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商網2017-01-14 15:06
服裝零售經歷「關店潮」的當下,ZARA卻持續領跑。國內品牌是否能從ZARA式的快速反應供應鏈中蹚出一條路?
傳統模式下的時裝公司,從設計一整個系列、製造樣本、將樣本分發給製造商,到最後產品到達零售店,需要6-12個月的時間。這其中的問題在於,當產品到達實體店進行銷售時,可能已經錯過了當季的流行趨勢;在銷售過程中發現的爆款,又會因為供應鏈無法及時跟上而流失掉一半以上的翻單。
對於款式迭代速度慢、易產生庫存積壓的品牌來說,如何將快反供應鏈落到實處?「傳梭智造」的做法是——快速上新、爆款翻單。
傳梭智造將整個流程從原本的6-12個月縮短到了1個月,每個月都會辦新款發布會,每個月有1000個SKU的款式讓品牌商來選款。對於賣的好的「爆款」,可以小批量、多批次的翻單,在7-14天陸續出貨,物流到店。
要做到這兩點,平臺需要將上遊的面料廠、設計資源以及製造資源連接起來。傳梭智造用「面料互聯」的共享經濟概念,和國內外快時尚品牌的面料供應廠合作開發成品布。這些工廠有很多的胚布庫存,由傳梭智造的顧問團隊提供設計,可以將同樣的胚布做出不同的效果。
平臺沒有設計師,但設有5個設計師管理員。這些曾經是資深設計師的管理員在平臺更多是一個樞紐管理的角色,將平臺外的設計師/設計師工作室聯合起來。公司每個月會發給設計師一本「快反面料冊」,搭配PPT告訴這些設計師需要設計的風格走向、品類、面向的年齡段等等。傳梭智造想要將這些合作設計師的「第三個八小時」利用起來,如果設計的款式被選中,可以獲得營業額提成。
傳梭智造CEO陳建志曾指導過阿里巴巴淘工廠的平臺建設,團隊根據以往的經驗,幫助工廠協同開發「精益管理」的快反流水線。在人員不變、設備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作業方法的改造提高20%的產能。此外,團隊針對快發供應鏈做了一套軟體管理系統(QR-SCM),將工廠的生產進度可視化。品牌方可以在移動端查詢訂單號,了解衣服的裁剪、上線(流水線)、下線、包裝、出貨等實時的生產進度。
阿里巴巴淘工廠主要面向的是線上品牌,為什麼在這次創業中轉而服務線下品牌?陳建志告訴36氪,線上只佔到整體零售份額的20%不到,80%以上仍然是線下,是萬億級別的市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服裝類社會零售總額13484億元。
歌莉婭、歐時力等已經擁有幾十人設計團隊的品牌並不是傳梭製造的主要服務對象,更多的是森馬、美特斯邦威、以純等大眾時尚品牌,或是營業額和品牌形象在第二梯隊的二三線品牌。品牌方可以在平臺上直接選款,可以將企劃案和傳梭智造的快反面料庫匹配協同開發,也可以定製開發。
陳建志談到,服裝B2B平臺大致可分為三種:面料B2B(如搜芽、搜布、百步易買、鏈尚網),批發B2B(如上新、批來批往、一起火),高級定製B2B(紅領)。對於快反供應鏈B2B平臺的傳梭智造來說,面料是它的上遊;有定製的部分,但更多的是直接選款和協同開發。至於批發B2B,上新、批來批往等面向的更多的是街邊的小B商戶,而不是品牌。相對於品牌公司來說,批發市場上新的季節是滯後的,不太重視品牌風格。
之所以選擇做品牌,也和團隊基因有關。2007年陳建志成立亨謙諮詢,為服裝公司提供電商、管理、供應鏈諮詢服務,積累了8000多個品牌。在積累了一定的品牌、設計師和工廠資源後,公司在2016年3月內部孵化了傳梭智造。目前合作品牌50家,合作設計師30+,服裝廠100家左右。
在接單到發單之間,傳梭製造可在中間獲取20%的毛利。不過陳建志表示,今年下半年平臺會逐步改成「半開放式」,讓工廠信息在平臺上呈現出來,當品牌方發布需求時,工廠可根據生產安排來搶單。為了避免飛單的情況,「款式開發」的部分仍然由平臺來做。他認為,款式開發的部分是未來走向開放式B2B很重要的一個抓手,平臺掌握了新款式的整套技術文檔,包含製版、設計稿、面輔料用量明細等等。平臺開放後收取5個點的佣金,降低雙方成本、提高匹配效率,之後會嘗試供應鏈金融。
公司目前50人,CEO陳建志畢業於臺灣實踐大學管理學院,有26年服裝產業經驗,曾指導阿里巴巴淘工廠、快訂、中國質造平臺建設;架構師朱金明有15年服裝產業經驗,阿里巴巴商學院供應鏈課程特邀講師;技術總監宗海波有18年服裝產業從業經驗,曾指導AD,Nike等工廠看板系統,輔導粉紅瑪麗等品牌ERP系統實施;商品總監高曉玉曾任中意服裝貿易協會設計指導專家、高標設計室有限公司藝術總監、英國時尚品牌Burberry設計師。
最後,對於「買手組貨制」是否會成為未來主流的供應鏈形式,陳建志認為買手組貨是一個未來的趨勢,但問題在於很難拼湊起來完整的品牌風格。對於品牌公司而言,不是先有一塊塊「拼圖」,而是要先確立品牌的風格方向。
(來源:36氪 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