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之中,君子與小人向來是如涇渭分明般有看天然的分野的,認為他們雙方在德行方面有著無法相比的差別,比如說君子陽剛中正,以造福天下為己任,而小人陰柔偏激,以保全自己的利益為第一考量。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君子和小人有著比較全面的概括,什麼「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濃如醴」,……,總之一句話,雙方是勢如水火的敵對關係,有志君子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將小人從自己的身邊斥退。
這一點,智慧如諸葛亮也曾經告誡過後主劉禪,在《出師表》中,就說「親賢臣而遠小人」與「親小人而遠賢臣」是導致先漢與後漢之所以興隆與傾頹的緣由,其實仔細的想一想,也真的很有一點道理。

因為君子為公,小人為私,君子為義,小人為利,君子為道,小人為欲,彼此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如果不能夠志同道合的話,君子根本就無法去成就自己的事業,因為小人掣肘,甚至會破壞你的事業,更何況有人身居高位,如果有小人從旁邊作祟的話,恐怕還會帶來難以挽回的不利後果。
在《易經》雷水解卦之中,古人就為我們提到了君子應當斥退小人,以求眾朋紛至而共濟蹇難的智慧,認為只有擺脫小人的糾纏,真正的朋友才會誠心的與你交往,如果小人環繞,那麼君子便會避而遠之。

解卦九四爻: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九四爻以陽居陰,居身不正,失位非中,與初六爻相應,身處高位,又是陽剛之爻,近居君爻六五爻之側,乃是本卦中的大用之爻。
因為解卦的要義在於如何解免蹇難及解決驅逐小人的問題,九四爻作為本卦中的陽剛君子,有帶領眾人一起出離蹇難的責任與義務,但是以陽剛之身而居於陰柔之位,所處的位置有失中正,自然難免便會有被小人糾纏不清之像,使君子為下屬之人所累而不足以成功。

那麼,這個能夠對九四爻產生影響的小人是誰呢?自然是六三爻了,上卦震為足,拇居足之下,六三爻居于震卦之下,自然是拇之像,九四爻陽剛之臣,是君主所倚重之人,九二爻與九四爻為同德之朋,在此為國解難之際,二、四都想要共濟蹇難,卻奈何六三爻間於其中,想要藉助九四爻的力量而達到自己的私心。
因為六三爻是「負乘致寇」的人,其貪婪利己之心顯露無遺,如果不能將之斥退的話,九四爻與六五爻之比,六五爻與九二爻之應,都不足以使小人自退,君子也不可能成就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因為小人夾雜其中,不將之疏遠,便無法獲得志同道合的君子相助,憑一己之力想要解除蹇難,恐怕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

小人與君子,是天生的不對付,君子只有解除小人對自己的糾纏,才能獲得志同道合之人的信任,一個與小人糾纏不清的人,陽剛被遮蔽,又怎麼可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朋友不來,自然也就無法共濟蹇難而出離險艱了,所以九四爻雖然居身不正,但還是應當勉力前行,以免因為小人而自毀前程,因為真正的君子,是不會結交身邊有小人之人的,親賢臣而遠小人,則小人遠而賢臣來,大事可濟,是為其益,不知大家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