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謠言1:有誰認識家住在XX地方一位名叫鄭曉銀的同學,請告訴她,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落在今天乘坐的車上,師傅電話為17******207,肯定很著急,求轉發。謠言2:有誰認識楊貴蘭這個孩子 ,麻煩告知一聲,錄取通知書掉在104路818公交車上的 ,放在新西站調度亭自己去拿,請轉發,日行一善 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能找到這位同學。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關於「鄭曉銀丟失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事,實為虛假消息。類似的信息,朋友圈還曾有「白婭倩、楊雷雷、楊貴蘭同學的準考證丟了,請撥打某電話」等。後經證實,信息多數為犯罪分子用來實施詐騙的假信息,其中的電話號碼多為詐騙吸費電話。此消息有多個不同地點的變種版本,除了在海南東方丟了錄取通知書外,也分別在雲南騰衝、湖南郴州等地丟了通知書,類似謠言在各地出現,除了更換姓名、地名外,其他內容大致相同,然而這些均為虛假信息。實際上,媒體是有一篇關於「某某大學錄取通知書丟了」的真實報導,只是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撿到通知書的司機因怕失主著急,將通知書上的「劉曉銀」誤認成了「鄭曉銀」,就把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上,而後就演變成了這些到處流竄的虛假消息。本來找到通知書就該圓滿結束,卻不料有好事者將原貼的基本信息進行篡改後傳播。所以,在轉發此類消息前,應先進行辨識再行動,謹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友善心進行詐騙。點評:
「丟準考證」的謠言大面積集中在六月份,到了八月份的時候,「丟錄取通知書」的謠言也會再次出現。
2
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喪命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藿香正氣不能與頭孢一起吃,今天學校有學生中毒,雖有驚無險,但真是驚心動魄!醫生說,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科普知識!傳播也是一種美德!也能救人一命!馬上夏天了,難免中暑,中暑了,要注意。轉發者功德無量……真相:
藿香不論是作為植物還是藥材,對人體總體沒啥危害。藿香和頭孢沒有禁忌,二者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兼容」。並不是說上面的言論就是完全無憑無據的。這裡面的問題,主要出在頭孢和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當中。藿香正氣水和一部分頭孢類藥物的確不能同服,平時應該避免,但後果也並沒有網傳的「馬上喪命」那麼誇張。藿香正氣水中約40%~50%是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內氧化成乙醛,繼而氧化成乙酸,乙酸很容易進一步代謝而排出體外。但部分頭孢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如果同時服用,藥物會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成乙酸,造成服藥者體內乙醛聚集,引起人體不適,嚴重的情況下,可能誘發胸痛、驚厥、低血壓、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心動過速甚至心肌梗死等中毒反應,也就是「雙硫侖樣反應」。但即便同服了頭孢類藥物和藿香正氣水,也無需太恐慌。只有在大量飲酒並大量服藥的極端情況下,才有可能會導致死亡。而每支藿香正氣水只有10毫升,酒精含量也只有四五毫升,一般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即使有輕微的「雙硫侖樣反應」,也不會「馬上喪命」。點評:
藿香正氣水還有因為其他謠言登上頭條的時候,如足癬、小兒消化不良,好像就沒有什麼是它不能治的。3
傳銷將合法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好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全國正式推出所有互助平臺,不管你做任何互助平臺,都是合法的,小投資,人民致富,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央視財經頻道每晚播出扶貧致富,籠統中國市場,資金儘量不流入外國公司!真相:
經核實,這些網傳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網文雖聲稱「傳銷正式取消」一事是由「國務院批准」,但這個「重磅」消息的發布時間、背景和詳細信息等,卻全都語焉不詳。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些文章全文充滿各種語病,甚至連「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這句簡單的話都有嚴重歧義。很難讓人相信,相關消息是由「國務院批准」的。查閱多家權威媒體,沒有發現任何與此「新政策」相關的新聞。登錄中國政府網,亦未發現有相關「新政策」出臺。相反,近期有關警方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報導屢見不鮮。可見,網傳文章提及的「新政策」根本不存在,而警方也仍在打擊非法傳銷組織。點評:
傳銷已經成為危害社會的一顆「毒瘤」,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家破人亡,合法是不可能合法的,切勿輕信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製造出的洗腦謠言。4
2019年知青補償政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知青有社保補貼:知青下鄉期間視同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手續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插隊和兵團一樣待遇。目前退休金不足每月4000元的,每月補600元;不足6000元的,每月補300元;不足8000元的,每月補100元;超過8000元的,每月補50元。真相:
點評:
如果遇到假的「官宣」,別輕信,可以先向有關部門求證。5
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8月15日起禁止所有居民赴臺旅遊,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9月10日撤離完畢。10月1日起,所有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有序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特此公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真相:
官方原公告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公告裡並無傳言提到的其他政策。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指出,政策內容一切都以官網公告為主,非公告的內容都不屬於真實。謠言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部分,第一段為暫發自由行籤證的公告原文,第二段為公告的官網截圖,第三段為"新增傳言",原官網並未有這段公告,這一段內容與原公告並不相符。點評:
有圖未必有真相,辨別謠言要理性。涉及到重要消息的,更要耐心嚴謹求證,決不能以訛傳訛。
6
這3種隔夜菜恐致癌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以下三種隔夜菜,真的應該扔掉!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遠比你想像的危險!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第一,隔夜的綠葉類蔬菜:相對於肉類,隔夜的綠葉蔬菜更加危險,由於部分綠葉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研究顯示,放置六個小時以後,這蔬菜裡的硝酸鹽含量就會明顯升高,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內,如果進一步與蛋白質結合,就形成了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是誘發胃癌,食管癌的元兇。第二,隔夜的海鮮:魚、蝦、螃蟹、貝殼等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隔夜之後的海鮮,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還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且海鮮放久了,也容易滋生細菌。第三,隔夜的銀耳和蘑菇: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熬了銀耳蓮子湯或者蘑菇湯,一旦過夜營養成分就會減少並產生有害成分;同樣的道理,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細菌也會超標。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成為致癌物。蔬菜水果海鮮都是好東西,但要吃出健康,一定要吃新鮮的;所以份量的拿捏很重要,根據家人的數量及食量,不要一次煮太多,有些食物煮過吃不完再放冰箱過夜,不僅養份都流失了,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另外,很多人都知道,亞硝酸鹽會致癌,卻不知道,一次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還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亞硝酸鹽攝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嚴重的話會發生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真相:
「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是錯誤的,亞硝酸鹽不是致癌物,亞硝胺才是。以每日攝取蔬菜的量來說,都不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攝取量。顏宗海醫師也表示: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非常微量,人體也能自然代謝,要一路形成亞硝胺,其實非常困難,不必過度恐慌。醫生建議熟食沒吃完要趕緊放冰箱保存,最好在未開動前就將飯菜保存在保鮮盒內,能避免沾到口水降低微生物滋生。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青菜及水果、以及多酚類與維生素E的食物,可抑制亞硝酸鹽在腸胃直接合成亞硝胺外,多攝取富含纖維類食物及單獨多喝優酪乳或養樂多,可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減少這些腸道細菌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大幅上升、長期吃致癌」的說法也是子虛烏有。經中國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體驗中心的檢測,從六個對照組的隔夜菜實驗觀察亞硝酸鹽含量,並沒有顯著上升,而且遠低於國家標準中的最低限量4mg/ kg;銀耳生長几乎不接觸土壤,更別說從土壤中吸收硝酸鹽了,而且銀耳中並不含硝酸鹽還原菌,加上在泡發之後,其中的硝酸鹽含量為原先的1/10 了,遠低於許多葉菜類中的含量。點評:
亞硝酸鹽又雙叒叕來「謠鹽」惑眾。
7
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在40度的溫度下,如果瞬間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我的一個病人,就只是進了家門洗個冷水腳,他的眼睛就看不清楚了,然後就昏倒,只有耳朵聽得到聲音,他嚇壞了,來就診,是毛細血管突然收縮引起的。天氣熱,喝冰水需要在室內溫度適應30分鐘以後,才可以慢慢喝冷水,或是喝與體溫36度一樣的溫水。我見過一個身體非常壯碩的男性,遇見他也來做體檢,我驚訝發現他中風了。他告訴我說:「不久前大熱天的中午,回到家為了快速消暑,馬上就到浴室內淋冷水澡,當下覺得嘴巴合不起來,立刻叫救護車送醫才撿回一命,但一手一腳不聽使喚」,大熱天忌衝冷水消暑,會引起血管急速收縮,轉知家裡的小孩、大人都要注意一下!最近天氣異常,太熱喝冷水/飲料,也不適合大口狂飲,宜用吸管慢慢飲用降溫,愛家人,請傳遞出去。真相:
「不管是人體皮膚還是血管,都適用於熱脹冷縮的原理。當我們身處高溫時,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確實會收縮。」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但人體內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具備強大的調節機能,健康人群在高溫天氣喝冷飲,基本不可能導致血管爆裂。儘管傳言過於誇張,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飲,可能會引起局部痙攣和不適,如胃腸痙攣、頭疼等現象,但症狀較輕可以很快緩解或改善。專家建議,天氣炎熱最好喝溫開水,因為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攝入大量冷飲,血管會迅速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朱毅提醒,尤其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年老體弱者,血管彈性和具體調節適應能力差,要儘量避免突然、急劇的溫度變化,不要大口喝或者吃冷飲,可以選擇細嚼慢咽,從而減少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點評:
8
「彎腰低頭」容易導致主動脈剝離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這是一條安全警訊。前不久,臺灣海基會前主席江丙坤先生不幸逝世,原因是"主動脈剝離"。當時是他的手機掉落地上,在彎腰揀取時,突然昏倒,就這樣走了。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也是在新聞採訪中,彎下身去揀掉在地上的籤字筆,出現主動脈剝離,當場斷氣,一時震驚了美國政界與社會。為此,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務必小心!拾落地的東西時,應避免習慣性地彎腰,改用「下蹲的姿勢"較為安全!一定要重視這一經驗!生命是寶貴的。真相: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主動脈剝離目前在臨床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可以判斷。多家媒體都有報導,江丙坤先生本身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病史且心臟裝有支架,推測事發當晚氣溫驟降,造成心臟血管再次堵塞,導致身體不適、突然昏迷而送醫急救;雖然已動手術急救加裝葉克膜,但因為江丙坤先生年事已高,心臟血管脆弱出現主動脈剝離,且血管堵塞嚴重,心肌出現大面積壞死,經搶救後仍辭世。江丙坤先生發生主動脈剝離,是結合了身體健康狀況、病史、氣溫驟降、年事已高等等因素,不是彎腰揀取手機這因素造成的。謠言提到的「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確實真有此人,他是Harold Lee Washington,在1983年至1987年間擔任芝加哥市長,是該市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市長。市長確切死因為心臟病發,和他本身的高血壓、高膽固醇有關。點評:
忽略前因後果、誇大其詞可不是一個好習慣,多鍛鍊保持健康才是珍愛生命的表現。9
礦泉水暴曬後變毒水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因為太陽的高溫會讓塑料分解,裡面的有毒物質會融入到水裡。如果喝了這樣的水,對身體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更有致癌的風險,是萬萬不能喝的。真相:
隨手拿起一瓶礦泉水,會發現在瓶底有一個三角形符號,裡面還有一個數字「1」,在符號下方標著「PET」三個字母。這個PET就代表著製作礦泉水瓶的材料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這種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在日常中的化學性質相對是比較穩定的,不僅抗酸抗鹼耐油脂,還能經受住大多數溶劑的腐蝕,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用來裝水和飲料等液體的食品級塑料。而它的熔點更是在250攝氏度以上,要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攝氏度以上。有時候我們往礦泉水瓶裡倒熱水,礦泉水瓶只是會發生形變,但不會產生有毒的化學物質,更不會溶解到水中。點評:
10
洗澡先洗頭,會暈倒在浴室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我們總是經常聽到人們在洗澡時摔倒後中風,為什麼不會摔在其他地方?一位國家體育理事會教授告訴我,在洗澡時不要先洗頭,理應先清洗身體其他部位。這是因為當頭部潮溼和寒冷時,血液將流向頭部取暖。如果血管收窄,很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請務必提高警覺,以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就像一個裝滿熱水的玻璃杯,然後用冷水填充。發生了什麼事?玻璃會破裂!!!我們的體溫很熱,水很冷,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淋浴身體或頭部,由於血管破裂,導致致命。由於錯誤的沐浴方法,我們可能會中風,或導致偏頭痛。真相:
中風、偏頭痛和對體溫的影響,跟洗澡順序、洗澡時不要先洗頭都沒有關係。點評:
洗澡時,保持浴室通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患者,洗澡時用溫水,冬季別貪熱,夏季別圖涼。來源:謠言過濾器(ID:wx-yyg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