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美國奧數為何變強?美國的學生,是怎樣學奧數的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羅博深在杭州的學校講座時,很受歡迎。

2月底,中國奧數隊再遭敗績,在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上僅取得團體第6名的成績。與此同時,美國隊衛冕該項比賽冠軍。

很多家長如夢方醒,原來,美國的孩子也是要學奧數的,而且水平還很厲害。

是因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出了問題,還是美國隊引進了大量亞裔或華裔的數學天才?

這兩天,美國奧數國家隊總教練羅博深造訪杭州,接受記者專訪。他幾乎就是美國奧數近年崛起的幕後推手。

「的確,這十年美國奧數國家隊進步巨大。」羅博深說。

那麼,在奧數這方面,美國隊是如何變強的呢?

不上培訓班也沒專人輔導

美國孩子更多靠自學

對於近十年美國奧數國家隊隊員的水平,羅博深用一個詞形容:進步巨大。

「我每年都會在數學夏令營與那些孩子待三個星期,每年都能看到他們在進步。」他自己也曾是奧數夏令營的一員,「想當年,我剛入營時,連證明題都不會,可現在這批孩子剛進來就全都懂。」

全美奧數最強的一名9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人要到博士階段才會學到的數學知識。

與中國家長強勢介入孩子的學習不同,美國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超前學習,更多是興趣使然。他們沒有什麼培訓班可以上,甚至連老師和家長的輔導都沒有,主要藉助網際網路自學。

就像那名「最強9年級學生」,父母都不是學理工科的,壓根連奧數題目都看不懂,根本沒法輔導孩子。

「Home-schooling(在家學習)是美國尖子生最常見的學習方式,除了向別人尋求幫助,主要靠自學。美國學生從小就被鼓勵,要不斷思考,不斷超越自己。」羅博深說。在他家裡,即便父親有能力輔導,也會選擇袖手旁觀,讓他自己琢磨。

羅爸爸是大學統計學教授,年少時在新加坡就是全國聞名的學霸。剛接觸高中奧數時,羅博深被證明題難倒,其實父親完全有能力輔導他。

「他只給了我一張椅子,讓我能舒服地坐著學習和思考。父親說,學數學,自己琢磨出來的才是自己的。」羅博深說。

美國孩子喜歡挑戰

一直在試著超越別人

除了自學,美國奧數選手還有個特點,喜歡跟同伴交流,努力超越同伴,將此作為另一種學習方式。

羅博深參加全國初中數學聯賽的最好成績是全國第三,他弟弟第一次參加就拿到全國第二。據說,弟弟比他低三個年級,從小就是看哥哥做什麼,就覺得自己也能做到。「在弟弟看來,我倆吃一樣的東西,住著相同的屋子,我可以的,他當然也可以。結果就真的超越我了。」這位哥哥的語氣裡透著點無奈。

不只是超越同齡人,美國奧數學得比較好的孩子,還總是試圖超越教練。

「美國頂尖的學生學習奧數,其實不一定需要教練陪在身邊。他們向教練請教也抱著這樣的態度:將教練視為超越的目標。」作為美國隊總教練的羅博深坦言,自己就常常被排名全美前30的優秀學生「打敗」。

這也是很多美國孩子學習奧數的最大樂趣。「課本的學習,知識結構簡單,可能一直能拿97分,卻看不到成長。但競賽可以讓學生不斷挑戰自己,也許一開始入門只有20分,經過努力拿到100分,然後晉級到更高水平,繼續從20分到100分。一直在突破,這就是競賽的魅力。」羅博深說。

在美國,奧數競賽的目的不是一味追求快速做出答案,而是將競賽看作一種促進個人成長、讓人享受思考的途徑,「你和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比賽,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處在什麼位置,並從中學會思考,不怕挑戰。」

美國奧數國家隊選拔

需要經過層層比賽

除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態度,美國奧數國家隊的組隊方式,和中國也有所區別。

美國奧數國家隊選手要經歷層層選拔。每年2月,全美數學聯賽AMC10/12(10年級或12年級學生參加)舉行,參賽人數在20萬人左右。之後,有將近1萬名學生可以晉級到3月底舉行的美國數學邀請賽,當中有500人獲得參加美國奧數競賽的資格。最終,有約60人進入每年6月舉行的美國奧數訓練營(MOP),進行為期三周半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賽前培訓。

