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廣州市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方案》在廣州市發改委官網發布。其中提到,2020年底,廣州將禁限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8個品類。明年起,中心六區酒店、賓館不再擺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
塑料汙染治理難,就難在「強人所難」——你要農貿市場賣魚的攤主不提供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買菜的大爺大媽能同意嗎?你要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外賣怎麼送?你要限制快遞企業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快件用什麼包裝?你要酒店、賓館不再擺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酒店、賓館和住客能否嚴格遵守?你要禁止企業生產部分塑料製品,相關企業會不會陽奉陰違?鑑於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應用之廣、用量之大,塑料汙染治理無疑是「強人所難」。
可是,塑料汙染治理就要「強人所難」,否則將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就拿酒店、賓館免費提供的「六小件」來說,如果不強制執行「封殺令」,酒店、賓館就不太可能主動取消,哪怕此舉對酒店降成本有幫助。因為,總會有住客需要,酒店、賓館又不敢得罪他們,怎麼辦?又因為在塑料製品使用上,酒店、賓館與住客站在同一個戰壕裡,所以也別指望住客舉報這種行為。此情此景毫不意外也會在其他應用場景中出現,如餐飲業、快遞業等。靠一紙文件,或幾聲倡議,恐難撼「泰山」。
「強人所難」,勢在必行。第一要狠抓重點領域,力圖「打蛇七寸」,實現以點帶面。重點領域在哪?使用環節,集中在商品零售場所、集貿市場、餐飲堂食、外賣服務、農業生產等領域,任何一個領域被管住了,都將對塑料汙染治理有極大貢獻;生產環節,集中在生產禁限塑料製品企業,企業「拉閘」了,源頭「斷水」了,事情就好辦多了。第二要狠抓監督執法,實行全流程覆蓋,不留監督死角、執法盲區。抓得不緊等於沒抓,「限塑令」為何出臺多年幾乎寸功未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後期的監督執法「掉鏈子」。後來者應該吸取教訓,在這個環節上多給一些力。三要狠抓宣傳引導,求得民心的最大公約數。經過多年輿論及實踐鋪墊,公眾對塑料汙染已有一定認知,但仍嫌不足,有待進正面引導持續發力、輿論監督不斷「敲打」,積聚塑料汙染治理的社會共識。
唯其艱難,知其勇毅。想在塑料汙染治理上不斷取得新突破,走在全國前列,就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善解難題的智慧、愈戰愈勇的毅力。
廣州日報評論員:練洪洋聯繫我們:lilunbu@gz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