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鏡像)史景遷序言《圍城》英文版(圖)

2020-12-22 搜狐網
 
有獎評新聞
  我們時常聽到這種說法,說是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遠勝於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我想我們怕是過於自信了。請看美國漢學家史景遷先生為《圍城》英文版所寫的前言。史景遷先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可以說是已經入木三分。相比之下,我們對美國的了解,常常似乎還是停留在好萊塢大片的層面。
  《圍城》無疑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傑作。圖為美國新方向出版公司版的《圍城》。

  1937年,是中國處於水深火熱的一年。多年恐嚇、蠶食中國領土之後,日本終於全面開戰,先是在平津地區,緊接著是在上海發動進攻。日本在華北扶植親日政府,迅速鞏固其對該地區的佔領。國民黨炸開黃河堤壩,力圖延緩日軍的進攻。但日軍仍然進逼西南,意在奪取鐵路中樞和水路要道武漢。

  中國在淞滬一帶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抵抗。雙方死傷慘重。但到1937年秋末,中國軍隊開始潰敗,防線失守,而且大多是不戰而退。日軍直取國民黨首都南京。1937年12月,日軍犯下了震驚中外的「南京暴行」,幾十萬中國男女老幼死於非命,倖存者痛不欲生。

  1938年,日本在南京扶植親日政權,與華北的親日政權遙相呼應。武漢失守之後,國民黨軍隊繼續溯江而上,撤過三峽之後在四川重慶設立陪都。

  山河破碎,悽風苦雨。

  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作為錢鍾書筆下的主人公,失意潦倒的方鴻漸開始狼狽登場。方鴻漸在歐洲遊學一年有餘,涉獵文學和哲學,經濟上有親戚資助,生活比較閒適,遺憾的是學分修得太少。

  為了有個學位,出於無奈,方鴻漸與一家騙人的函授學校接洽,弄了一張假文憑。1937方鴻漸乘坐一艘法國郵船,經新加坡回國。留學期間,方鴻漸涉獵甚廣,對如何安身立命卻一無所知,回國時可謂前途無望,身如飄萍。

  此時方鴻漸家中二老舉家逃難,從鄉下到上海,住進了「租界」。上海是座大都市,租界是英、法兩國勢力控制的地方,日本避開租界,攻打中方控制的地區。但方鴻漸文憑是假的,既無謀生的一技之長,又沒有收入來源,只好在1938年離開上海,去「三閭」教書。三閭是所沒有名氣的小大學,地處湖南的僻壤。此前方鴻漸從未聽說過這所大學。到大學後方鴻漸在這裡訂婚,卻不料丟掉了工作。

  方鴻漸心灰意冷,在香港完婚後又回到了上海,但婚姻又開始破裂。

  《圍城》是一部喜劇性傳奇小說,構思非常奇巧。

  但凡重要的藝術作品,同時有幾層意思,《圍城》也不例外。從一個層面上說,《圍城》有自傳色彩。錢鍾書同小說主人公方鴻漸一樣,出身於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0年代去牛津和巴黎留學,1938年初回國。與方鴻漸不同的是,錢鍾書是位成就斐然的學者,中、英文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獲得牛津大學學士學位,論文內容是17、18世紀英國文學作品中對中國的描寫。但同方鴻漸一樣,抗戰初期錢鍾書在中國內地教過書,其同事是來自上海和北平的流亡學者,在西南的昆明市合力興辦一所大學。在昆明和湖南的一所大學短期教書之後,錢鍾書回到上海(1941年),在上海教書、寫作,直到抗戰結束。

  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1941年12月佔領上海租界,關押了租界內的外國人。這樣一來,錢鍾書生活和寫作的地區由親日的南京政權所控制。但與《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錢鍾書似乎得以獨善其身。錢鍾書足不出戶,埋頭寫作研究,與妻子楊絳相守度日。楊絳是位翻譯家和著名劇作家。當時錢鍾書夫婦交往甚少,朋友限於不多的幾位受過很好教育的中國學者和藝術家。1949年解放後,錢鍾書夫婦決定留在中國大陸,並在那裡度過了餘生。

  小說的另一個層面是歷史。《圍城》中錢鍾書很少談到戰爭,沒有戰鬥場面,沒有遊擊隊和日本人的戲劇性衝突,但小說中戰爭無處不在。方鴻漸和另外四人結伴,或坐公共汽車、或坐船、或步行,有時還坐轎,長途跋涉幾個星期,投奔三閭大學那方淨土。相關幾章寫得很精彩,很微妙地介紹了戰亂所造成的影響。

