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不應該受到如此打壓

2021-01-11 虎嗅APP


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於2019年2月25日於閉幕。美國代表隊獲得三塊金牌,俄羅斯代表隊獲得兩塊金牌。而參加本次比賽的六位中國選手中最好成績為15名,並獲得了銀牌。而中國隊的團體成績為第六位。



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被認為是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一項賽事,也是我國以國家隊名義組隊參賽的 3 項中學生數學國際賽事之一。我國自第二屆開始組隊參加,由每年數學冬令營中團體第一、第二的省份組隊參賽,今年由上海組織隊員參賽。


而據筆者了解,這次美國在RMM中派出的是二隊上遊選手,其他國家派出的選手大多是一線選手。中國本次是由上海的學習組織參賽。相當於中國隊用省隊於別人的國家隊比拼,自然有些劣勢。而且中國曆年參加RMM的成績都不是很突出。2016年的成績更差,僅有1枚銀牌,排名12位。


這算是小眾比賽,本來只有圈內的人關注。而且還有更差的2106年墊底,2016年也沒這樣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怎麼會有這麼熱烈的討論呢?筆者認為,之所以此次RMM的成績在國內引起很大關注,很長程度上也是因為中國代表隊已經連續4年沒有拿到號稱「數學世界盃」的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自1985年首次參賽以來,中國從未經歷如此長時間的冠軍空窗期。再加上這四年當中,有三年的IMO冠軍由美國獲得,此次RMM又是美國壓過了中國。在近來中美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這自然刺激了國人的神經。


過去30年,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奧數競賽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一個很大的秘訣是採用國家集訓隊這種方式,依靠一套完善的選拔體制選出數學技能較好的學生集訓,提前準備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能夠有較好發揮。和很多人認知不同的是,美國在2000年之後也是IMO的傳統強隊,在比賽中經常能進前三,但始終無法撼動中國的霸主地位,所以普通大眾沒有關注他們。後來,他們吸取了中國的經驗,強化集訓隊,聘請中國教練去輔導,甚至吸引國內比較優秀的學生去美國上高中。2015年,美國在IMO上刷新20多年未得總分第一的空白,外界當時以為是偶然,這幾年來看,美國的實力的確已經整體變強了。



客觀地說,只要IMO成績沒有掉出前三,中國隊依然是奧數強隊。個別奧數競賽不能得到冠軍,天也塌不下來。但筆者真正擔心的是某些人對奧數學習趕盡殺絕的林林總總的手段,可能誤導社會大眾,導致包括數學在內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熱度的降低。


奧數對教育的負面影響,各方面的論述不少。在曾經的加分與保送的誘惑下,很多學生學奧數可能不是因為真正對數學感興趣,而是把奧數當做名校敲門磚,不少曾在奧數比賽上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後來並沒有走上學術路,而是走上了華爾街,讓學奧數喪失了其初衷。


一種觀點認為,奧數與一個國家的數學水平沒有必然聯繫。而據筆者觀察,以數學界的最高獎四年一屆菲爾茲獎為例,近20年幾乎每屆都有一兩位獲獎者有IMO獲獎經歷,呈現正相關關係。很多對數學感興趣的人,會以奧數為試金石,選擇數學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2006年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就在公開場合表示對IMO的支持,他認為IMO的競賽一方面給了青少年切磋數學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能促進交流。



現在國內的奧數成績之所以沒有沒有體現在菲爾茲獎上,很大程度與中國數學整體底子較薄有關,畢竟諾貝爾的自然科學科方面的獎我們也才得了一個。這些都說明在基礎學科方面,之前我們差的很遠,現在仍然在追趕。然而,要成為數學或者科學強國,我們還需要積累,依然在路上。


一個好的現象是,從最近幾年的趨勢看,已經有越來越多奧數高手留在數學界。比如,奧數屆內的巨星級人物「韋神」韋東奕、「惲神」惲之瑋等。就是說,這些人會以學術上的成就為自己的畢生追求,這是中國社會整體向前發展的結果。


數學是自然科學之母,數學的發展與培養不僅在學科內部影響巨大,任何一項科技的運用和實踐都與數學有關。現在,但凡時髦點科技詞彙,諸如人工智慧、大數據、5G通訊、無人駕駛……,背後都有一套高深的數學支持其運轉。


