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導讀]
一個完善的數位化系統,繞不開六個字:面向B端的「產供銷」,和面向C端的「人貨場」。
題圖來自「外部授權」
服裝業毫無疑問是今年疫情中受重創的行業之一,主打潮牌男裝的設計師品牌卡賓服飾,今年上半年收益4.79億元,同比下降了14.5%。但卡賓股價卻從年初最低的1.3港元一路上漲,到12月14日創下新高3.45港元。
資本市場為什麼給出看似矛盾的反應?
究其原因,首先,跟同行相比,卡賓的業績下滑不算嚴重;其次,卡賓雖然整體營收下滑,但今年上半年線上商城營收2.43億元,同比增長近21%,部分彌補了線下門店的下滑。
更重要的原因是,面對著疫情帶來的衝擊和不確定性,企業對於數據和協同需求變的更高,傳統企業正在從流程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從內部協同轉為產業協同。挑戰和機遇並存,「數位化」這個未來最大的確定性已成為企業共識。
現在數據中臺實現了秒級響應,每個爆款追蹤增加了包括周期、動銷、鋪貨、售罄等22個指標綜合性直觀呈現,暢銷爆款的評估指標更加全面性。
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大力投入建設,卡賓的信息化體系可以說非常健全。即便如此,卡賓還是提出2020年是「重塑信息化」的階段,2021年則是 「數位化元年」。
數位化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要重塑?
卡賓服飾信息總監陳培蘭表示,信息化是以產品為中心,更多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不管是OA、ERP,更側重的是流程,數據的特徵是很靜態。但隨著現在線上電商的趨勢,包括新零售的趨勢,數據是動態變化的。
另外,信息化有很多產品,比如ERP、CRM、PLM、OMS、DRP等,各自都是獨立的,還是以PC端為主,業務之間的數據也是分割的,不可能串接在一起,還有一些地方存在一些缺失。
卡賓要從信息化走向數位化,就要完成以下的轉變:
第一,要以用戶為中心,用戶不單單是消費者customer,而是user,產業鏈、供應鏈也是用戶;
第二,要解決企業外部的問題,大家一直著重解決To C,但To B的產供銷能力、供應鏈對卡賓來說也是很大的外部力量;
第三,要以效率為主導,打造任何一個平臺首先考慮效率有沒有提升;
第四,要滿足動態化,因為現在市場變得特別快,卡賓通過釘釘去打造在線化的互動,希望把企業全鏈條數位化進行打通,內外部資源進行連接;
第五,要以移動應用為主,釘釘是作為To B端的移動應用,小程序是面向消費者的移動應用。
陳培蘭坦言,服裝企業信息化系統多,商品SKU多,渠道很多元,經營模式多,數位化轉型過程一定是有困難的。
對此,卡賓採取了「四輪驅動」模式,以「業務中臺+數據中臺」作為中驅,以小程序驅動觸達消費者(To C),以釘釘來驅動供應鏈協同(To B)。
怎麼做?從數據中臺到業務中臺
卡賓從數倉治理入手,把原來的BW和BI全部廢掉,重新搭載一套完整的數倉,稱之為「數據湖」,人貨場300多個標籤和1000個指標都沉澱在數據湖,業務通過「數據湖」拿到他自己想要的數據和指標。
2020年2月,卡賓基本上完成了數據中臺架構的搭建。以數位化驅動業務,數據中臺讓業務數據分析時效層面可提高24倍(從之前的4小時減至現在的5-10分鐘)、滿足無限空間的分析視角,並持續沉澱算法。
依託釘釘和達摩院技術的智能數據助理,提供及時數據趨勢分析,實現人機對話和簡報推送。以商品爆款追蹤為例,以前對爆款的追蹤不夠直觀,指標綜合性不夠,評估比較片面化。現在數據中臺實現了秒級響應,每個爆款追蹤增加了包括周期、動銷、鋪貨、售罄等22個指標綜合性直觀呈現,暢銷爆款的評估指標更加全面性。