  《圍城》第三個層面說的是中國知識分子,說到當時因過於推崇西方文學和美學而帶來了惡果。錢鍾書認為,中國的正統因此而受到侵蝕,儒家道德體系分崩離析,本來已經面臨困境的中國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在這個問題上方鴻漸倒是無過錯可言,他的謙詞是自己所知甚少,對文化事宜不好妄加評論。但方鴻漸周圍的朋友同事卻毫無顧慮,都是些裝腔作勢、自命不凡的所謂學者。《圍城》的某些章節說的就是這些人自吹自擂,貽笑大方。方鴻漸旅途中遇到不少人,他們很像當時文學界和學界的某些角色。但錢鍾書自己在小說前言中懇請讀者不要把《圍城》當作一部影射小說。

  還有一個層面,說的是男女之間的關係,談及性和婚姻。方鴻漸有相思之苦,其羅曼史又總是陰錯陽差。這方面的描寫非常精彩,雖然帶有諷刺,讀了還是讓人很是惆悵。小說最後五十頁左右寫了婚姻的失敗,其表現水平之高,各種語言的文學作品中能夠寫到這樣的不多。

  有位文學評論家指出,錢鍾書對婚姻如此悲觀,應該是在牛津求學期間讀了大量英國小說的緣故,尤其是伊夫利·沃(EvelynWaugh)和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Huxley)兩位作家對他有很大影響。這位評論家的觀點不無道理。另外,還有一點可能也有關係:錢鍾書寫《圍城》時,他在上海有位關係很近的朋友,是研究福樓拜的專家。當時這位朋友正在翻譯《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不過,我們同時也必須看到,戀愛關係有始無終,方鴻漸優柔寡斷,受到家庭各種壓力,這些方面的細節描寫顯然都絕對是中國特色的。

  最後,或許也是最敗興的,從第一頁開始,《圍城》總離不開令人作嘔的形象。人體———不光是方鴻漸的人體———通過口鼻而一再出錯。暈船、暈機、暈車、吐酒、嬰兒流口水,還有鼻涕。遇到這些描寫,讀者也奈何不得,只能往下讀。或許有人會說,這些描寫可能是受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的影響。也許確實如此,在現代文學和英國18世紀文學方面,錢鍾書都是當之無愧的專家。錢鍾書的這些描寫倒還不僅僅是為了諷刺,他似乎是執意提醒我們,人的純潔可望而不可及,我們的詩情畫意到頭來總是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圍城》1947年第一次出版。他完成了一部有創造力的小說,機智、富有靈性,而又不乏真善。《圍城》無疑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傑作,即便從全球範圍來看,也是一部立於不敗的作品。《圍城》的英文版已經很久沒有面世了。

