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江南北,紮根潛力武漢
青年旅舍是他夢想依託
記者/馬夢婭
攝影記者/李子云
月湖畔的行者之家
探訪手記
採訪胡水清的那天,六級北風狂掃江城,龜北路,月湖畔,風把天空吹得跟透明藍玻璃似的。胡水清正坐在自己的青年旅舍裡,在落地玻璃旁的書桌上,敲打文字。他泡一杯普洱,放著豆瓣電臺,更新微博,和訂房、退房的旅行者聊天,送他們出門,像家人一樣說:「記得要回來。」
每當這時候,胡水清就覺得,在拉薩的感覺又回來了,在汶川的成就感也回來了。武漢,是這個江蘇小夥子最想安定的地方,他愛上這裡,把自己辛苦建設的青年旅舍當成了夢想的承載體。
開一家青年旅舍,一直是27歲的胡水清的夢想。他曾在戶外旅行的生活中領悟到許多人生的意義,在拉薩生活過三年,參加過汶川5.12地震救援與辦學,做過公益活動,走過中國的大部分地方,住過許多家青年旅舍,也在旅途中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希望能用自己經營的青年旅舍,讓喜歡旅行的人們相聚,並給多年來流浪的自己一個棲息地,讓自己得以靜下來,思考旅行的意義和生活應有的模樣。
從小,他就是不安分的孩子,一直行走,幾乎把中國全走遍。有奢侈的玩法,也有睡帳篷數星星的時候。徒步、登山,把自己曬得黝黑,攀登一個又一個險峰,實現自己的夢。
2004年,胡水清第一次踏上拉薩,便愛上了這塊純淨、質樸的地方。不久,他憑著自己的那股熱情和闖勁,在拉薩開了一家背包客棧。當初,他只花了七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裝修。開業那天,他坐在客棧門口,望著照射到頭頂上的那道陽光,百感交集,不自覺地哭了。身為北方男人的他,仍是一個感性的人。
在拉薩三年的經歷,是他最寶貴的一筆財富。每天遇到許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很多人也許只是初次相見,卻總能找到一見如故的感覺。在這裡,每個人都遠離了城市中的那個自己、是最真實的另一個自己。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又帶著故事離開。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2008年。
拉薩三年 累積人生財富
2008年5.12地震的第四天,胡水清毅然前往四川抗震救災。通過拉薩團委,他順利地拿到了通往災區的通行證,憑藉著自己在戶外旅行中學習到的登山和急救知識,他成為一名救援志願者。救援後期看到孩子們的無辜與無助,他心生惻隱,留了下來,與朋友們一起開辦了青川縣木魚鎮帳篷小學和青川縣板橋帳篷小學。
初到汶川做志願者時,胡水清幾乎帶來了這些年所掙到的所有家產,然而離開汶川時,他只剩下兩千元,他似乎又變回成十幾歲剛入社會時的樣子,一無所有。然而,他做了一個極端的決定,去上海。他用僅剩的兩千元在上海找房子、找工作,用零星打工掙來的錢支付自己的每日開支,他又變回一個打工仔,一個落魄的、遊走在城市邊緣的人。
一待就是4個月,他每天都在思考,思考為什麼自己走了這麼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思考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從一無所有走到了人生的一個高峰,卻又最終走到一無所有。是付出的不夠多嗎?還是生命本身就是這樣一個輪迴,我必須無條件接受?他不知道,也想不清該怎樣去思考。
這些問題壓抑著他,他每天在自己設置的迷宮裡左右碰壁,找不到出口,漸漸患上了抑鬱症。他越來越痛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但他也知道,能讓自己走出來的還是自己。
2009年,經朋友介紹,胡水清來到武漢生活,這於他來說,又是一次開始。他知道要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只有繼續努力。
在武漢生活後,胡水清經營了一家戶外旅行俱樂部。他會經常給大家講旅行的生活,給大家講西藏客棧的生活。很多朋友問他,為什麼不在武漢重新做一家客棧?這個提議,像火柴一樣,嚓地照亮了他的心。
傾其所有 幫助震區孩子
青年旅舍的構想,就這樣,像一劑良藥拯救了他自己,也讓他重新找到追夢的感覺。他的一個好朋友願意出錢與他一起去做一家國際青年旅舍。
青年旅舍的選址,是胡水清已經看中了半年的地方,武漢的824工廠可以和北京的798媲美,是經過改造後華中最大的創意園區。這裡依傍長江、漢江,與古琴臺相鄰,與長江大橋相連,與龜山相望。就這樣,在自己不斷的努力說服下,園區的領導同意他拿下了這座園區的一棟廠房。
從選址,到手續,一切都是那麼順利,胡水清不知道是自己的努力還是老天在幫助他。去年10月底,他拿下了房子。那時廠房已經破得不像一個工廠。改造,設計,施工,全是他一個人。每天從早到晚就這樣看著,改著,做著。一點點地看著自己的青年旅舍成長出來的樣子。在裝修的2個多月裡,經歷了太多的摩擦與磨合,一點點地辦理各種手續。2011年2月20日,胡水清的青年旅舍「武漢LOFT青年旅舍」終於開業了。但唯一一個還沒完成的心願,就是還未加盟YHA中國總部。
胡水清愛上武漢,就是喜歡這裡的「雜」。吃的多,玩的多,市民文化多,他笑著對記者說,他相信在武漢開青年旅舍,有著很大的潛力和發展。
櫻花就要盛開的季節,胡水清的青年旅舍已經預訂滿了。來自瑞士的20歲的小夥子毛瑞斯說,背包客的感覺在這裡找到,愛上武漢雜糅的文化氛圍。而前臺的四川姑娘落單,則是慕名前來當義工,包吃住,努力幹活兒,她崇拜胡水清,希望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在路上追夢的人。
胡水清一邊在網絡上感謝來住宿的客人,一邊在做一件積極的事。通過郵件傳遞,來安慰在3.11日本地震中的日本朋友,他寫信給日本的青年旅舍,希望就像當年,他幫助汶川的人們一樣,把愛心傳遞下去。「我找到自己熱愛做的事了,那就是用愛和真誠來做事業,感覺很好。」
傳遞真誠 愛上潛力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