接著開始搭建業務中臺。陳培蘭和IT團隊花了大概接近5個月時間,一直在探索和比較,最終基於阿里雲對消費者訂單的引擎、開源組件的引擎,決定業務中臺搭載在阿里雲上進行構建。
業務中臺推翻了以前傳統ERP的構建,提出了5個服務:編碼服務,屬性服務,檔案服務,狀態服務,策略服務。
依託阿里雲底層架構,業務中臺以釘釘做為協同平臺,構建會員、訂單、營銷、內容、用戶、渠道、商品、設計、庫存九大中心,重塑整個業務鏈流程。業務中臺的100多個應用,覆蓋從產業鏈上遊的面料、紡織、印染,到中遊企業鏈的設計、研發、訂貨、採購、生產、銷售、物流,再到產業鏈下遊的全渠道和零售門店。
業務中臺的核心能力是服務,但前提要有數據,數據中臺取名CBDI,它的作用是數據沉澱和數據交互,根據業務中臺來完善數據中臺的全鏈條,再通過業務中臺的五大服務,把流程串接在一起。卡賓給業務中臺取名為CBBP,希望打造的是中心化、在線化、開放化。
To B端釘釘驅動產供銷協同,To C端消費者感知並觸達
一個完善的數位化系統,繞不開六個字:面向B端的「產供銷」,和面向C端的「人貨場」。
卡賓對於消費者的觸達,首先就是把公域流量沉澱到私域流量。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卡賓會把它整合到數據中臺,進行全域數據採集、建模、OneID的匹配,對其交易行為和周期行為進行洞察。
業務中臺則搭載會員中心,做標籤體系,去運營管理客戶。靜態標籤會打入到釘釘端的導購助手進行互動,動態標籤會有一些算法來識別,用戶經常瀏覽哪些商品和種類,通過商品的業務中臺來做場景營銷和智能營銷,再推送到公域和私域,形成一個閉環。
從今年2月份開始,卡賓服飾全員4000多人實現釘釘組織在線,並通過視頻會議、在線文檔、周報、匯報、籤到等進行辦公協同。
組織在線只是一個開端,聚焦在釘釘,卡賓希望達成幾個目標:
第一,全公司的組織績效和效率情況通過數據中臺,通過釘釘進行呈現;
第二,組織協同,釘釘的供應團隊、渠道終端、總部團隊大概四五千人全部在線協同;
第四,打造產銷協同,供應鏈端所需知道的一件衣服的生產工藝、手法、尺寸、報價,都在釘釘進行協同;
第五,導購端的組織協同,卡賓會打造零售助手,不單單是導購,還有零售經理、區域經理,包括每個組織管理者都用零售助手;
第六,內部供應鏈的協同,未來要打造跟電商的內容協同,數據服務共享和數智化驅動。
從4月到9月,卡賓不斷沉澱商品中心和供應協同。近百家供應商以前全部靠電話、郵件、微信溝通,現在全部接入釘釘,在線協同。1.0版本卡賓提供查款、BOM、報打樣、詢報價、交合同、貨跟進和對帳單,現在做2.0的迭代,除了產品列表,還給到供應商這款衣服生產了多少件、BOM的清單、設計圖稿、尺寸表和評款意見。
重塑的效果已初見成效,今年6月,一位卡賓商品運營人員在手機釘釘上的智能數據助理裡,意外發現一條藍白色復古男士牛仔褲的銷售數據曲線異常的好。這款牛仔褲採用了最新的透氣面料,屬於面向市場的新款產品,銷售數據卻完全超出預期,庫存已經不多,馬上就要售罄。
啟動商品加推流程,一個涉及到整個供應鏈的商品加推流程緊急發起。
商品運營人員根據銷售曲線預測出追單數量,向供應團隊發出追單指令,在業務中臺開放產品工藝包(尺寸表、工藝單、BOM清單)權限,面料供應商根據面料需求進行備料及出庫,成衣供應商從釘釘下載工藝包,開始生產排期。產供的不同角色方有條不紊,無縫協同。
7天後,新生產的7000條牛仔褲陸續擺上了卡賓在全國700多家動銷門店貨架。最終這款小單牛仔褲賣成了爆款,全網銷量達到1.5萬件,對於卡賓服飾這樣一個自主設計品牌來說,這已經是很高的單款銷量。
對於市場數據趨勢直接洞察,及時調整生產和營銷計劃,現在在卡賓已經成為了常態。
數據智能感知市場變化,及時決策加推產品,設計師、面料供應商、成衣供應商等多方生態協同,卡賓建立起「感知-反饋-決策-生產-上市」的「雲釘一體」供應鏈,增加了「小單快反」柔性,推動出眾多個性化爆款產品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