與中國一樣,這些入選訓練營的學生,都是來年IMO的人才儲備。從入選當年的12月到次年4月,這60名選手要進行每月一次的考試,綜合之前的比賽成績,最後決出6名代表美國隊參加IMO的選手。

相較於中國選手的半年選拔期,美國奧數選拔一年半前就已經開始,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雖然最終只選出6人代表國家參賽,但羅博深認為,其他國家隊可能在找全國奧數最厲害的6個人去參賽,但美國人的思維是,起碼培養100名最厲害的選手,然後隨便挑6人去參賽。在國際奧數圈,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被稱作「補短板」。早在2003年就擔任美國隊總教練的中學教師馮祖名,發明了「重點培養第六名」策略。馮祖名曾說,「每個奧數國家隊都有一兩個特別強的人,但是並不是六個都最強。」而他所做的,就是「把後面的短板補強」。

羅博深接任總教練時,沿用了這一策略。

以前,中國奧數選手雖然在所有選手中算不上最強的,但勝在平均水平高,因此在團隊總分上有優勢。這幾年,隨著美國隊整體水平的上升,中國隊在比賽時佔不到優勢也在情理之中。

亞裔學生數學成績更好

可能是因為投入時間更多

羅博深提倡奧數的終身學習,IMO摘金是不少參賽者的夢想,但這不應該是終極目標。他更關注的是學生的長期發展,以及在20年後能在報紙上讀到其為人類發展所作貢獻的報導。

初中時羅博深接受奧數訓練,教練有一套獨特的訓練方式:讓學生自己做題,然後輪流發言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而且必須讓所有人聽懂。這種鼓勵學生說自己觀點的做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的大學常在周末組織地區性的數學競賽,還會請博士生給選手們上數學課。只要有時間,羅博深就會飛往美國不同城市,免費給學生作講座。

他也發現,美國的亞裔媽媽普遍認為學好數學很重要,會讓孩子投入大量時間學習數學。「亞裔學生數學成績普遍比美國學生好,未必是因為天賦,而是和家長的重視程度關係密切。」他說,「願意在數學上投入時間是一件好事,但我認為改進學習方式會更好。」

在中國,不少學生認為學數學太枯燥,根源是他們學的是生硬的解題方法。雖然小學生在初中的確可以通過大量習題掌握解題方法,但到了高中和大學,更關鍵的是思維和創新能力,有數學天賦的學生就容易嶄露頭角。

羅博深設想的最好的數學課堂是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數學是優美的,好玩的。他第一次感受到數學的「美」,就是在美國奧數訓練營,「教練交給我們的那些巧妙的推理,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兩個概念卻有聯繫,讓我第一次意識到,數學也可以用美妙這個詞來形容。」

