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月最大的謠言!最後一條已經騙了我們十幾年!

2021-02-12 雜學雜問

又是一年開學季,不少學子已經拿著錄取通知書開開心心上學去了。但網上有不少「XXX丟失大學錄取通知書,求轉發,希望找到這位同學」的消息,這些消息是真的嗎?
今天為大家梳理了八月朋友圈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能識別幾個呢?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謠言1:有誰認識家住在XX地方一位名叫鄭曉銀的同學,請告訴她,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落在今天乘坐的車上,師傅電話為17******207,肯定很著急,求轉發。謠言2:有誰認識楊貴蘭這個孩子 ,麻煩告知一聲,錄取通知書掉在104路818公交車上的 ,放在新西站調度亭自己去拿,請轉發,日行一善 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能找到這位同學。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關於「鄭曉銀丟失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事,實為虛假消息。類似的信息,朋友圈還曾有「白婭倩、楊雷雷、楊貴蘭同學的準考證丟了,請撥打某電話」等。後經證實,信息多數為犯罪分子用來實施詐騙的假信息,其中的電話號碼多為詐騙吸費電話。此消息有多個不同地點的變種版本,除了在海南東方丟了錄取通知書外,也分別在雲南騰衝、湖南郴州等地丟了通知書,類似謠言在各地出現,除了更換姓名、地名外,其他內容大致相同,然而這些均為虛假信息。實際上,媒體是有一篇關於「某某大學錄取通知書丟了」的真實報導,只是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撿到通知書的司機因怕失主著急,將通知書上的「劉曉銀」誤認成了「鄭曉銀」,就把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上,而後就演變成了這些到處流竄的虛假消息。本來找到通知書就該圓滿結束,卻不料有好事者將原貼的基本信息進行篡改後傳播。所以,在轉發此類消息前,應先進行辨識再行動,謹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友善心進行詐騙。

點評:

  「丟準考證」的謠言大面積集中在六月份,到了八月份的時候,「丟錄取通知書」的謠言也會再次出現。

2

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喪命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藿香正氣不能與頭孢一起吃,今天學校有學生中毒,雖有驚無險,但真是驚心動魄!醫生說,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科普知識!傳播也是一種美德!也能救人一命!馬上夏天了,難免中暑,中暑了,要注意。轉發者功德無量……

真相:

藿香不論是作為植物還是藥材,對人體總體沒啥危害。藿香和頭孢沒有禁忌,二者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兼容」。並不是說上面的言論就是完全無憑無據的。這裡面的問題,主要出在頭孢和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當中。藿香正氣水和一部分頭孢類藥物的確不能同服,平時應該避免,但後果也並沒有網傳的「馬上喪命」那麼誇張。藿香正氣水中約40%~50%是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內氧化成乙醛,繼而氧化成乙酸,乙酸很容易進一步代謝而排出體外。但部分頭孢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如果同時服用,藥物會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成乙酸,造成服藥者體內乙醛聚集,引起人體不適,嚴重的情況下,可能誘發胸痛、驚厥、低血壓、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心動過速甚至心肌梗死等中毒反應,也就是「雙硫侖樣反應」。但即便同服了頭孢類藥物和藿香正氣水,也無需太恐慌。只有在大量飲酒並大量服藥的極端情況下,才有可能會導致死亡。而每支藿香正氣水只有10毫升,酒精含量也只有四五毫升,一般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即使有輕微的「雙硫侖樣反應」,也不會「馬上喪命」。

點評:

藿香正氣水還有因為其他謠言登上頭條的時候,如足癬、小兒消化不良,好像就沒有什麼是它不能治的。

3

傳銷將合法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好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全國正式推出所有互助平臺,不管你做任何互助平臺,都是合法的,小投資,人民致富,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央視財經頻道每晚播出扶貧致富,籠統中國市場,資金儘量不流入外國公司!

