2019年末的0.57%下降了0.22個百分點。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626個,環比增加79個,增幅為5.11%。信託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環比增加660.56億元,增幅11.45%。(證券時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設立於2005年,原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實驗室」。這是中國第一個兼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國家級金融智庫。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庫型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更名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5年11月,被中國政府批准為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之一。
本公眾號獨家文章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如若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來源,文章標題文字和內文文字(包含文末責任編輯)禁止二改!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相關責任,謝謝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