  新方向出版公司做了件好事,幫助此書與新讀者見面。或許《圍城》無法告訴我們今天的中國正往何處去,但《圍城》肯定可以告訴我們中國所歷經的滄桑。

  朱偉一譯

相關焦點

  • 史景遷最滿意的書是哪本
    [摘要]史景遷精通英文,通曉中文、法文、義大利文和拉丁文,可以通過多種語言文本透視世界背景下的東西交流和互動。《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是他本人最滿意的作品。漢學家史景遷卻別出心裁地從利瑪竇不太著名的《西國記法》切入,進入他的精神世界。500年前大航海時代開啟,利瑪竇試圖用記憶術打開中國大門。他記憶力超群,又掌握了西方傳統記憶術精華,陌生的漢字文章也能過目成誦,還可以倒背如流,讓當時的中國儒生嘆為觀止。史景遷的這本《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巧妙地搭建起了兩個偉大文明相遇的圖景,引領我們步入記憶宮殿,真切地感受西方遇到東方的情境。
  • 姚大力︱字裡行間的史景遷
    他就是史景遷。在此前後,他在一個訪談裡淡定地評論說:大多數社會科學理論的流行都相當短暫,儘管偶然也會遇到馬克思或馬克斯·韋伯那樣影響深遠的理論家。他枚舉不久前還盛行不衰的各種理論說,它們中間的大多數,都在與我們邂逅之後黯然離去(passing us by)。甚至比這時更早幾年,他已在《追尋現代中國》第二版的序言裡宣稱:「無論我選擇什麼樣的理論,它都會被迅速淘汰掉。」
  • 西方人看史景遷了解中國
    從蒙元時期的魯伯克修士、馬可·波羅,到當代的尼克森、基辛格,漢學家史景遷不但寫來華西方人所記的中國經歷,也寫沒來過中國的文人作家如何想像中國。最近,史景遷的重要著作《大汗之國》,由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全新的中譯本。
  • 史景遷簡介
    史景遷(資料圖)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喬納森·斯賓塞),1936年生於英國蘇爾裡,漢學家,美國歷史學會主席。史景遷的中文名字蘊涵了很深的意義:「史」是Spence的中文譯音,「史景遷」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馬「遷」之意。史景遷的妻子金安平,1950年生於臺灣,12歲隨家人移居美國,現為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史景遷曾受教於溫切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1965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教授、歷史系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史景遷以研究中國歷史見長。
  • 妙筆生花史景遷
    讀者對中國近代有興趣,也可以從各類學術專著與教材,知道些翻雲覆雨的歷史大人物,得知鴉片戰爭肇啟列強對中國領土資源的覬覦與蠶食,得知中國從幾千年的帝制轉為民國政體,得知軍閥混戰與日本侵略,得知國共內戰與共產黨的勝利。
  • 專訪史景遷 | 南方周末
    史景遷和太太金安平都是老派而安靜的人。他們不用手機,只用座機。需要看時間的時候,史景遷把手上的手錶摘下來。「我不習慣用你們年輕人的手機來看時間,我連照相機都不用。」(Muto/圖)2013年2月27日晚上七點半,北京大學第二教學樓一樓那個580人座位的大階梯教室已經水洩不通,湧進教室的人們還在增加,這些人中,甚至有從廣西遠道而來的「鐵桿粉絲」。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勉強給自己找了個擺放攝像機的位置。人們在等待一位年近八十的美國歷史學者——史景遷(Jonathan Spence)。
  • 史景遷的浮華
    儘管我確實覺得這部作品很乏味),也不是對史景遷的學術進行刺耳的譏評。把《前朝夢憶》納入史景遷的全部作品,乃至熱的發燙的海外漢學這個大範圍之中,就會清晰的看到這本書已經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方面,很多華語讀者,特別是那些熟諳晚明小品文和明清易代之史的讀者,都會覺得本書味同嚼蠟。史景遷無論怎樣生花妙筆,經過了兩重傳譯,當然比不上張岱文字的精煉優美,字字珠璣。所以,史景遷果然如傳言所說,雖然名氣很大,卻更像一個通俗史學讀物的撰寫者。
  • 史景遷看中國:越模糊越多面也就越靠近真實
    20年後,當他們雙雙赴耶魯教書,芮瑪麗遇到了她最聰明的學生:史景遷,一個剛從劍橋大學來到耶魯的年輕人。據芮瑪麗說,她安排了史景遷最初的學術訓練,赴澳大利亞師從清史大家房兆楹先生。  而史景遷說,芮瑪麗之所以結識房兆楹,是當年胡適引薦房先生及其夫人杜聯喆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編纂清代名人錄。  從英國史轉向中國史,是史景遷所作的最複雜的決定之一。
  • 中西星名對照與考證
    他於20世紀二十年代繪製了《中西對照星圖》(圖2)。他還撰著了《史記天官書恆星圖考》,商務印書館於1927年出版發行。天文學家高魯(1877~1947年)撰《星象統箋》,依荷蘭漢學家施古德所著《星辰考原》載列中西星名對照表。圖2  朱文鑫《中西對照星圖》,採自潘鼐《中國恆星觀測史》增訂本。一些傳教士和外國漢學家對中西星名的對照也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並取得了可觀的成果。
  • 英文版Win10 Build 10537安裝鏡像洩露
    【天極網IT新聞頻道】剛剛,俄羅斯爆料大神@WZOr 如約公布了Windows 10最新版Build 10537的系統安裝鏡像,具體版本號為10537.0.150829-0745。  本次洩露的暫時只有64位英文版,體積約5.23GB。從文件名「MICRO$OFT.WINDOWS.10.CLIENTPRO-CORE.TH2.10537.X64.OEMRET.ENGLISH.DVD-WZT」可以看出它隸屬於新的TH2分支。
