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每天進行規律的運動對於身體來說十發有利,但運動的方式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身體能力,運動難免會出汗,所以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那麼運動完喝什麼水呢?運動後不能立刻喝水,而且不要喝冰的水,在休息一會後喝溫開水就好,有些補充體能的水中含有鹽成分,也可以飲用。
運動後喝什麼水
在運動後每15分鐘到半小時,記得要休息一下,並補充水分。一旦嚴重缺水,感到肌肉無力,噁心想嘔吐,可以在飲水中加上半小匙的鹽,以補充流失的鹽分。喝水切忌豪飲猛灌。正確的喝水速度,應該是小口、小口慢慢地喝,身體才能達到良好吸收的效果。
長時間的運動下,流失的汗水中夾著鈉的含量最多,而鈉離子和氯離子的流失就無法適時地調節體液與溫度等生理變化,這時光補充水分可能恐怕不足以應付電解質的流失。一味喝太多的白開水,會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導致低血鈉症。而運動飲料中不但可以補充水分,裡面更含有鈉、鉀、氯等離子及葡萄糖等,也可以補充流失的電解質等。
飲水的溫度以接近室溫為佳。在激烈運動後喝冰開水,容易刺激呼吸及消化系統,影響身體擴張;而過熱的水,容易灼傷口腔、食道,會造成胃部吸收減緩。
運動後多久可以喝水
運動後喝水是人們形成的一種共識,但是運動後多久喝水並非人人都清楚。通常來說,如果運動量很小,出汗量也比較少,可以立即補充水分,以100ml為最佳。之後可以間隔5-10分鐘進行補水。如果是劇烈運動,水分散失比較大的話。則不宜立即補充水分,因為如果此時大量喝水,會刺激胃部。如果實在口渴,最多只能漱口或者飲用不超過50ml的水,要做休整運動例如慢走使人體脫離運動狀態,恢復到正常的狀態。當脈搏恢復至120次/分鐘以下時,才可以進行水分的補充,是以每次100ml為宜,不可以連續大量飲水,兩次飲水的間隔是10分鐘。
運動後要注意什麼
1、運動後切勿大量飲水
運動出汗會使身體丟失水分和電解質,適當補水對維持體液平衡大有裨益,有助促進機體恢復。但如果大量飲水,可能會引起「水中毒」,出現頭暈眼花、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肌肉痙攣等。
2、切勿立即躺下或蹲坐
如果運動後立即躺下或蹲坐,肌肉泵作用消失,回心血量急劇下降,容易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昏倒。所以,建議運動後不要馬上停下來,最好做一些放鬆、整理或拉伸運動,還可以按摩肌肉,能促進疲勞恢復。
3、切勿馬上洗澡
如果運動後馬上洗澡,尤其是水比較涼的情況下,會令汗腺排汗「戛然而止」,熱散發不出來,對身體恢復不利,甚至會引起肌肉痙攣,降低免疫機能,引發感冒、傷風和氣管炎等疾病。建議劇烈運動後應先擦乾汗液,不要吹電風扇或進入很冷的空調房,等不再出汗時再沐浴。
4、切勿盲目進食
運動時,運動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身體的副交感神經相對抑制,消化系統興奮性明顯減弱,腸胃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各消化腺的正常分泌需要在運動結束後20~30分鐘才能恢復,所以建議運動後稍作休息再進食。
作者:chunnuan
責任編輯: 3976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