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以後,牙齦紅腫的情形日趨明顯,刷牙時也比孕前更容易出血,嚴重一點的孕媽甚至會發生掉牙的現象!
懷孕都呢麼辛苦了,為什麼準媽媽們還要經歷這麼多牙齒問題呢?
主要是體內激素發生變化,雌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會導致流向牙齦的血液增多,使牙齦對任何可能的刺激物質變得更加敏感,或「反應過度」。
加上孕期為了攝入足夠營養,攝取的食物種類也較為繁多,若不勤於潔牙,便很容易發生這些症狀。
因此,河馬牙醫也特別針對孕期給出「護牙指南」,希望各位準媽媽們能注意正確預防,在懷孕期間依然能保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在懷孕初期,孕吐反應比較嚴重,這時候孕婦覺得比較勞累,會忽視口腔衛生。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吃糖的頻率,懷孕期間通常少吃多餐,這樣口腔裡經常有殘留的糖份,細菌利用糖份產生酸,使口腔經常處於酸性,更何況孕期唾液本就偏酸性,更易使牙齒脫礦。
這些原因加起來,導致孕婦更容易得口腔疾病,比如齲病、牙齦病、牙周病。
婦女在懷孕的時候,由於孕期內分泌的改變,導致血液中的黃體酮含量增加,激素平衡失調,牙齦組織中的毛細血管擴張、彎曲、彈性減弱,血流淤滯及血管滲透性增加,容易造成口腔局部牙齦組織腫脹、脆軟,醫學上稱之為妊娠期牙齦炎。即刷牙時,即使動作很輕,也容易引起出血。
妊娠期牙齦炎最常見於懷孕的第二和第八個月,但通過良好的日常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控制妊娠期齦炎的發展。
另外,由於內分泌的改變,也影響到正常牙齦齦溝處的細菌成分發生改變,以及牙齦對細菌產物——菌斑的反應發生改變。
在計劃懷孕階段,一定要提前半年左右看牙醫,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其中齲齒、牙周病以及智齒等項目需要在孕期的口腔檢查中重視。
孕期如果有蛀牙、牙齦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的口腔問題會影響準媽媽的飲食,睡眠,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影響腹中寶寶的健康,嚴重的會引起早產和低體重兒,甚至於畸形,而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患齲機率會大大增加,所以孕前的口腔檢查和治療至關重要。
孕期口腔預防工作的重點應是注意口腔衛生,認真使用牙線、刷牙,嚴格控制菌斑,並去除牙石。
事實上,醫生可能會建議你在懷孕中期和懷孕晚期初始階段增加洗牙的頻率,以控制牙齦炎。如果在懷孕期間發現口腔中有任何其他的變化,一定要及時看醫生。
平時保持口腔清潔,科學膳食,堅持早晚刷牙,牙刷毛可以軟一些,避免傷及牙齦;每次進餐後或吃水果後都要漱口,及時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防止細菌在口腔內繁殖。
牙齦炎:孕期發生牙齦炎的話需要更加重視每日口腔的衛生清潔,吃完東西後使用牙線,仔細刷牙,可使用衝牙器,另外在孕中期(4到6月)是可以洗牙以及部分牙科治療。
智齒(孕前):大部分懷孕的媽媽到了該長智齒的年齡,建議孕前把需要處理的智齒處理掉,智齒發炎的話不能立刻進行拔牙,孕期的媽媽會受到很多痛苦,所以特別需要重視。
智齒(孕期):如果在孕期中已經出現了智齒的發炎,首先可以讓牙醫幫忙衝洗膿液,同時在刷牙時儘量往裡刷,堅持使用牙線和衝牙器等輔助清潔,儘量把智齒這塊的食物殘渣清除乾淨,等寶寶落地後再拔除。
另外,在孕期也同樣可以洗牙和補牙,但在孕前更好,因為有些媽媽在看牙的時候會神經緊張,如有疼痛可能會造成宮縮。因此在懷孕前對於牙齒的全方位檢查和口腔問題的徹底解決是確保正常妊娠的重要條件。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河馬牙醫)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