真相:

經核實,這些網傳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網文雖聲稱「傳銷正式取消」一事是由「國務院批准」,但這個「重磅」消息的發布時間、背景和詳細信息等,卻全都語焉不詳。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些文章全文充滿各種語病,甚至連「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這句簡單的話都有嚴重歧義。很難讓人相信,相關消息是由「國務院批准」的。查閱多家權威媒體,沒有發現任何與此「新政策」相關的新聞。登錄中國政府網,亦未發現有相關「新政策」出臺。相反,近期有關警方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報導屢見不鮮。可見,網傳文章提及的「新政策」根本不存在,而警方也仍在打擊非法傳銷組織。

點評:

傳銷已經成為危害社會的一顆「毒瘤」,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家破人亡,合法是不可能合法的,切勿輕信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製造出的洗腦謠言。

4

2019年知青補償政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知青有社保補貼:知青下鄉期間視同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手續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插隊和兵團一樣待遇。目前退休金不足每月4000元的,每月補600元;不足6000元的,每月補300元;不足8000元的,每月補100元;超過8000元的,每月補50元。
下鄉時間不足三年的,按上述檔次的百分之80補償;不足六年的,百分之百,超過六年不滿十年的,百分之120;十年以上的,百分之150。各省市可以根據本地區的財政狀況,提高此比例,但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50。

真相:

社保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從未聽過類似「知青養老補償金」方案。目前該局沒有接到此方面的任何文件。經省人力社保廳向國家人力社保部核實,人力社保部門沒有專門針對知青制定出臺增加養老金補貼的政策。因為從未收到關於2019年企業養老金調整的相關文件,所以現在仍然執行2015年出臺的企業養老金調整辦法。一切消息還是要以官方網站發布為準。國內其他地方也有類似假消息,針對以上老知青補貼方案,青島市人社局闢謠網傳消息不實,老知青補貼方案系謠言。廣州市民政局表示未收到文件。廣大網友切勿信謠傳謠造謠。

點評:

如果遇到假的「官宣」,別輕信,可以先向有關部門求證。

5

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8月15日起禁止所有居民赴臺旅遊,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9月10日撤離完畢。10月1日起,所有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有序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特此公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

真相:

官方原公告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公告裡並無傳言提到的其他政策。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指出,政策內容一切都以官網公告為主,非公告的內容都不屬於真實。謠言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部分,第一段為暫發自由行籤證的公告原文,第二段為公告的官網截圖,第三段為"新增傳言",原官網並未有這段公告,這一段內容與原公告並不相符。

點評:

  有圖未必有真相,辨別謠言要理性。涉及到重要消息的,更要耐心嚴謹求證,決不能以訛傳訛。

6

這3種隔夜菜恐致癌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以下三種隔夜菜,真的應該扔掉!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遠比你想像的危險!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第一,隔夜的綠葉類蔬菜:相對於肉類,隔夜的綠葉蔬菜更加危險,由於部分綠葉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研究顯示,放置六個小時以後,這蔬菜裡的硝酸鹽含量就會明顯升高,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內,如果進一步與蛋白質結合,就形成了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是誘發胃癌,食管癌的元兇。第二,隔夜的海鮮:魚、蝦、螃蟹、貝殼等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隔夜之後的海鮮,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還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且海鮮放久了,也容易滋生細菌。第三,隔夜的銀耳和蘑菇: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熬了銀耳蓮子湯或者蘑菇湯,一旦過夜營養成分就會減少並產生有害成分;同樣的道理,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細菌也會超標。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成為致癌物。蔬菜水果海鮮都是好東西,但要吃出健康,一定要吃新鮮的;所以份量的拿捏很重要,根據家人的數量及食量,不要一次煮太多,有些食物煮過吃不完再放冰箱過夜,不僅養份都流失了,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另外,很多人都知道,亞硝酸鹽會致癌,卻不知道,一次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還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亞硝酸鹽攝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嚴重的話會發生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

真相:

