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到底有多難?超40%學生為數學焦慮

2020-12-17 加美博學

數學有多難?網友說:初二那年彎腰撿了一支筆,從此再沒聽懂過數學課;人被逼急了什麼都能做得出來,除了數學題;女朋友可能會背叛你,朋友可能會離開你,但數學不會,不會就是不會;……

教育部:超40%八年級學生為數學焦慮

通過對學生數學學業表現、學習情感態度和教育教學狀況三個維度進行監測,教育部日前發布了《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結果顯示,超40%八年級學生為數學焦慮。

數學學習興趣越低,數學成績越低如下圖數據,興趣低的學生,與興趣高的學生,數學成績平均分相差100多分。從全國來看,數學學習興趣高的學生,其數學學業成績平均分相對較高。

數學學習自信心越高,數學學業成績越高監測結果顯示,數學學習自信心高的學生與自信心低的學生,數學平均成績相差100多分。從全國來看,數學學習自信心高的學生,其數學學業成績平均分相對較高。

數學學習焦慮程度越高,數學成績越低學習焦慮程度高的學生與學習焦慮程度低的學生之間,數學平均分相差100多分。從全國來看,數學學習焦慮程度高的學生,其數學學業成績平均分相對較低。

數學成績「掉隊」的原因分析

從上述監測報告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學段增加,學生數學學習愈加困難,高分越來越難考,部分孩子數學成績開始「掉隊」。主要原因為:

1、數學這門學科,越深入學習,涉及的思維各方面的能力就越多。而有些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本身是比較弱的,但一二年級又不太涉及複雜的內容,只是計算而已,所以,在三四年級,當數學學習開始需要更多邏輯能力,更多涉及抽象、歸納參與時,本來沒有經過太多思維訓練的孩子就有些跟不上節奏了。

2、現階段的國內學校數學教學,更多以抽象演繹為主,需要學生憑空想像很多運算和抽象過程,由於缺乏實際的動手操作,與現實生活脫節嚴重,學生有時很難理解,從而導致失去興趣,而且有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用功學習了,但依然不開竅,這就更加形成心理陰影,成績慢慢下滑。

編程可以強化數學能力

該如何提高數學自信?提高數學成績?避免數學掉隊?編程可以解決這幾個問題。

學編程需要掌握邏輯函數,反覆訓練孩子的思維方式首先,學編程之前,孩子們應當掌握基本的加減乘除之間的運算順序。

數學和編程的學習有著最直接的關係。數學的基礎知識,能夠幫助我們編寫代碼,運行程序。

其次,還要理解數學的基礎知識與編程知識的區別。

比如說,在小學數學課本中,計算1加到100的時候,會使用1+100,2+99這個方式。但在程序計算時,使用的是循環加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因此,在學習少兒編程的過程中,應當掌握循環加減的運算方法。

另外,學習編程,還需要掌握邏輯函數。

這點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難的。因為有關於「是否」的問題涉及到抽象的概念,和一些交叉判斷。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有一些難度,但是這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要求和訓練,在學習編程的過程中,也會反覆的訓練孩子的這一思維方式。

當然,在基本的思維能力中,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出現在編程的基本語言中。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學完編程,數學成績會有所提升的原因!

編程能夠幫助孩子深刻理解數學概念,並且超前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是一門從數量關係到空間形式角度來研究現實世界的學科。它的特性決定很多概念都非常的抽象,如,加減乘除,乘方開方,指數對數,微分積分,變量,函數等等。

很多小學生基本都是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和概念,解題的時候更多是生搬硬套,但在計算機就不一樣了,孩子們用編寫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的直觀、具象化演繹,會從原理和本質上把數學概念吃透,這和死記硬背的效果完全不同。

孩子在編程求解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很多超前的數學知識,慢慢形成一個同齡人不具備的高維解題視角,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編程可以提升數學邏輯思維,演繹推理能力,這些也是學習數學的必備能力。編程中涉及的邏輯,組織和分析數據,以及將問題分解為更小部分,在逐個解決的拆解思維,在解決很多數學問題時一樣可以用到。

孩子在觀察,嘗試,探索,互動,討論,請教,猜測,驗證,操作,判斷,思考和創新,體會到了挫折之後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和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習、實踐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嚴謹的邏輯+超前的數學知識+深刻的數學理解,這是孩子數學成績提高的秘訣。

數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大潛教授說:「數學是一門重思考與理解,重嚴格的訓練,充滿創造性的科學,只有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實質,才能由不多的幾個公式演繹出千變萬化的生動結論,顯示出無窮無盡的威力。」

編程也是如此,那些編程能力出色的孩子,哪一個沒有經過大量的思考與訓練呢,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緒越來越清楚,慢慢養成了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維。

總之,編程對於孩子數學成績的提升以及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後,再額外補充一個小知識點:

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麥席森·圖靈,另一個身份是數學家和邏輯學家;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約翰·馮·諾依曼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提出了「人工智慧」一詞的約翰·麥卡錫,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博士;

了解了這三位大師的身份,你是不是對數學和計算機編程的關係有新的發現?