國家建設初期,整體國力較弱,大學和社會中需要的是能馬上轉化並應用的成果,基礎學科沒有應用學科受到的重視大,這可以理解。而到了當下這個階段,當所有可以引進和轉化的資源慢慢轉化殆盡的時候,薄弱的基礎科學就可能成為創新的瓶頸。中國要發展,就必須培養一批甘坐基礎科學冷板凳的人,而奧數就應當成為培養孩子對基礎科學興趣的陣地。


對「減負」和奧數的關係,社會上以往有很多討論,但並沒有討論出一個很好的結果。而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首先,奧數之所以在過去呈現出一些功利性,是因為很多家庭有通過某種競爭關係實現階層流動的需求,而普通學習和競賽等途徑對他們來說性價比最高。的確隨著社會分層的加劇,形成了有錢人接受輔導班培訓,沒錢人學不到就吃虧的現實,甚至一些「天價輔導班」的出現影響了這種教育公平,但奧數本身不應背這種「破壞公平」的「黑鍋」,也背不起。


另外,網上有人拿著個別題目抨擊奧數摧殘下一代。但這些題目很多都不是奧數題目,甚至根本不是數學題目,而是腦筋急轉彎題目。它們被一些不良商人或者水平低劣的老師編進了奧數教材,這個「鍋」也不應該奧數來背。相反,我們更應該普及數學,提高大眾數學素養來幫助大眾以及部分教師識別這種「偽奧數」。而奧數中有很多有趣味的問題,執行這種功能反而非常合適。


我們再來看,實際上取消了奧數加分以後,很多學生依然在學奧數,奧數的熱度並沒有實質上降低多少。這是因為奧數中的確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數學技能,能夠學到很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東西。這些技能就會反映在學校學習當中。實際上高考中難度高一點的題目,或者高校自主招生中的題目,就有奧數的影子。況且學校也不傻,奧數比較好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也比較突出,這也是學校願意選擇奧數好的學生的原因。所以,只要人類社會對數學的需求在,只要選拔制度在,對奧數之類的課堂外的數學學習需求就永遠在。



以往學奧數有很強功利性,這種功利性應該被擠掉。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調整、改良奧數,讓奧數健康發展。但調整和改良並不意味著,從「全民奧數」那個極端,走向全民把奧數當「洪水猛獸」這個極端。


國際頂尖的奧數比賽一來是國際交流活動,二來也是頂尖人才切磋試金的機會,是選拔培養優秀人才的途徑。現在有些地方將傳統奧數競賽叫停或整改。過去從小學直到高中的一整套比賽體制慢慢被瓦解,只保留幾個最核心的賽事。這樣「一刀切」,對數學人才的培養並不是好事。