「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是錯誤的,亞硝酸鹽不是致癌物,亞硝胺才是。以每日攝取蔬菜的量來說,都不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攝取量。顏宗海醫師也表示: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非常微量,人體也能自然代謝,要一路形成亞硝胺,其實非常困難,不必過度恐慌。醫生建議熟食沒吃完要趕緊放冰箱保存,最好在未開動前就將飯菜保存在保鮮盒內,能避免沾到口水降低微生物滋生。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青菜及水果、以及多酚類與維生素E的食物,可抑制亞硝酸鹽在腸胃直接合成亞硝胺外,多攝取富含纖維類食物及單獨多喝優酪乳或養樂多,可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減少這些腸道細菌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大幅上升、長期吃致癌」的說法也是子虛烏有。經中國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體驗中心的檢測,從六個對照組的隔夜菜實驗觀察亞硝酸鹽含量,並沒有顯著上升,而且遠低於國家標準中的最低限量4mg/ kg;銀耳生長几乎不接觸土壤,更別說從土壤中吸收硝酸鹽了,而且銀耳中並不含硝酸鹽還原菌,加上在泡發之後,其中的硝酸鹽含量為原先的1/10 了,遠低於許多葉菜類中的含量。

點評:

  亞硝酸鹽又雙叒叕來「謠鹽」惑眾。

7

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在40度的溫度下,如果瞬間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我的一個病人,就只是進了家門洗個冷水腳,他的眼睛就看不清楚了,然後就昏倒,只有耳朵聽得到聲音,他嚇壞了,來就診,是毛細血管突然收縮引起的。天氣熱,喝冰水需要在室內溫度適應30分鐘以後,才可以慢慢喝冷水,或是喝與體溫36度一樣的溫水。我見過一個身體非常壯碩的男性,遇見他也來做體檢,我驚訝發現他中風了。他告訴我說:「不久前大熱天的中午,回到家為了快速消暑,馬上就到浴室內淋冷水澡,當下覺得嘴巴合不起來,立刻叫救護車送醫才撿回一命,但一手一腳不聽使喚」,大熱天忌衝冷水消暑,會引起血管急速收縮,轉知家裡的小孩、大人都要注意一下!最近天氣異常,太熱喝冷水/飲料,也不適合大口狂飲,宜用吸管慢慢飲用降溫,愛家人,請傳遞出去。

真相:

「不管是人體皮膚還是血管,都適用於熱脹冷縮的原理。當我們身處高溫時,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確實會收縮。」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但人體內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具備強大的調節機能,健康人群在高溫天氣喝冷飲,基本不可能導致血管爆裂。儘管傳言過於誇張,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飲,可能會引起局部痙攣和不適,如胃腸痙攣、頭疼等現象,但症狀較輕可以很快緩解或改善。專家建議,天氣炎熱最好喝溫開水,因為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攝入大量冷飲,血管會迅速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朱毅提醒,尤其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年老體弱者,血管彈性和具體調節適應能力差,要儘量避免突然、急劇的溫度變化,不要大口喝或者吃冷飲,可以選擇細嚼慢咽,從而減少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

點評:

8

「彎腰低頭」容易導致主動脈剝離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這是一條安全警訊。前不久,臺灣海基會前主席江丙坤先生不幸逝世,原因是"主動脈剝離"。當時是他的手機掉落地上,在彎腰揀取時,突然昏倒,就這樣走了。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也是在新聞採訪中,彎下身去揀掉在地上的籤字筆,出現主動脈剝離,當場斷氣,一時震驚了美國政界與社會。為此,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務必小心!拾落地的東西時,應避免習慣性地彎腰,改用「下蹲的姿勢"較為安全!一定要重視這一經驗!生命是寶貴的。 

