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導,可口可樂公司第三次被評為最大塑料汙染者,百事可樂、雀巢緊隨其後,三家公司被評為全球三大塑料汙染企業,在減少塑料垃圾方面「零進展」。
報導指出,在接受調查的51個國家中,可口可樂在海灘、河流、公園等其他場所是被發現的丟棄次數最多的飲料瓶,在BreakFree From Plastic年度審計中被評為全球第一大塑料汙染者。去年,在被調查的51個國家中,可口可樂品牌的塑料垃圾也是最多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3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和聯合利華對六個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每年50萬噸的塑料汙染。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可口可樂公司同樣被評為了「最大塑料汙染者」,可口可樂方面還做出了回應,表示正在努力解決這一至關重要的全球性問題,既要切斷進入海洋塑料汙染物的源頭,也要幫助清理現有汙染。然而一年時間過去了,可口可樂再次獲得這個稱號。
可口可樂公司表示,正在與其他公司合作解決包裝浪費問題,並對聲稱沒有取得進展的說法提出異議。可口可樂一位發言人說:「在全球範圍內,我們承諾到2030年將每瓶都進行回收,這樣一來,它們就不會再亂丟入海洋中。如今,全球18個市場上都可以購買到100%再生塑料製成的瓶子,而且這一數目還在不斷增長。」
百事可樂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該公司正在採取行動來解決包裝問題。他們說,百事可樂已經設定了減少塑料的目標,「包括到2025年將飲料業務中的原始塑料減少35%」,並且還通過相關企業增加重新裝填和重複利用,預計到2025年將避免使用670億隻一次性塑料瓶。
雀巢公司聲明稱,儘管該公司認識到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但在可持續包裝方面正在取得進步:「我們正在加大力度,到2025年我們的包裝100%可回收或可再利用,並減少原始塑料的使用。
塑料垃圾一般又稱白色汙染,是對廢塑料汙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給生態環境和景觀造成的汙染。
目前「塑料汙染」是當今世界重大的「公害」,已成為威脅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除了對環境不利外,海洋中不斷增長的塑料數量還影響著野生動物和人類。數據顯示,有史以來產生的所有塑料廢物中,多達91%尚未在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被回收再焚化。專家表示,這些塑料廢物不會完全降解,而是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最終被海洋生物攝入,影響極大。
為減緩塑料汙染危害,目前多個國家、地區已經開始制定法案,要求限制塑料製品使用;多個企業也開始推行「減塑」措施,如餐飲企業不提供塑料吸管、用紙袋代替塑膠袋,官方積極倡導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全面推進「禁塑」後替代品供給能力建設。
我國商務部近日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的公告,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商務領域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辦法》對商務領域禁塑、限塑提出了明確要求,有望通過完善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制度和程序,推動流通環節市場主體履行好報告義務,從而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加大塑料廢棄物的回收,積極推廣應用替代產品。
今年以來,我國連續出臺一系列措施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不少中外資餐飲企業響應「減塑」行動,推行環保包裝。必勝客日前宣布,2020年底,中國內地所有必勝客餐廳將停止使用塑料吸管,並把現有包裝更換為紙袋或生物降解塑膠袋,預計每年將減少1000多噸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而早在去年年底,在中國的4000多家星巴克門店已經徹底禁用塑料吸管,麥當勞中國的包裝裡也有80%已經實現了紙質包裝。不少茶飲企業,如喜茶、奈雪的茶等也在門店推廣使用紙質吸管,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積極響應。
塑料對土壤、海洋、生物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我國也大力倡導全球塑料汙染治理。不過,在嚴格推行「禁塑令」的同時,也應看到,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塑料替代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尚不盡如人意。以吸管為例,眼下市場上大力推廣的紙質吸管存在著使用體驗差、成本高等問題,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塑料汙染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眾多環節。禁塑限塑目標任務的完成,不僅需要流通環節加強管理,更需要加強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和回收處置的全過程管理,增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形成塑料汙染治理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