  • 講故事的歷史學家:史景遷的寫作、史觀與道德立場
    半個多世紀過去,史景遷早已成為享譽全球的中國史巨擘之一,他主攻清代以後的文化與政治史,對中西文化交流有濃厚興趣,一個貫穿於多部作品中的主題是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國,試圖「改變中國」,但又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敗。
  • Win10 預覽版 10568 英文版 ISO 鏡像洩露下載
    感謝IT之家網友Star2011提供新聞線索IT之家訊 10月18日消息,今天早上IT之家報導了Win10預覽版10568截圖曝光的消息,現在俄羅斯知名爆料人Wzor在推特上放出了Win10預覽版10568 ISO系統鏡像下載,完整版本號為「10568.0.151010-1734
  • 史景遷評英譯《金瓶梅》
    本欄目由21世紀經濟報導和拇指閱讀聯合出品拇指閱讀微信發布微書評+微書摘,查看更多精彩書訊可掃描二維碼  編譯:張鑫毅 許靜雨 錢默存 顏聖聖  最近,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歷時40年翻譯的未刪節英文版  按照著名漢學家史景遷近十年前在《紐約書評》上發表的關於《金瓶梅》的評論,「書中人物來自各行各業:藥材批發商、醫師、客棧老闆、尼姑、士兵、演員、裁縫、服裝珠寶商、接生婆、婊子、包工頭、算命先生、雜耍藝人、銀匠、小販、潑皮、歌妓、僕人、官僚。有大段對各種遊戲的描寫:跳繩、蹴鞠、投壺、骰子。給出了許多物品和服務的價錢:床、從小吃到宴席的各種食物和飲品、房產、人身、衣服、珠寶。
  • 史景遷中國行:漢語不夠好是硬傷
    史景遷資料圖(圖片來自網絡)近一個月的史景遷中國大陸行,很快便成了「歷史」。在他還未離開時,已有幾個說法在流傳。一、一個英國人在美國研究中國。北島也曾在文章裡談到史景遷極像007的扮演者。此番來華,多家媒體說他有如明星。其實,對於一個遠道而來的「傑出史學家」(餘英時語),北大或是哪裡有五六百人來圍觀,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如若應者寥寥才值得反思。史景遷不是到了中國才受追捧,在美國他的作品就暢銷,被譯成多種語言,他的老師的老師費正清也有過讚許,美國歷史學會前會長的名頭也不是虛的。支撐這一切的,歸根還是其文本與思維的魅力。
  • 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與陽光燦爛的日子
    今天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史景遷最新作品《追尋現代中國》,先前出的史景遷寫利瑪竇與西方傳教士在華經歷,以及現今傳教士墓的簡況;二是前幾天關於史景遷系列作品的一個沙龍回顧。史景遷妙筆生花,他關於中國的系列作品,到底都是「追尋現代中國「,今日國際關係紛擾,或許可以回頭看看與西方的交流史。
  • 史景遷最好的書是哪一本?
    《王氏之死》史景遷著 李孝愷譯 李孝悌校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昨天幾個人湊在一起,聊起史景遷的歷史寫作。史景遷的書這兩年出了不少,好多本曾經登上最受喜愛圖書的紅榜。我也讀過幾本,最喜歡的,倒不是他最有名、最暢銷的那本《康熙》,而是《王氏之死》。
  • 史景遷的疑問:「為什麼中國人對我這麼感興趣」
    「史景遷風潮」是2月28日從北大發端的,此後北京的幾場,再加上成都、西安、上海,所到之處,其火爆程度有如春運搶票,淘寶「秒殺」,復旦場的200張票在半小時內被「搶」光,這位現年78歲的美國退休教授,成了華人文化圈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史景遷系列著作的最新出版方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告訴早報記者,史景遷來華,媒體曝光率非常高,大大拉動了書的銷量。
  • 「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圍城》:一部「新儒林」浮世繪
    24年後,錢鍾書的《圍城》一經發表,就震驚了當時文壇。讀者們紛紛把它視為現代版的《儒林外史》——一部「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的諷世之書。《圍城》於此,的確多有傳承。錢鍾書以其融貫中西的淵博學識,以及對留學生活親歷親見的洞若觀火,以他特有的方式對「新儒林」——病態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和人性弱點做了無情的剖析和辛辣的諷刺,表現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尷尬處境。
  • 英文版《紅樓夢》回家 中西文化演繹世界級中國味
    英文版《紅樓夢》回家 中西文化演繹世界級中國味 2017年09月25日 10:08 來源:長江日報
  • 胡若望的疑惑: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歷史謎團
    史景遷,1936年生於英國薩裡郡,耶魯大學榮譽教授;被認為是繼費正清之後第二代漢學家中的代表人物,與孔飛力、魏斐德並稱「美國漢學三傑」。本文來源於《文匯報》整理的史景遷講座,整理:金安平、鄭培凱。史景遷:歷史學者,美國漢學家,代表作《追尋現代中國》《改變中國》。我很喜歡康熙,他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人物,很靈活,這個靈活性一直吸引著我。我在英國長大,在英國劍橋大學學歷史,特別是憲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