真相: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主動脈剝離目前在臨床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可以判斷。多家媒體都有報導,江丙坤先生本身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病史且心臟裝有支架,推測事發當晚氣溫驟降,造成心臟血管再次堵塞,導致身體不適、突然昏迷而送醫急救;雖然已動手術急救加裝葉克膜,但因為江丙坤先生年事已高,心臟血管脆弱出現主動脈剝離,且血管堵塞嚴重,心肌出現大面積壞死,經搶救後仍辭世。江丙坤先生發生主動脈剝離,是結合了身體健康狀況、病史、氣溫驟降、年事已高等等因素,不是彎腰揀取手機這因素造成的。謠言提到的「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確實真有此人,他是Harold Lee Washington,在1983年至1987年間擔任芝加哥市長,是該市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市長。市長確切死因為心臟病發,和他本身的高血壓、高膽固醇有關。

點評:

忽略前因後果、誇大其詞可不是一個好習慣,多鍛鍊保持健康才是珍愛生命的表現。

9

礦泉水暴曬後變毒水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因為太陽的高溫會讓塑料分解,裡面的有毒物質會融入到水裡。如果喝了這樣的水,對身體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更有致癌的風險,是萬萬不能喝的。

真相:

隨手拿起一瓶礦泉水,會發現在瓶底有一個三角形符號,裡面還有一個數字「1」,在符號下方標著「PET」三個字母。這個PET就代表著製作礦泉水瓶的材料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這種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在日常中的化學性質相對是比較穩定的,不僅抗酸抗鹼耐油脂,還能經受住大多數溶劑的腐蝕,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用來裝水和飲料等液體的食品級塑料。而它的熔點更是在250攝氏度以上,要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攝氏度以上。有時候我們往礦泉水瓶裡倒熱水,礦泉水瓶只是會發生形變,但不會產生有毒的化學物質,更不會溶解到水中。

點評:

10

洗澡先洗頭,會暈倒在浴室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我們總是經常聽到人們在洗澡時摔倒後中風,為什麼不會摔在其他地方?一位國家體育理事會教授告訴我,在洗澡時不要先洗頭,理應先清洗身體其他部位。這是因為當頭部潮溼和寒冷時,血液將流向頭部取暖。如果血管收窄,很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請務必提高警覺,以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就像一個裝滿熱水的玻璃杯,然後用冷水填充。發生了什麼事?玻璃會破裂!!!我們的體溫很熱,水很冷,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淋浴身體或頭部,由於血管破裂,導致致命。由於錯誤的沐浴方法,我們可能會中風,或導致偏頭痛。

真相:

中風、偏頭痛和對體溫的影響,跟洗澡順序、洗澡時不要先洗頭都沒有關係。
洗澡暈倒的病人還是很常見的,每年都會遇到,跟先洗哪個部位無關。有些專家認為,一般情況下,不論洗澡順序如何,都不會誘發猝死,除非身體本身有基礎性問題。水溫、浴室內外巨大的溫差,都能讓人體血管突然急劇地收縮或者擴張,如果個體血壓調節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導致暈倒。一般健康人群或年輕群體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通常都發生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長期臥床者等群體身上。關於玻璃杯的比喻也不合理,玻璃杯是突然間的熱脹冷縮,而我們人體內的溫度都是恆定的,只有皮膚上的溫度會有些微的變化,大約在1~2℃之間,並不是像玻璃杯會有這樣的劇烈溫差。

點評:

洗澡時,保持浴室通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患者,洗澡時用溫水,冬季別貪熱,夏季別圖涼。

來源:謠言過濾器(ID:wx-yyglq)