相關焦點

  • 奧數到底應該怎麼學? 「瘋狂奧數」下孩子或學的是假奧數
    果真如此嗎?奧數到底應該怎麼學?  始於2008年的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是由羅馬尼亞數學會主辦的國際邀請賽,被稱為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賽事,也是我國以國家隊名義組隊參賽的3項中學生數學國際賽事之一。事實上,我國在2009年開始組隊參賽時,國內教育部門的「禁奧令」早已實施。從以後中國隊的成績來看,也是有高有低。
  • 奧數班與鍛鍊數學思維有沒有關聯?孩子應不應該上奧數班?
    孩子應該上奧數班嗎?不上奧數班的話,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去上奧數班,真的對孩子學習成績有用嗎?我小時候屬於數學不好的類型,所以即使小學三年級上了奧數班,感覺也並沒有對開拓數學思維起到多麼根深蒂固的作用。
  • 清華大學教授,不會解答10歲孫子的奧數題目,奧數到底有啥意義
    對於「奧數」,我個人一直是沒什麼好感的,畢業後一直從事文字類的工作,實際上我中學的時候理工科學的非常不錯,尤其是數學,每每提到自己那段光輝的歷史,目前從事電力行業的老公都會嘲笑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我提這段過往沒有炫耀的意思,真的只是想表達自己在這方面的發言權,而且想順便證明從事文字工作的人還是有頭腦的,只是長時間不用,我們變笨了而已。
  • 二年級的孩子到底應不應該提前學奧數?
    首先,孩子應不應該學奧數,這是一個針對不同人有不同解答的問題,要看孩子具體的情況,比如智力發展水平,專注度培養情況,以及家長的要求以及家長的認知等等,對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顯然應該是不同的。那些家長有明確的期望,孩子本身的資質水平還不錯的孩子,我認為學習奧數還是很有益處的。
  • 小學生應該學奧數嗎?
    社會上有很多人說不能讓孩子去學小學奧數,認為學習奧數是一件「犧牲孩子的童年」「並不會真的提高數學成績」的事情。其實奧數本身沒有什麼問題,關鍵在於如何學習奧數。那麼,這樣的學習的小學奧數的確:1)犧牲孩子的童年;2)不會真的提高數學成績。這樣的小學奧數,不學也罷。學習小學奧數真正該學的是什麼?從奧數中真正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思考才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那些我們沒有見過的問題。科學家,數學家們是如何探索並發現新的定理(定律)的?為什麼那些大數學家,科學家們可以解決那麼複雜的問題?
  • 學奧數應從幾年級開始?學了奧數與不學奧數的5大區別
    長期以來,奧數是個奇怪的事物,一方面,它受到了許多人的「口誅筆伐」,認為不應該學它!另一方面,家長卻帶著孩子,花費金錢,找到補課機構,要求學奧數。那麼,奧數究竟有沒有用?小學生什麼時候適合學奧數?學了奧數與不學奧數,有哪些區別呢?
  • 奧數摧殘孩子 委員建議升學禁止出現奧數題
    大秦網導讀:對於奧數班屢禁不止,委員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出臺嚴厲規定,嚴格禁止各類初中小學以各種名目辦奧數班,升學也禁止出現奧數題,並且先讓西安重點中學帶頭承諾不考奧數。「奧數班屢禁不止全是因利益的驅使!」
  • 小學生到底應不應該去學習奧數
    2020年小學家長最大的困惑: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習奧數最近很多家長比較煩惱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要不要學習奧數,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解說一下奧數到底是什麼,當你清楚了奧數後,你再想想自己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學習奧數
  • 奧數被「禁」了嗎?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升溫,奧數的熱度已經堪比火焰山,現在突然往上澆一盆冰水,肯定會引發劇烈的反應。   要對這種自上而下打壓式的政策挑毛病,並不是多難的事。但某些人為了激發大家對政策的反感,刻意使用各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句來描述政策實施的情況。比如,「過去學奧數是為國爭光,現在學奧數成了黃賭毒」,把兩個本質完全不同的「學奧數」放在一起對比,實際上是偷換了概念。
  • 高中奧數競賽保留 小學初中還要「追」奧數嗎
    高中奧數競賽保留 小學初中還要「追」奧數嗎時間:2019/2/28 8:24:57 來源:新民網    作者:王蔚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奧數可以學了?""奧數到底要不要學?""參加奧數比賽有用嗎?"
  • 辯論賽後,李永樂老師向大家提問,小學到底應不應該學奧數
    所以,辯論賽結束後,李永樂老師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小學應不應該學奧數?對於這個問題,有人說,奧數是天才的遊戲,普通孩子就沒必要浪費時間了;也有人說,奧數會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生受益。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小學階段的奧數呢?小學階段的奧數,是邏輯思維?是教育方法?還是升學階梯呢?