數據來源:教育部官網《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

相關焦點

  • 數學到底有多難?
    從上學接觸數學開始,就有學生在吐槽數學很難。很多中學生感覺數學太吃力,不少大學生感覺高等數學太不近人情,數學專業的學生認為泛函分析像天書、抽象代數太抽象……。那麼,數學到底有多難?愛因斯坦說過:數學中的眾多分支中,任何一個分支都很容易消耗掉他全部的精力。而愛因斯坦的學識和才華,豈是一般人能夠比肩的!由此可以看出數學的難度。
  • 高考數學究竟有多難?數學差的考生到底該怎麼辦,名師為你支高招
    高考數學究竟有多難?數學差的考生到底該怎麼辦,名師為你支高招我們都知道高考對每一位求學多年的學子來說,有多麼重要。甚至很多學子都將高考,當成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眼看著距離高考沒有多少天了,想要在這最後階段再提高下成績的學生,一定要繼續堅持,繼續努力。眾所周知,高考題十分難,尤其是像數學試題。無論對於理科生來說,或是文科生來說,都不是一份簡單的試卷。而且,高考數學的最後一道大題,幾乎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出來。那麼,高考的數學題到底有多難呢?幾名經歷過高考的學長學姐,則這樣評價高考數學。
  • 數學到底有多難?學科體系龐雜,內容深刻、抽象
    從上學接觸數學開始,就有學生在吐槽數學很難。很多中學生感覺數學太吃力,不少大學生感覺高等數學太不近人情,數學專業的學生認為泛函分析像天書、抽象代數太抽象……。那麼,數學到底有多難?數學大爆炸直到17和18世紀:數學界還會有些大名鼎鼎的業餘數學家;也會有一些年輕人,通過閱讀大師的著作,迅速了解到數學的前沿,而成為年輕的數學家;也會有些涉獵廣泛的數學家,在眾多的數學領域均有成果,可謂是數學全才。而直到龐加萊之後的100餘年,數學界再無全才,更無業餘數學家。那麼,是何原因呢?
  • 數一考完崩了,數二裂開了,數三沒希望了,2020考研數學有多難?
    然而,卻有不少研友們開心不起來。從考研公布報考人數後,2020年考研的關注度就一直居高不下。超341萬的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不僅再次創造了報考的新高,而且也讓今年的考研上岸的形勢十分嚴峻。原本嚴峻的考研形勢就已讓研友們有苦難說,然而開考後的試題,更是讓研友們淚流滿面。思政不少研友押錯了方向,英語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看不懂,到了數學,研友們還直接翻車。
  • GMAT到底有多難?
    學習對於學霸來說不是一兩天養成的,當然學霸也會遇到難題,那就是想要GMAT考試分數達到700+,甚至770+,分數越高,越有可能拿到獎學金,但是想要拿到高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成都申友GMAT上千的學員中,大家反應最多的一個字就是「難!」那麼GMAT到底有多難?首先說說GMAT考試到底考什麼?
  • 2018數學學習質量報告出爐 八年級學生比四年級焦慮
    ,報告顯示,多數學生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高於八年級;八年級學生學數學比四年級學生更焦慮。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高於八年級數學學習興趣上,根據監測結果,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高和較高的佔比為 88.1%,八年級學生的該佔比為 67.9%,相對於四年級較低。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高的比例分別為43.0%和 19.2%。
  • 馬雲發起的號稱「史上最難」數學競賽,到底有多難?
    73位獲獎者中來自北大的最多,20名;其次為MIT12人;普林斯頓5人;斯坦福、劍橋各3人;中科大2人。其餘選手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機構。這是馬雲時隔一年多再談數學,他說,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作為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主辦方之一,達摩院為這頒獎典禮準備了「最強排面」,安排院長張建鋒、計算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謝源、量子實驗室科學家陳建鑫、決策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印臥濤、資料庫與存儲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擔任頒獎嘉賓。
  • 鏑數丨國際奧數競賽又第一,中國人的數學到底強不強?
    結果顯示,在校外學習時間,中國學生在數學上花費時間最多,平均每周6.6小時。往後依次是語文(5.5)、外語(5.2)、其他學科(5.2)和科學(4.4)。把校內學習時間和校外學習時間相加,中國學生數學學習投入總時間遠超國際水平。 今年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毫無懸念,中國隊又拿到第一了。
  • 近半中小學生為數學焦慮?究竟是題更難了,還是孩子們更傻了?
    #超40%八年級學生為數學焦慮#才初二?不至於吧小德本科學高數的時候才為數學獻出了滿頭秀髮如今初二的小毛孩子就焦慮數學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啊?根據《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之《數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顯示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焦慮程度較高者佔21.1%八年級佔35.0%