相關焦點

  • 【提醒】這是8月最大的謠言!最後一條已經騙了我們十幾年!
    點評:傳銷已經成為危害社會的一顆「毒瘤」,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家破人亡,合法是不可能合法的,切勿輕信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製造出的洗腦謠言。5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危害指數:★★★謠言內容: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提醒」這是6月最大的謠言!最後一條已經騙了我們十幾年!
    今天給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讓我們共同淨化、維護我們的網絡環境吧。1945年9月在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原子彈。」其實,這條網傳消息來自於俄羅斯諷刺新聞網站Panorama.pub的一篇惡搞文章。今年3月3日,俄羅斯網站Panorama.pub發布了一篇題為《到2020年,日本最終放棄微波爐》的文章。而實際上,Panorama.pub只是一個諷刺新聞網站而已,它發布的所謂新聞都不是真的,都是虛構的。
  • 9月朋友圈8大謠言!最後一條已經騙了我們十幾年!
    真相:經核實,這些網傳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網文雖聲稱「傳銷正式取消」一事是由「國務院批准」,但這個「重磅」消息的發布時間、背景和詳細信息等,卻全都語焉不詳。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些文章全文充滿各種語病,甚至連「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這句簡單的話都有嚴重歧義。
  • 騙了我們十幾年!這些謠言千萬別信!
    點評:傳銷已經成為危害社會的一顆「毒瘤」,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家破人亡,合法是不可能合法的,切勿輕信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製造出的洗腦謠言。: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被「致癌」的中國人:這8條謠言裡,你被哪一條騙過?
    有些謠言完全沒科學依據,這一觀點認為有些「酸性食物」會導致人的血液變酸,繼而增加患癌風險。因此要多吃健康的「鹼性食物」,比如綠葉蔬菜和水果。 事實上這套偽科學理論編造者早在2018年11月就被美國官宣破產,所提倡的鹼性飲食療法可以減肥、治療癌症等也被推翻。經過美國加州其創造的偽理論也破產。 6.味精超過100℃會致癌?
  • 這是10月最大的謠言,別信!
    已經進入11月了  感嘆時光的飛快啊  (因為有國慶小長假~)  但謠言卻絲毫沒有「鬆懈」  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  藉此  5身份證上貼創可貼就能防止消磁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國慶放假期間,網上流傳一條「教你如何防止身份證消磁」的信息。找到證件右下角出現的長方形印子,也就是晶片位置。
  • 2020年8月房地產市場「10大」謠言井噴
    中國地產圈盛產謠言,但最近很多謠言的段位明顯超過了之前:為什麼8月中國樓市會出現這麼多的謠言?其實核心還是因為政策面出現了搖擺,寬鬆的人才政策與收緊的約束調控都開始出現,導致市場吃瓜群眾也不知道大趨勢是收緊還是寬鬆。簡單的看看最近的樓市謠言!首先:契稅上漲到3-5%?
  • 7月關注度最高的謠言都在這了,最後一條最害人!
    7月已經結束,「腦洞」又造出新謠言,舊謠言不甘被遺忘,「創新」之後也再現網絡。你和你身邊的小夥伴都被哪些謠言「套路」了?一起來看看吧!1、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疫苗都是日本援助的?長春長生公司被曝疫苗造假之後,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擔憂和憤怒之情。
  • 2月朋友圈謠言TOP10:這一條價值1個億!-朋友圈,謠言,闢謠 ——快...
    謠言止於智者。雖然說網上謠言紛亂不斷,朋友圈更是已經淪陷,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睜大眼睛,不要輕易被人迷惑。現在,微信官方整理出了2017年2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一起來戳穿它們!如果你收到一條祝賀順豐成功上市領取紅包的信息,在任何環境下請不要打開它,且立即刪除它。如果你打開了它,你會被盜取你手機裡所有相關信息。這是一個新的病毒,已經確認了它的危險性,而殺毒軟體不能清除它。它的目標是盜取手機聯繫人信息、手機綁定的銀行信息。」
  • 被「致癌」的中國人:這些謠言裡,你被哪一條騙過?