相關焦點

  • 美國奧數為何能夠連續奪金?美國奧數總教練解密
    從1989年第一次摘得IMO桂冠,在過去的29年裡,中國奧數代表隊一共收穫了19個冠軍。最近幾年連連失利,中國奧數怎麼了?很多人不禁問。這個問題,可能也可以如此理解:美國奧數為何能夠連續奪金?與中國代表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代表隊在最近四年贏得三個冠軍。
  • 深圳3萬學生學奧數
    學校不辦奧數班後社會培訓機構生意日益紅火  深圳3萬學生學奧數  深圳商報記者陳廣琳  本報訊4月8日是星期天,但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敏卻背著書包到一家培訓機構上課。她報了這裡的奧林匹克數學培訓班,每周來這裡上兩個小時課。
  • 學而思赴美「培優」 能否攪動美國奧數市場?
    據悉,進軍美國之後,學而思培優首先選擇開辦自身擅長的小學數學競賽培訓。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Think Academy矽谷分校將面向美國小學生開設全英文數學課程,並承諾學生「將獲得輕鬆應對Math League、AMC等比賽的實力」,快速幫助想在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目前學而思培優已經在全國56座城市開設676所分校,線上、線下上課學生數量超過400萬人。
  • 銳參考| 「真正學數學的都是出於興趣」,美國奧數「總教頭」揭開...
    (資料圖片)「真正學數學的都是出於興趣」羅博深是新加坡華裔,在美國出生長大,年僅36歲,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數學系副教授。他2014年起擔任美國奧數隊總教練,自己也是奧賽選手出身。他說,在美國奧數是指「高中或以上的數學證明題」,具有挑戰性、需要動腦筋、課堂上遇不到。而中國小學生就開始學的奧數包含很多計算題,內容上較接近全美初中數學競賽「數學計算(Mathcounts)」。除內涵不同,兩國奧數學習氣氛也不一樣。羅博深說,可能最大的區別是:「在中國,很多學生很小就開始學數學,大家都認為學數學是必需的,家長很重視讓小孩花很多時間做數學練習。
  • 學而思培優進軍北美,要教美國小學生學奧數
    學而思培優創立於2003年,最早的主營業務是小學奧數競賽培訓,並在2003年開設「奧數網」。依靠奧數培訓打開口碑後,學而思培優逐漸發展成小學、中學全科輔導公司。根據其母公司好未來(NYSE: TAL)公布的數據,目前學而思培優已經在全國56座城市開設676所分校,線上、線下上課學生數量超過400萬人。
  • 學奧數應從幾年級開始?學了奧數與不學奧數的5大區別
    首先,有一點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你家孩子,對於奧數,有沒有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什麼都快,都容易接受。沒有興趣,打死也不想學,那麼逼他學可能會適得其反。一般情況下,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可以學習奧數了。為何這個年級最為適合?
  • 解密奧數國家隊: 「全民奧數」與「精英奧數」不應混為一談
    他覺得,每周兩節的奧數課對其他理科學習也有幫助:「數學是基礎性學科,學好它,物理化學都會變得更容易一些。」受訪隊員也都提到,學奧數對邏輯思維提升較大,處事更有計劃和條理。瞿振華任中國代表隊觀察員,在競賽中負責協助領隊和閱卷。在他眼中,奧賽生無暇顧及其他文化課很正常:「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精力如果主要放在學奧數上,就有可能沒足夠的時間去學其他科目」。
  • 奧數不應該受到如此打壓
    再加上這四年當中,有三年的IMO冠軍由美國獲得,此次RMM又是美國壓過了中國。在近來中美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這自然刺激了國人的神經。過去30年,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奧數競賽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一個很大的秘訣是採用國家集訓隊這種方式,依靠一套完善的選拔體制選出數學技能較好的學生集訓,提前準備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能夠有較好發揮。
  • 奧數競賽4年後中國終重回第一 美國實力仍舊強大
    原來美國的奧數水平也很高,這好像跟很多人的認知並不相符——國人熱衷於吐槽美國人的數學水平,買東西不會算帳找零頭,離開計算器就不會四則運算。確實,同樣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中國孩子已經在學兩位數的乘除法,美國孩子還在學習數格子、掰著指頭學加減法。那麼,美國孩子怎麼學奧數?美國國家奧數隊怎麼選拔?美國的奧數人才培養機制對中國有何借鑑之處?
  • 美國21年來首奪冠「奧數」
    原標題:美國21年來首奪冠「奧數」  原標題:美國21年來首奪冠「奧數」   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於7月4日至16日在泰國清邁舉行。根據奧數競賽官網公布的競賽結果,美國奪得冠軍,中國和韓國分獲第二和第三名。   這次是美國自1994年奪得冠軍後,時隔21年再度奪冠。在此期間,第一名獲得者通常是中國。   【史上最難奧數?】   根據主辦方提供的日程,這次奧數競賽持續兩天。
  • 中國爸爸目瞪口呆,原來美國娃拼奧數也瘋狂!
    萬萬沒想到,現在連「國外孩子基礎教育階段數學不行,不學奧數」這種想法都受到了挑戰。海外君一直以為,對奧數的執念只有中國家長才有,沒想到它已經蔓延到海外,讓全世界都為此瘋狂了。最近,一位身在美國的中國爸爸就親眼見證了美國奧數的瘋狂——1、美國奧數也很難很激烈美國也有很多奧數競賽,很多美國精英階層都會讓孩子學奧數,因為數學成績好上常青藤名校很有優勢!
