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和市生態環境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出臺了《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進一步規範和引導全社會合理適度地消費塑料製品,提高循環使用效率,儘量避免浪費,並儘可能降低和避免塑料製品全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和風險。
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人口規模大,塑料使用量大。近年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新興業態發展,塑料製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快速上升,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面臨著嚴峻形勢和挑戰。
《實施方案》立足上海市實際,按照「禁限一批、替代一批、規範一批」的總體思路,著重強調塑料製品的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和環保處置,從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明確提出了分階段目標和系統性治理要求及任務措施。
在2020年9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強指出,「禁限一批」主要是針對使用量大、洩露風險高、再利用價值低、難以回收或清理的塑料製品,以禁止和限制來實現源頭減量。
「替代一批」主要是考慮到公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垃圾分類工作營造了很好的社會氛圍和工作基礎,再加上近年的綠色技術創新和進步,市場上可替代產品也日益豐富,在部分塑料製品的使用場景和環節可以有條件地實現替代。
「規範一批」主要是進一步規範塑料製品的使用及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實施方案》提出了塑料汙染治理的分階段目標:到2020年,率先在餐飲、賓館、酒店、郵政快遞等重點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基本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到2021年,全市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有效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
到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到2023年,全市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同時,本輪《實施方案》從四個方面同步發力,通過全流程制度設計,推動完善塑料製品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和環境風險管控,形成塑料汙染多元共治體系。
在源頭減量方面,上海將有序限制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四大類塑料製品的使用;同時,推行綠色設計,提升塑料製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
在分類回收方面,上海鼓勵有條件的場所進一步細化可回收物「藍桶」,提高廢塑料的回收比例;推動電商外賣平臺、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在快遞外賣集中的重點區域投放塑料包裝回收設施。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和黃板回收體系,到2023年底基本實現廢舊農膜和黃板全量回收。
在資源化利用方面,上海將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結合上海實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和企業,提高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品類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在環境風險管控方面,上海將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等易向環境洩露的一次性塑料製品。
同時,上海將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開展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汙染的生態環境影響和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確保垃圾焚燒發電等企業的穩定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