    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謠言,如果無法分辨這些謠言的話,就會造成各種各樣的悲劇。下面,我們就來來盤點下各類癌症謠言。 癌症謠言1:適度喝酒,有益健康?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句專坑中國人的「健康建議」。藉由這句流傳甚廣的廣告詞,酒廠和酒友們還順理成章形成了更多「飲酒健康論」。
  • 媒體:中國霾比倫敦霧安全系11月最大謠言
    (原標題: 這是11月最大的謠言! )  中國霾比倫敦霧安全?  「食肉菌」真的會吃肉?  國際奧委會禁止轉基因食品?  這些謠言靠不靠譜,我們告訴你真相。  謠言1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  謠言 :近日,「北京霧霾發現耐藥菌『人類最後的抗生素』將束手無策」的文章引發關注。
  • 汽車圈的5個謠言,騙了國人20年,都是過去式了!
    近年來,汽車行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購置了自己的愛車,但是汽車是有很大學問的,不僅僅需要學會如何駕駛汽車,了解汽車的駕駛技巧、汽車結構、如何保養、如何維修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網絡非常發達,在網上經常能看到關於汽車各種各樣的帖子,有些是非常實用的,而有些便純屬謠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汽車圈的
  • 汽車這5個謠言一傳就是十幾年,不要說新司機,老司機都有相信的
    , 其中五輛車的「謠言」流傳了十幾年, 別說新司機, 老司機相信。謠言1 :空檔滑行省油, 這是以前很多老司機最喜歡的省油小技巧,在下坡和平坦的路上,用於進行空檔滑行降低油耗, 確實,這以前有改善油耗的效果, 最初多使用化油器,如果把換檔位置掛在空檔上,不需要供給怠速時駕駛使用的動力,所以可以節約一部分燃料, 但是,現在由於安全和技術的進步,在車輛發動機未啟動的狀態下無法停止,方向盤被鎖定,因此該停止滑動方式幾乎不能使用,
  • 謠言傳播的8½定律(上)
    (文/Taylor Clark)如果我也不好騙,你也不好騙,為何有些天方夜譚就經久不衰呢?不管多疑還是輕信,我們總會在某一時刻中了謠言的招。在我們注意到之前,謠言會悄悄繞過精神防線。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好騙。但是謠言若具備一些特徵,就特別可能卸掉我們的防備,讓人信以為真,竭力傳播。
  • 百度知道公布《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
    【IT168 資訊】2014年已經結束,在2015年新年伊始,讓我們從破除謠言、開啟更理性的生活開始。謠言是整個社會的毒瘤。為了讓真相曉之於眾,破除謠言的侵害,2015年1月13日,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聯合百度知道,為大家盤點《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
  • 【闢謠】這個冬天,不要再被這些謠言給騙了!
    謠言: 喝酒能驅冬寒真相:人喝酒後酒精刺激體表毛細血管擴張變粗,使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會感知到溫暖。但這只是皮膚表皮的短暫性發熱。喝酒後人體熱量的消耗增加,通過皮膚會急速散發消耗體內熱量,這種消耗比酒精供給的熱量要多。熱量產生速度跟不上散失速度,就會導致體溫下降,人會感覺冷。所以喝酒不僅不能暖身,還容易使人感冒。
  • 一條假銀行轉帳簡訊騙走8頭牛!警方在此徵集此類線索!
    一條假銀行轉帳簡訊騙走8頭牛!警方在此徵集此類線索!騙走8頭牛??!!2020年10月27日錫林浩特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牧民齊某報警稱:張某以買牛為由,騙走其8頭牛,價值10萬元人民幣...
  • 8月謠言:老套路 新花樣
    經警方進一步偵查,7月30日,靖西警方以涉嫌虐待罪向靖西市人民檢察院提請逮捕,經靖西市檢察院批准,8月3日,公安機關依法對犯罪嫌疑人黃某某執行逮捕。經鑑定,女童傷情為輕微傷,目前已經康復,精神狀態良好,現與母親共同生活,其母已經申請變更撫養權。
  • 求真|關於疫情,這8條信息是謠言!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各類關於疫情的謠言五花八門。現給大家梳理一下目前最新傳播的「疫情謠言」,希望大家在做好防護的同時能夠理性看待,客觀分析,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 【闢謠】關於疫情,這8條信息是謠言!
    未有通知【謠言】近日,一條「教育部正式通知」的消息引發大量關注,該消息稱,今年高考延期至6月26日、27日舉行。並且該網傳消息自稱是出自於「2月29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的內容,但經查證,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並未涉及高考延期相關內容。【真相】經查證,教育部官網及官微均未發布有關2020年高考延期的正式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