  • 奧數杯賽被叫停後,為何家長報班熱情不減?
    如此巨大的考場規模可謂少見,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場測試在名義上屬於素質類研學。李昕花了5000元給孩子報名了此次的研學營,正常的安排是四天三夜,囊括孔廟、孔府等多處景點的參觀學習。但考完試當天,李昕就把接孩子接回了北京:和許多心照不宣的家長一樣,她的目標很明確——讓孩子拿個奧數杯賽的好成績,僅此而已。
  • 他為了保證自己的未來,不惜背叛父親求得尊榮,受到了不少打壓
    他為了保證自己的未來,不惜背叛父親求得尊榮,受到了不少打壓康熙晚年時期有過轟轟烈烈的九子奪嫡,而四阿哥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很有意思的是,德妃對兩個親生兒子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她對四阿哥言語各方面尤其惡劣,甚至一心想給予打壓。後來康熙去世,也是以德妃為首的派別對皇帝的遺旨有了質疑。德妃意思很明確,她認為十四阿哥才是皇儲之位的最佳人選!但是這一樁樁事情,越發地傷了雍正的心,他便打著敵方黨派的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不合作的理由,尤其對十四阿哥進行嚴格的拘禁。
  • 著名數學家從未學過奧數 被中國小學奧數題難倒
    難怪有專家稱要「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也有人直言,更應該警惕的是「敲門磚」現象的泛濫。[奧數之毒來自何處?]「敲門磚」本來就是短命的,似無壽命可言,但在現實生活中,「小升初」或「高考加分」還要不要奧數這塊「敲門磚」則不斷受到嚴峻挑戰。其實,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明確規定公辦初中、小學禁辦奧數班,隨後又逐步取消了奧數加分、實施免試入學等政策。但奧數教育中存在著的龐大利益鏈條,讓奧數的生命力猶如「野火燒不盡」,變相的校外培訓配合擇校的現實,最終讓官方的一道道命令很快變成一紙空文。
  • 清華教授王文湛痛批奧數,不像題目更像變戲法,如此教法難成才
    但是數學即使再難對於清華大學或者北大的數學教授來說應該也是小兒科吧!不過一個中學的奧數題卻難倒了清華大學的數學教授。這是在一次公開的講座上,王文湛教授表示現在的學習太應試,尤其是弄一下奧數競賽什麼的。他還以自己沒能做出自己孫子的奧數競賽題為例說明。他認為現在的奧數競賽不像是做科研訓練人更像是變戲法,考的更多的是技巧而不是運用知識。他表示現在很多小學生都在做高中的排列組合題目。這樣的教育方式已經嚴重超標了,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壓力,是不可取的。
  • 清華大學教授怒批奧數:文盲的變戲法,毫無意義,你怎麼看
    對於「奧數」,我個人一直是沒什麼好感的,畢業後一直從事文字類的工作,實際上我中學的時候理工科學的非常不錯,尤其是數學,每每提到自己那段光輝的歷史,目前從事電力行業的老公都會嘲笑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我提這段過往沒有炫耀的意思,真的只是想表達自己在這方面的發言權,而且想順便證明從事文字工作的人還是有頭腦的,只是長時間不用,我們變笨了而已。
  • ...Ueno:美元/日元受到有關日本央行的市場預期的打壓。由於有很多...
    【投行觀點】三菱日聯摩根史坦利證券駐東京首席外匯策略師Daisaku Ueno:美元/日元受到有關日本央行的市場預期的打壓。由於有很多媒體報導,如今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預計,日本央行下周會採取某種形式的行動。
  • 畸形的奧數培訓熱:為何屢禁不止?奧數有原罪嗎?
    對於這些政策變化,家長們則有自己的盤算:畢竟奧數培訓和奧數比賽已經整頓好多年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學總比不學強,別等競賽又恢復就來不及了。例如,北京市曾一度叫停「迎春杯」,但轉年「迎春杯」就改名「數學秘密花園」又重生了。  北京家長許凡是一位年少時自己參加過奧數競賽的爸爸。他記得,2006年,他送女兒許遙去小學一年級報到,學校門口就已經貼滿了奧數培訓的廣告。
  • 解密奧數國家隊: 「全民奧數」與「精英奧數」不應混為一談
    而王諾舟則不同,他所就讀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北校區不開設專門的奧賽班,「初中的時候我主要是自學奧數,當時也提前自學了高中的數學教材」。高中時期,三人都進入本校奧賽班,更專業地學奧數,王諾舟總結說:「我在高中的主業是競賽」。奧數與其他文化課「不可兼得」?
  • 青少年要不要學奧數?
    與其他學科夏令營不同,此次數學尖子生的大集會,不刷題、不考試、不排名,而是注重弘揚數學文化、賦能數學教育。然而,既然是數學夏令營,就肯定繞不開要不要鼓勵青少年學奧數這個爭議話題。,也不傳授競賽秘籍,卻大量開設了「音樂與數學」「5G創新與數學」「哲學、藝術與數學」「教育科學與數學」「公共衛生與數學」「競技體育與數學」「人工智慧與數學」等講座,以此作為夏令營的主要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