  • 數學不好不代表孩子笨,而是'數學焦慮'限制了孩子的潛能!
    儘管學界對「數學焦慮是否會影響幼兒的學習成績」仍存在爭議,但我們的研究已證實:數學焦慮對幼兒的數學學習有影響。如果對數學的焦慮會導致幼兒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比同齡孩子要少,那麼對數學感到焦慮的學生在擇業時傾向於避開與數學有關的職業也就不足為奇了。數學焦慮給人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在學生時期,它可能是一種終生存在的影響。
  • 今年的高考數學試題,頻頻上熱搜
    每年高考結束之後,當年的考試試題就會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今年的數學試題,頻頻上熱搜。有人說,本來以為數學都是換湯不換藥,誰知今年連碗都給換了;有人說,做好了十八般準備,萬萬沒想到最後拜倒在「一朵雲」和「維納斯」之下;還有人說,懷疑自己從來沒學過數學,邊考已經邊在思考上哪兒復讀了。今年的高考數學到底有多難?作為其中被cue的最多的「一朵雲」和「維納斯」,引發了無數高考生的哀嚎。
  • 「數學焦慮」席捲全球,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為何如此害怕學數學?
    輔導數學作業令家長頭痛,學習數學同樣讓學生們苦不堪言。不只是學生,其實很多人即便走向社會也常常因為數學發怵。人們因為學習數學而產生的憂慮、緊張狀態,正在成為一種常態,且這種「數學焦慮」影響人群廣泛,使得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深受困擾。
  • 考數學就拉肚子?理解「高考焦慮」,4招,家長幫學生重拾信心
    同一天之內,考數學的時候就會肚子疼,一堂考試跑兩次廁所;考其他科目就沒事兒。馬上就高考了,曉雯自己急得哭。 毫無疑問,曉雯進入了高考焦慮狀態。有人說: 90%的高三學生會有考前焦慮,20%的人得去看醫生。不少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證實:每年臨近高考,因高考焦慮來就診的學生會大幅增加。
  • 今年昆明市中考數學試卷難度大?不少學生表示:都趕上2017年
    2020年昆明中考落下帷幕,中考數學結束後,大多數學生都被數學「傷透了心」,這考試結果類似2017年。對比去年中考數學,今年的中考數學難度出乎大家意料,平時模擬考試成績在110左右的這次在100分左右。不少中考生表示這樣的難度都趕上沿海城市了。這次考試到底有多難,讓我們結合試捲來分析下。
  • 六年級數學:計算題訓練,超實用!值得為孩子收藏
    小學的時候,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們總是會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尤其是在數學計算上,大錯小錯不斷,總之就是這次改了,下次又犯,錯誤接連不斷。數學計算粗心的毛病粗心是人們在生活學習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不僅孩子身上存在這種毛病,在我們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 【超腦數學】走進超腦麥斯,遇見最美數學
    本期執教課程以來,有兩點很深的感受。一是該課程重視學生的互助合作學習、動手操作能力的鍛鍊,以及自覺與誠實品質的培養。這不僅關注了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立身行事的優秀品格,重視德育。二是通過該課程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我不得不感嘆:「數學課也可以這樣上,數學思維可以這樣教,這也是數學」。超腦麥斯課做到了「寓教於樂」,學生體驗到了「寓學於樂」,這是快樂的一課!
  • 好學生也存在「數學焦慮症」
    雖然數學普遍被認為是較難的一門學科,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發展成認知上障礙。很多孩子和成年人在面臨數學難題時,有過焦慮、擔憂、緊張和不適的體驗。劍橋大學教育神經科學中心上周發表的報告,探討了「數學焦慮症」的成因,並提出了解決辦法。
  • 被稱為「史上最難數學」的84年高考,平均27分,它到底多難?
    ,積極地猜測2020年將會有怎樣的「奇葩」考題脫穎而出。終於,隨著2020年高考的落幕,數學考試「奇葩」考題果真浮出水面——這一次,數學考題盯上了遠在古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前車之鑑,眾多考生面對此題,表示「遭得住」!據相關數據統計,這道題的得分率不至於和「斷臂維納斯」一樣慘不忍睹。毋庸置疑,對於大部分高考生而言,數學、物理等學科是最「燒腦」的,但相比過去,如今的教學目標對學生而言,已讓步太多。
  • 數學課上沒「數學」?那孩子到底是在學什麼?
    中國人有多重視數學?從中小學生課表,就可窺見一二。而且不誇張的說,很多家長的「數學焦慮」甚至比孩子還嚴重。當孩子在數學方面取得一些成績時,首先興高採烈的可能是家長。可一旦孩子的數學成績有所下滑,家長也比孩子更著急。這是為什麼呢?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生活中人們對數學的恐懼很普遍,英國《衛報》稱,全世界約1/4的人患有「數學焦慮症」。即使這個數據打個折扣,恐懼數學的人數也十分驚人。而在中國,據調查,超50%的中小學生為數學焦慮痛苦、失去笑臉!然而,數學真的有這麼恐怖嗎?