  • 美國奧數隊二度逆襲中國 蟬聯國際奧數賽冠軍
    數學是中國學生的強項,中國選手曾經在國際奧數賽上雄視天下。一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於7月14日在香港落幕。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美國隊續寫了去年的成績,在總分252分中獲得了214分,再次奪冠。韓國隊以207分獲得亞軍,中國隊以204分僅居第三。奧數在美國沒有像在中國那樣產業化,也不像在中國那樣火爆,是一件極小眾的事情,投入的人財物極少。為什麼美國隊還能獲得冠軍呢?
  • 美國奧數總教練談奪冠心得:不以此盈利也不靠刷題
    他說,在美國奧數是指「高中或以上的數學證明題」,具有挑戰性、需要動腦筋、課堂上遇不到。而中國小學生就開始學的奧數包含很多計算題,內容上較接近全美初中數學競賽「數學計算(Mathcounts)」。除內涵不同,兩國奧數學習氣氛也不一樣。羅博深說,可能最大的區別是:「在中國,很多學生很小就開始學數學,大家都認為學數學是必需的,家長很重視讓小孩花很多時間做數學練習。
  • 瘋狂:上美國名校也拼奧數?國際數學競賽大起底
    如今,公立學生都在補奧數,而私立學校學生在拼更高大上的國際奧數,連海外華人家庭都在狂刷競賽。「憨爸在美國」公眾號中「憨爸」一把辛酸淚地說,「我一直以為對於奧數的瘋狂只有在中國的學而思才能體驗的到,但是我錯了,上個月,我徹徹底底地見識到了美國奧數的瘋狂……」「美國也有很多奧數競賽,很多美國精英階層都會讓孩子學奧數,因為數學成績好的孩子上常青藤名校是很有優勢的!」
  • 畸形的奧數培訓熱:為何屢禁不止?奧數有原罪嗎?
    他指出,目前市場上畸形的小學奧數培訓熱要追溯到更早即2005年,教育部發文規定禁止中小學校開辦奧數班。  賊叉上中學時是1990年代。「我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奧數學校,一個市裡面有一個點,全市的苗子都集中在這學,收費很低。」那時,奧數還屬於公辦培訓系統,延續著華羅庚、蘇步青老一輩數學家定下的基調,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掘優秀的數學人才。
  • 學奧數和不學奧數的區別是什麼?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
    「奧數」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簡稱,早在1934年前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並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至此,奧數就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不少學生揮之不去的「標籤」之一。
  • 到底要不要學奧數?奧數能給學生帶來什麼?
    既然是競賽,就有選拔機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跑馬拉松,即使你腳踩風火輪,估計也追不上博爾特,所以說奧數其實也是這樣,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的。在選擇學還是不學的時候,不能夠盲目,不要只是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對自己孩子的能力也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說句不好聽的,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半斤還是八兩,自己心裡要有杆兒秤。
  • 美國奧數四年三次獲得世界第一,最尷尬的卻是川普
    國際奧數比賽是面向世界高中生含金量最高的一項數學比賽,其中的題目拿給大學教授去做都只能答出一兩道,但美國隊的六名隊員中卻有五人獲得金牌。這本來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反而成了美國媒體攻擊美國總統川普移民政策的一記當頭棒喝。美國華盛頓郵報以《華裔生奪奧數金牌,當頭棒喝川普移民政策》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了川普移民政策中的種種弊端。
  • 學奧數,先學避坑 (下)--培訓機構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學生,中關村一小的學生,男孩,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測過智商120,可以說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家長望子成龍,從二年級就給孩子報了上述機構的奧數班,學了一年多,奧數一點都不見起色。最後託別的朋友找到了我,讓我給看看孩子到底為什麼學不好。我見到孩子後,通過了解得知他正在培訓機構學和差倍應用題,於是我就隨手出了一道題考察一下他。
  • 中國四次錯失奧數金牌,美國這一招用了10多年
    地域分布上,以近10年來入選國家隊與近8年來入選國家集訓隊的次數統計來看,南方的中學明星多於北方,上海、武漢、長沙等城市成為奧數選手的著名「產地」。日前結束的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賽中,美國奧數隊總教練、卡內基梅隆大學數學學院華裔副教授羅博深又帶隊拿了冠軍,這是他自上任以來,美國在這一賽事上第三次奪冠。一系列變化引發熱議,中美之間奧數是否有了差距,差距在哪兒?美國奧數隊總教練、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羅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